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房,看招 [复制链接]

查看: 4782|回复: 8
1#
发烧房,看招

文·【阿柯】
http://www.avmagazine.com/03/images/fever_room/room.jpg
http://www.avmagazine.com/03/images/fever_room/whole_view.jpg
http://www.avmagazine.com/03/images/fever_room/speaker.jpg

各位读者老爷好!今天让我来向大家细叙我的发烧房大战三百回合的“动人”故事。


目前老头所用的系统如下:

有言在先,这可不是什么高档名器,只是一堆入门器材,各位大爷请别笑歪了嘴!

前级:ARCLS-1
后级:Adcom 565 Mono
CD机: Philips 850II
喇叭:Tannoy 611
讯号线:Shark Sliver, Apature Silver
喇叭线:Monster MI

在客厅里,这套系统与34寸的电视、CD机、录像机和另一套扩音机摆在一起。

某日亲友来访,看见满地是器材,大呼小叫,曰:“老头,您老人家几时改行卖音响了?”说毕,对我讪笑,把我气得只差没一拳把他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的假牙打下来!后来想想,一堆器材摆在一起,也真烦恼,每当我要听音乐或看影碟时,都必须左跨右闪,弯腰踮足;既象跳“ 踢死狗”,又象身陷黄药师岛主的桃花阵。换CD时常常搞到糟老头腰酸背痛,当晚还得在床上“哎唷”个把钟头,不只扰人清梦,而且让一些擅长海阔天空胡思乱想的左邻右舍听到,还以为我老人家气壮如牛,精力过人,晚晚都来!非常令人消化不良。因此我的器材只好择地而栖了。

到最后对着书房虎视眈眈,然而书房的比例实在太糟。高9.5尺,宽11尺,长12尺,把器材摆进去,仿佛是一个正方形,还没开声,心中已经有点儿发毛。

但是老头子已是走投无路,只好硬着头皮——“上”!于是花了老头子不少时间,把书房内乱七八糟的书报杂志清理干净。黄脸婆则双手抱胸,隔江观火,“嘿嘿”冷笑数声:“嫁给你几十年,还是第一次看你费那么大劲打扫房间。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我忙了几天,小心翼翼地把器材摆好,遵照高手的名言:要好声决不可把所有器材叠在一起!所以我把器材一字排开,俨如长蛇阵,然后又低声下气地请好友帮忙,从总开关处,拉一条粗大无比的Hi-Fi专用线到发烧房,喇叭前也放上一张6'x9'的地毯,一切准备就绪!

在一个风和日丽,凉风阵阵的午后,我的发烧房正式开声大吉!蔡琴的老歌在我按下play键后唱起来了,咦,那声音真是难以形容,真是--唉,难听!不只高音尖锐,中音单薄,低频更是惨不忍听。不只肥而松,而且整个房间都轰轰作响。

不要说听一首歌,简直三秒钟都呆不住!我老人家拉开房门落荒而逃。黄脸婆看我脸色苍白慌慌张张,还以为我“福”星高照,被电Shocked到,正幸灾乐祸,露出仅有的两颗灰黄色门牙在哈哈大笑!后来看我满脸怒容,才问因由。接着她拉开高半音的女声,大声道:“器材一样,在客厅与书房听有何不一样?老娘就是不相信!”好,既然不信,我就一把将她推进房,顺手把门关上,让她好好享受一番,果然不到三秒钟,她就披头散发,仓惶逃窜!还相当有学问地问:“我怎么好象坐在喇叭箱里听音乐?”呜呼!真是形容得可圈可点!坐在“皇帝”位,自喇叭来的直射音,从三侧墙来的折射音,更有背墙与主墙往来的反射音,真是让人受不了。搞到老头子心头火起,差一点儿没一脚把喇叭踢翻!

几天下来,老头子茶饭不思,不知如何是好。是让这一堆破铜烂铁摆在地上充充场面,还是要设法解决乎?黄脸婆还是天天冷嘲热讽:“老头啊,我看你不如把这些三‘心’牌垃圾当破铜烂铁卖掉算哩!免得想到烦‘心’,听到惊‘心’,看到‘伤’心!”天下竟有这样忍心之人,不只不关心,反而泼冷水。

我一气之下,吃软不吃硬,我就不信“搞据唔掂”!想到做到,说到也做到。我老人家四处打听,不耻下问,到处寻找“祖传秘方”以救天下苍生。果然,好心人很多,有些发烧友教我满地铺上地毯,每个角落都放个大枕头,有些墙上则贴上鸡蛋托,据说如此这般可以吸音兼减低回音。我在师父高手们的指挥下,自然叩首如捣蒜,马上照办!又补,又贴,搞到人仰马翻,忙了好几天。喇叭重新摆位;又拉又抬,要知道每个喇叭座重达三十公斤!只差没叫我断气,心想,年青时都没这么辛苦,怎么七老八十了才来“为谁辛苦为谁忙”乎?忙乱之中,黄脸婆依旧双手抱胸,依旧“嘿嘿”冷笑!

选了个黄道吉日,老头子特地点了三支不知名的香,求老天爷赐我好声。热身运动过后,一连听了几张CD,从人声,弦乐,到交响乐,听了个不亦乐乎!果然轰轰之声减少了,高音不再如箭般射来,中频也温顺多了,可是,这样是否就是好声呢?老头子我不学无术,学问有限,可是在听过之后,总觉得好像美黛一样——缺少一点点!可是缺少了什么呢?又说不上来,总之有那么些不对劲就是了。几位发烧友对我说:“不错啊,有高、中音,又有低频,而且还可见到歌手站在中间,您还要求什么?”鸣呼!我老人家当然不满足,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容易满足,这世界还能进步吗?我老人家硬是不满意,总觉得有些地方没弄好。

有一天,那位时时刻刻在嘿嘿冷笑的婆娘,竟然毛遂自荐,说她要去改善后的房间听听华乐,见我老人家日忙夜忙后,是否已把声音弄妥!本来相当讨厌她整日扫兴。但是古人不是说:“一夜夫妻百日恩”?何况我们又不止“一夜”?只好开声,让她鸭子听雷也好。听过雨果金碟以后,她傻乎乎问:“老头,怎么二胡里头沙沙的擦弦声不见了?《夜深沉》里的鼓声怎么一点劲儿都没有?还有黄露仪在《哭砂》里的口水声呢?”呜呼!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对了,声音里冰少了很多细节,整个表现显得干透、死寂,没有生气!这就是我一开始就说不出来的。不要看老太婆有时傻头傻脑,偶尔发言倒也能一矢即中的。当天晚上,就被她“骗”去一百五十元,说是要买个戒指奖励她,因为她给我找出了问题所在。高兴之余,将一百五十元塞入她罗里罗嗦的嘴巴里,好叫她安静!

问题是找出来了,怎么解决呢?真是“莫宰羊”。只好到处去打听,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老头子大概是祖宗积德,偶然在一本杂志上读到,如果发烧房吸音物质太多,没有适当的扩散声波,所听到的声音一定是死寂,干薄,没有细节。故理想的房间,应该是除了吸音之外,还得适当地把声音扩散,让声波平均扩散到各个空间!这样声音才会较有生气,也不容易形成驻波!

细想老头子的房间铺满地毯,墙角又是枕头,墙上又是鸡蛋托。呜呼!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头子“芳”龄七十有几,还能学到这样高深的学问,叫我怎能不兴奋得长嗟短叹!

各位读者都知道,发烧房有所谓黄金比例的讲法,也就是尽量避免把房间长、宽、高的比例弄成一个整数倍数的数字。一般来说有好几组,我们在此只举出其中一组,那就是:1:1.25:1.6。在这组数字中高度是1,其余两个数字则分别为宽与长。让我们来举例说明,如果大爷您的房间高度是8尺,那么依照1:1.25:1.6的比例,您的房间最好是宽10尺,长12.8尺。而我的房间没这福份,只好将就了。

第一个我要改善的是高频,因为我那儿最难听的是高频,非常刺耳!也因为高频的改善较易处理。由于极高频的波长很短,10,000Hz的高频,波长才3.4公分而已,所以读者们应当注意到了,高音单体的振膜直径,大多设计为一寸。而高频在发烧房内较易在装横上转换成热能。因此最好的处理方式,应该着重在“扩散”而不是在“吸收”。

可是怎样来“扩散”呢?相信朋友们中一定有人买过RPG声波扩散设备,那是以铝片加木料制成的东西,也是其贵无比的东西。可是,如果把RPG摆满整个房间的话,倒不如多建个房间算了!而我老人家不愿花那么多钱买RPG(其实说句真话,我实在没那么多钱)。只好学老外的“Do-it-yourself”,不只小钱,还可在摸索中得到音响的乐趣。老头子下定决心之后,就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

首先,我决定用保丽龙来做材料。因为它又“轻”又易切割,价格非常便宜,而且其表面的粗粒有一定的吸音作用,本身的共振又不会吸收中频与低频。于是,我买了几十片0.5"x2'x4'的保丽龙,老实说我并没有RPG的理论一板一眼地去做,我是按扩散器的形状对频率影响的尺寸来做。比如说,我要扩散1000Hz的频率,我以声音的速度每秒340公尺为依据而求得波长为34公分(声音每秒的速度/频率=波长)。例如1000Hz的波长计算方法是:340公尺/1000H=0.34公尺,而它的半波长则是0.17公尺(17公分)。因此,这17公分就是要做声波扩散器每格的宽度。

各位读者大爷大概都知道,我老人家自小就被称为天才儿童,常常能举一反“六”。因此我做扩散器时随心所欲。保丽龙的宽度是2尺(60公分),故我就把它定为4格,每格15公分宽,取它容易施工也!每格除了间隔的宽度,也就是说,我要对付的是1200Hz的频率!(340/1200/2)

当然啦,我老人家动工时,照旧是鸡飞狗跳!您当然知道什么是保丽龙吧?我用美工刀(Cutter)切割,搞得家里粉屑乱飞,天怒人怨,男孩、女孩一齐对我怒目而视,因为要他们打扫也!
以十八牛四虎之力(九牛二虎不够也!)总算把保丽龙割好,以泡棉双面胶(Doublesided Tape)把它一片片往墙上、天花板上贴,除了地板与房门外,整个房间都贴满了。搞到老头子我几乎断气。

贴完之后,总可开声了吧?不行!因为我老人家爬上爬下辛辛苦苦贴在天花板上的保丽龙,第二天就仿佛是天女散花般地通通掉满一地。害得我欲哭无泪,想当年失恋都没有这么伤心!真想不做算了。后来还是鼓起余勇继续做,也因此发现,原来我用的泡棉双面胶太少,该多用一些,而且如果您府上当年又给天才人士偷工减料过,也就是石灰掺得太多,您还得用刮刀,把墙上的漆刮尽才能用双面胶贴上。如果要保险,除了用泡棉双面胶外,再加上一种乳白色的树脂贴剂,若用双头尖的牙签将保丽龙穿起来,就更万无一失!

在喇叭背墙上我也照旧举一反“六”,以五尺的半弧柱做扩散器,因为在声学理论中,都是把声波当成是光一样直线进行的。基本上,斜面、曲面和弧面任何的凸面都有扩散声波的能力,由于弧面所生成的波最长,因此弧面也是扩散能力最好的。当然,喇叭后的弧面扩散器在声波的扩散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摸索、奋斗,就这样,我的发烧房扩散器终于完工大吉。把器材摆好,我老人家翘着二郎腿Enjoy Music了。起先两三天声音倒不怎么样,听了一个星期后,竟然有所发现,至少声音令人听了舒服,我又发现原来发烧房也要Run-in!最好连续唱它一两个星期,整修房间都会有不同的表现。除了音质柔美,音场的深、宽,高级低定位的表现都很好。听雨果金碟(三)的《百鸟交响曲》,树上的群鸟叫声竟然都是从天花板上传下来,搞到整个房间群莺乱飞,非常有趣!

在相片上,各位大爷应当看见在左右喇叭两侧有两根吸音柱。这两要吸音柱就是使到定位感非常精确的原因。因为定音感主要是自喇叭传来的直接音,可定位感柱往往会因为左右两侧墙传来太多的反射音而变得模糊,因此,为了增加定位感,可以在两侧的墙上装吸音物质,但是可别装满整片墙与地面!否则声音会太死。残响太短,您只要“适量”(注意不是“大”量)地衰减从两侧墙传来的间接音,也就是说只要“重点”式地吸收。我所说的重点式衰减,也就是在左右喇叭前方两侧墙大约两尺与三尺的地方,摆上两要吸音柱(这也是我老人家自己钉的,用木条钉定半圆形,约4.5尺高,贴上1寸半的海棉),如此则可衰减其反射音。

较靠近喇叭的吸音柱是衰减近距离第一次反射音,而较前的一个吸音柱则衰减远距离的第一次反射音,如果两侧墙的衰减反射音装置正确,您定会发现您的器材定位感已往前大大地跨了一步!
还有,如果您的聆听位置距离后墙很近,比如说只有两尺,那么这道墙也很重要,由于这道墙距离您的金耳朵最近,因此如果能够将声波扩散,它将更有效地增加空间感以及自然感!而且我也发现,声波扩散器越多越好,最好整个发烧房的天花板,四面墙都装上扩散器或弧面扩散器,这样对声波的扩散才起作用。

我老人家罗里罗嗦了一大堆,不知阁下是否清楚了?您知道人老了总是有些口齿不清,请各位大爷多多包涵。

装置了这些扩散器之后,我在听音乐时,发现细节都交代得一清二楚,音乐感柔美了许多。理论上来讲,这些扩散器对中低频是起不了作用的,但是因为整个中高频以上的频率扩散都改善了,所以连带也影响了人耳对中低频的听感。

总而言之,我认为玩音响,不妨花点时间与一点点的金钱,将聆听的窨修正一番。当然,如果您是在客厅玩音响,恐怕不太能够象我老人家那么幸运,任意胡搞。至少您得通过太座那一关!
不论是大兴土木,或是点到为止,您都会发现有一些不同,改善聆听空间的效果,肯定是比为断更换器材来得划算!(倘若金钱对你不是问题,您当然是例外!)

最后,我老人家再透露一点天机,让各位大爷心痒难搔一番,那就是我上面说的扩散器,其实还可以改进,就是把它制成有深浅之别。也就是说如果以每四格为一组,而每一格以一个公式换算,可得出不同的深浅,因之对每一种频率都起了一些作用。据说其改善后的效果还要令人大吃一惊!这个试验就等我老人家几时龙颜大喜,大兴土木之后,再向各位大爷报告了!

http://www.avmagazine.com/index.htm
分享 转发
TOP
2#

我靠,谁自己家正个这么牛X的音响室?
TOP
3#

魔帅 在 2003-8-4 15:47:04 发表的内容
我还招!

Westlake SM-1F+JadisJA-800
这是谁的试音室?你的吗?
TOP
4#

强!!!
TOP
5#

太羡慕了!好多钱?
TOP
6#

我还招!

Westlake SM-1F+JadisJA-800
TOP
7#

怎会有保时捷商标,是不是音响用西湖,车子就用保时捷。
TOP
8#

我接招!!!!!
TOP
9#

烧到拆屋
冯树铁

  读了自文兄的《我的发烧窝》后,对于自文兄的发烧热情,实在是佩服,也因此而惭愧,本来想为自己因发烧而拆墙改造聆听空间的事写一篇报导的,也因此而迟迟不敢动笔,乃至编辑来电谈及此事,才只好勉为其难,也写写我的发烧拆屋经验。

我在以前的文章也提过我的发烧环境,实在是不尽人意,开始时,把音箱放在厅里,但寒舍客厅的宽度仅 2.7m,却有7.3m长,名义上是一厅三房,每间房的面积也不过9~11m 2,试绘出平面图如图1所示。

音箱放在厅中,一面靠墙,另一面要留通道,音箱摆不开,音场营造就有问题,看电视时又互相干扰,后来干脆把音响搬到9m2的房间里更好。由于发烧器材的不断升级,音箱从书架箱的德宝,升到EPOS 12,再升到Rogers Studio 7,箱体越来越大。虽然3/5A的味道确实迷人,但低频欠奉却是不争的事实。依我的观点 来看,只要环境许可、银弹许可,当然用大喇叭大音箱表现力更强。试想一下,用两个音箱要表现整支乐队的一百多件乐器并不容易,用大型音柱、音箱当然比小音箱强多了。在这种想法支配下,我又进一步升到天朗的士打令,再升级至Turnberry。这对音箱并非凡品,曾在日本C.O.T.Y大奖50万-80万日元这一档次中获得第一名。虽然是10英寸的低音单元,但我只能把这对庞然大物放在一个只有9m2的小房间内。因56Hz低驻波的影响,一开大声就会引致低频过多,而开得小声听交响乐又不够声压。我不知道日本发烧友是怎样 玩天朗的大音箱的,据说也是在小房间里玩大喇叭,把大喇叭当做耳机来听。但偌大一对喇叭,摆在9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确实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但找一个大的聆听区,却谈何容易。考虑再三,反正现在的房子已入住十 年,也到了该装修的时候,但我这个平方米的房子,其中间的支柱是不可以移动的。我准备把一个房间的墙拆掉,以扩大聆听区域,但拆后既要好声,也要美观,费煞思量。请了专业装修师傅来看盘考虑,结果采用了图2的设计方案。

经过这样的改造后,聆听区可以有两种摆法,一是将音箱放在西面,这里有4m多宽的墙作反射区,但问题 是会出现鸳鸯边,右边是空的,对音场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问题。如果放在南边,则浪费了南窗,但对音场的形 成有较好的效果,从美观的角度来说则效果稍差。开始时,我试着将音箱和音响放在西面,因我刚开始时也有这样的考虑,而把电源安排在西南的墙角,机器无论放在西或南边,均可以就近取电。至于电线,则用了6mm 2专线拉一个插座,另外拉了三个墙壁插座,而在东南角也拉了一条线。至于插座,我也没有太挑剔,原来装的 松本产品,后来我见到有一只松本插座竟有烧过的痕迹,怀疑是在装修期间装修工人用来插过大电流的用电器,如焊机或界刀之类,如果接触紧密的话,则不应有此烧焦过的痕迹。于是我换用了奇胜和飞迈的产品,飞迈是 意大利产品,做工精细,接触紧密。而地面我没有用上木地板,只用了抛光耐磨砖。为了放置音响,又特别订造了一个两层三格的花梨木架,上面放电视机,作视听一体化的准备。由于不准备玩AV,因此没有预埋环绕声 箱线。搬回家后马上按第一方案进行摆放,即音响放在靠西边的墙边,聆听位在东面靠着一个用8cm厚玻璃造 的木架屏风前,屏风后面是入门口的玄关、通道,通道后面是一个用埃特板间隔的杂物房。摆放好音箱和器材 后,开声一试,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声音基本平衡,低频稍多一点,相信是因为有回响的缘故。此外,第一方 案的摆位存在鸳鸯边,音场形成不够满意。这里有一个器材方面的原因,因我的CD机马兰士CD-16D的级数低 于其它器材,现准备升级,目标是二万元左右的单体CD机,但首先得把位置摆好。于是在发烧友丁先生和袁先 生的协助下,又按方案二进行了摆位,即音响架靠南窗。这一边宽为3.6m,音箱离后墙80cm,离侧墙30cm,这 个位置的摆放亦经过了多次试验,从50cm一直向外移,离后墙越远则音场越深,低频驻波越少。用《雨果发烧 碟(一)》的各频段测试部分作标准,用听觉去判断,在52Hz后,各频段的声量已较均衡,只是中频部分声量较 大。我想任何一对喇叭出厂时也不可能做到平直,始终是有起伏的曲线。但像我目前的听音环境,我觉得基本 满意,器材的先天不足是不可以靠摆位来完全弥补的。在位置基本定下以后,我开始选择CD机。我借了莲Sendek (售价2.2万元左右),金嗓子DP65(售价2.4万元左右),三部机器一起作A、B、C比较,又请了几个发烧友过 来当参谋,每只碟都用三台唱机试听,同样的前后级、音箱及线材,分别听人声、钢琴、小提琴、交响乐来比较,首先败阵的自然是马兰士16D,但虽败犹荣,因为根本不属同一价格档次,马兰士16D价格不到一万元,一 台等于三台。但差别却不是很大,主要是分析力、音乐的起伏差异较大。至于莲和金嗓子DP65则各有千秋,音 乐味、韵律、起伏、均是莲略胜,但从高低频的延伸、分析力,从全面来看,金嗓子又略胜一筹。如果喜欢莲 的味道,则不会选金嗓子;但从买者的心理来看,莲的卖相则远不如金嗓子,从个头来看,则又显得单薄。我们单用皮尔斯弹的肖邦第一钢协来比较,则显得莲重播的音乐造句起伏跌宕,充分表现了音乐的感情,就如同一个专业的歌手和一个普通人唱卡拉OK一样。我们常常听到唱卡拉OK的人没有抑扬顿挫,没有起伏,平平淡 淡地唱了一句又一句,马兰士16D和莲的比较就有如上面所说的。所以有无数的乐迷迷上了莲就是这个道理。当 然莲亦价值不菲,尤其那台CD12要23万元,看上去却是毫不起眼的机身,但我的朋友蔡先生竟可以为了“她” 而放弃己经购进使用了的Wadia 270+27,可见其魅力非凡。眼前这台2万多元的,比起CD12当然是不可同日 而语。至于金嗓子DP65,一出道即上美国天书A级榜,虽然音乐味稍逊于莲,但分析力、气势、平衡度、通透 度却略胜莲。论全面,金嗓子DP65略为要好一些,这也是合理的,因为论价钱,65也贵了不少,但如果你只追求音乐味,相信你会是选择莲。但我的前后级均是金嗓子,采用全套西装,则可能会更般配,因为自己 的产品应该会更匹配些,正如如果是一套莲则味道会更好一样。

CD机选好之后,就是音箱的摆位及线材的搭配问题了。我的线材都是普通货色,不像那些高烧友,动不动一条线都要过万元,包括电源线都用NBS的Statement,过万元一条,什么信号线都用MC Silver,而且一用就是1.5米,喇叭线则起码是MIT 750、770、850,光是线材一套音响就用了十几万元,有些起码也4-5万元…… 我则对此很难接受。虽然换上一条贵价线可以马上听出声音升了级,分析力、高低频的延伸都有变化,有的则 收紧了低频。总之,效果是明显的,但要我花几万元去买线,我是怎样也接受不了的。一条线的材料值多少钱?例如MIT出的那条新线,订价2.5万美元,纯金打造的也不会如此贵价,20万元可买一辆小汽车。甚至可购一套 房子了,我怎样也接受不了这种天价。即使是3000元,也已可买一台大屏幕电视机了,一台大屏幕电视机的结 构比一条线复杂得多,一台汽车比MIT复杂更多,这个价值应怎样计算?我想,有好多人都会和我有同感,都 还有点理智。至于那些玩线一族,可称之为高烧友,烧到迷迷糊糊。“发烧友”这个名称想来真是非常恰当的,玩音响的发烧友,却真是有点发烧,烧者高热也,人体有高热,自然不清醒,发烧友之名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说回我这套系统,照香港音响大师雷明所说,一套Hi-End器材中线材的价格应占全套器 材的三分之一,以我目前这套器材来说,线材起码得花2-3万元,而现在我的线材,包括两对平衡信号线,其 中一对NBS小蛇,约3千元;另一对Audionote也约3千元,音箱线用两对日立毒蝎子线每对约1千元;电源线 多数用随机线。有一对Audioquest棕色自摩线,另一条古河黑金刚作备用,用来调校一下高低频。以我的经验,我曾用这些线取代随机线,结果用在前级或CD机时效果最明显,用随机线显得朦胧,分析力不足时换上古河线 声音则变得明亮,分析力亦有所改善。但当你觉得过分光辉,中频偏狭时,则可用随机电源线。插座更是如此,可换来试试,效果是可以耳闻的。我买线的原则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我可以接受的价格的基础上,最好是从朋友那里借来一试,如果确有改善,物有所值,则可以考虑升级。例如Audionote NV,如果换上高一档次的,则要近6千元。但我可以肯定,换上这对线后声音是可以有所改善的,因为同样牌子的线材,风格应是相近的,高级的当然胜过低一级的,毋庸置疑。目前我还没有换线的打算,暂时就用这几对线玩玩,合起来价钱接近1万 元。根据雷明的说法,线材的投资偏少了。至于音箱的摆位也因地制宜,没有定法,我经过多次的移位,现在 是离后墙83cm,离侧墙34cm,toe-in(向内拗入约30度),聆听位离音箱连线中心垂直距离约3m,这时音场、定位均较好,音已经离箱,重播大型交响乐,定位基本清晰、准确,线条感甚佳,音乐则光辉而不刺耳,气势 磅礴。如果后级再上一层楼,用金嗓子A50或者功率更大的后级,控制力会更好,力度也会更好。总之,同一牌子的器材,价高者必胜过价低者,这是厂家的策略,如果价低者比价高者还好,那岂不是自打嘴巴吗?

房子改造之后,摆位基本上也定下来了。至于器材,我也不敢说是“终极版”。因为人心不足乃是社会前进 的动力,更上一层楼也是自然的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听起音乐来确实还可令人陶醉,而且也救活了不少CD, 有些上榜的CD,过去听起来总觉得名不符实,在改造了房子及更换了CD机之后,听起来竟然是那么悦耳,那样动人。我现在正计划把我所有的CD大约在一千张吧,重新听一次,看看有无惊喜的发现,那些被打入冷宫的, 说不定会重新“受宠”……

至于房子的改造,也并非无改进的余地,计划用扩散板来试试,但既要美观,又要好声,谈何容易。等到试验有结果时,再向诸位汇报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