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了AV放大器,是否还要专门的功放? [复制链接]

查看: 4019|回复: 19
1#
我是个新手,前两天心血来潮。买了一套音响。达尼子爵1.5音箱,天龙1403AV功放。买来后,上网一看。音响的学问太大了。我想问问,是否还需要另外配专门的功放?什么陪这种音箱好?为什么?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觉得效果比较明显,Daniell请指教。
TOP
3#

看你想推什么喇叭
TOP
4#

寧為小妾

評Dali Royal MenuetⅡ喇叭 賴英智

試聽搭配器材
訊源:Pioneer DV-S9,Theta GⅤa。擴大機:Luxman L-500,Jeff Rowland Concentra。參考喇叭: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Tannoy Turnberry HE。線材:Straight Wire Mastro、MIT MI-330E CVT、Ensemble、v.d.H MC Silver IT、Power Station、Power Source等。

圖1:Dali Royal MenuetⅡ喇叭,兩音路兩單體,低音反射式設計。使用3/4吋凸盆高音與4吋中低音單體各一只。售價:31,500元。總代理:北歐(02-25773935)

圖2:原廠公佈規格:阻抗4歐姆,效率86dB,最大音壓102dB,建議離背牆距離30-80cm,外觀尺寸10x6x6.8(高×寬×深)吋,重量4公斤。

    筆者歸類自己為PTT俱樂部會員,就算心中有再多的情人,平時仍只能做一個乖巧的新好男人。當然我不鼓勵外遇或第三者,但凡音響族必有「吃著碗裡還想著鍋裡」的壞毛病,誰都不會對自己的系統輕言滿足。不受股市、匯市溜滑梯影響的消費者,大可往Genesis、mbl、Cello、Jadis等尊貴器材進軍,它們都能滿足收藏慾,也能滿足別人的崇拜感。可惜「大戶」畢竟是少數,小額投資人可禁不起金融風暴一再肆虐,連我都覺得口袋越來越薄了。這個時候即使想找音響情人,也會把眼珠子睜得大大的:華而不實的不要、亂花錢的不要、喜新厭舊的不要、缺乏溫柔體貼的不要……。到最後發現,「不用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已經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了。

把音響用太太與小妾來形容,某種程度上極為貼切。舉凡Hi-End名器,追求的是寬廣龐大場面、極高與極低頻延伸、動態巨幅對比、音色晶瑩亮麗,最好是像廣告上所說的「如臨現場」。這些動輒數十萬的產品與台北東區午後在百貨公司、名品店流連的貴婦們不是有幾分神似嗎?這些大太太們一則咱們供養不起,二則有時稍嫌做作而無趣,我想她們大概享受不到路邊攤切仔麵加上粉腸的鄉土滋味。相反的,許多「哈日族」的辣妹們洋溢青春氣息,也許她們的染髮和穿著讓我們覺得有代溝,或許她們的大膽與開放讓我們自覺笨拙,或許她們的青澀不夠成熟與完美,但卻不得不承認,這些女孩當中有真正的活力與朝氣,嬌滴滴的惹人愛憐。在經濟不景氣時期,我們期待音響情人是可以天長地久的,這時我寧可選擇不需傾家蕩產、不必細心呵護,但又能時時提供驚喜的小妾。一個多月來我持續試用的Tannoy Turnberry HE喇叭,可以說是賢妻良母型的太太,她是好老婆也是好情人;而眼前這對小不點Dali Royal MenuetⅡ,卻是讓人心中顫抖,手中有暖流的偷腥對象。圖3

偷腥者,是指大戶人家或者其他音響迷要在書房組第二套音響,可以把它列為注目名單中。如果是第一次跨進音響圈的投資者,MenuetⅡ也有本事在眾多競爭者中大拋媚眼,施展魔力。你一定覺得奇怪,這位「x情人」既沒有美豔動人的容貌,沒有富貴人家的身段,又無法與低廉的價位競爭,在一片蕭條聲中,它有什麼辦法?

似小還大的MenuetⅡ

首先是「小」!體積小、單體小,一方面使MenuetⅡ表現受到一些限制,另方面卻使Dali趕上輕薄短小的時代潮流,當今似乎只有Linn Tukan(7×7×12吋)可以和它一爭「小喇叭」寶座,其他廠商的書架型喇叭簡直就是龐然大物了。Dali當然知道就這麼被比下去那也不用混了,所以他們貼了很精緻漂亮的紅木飾皮,使得傳統方正的造型添增一些價值感。圖4

MenuetⅡ的單體與音箱同樣小巧,分別使用了3/4吋凸盆高音與4吋中低音,連Linn的Tukan都用5吋單體,它難道是拿來當環繞聲喇叭?No!這就是它神奇的地方,我們稍後再談。由於手頭上沒有詳細的頻率響應規格,不清楚它輕巧如書本的音箱與飯糰大小的單體能創造多少奇蹟,實際聆聽時發現在100Hz以下就開始衰減,高音也不積極上竄,因此它以較佳的中間頻段討好了耳朵。還記得劉總編提過的400,000理論(20Hz低頻乘上20,000Hz高頻)?當中假設喇叭的低頻只能延伸到100Hz,那麼高頻到4,000Hz就夠了,這樣的平衡性使汽車音響與床頭音響變得好聽。在小喇叭中,要是低頻無法充足供應,卻一昧的強調高頻,最後雖然得到強烈的透明感與解析力,卻一點都不好聽。說不定Dali也聽過類似的理論,總之,他們這麼做了,使得小小的MenuetⅡ有大大的聲音表現。

沒錯,「大」是Dali皇太子的最佳賣點!它的氣勢大、能量大、場面大,猛然進入一間展示房中,幾乎不敢相信如此小的喇叭居然能超載工作,而且還有模有樣!當然它的「大」還不能與真正的中型喇叭相比,否則大家都去撞牆了,只是它的體積太過迷你,因此聲音超出想像時,我們心裡會主動為它加分。聆聽空間3、4坪左右時它肯定夠用,說它能完整重現大鼓有點開玩笑,不過欣賞RR的管弦樂錄音絲毫不顯單薄,蔡琴暖厚深沈的嗓音也沒有「走精」,這已經殊為難得了。圖5

基本上Dali產品都稱得上物有所值,提供價格╱價值比最高的器材是Dali堅持原則之一。在美國Audio音響年鑑上看不到Dali,英國雜誌中也很少出現Dali蹤跡,倒是香港把Dali炒得火熱,大陸也有許多Dali愛用者,Dali主力外銷的二十幾個國家,幾乎集中在歐亞地區。十五年前成立的Dali(Danish Audiophile Loudspeaker Industries),原本是丹麥的一群音響連鎖店組成,他們以全自動化設備發展成丹麥最大的喇叭廠之一,95%以上的音箱都由自己製造。嚴格的品質管制加上金耳朵發燒友的背書,使Dali迅速建立口碑,從定價二十多萬台幣的落地式Grand喇叭到可以裝進背包中的Royal Menuet,都有著好聽且耐聽的特色。

實而不華的內在

記得我評論Dali Grand喇叭時,指出它帶給我三個意外,第一是90dB效率其實並不容易應付;第二是低頻多到有點氾濫的程度;第三是聲音異常溫暖飽滿。從最大的款式換到最小的型號,除了低頻能量外,Dali家族間的聲音表現並沒有太大差異。兩音路低音反射式設計的MenuetⅡ,第二代有哪些地方改良並不清楚,它們還是使用Vifa單體,有Bi-Wire喇叭端子,外觀稱不上豪華,分音器零件、接線都很普通,所用的一小片吸音棉與水族箱過濾棉類似,除了音箱木板較厚外,看不出有什麼獨門密技。別忘了,堪稱經典的LS 3/5a及Super Tablette兩對小喇叭,開腸剖肚後同樣叫人失望,但換上更好的單體與音箱只會損及原味,MenuetⅡ大概也是如此吧。

「讀者文摘」上有一個笑話說:一群以講求效率著稱的現代管理顧問,評估舒伯特第八號「未完成交響曲」後指出一堆缺陷。例如十二把小提琴所奏的音符全部相同是不要的重複,只留下一把即可。雙簧管大部份時間都空閒著,把它刪掉由其他樂手分擔工作即可。弦樂演奏過的旋律再由管樂吹奏過實屬多餘,如果刪除後演奏時間可減少二十分鐘。重要的是這首交響曲有兩個樂章太過浪費,舒伯特只用一個樂章也能達到目的。最後的結論:如果舒伯特創作時注意到上述的問題,他應當有充分時間完成這首交響曲。其實我們知道,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早在二十五歲就完成了,只是未知的原因而沒有繼續收尾,以舒伯特湧泉般的靈感,當然不可能效率不彰。

這則笑話倒是提醒我們,很多不服輸的設計師,也對音響產品做了「專業」的處置。例如認為音箱共震是大害,必須除去,因此弄出冰冷生硬的鉛板、石材來。或者認為單體震膜變形是罪惡,於是加強剛性、阻尼與控制,卻反而失去了效率與生動活力。也有認為方正的音箱會產生嚴重繞射干擾,導致模糊與定位問題,於是弄出前衛又奇特的造型。不可否認的,一些改進的確對喇叭的音響性有正面幫助,卻不一定能提高聽音樂的樂趣。把現代管理顧問的話拋諸腦後,回到原點,舒伯特才是舒伯特。在設計上,MenuetⅡ彷彿也回到原點,讓好聽的聲音保持好聽。

耐聽個性討人喜愛

試聽MenuetⅡ時與ARESⅡ相同,我直接把它放在Guarneri Homage約90公分高的腳架上(一般腳架頂多60-70公分高),在4×7米的密閉音響室中,喇叭離背牆260公分,離邊牆30公分,與聆聽位置約呈正三角形關係。手邊沒有LS 3/5a喇叭,不知道MenuetⅡ與它的差異,不過倒是請MenuetⅡ與JBL G200和Super Tablette比較過,這樣讀者更容易知道它的本質。以低頻的表現而言,MenuetⅡ與Super Tablette不相上下,但後者速度更快,衝擊力較強,相對也比較緊繃一些。以前玩Super Tablette的音響迷到最後都加上超低音,上半截通透富解析力,把下半截補起來後有模有樣,購入MenuetⅡ的人心裡最好有準備,將來要存筆錢幫它找配偶。不過MenuetⅡ的高頻卻沒有Super Tablette那樣野性剽悍,也少了一覽無遺的透明度與嘶嘶作響的高頻細節,就平衡度來說,我會投給MenuetⅡ一票。JBL的低頻表現當然不是它所能比擬,JBL的動態與最大音壓高出一截,不過MenuetⅡ卻有較精確的定位,更寬廣的音場尺寸,以及更溫柔平順無顆粒的音質。也就是說,JBL讓人覺得適合在AV用途,而MenuetⅡ是品嚐音樂的工具。至於另一對參考喇叭Tannoy就不用比了,一個是太太,一個是小妾,各有不同風味,唯一的共同點可能是:它們都很耐聽!

請別誤會,上面的比較沒有貶低MenuetⅡ的意思,我再指出它的一些優點。超乎尺寸的巨大聲響,應該是一般人對它的最深刻印象,即便在偌大的試聽室裡它也毫不示弱。心中一橫,拿「1812序曲」來試試它,最後的巨砲與鐘鼓齊鳴,老實說沒太大的驚喜,不過也聽不出明顯的失真(可能分音器把極低頻都切掉了)。「Bass Power」測試片在Genesis喇叭上播放過癮至極,MenuetⅡ固然無法低頻捶胸、震動屋宇,但擴大機的音量持續上升,它也能照單全收。您別想拿它當作Telarc的恐龍午餐,播放一般音樂它的音壓足夠了,由於效率不是很高,要是出現潰散的情況,說不定是擴大機聲嘶力竭了呢。

小喇叭慣有的優秀音場

音場層次始終是Chesky的絕活,聽聽Sara K的歌唱,MenuetⅡ把一個略微細瘦的音像(與Tannoy相比)很清晰定焦在舞臺中間,背後的打擊樂器井然羅列,有些樂器來超出左右直達牆外。是的,這麼小的音箱尺寸視覺上沒有阻礙,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表演場地很容易就浮現出來,這樣的音場真的是大!不過皇太子的高頻約制而含蓄,甚少加油添醋,所以空氣流動感與樂器濕潤光澤就比較不夠。此外,它往後延伸的層次剖析只能給80分,原廠建議離後牆80公分即可,應該是在低頻能量與三度空間感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聲音大、場面大,它的低音表現也是超過比例的大。很難想像,4吋的單體播放「Africa The Serengeti」(Slingshot DVD9802)這張IMAX影片轉換的DVD時,大群動物在草原上奔馳的場面也能隆隆作響。另一張由日本富士電視製作的「New York In The Wind」(PCBC-0003),小提琴、大提琴加上鋼琴的演奏效果極佳,MenuetⅡ略帶金黃的音色與偏向軟調的音質特性,使大提琴共鳴豐富,鋼琴的低音鍵充實,小提琴則委婉平滑。也許有人喜歡較剛性、快速有勁道的聲音,它提供了另一種較濃郁黏稠,聽起來沒有火氣的選擇。如果有必要以這麼小的喇叭聽馬勒交響曲,您就會知道它的好處,絕不會出現掐著脖子的女高音。不過我還是要提醒,別用「搶救雷恩大兵」或「獵殺紅色十月」這類澎湃磅礡的電影原聲帶測試MenuetⅡ,它還是有極限的。只是設計者巧妙的讓它三圍勻稱,沒有過多的贅肉油膩,也不至尖聲消瘦,保有輕鬆自然的透明度與恰到好處的中頻厚度,加上有份量的低頻,自然聽起來就順耳舒暢。

解析力與空氣感並非它的專長,也有可能我所搭配的Power Souce線材極為飽滿,因此影響了這方面的表現。DG阿卡多演奏的「魔鬼的顫音」,MenuetⅡ與大哥們如出一轍,並沒有在眼前聞到松香浮動,不過您還是知道它們的存在。我可以確定的是,MenuetⅡ在台灣偏硬調的居住空間裡,可以悠遊自得而無刺激性,對小型喇叭來說這是很重要的。MenuetⅡ脫離不了動態範圍的物理限制,但在中間頻段則有戲劇化的張力,因此「多手仔」或「貝拉方提重回卡內基」都能在這對小喇叭上體會到很熱烈的氣氛。

適合小空間使用

最後我們談談搭配的問題。如果有味道醇美的真空管機搭配,相信它的韻味還會更濃厚,色彩還會更華麗,而較現代感的音響表現肯定會把LS 3/5a拋在後頭。擴大機瓦數不用太大,但驅動電流量要足,擴大機本身的質感良莠,MenuetⅡ可是有不錯的辨別能力喲。如果是在沙發上聽音樂,請設法幫它找到夠高的腳架,否則音場會矮化,比例也將產生變化。至於空間,普通3-4坪的書房、臥室,或者更小的地方都可以讓它充分發揮效果,客廳裡只怕會把聲音的密度稀釋掉了。以體積而論,MenuetⅡ的售價不算便宜,或許您可以買到一些號稱德國、英國製造,或者丹麥同胞們生產的落地型喇叭, 但對小房間用家來說,我會選擇小巧精緻的產品,而不是大而不當的累贅。圖6

寧為小妾,就是這個道理

同理可证
TOP
5#

最后编辑leslie
TOP
6#

艺术家有个后级 1880左右吧,试试
TOP
7#

喇叭是达尼子爵1.5。
TOP
8#

买个双声道后级就可以了,看你的预算,听音乐会好很多,建议先了解目前系统的不足,再决定预算!
TOP
9#

预算三千,希望听音乐,民乐,弦乐四重奏好一些。
TOP
10#

airlee 在 2003-4-21 11:54:42 发表的内容
看你想推什么喇叭

还有听的要求啦,大哥,对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