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又遇上难题了........ [复制链接]

查看: 12348|回复: 81
1#
我们家电视柜旁边是一个鱼缸,现在没有其他地方可摆,所以我的音箱不得不离鱼缸很近,这样是不是即会影响鱼,又会影响声音啊!
我的鱼会受不了刺激,发疯或死去吗?
分享 转发
TOP
2#

哗!甘长篇..好介绍....L版可四折买Quad了......
TOP
3#

没错,又请自行了断!!![em24]
TOP
4#

Quad-名厂中的名厂,铭器中的铭器
    假如你是一位发烧友,却不知道有Quad这个品牌,那可是相当另人难以置信的。因为打从吾等出娘胎以来,英国Quad品牌便已经荐在在这个地球上,除非您是位老前辈,年过花甲。Quad品牌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所谓的特殊,并非指其行状怪异,哗众取宠;正好相反,Quad产品非常踏实,其务实的程度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

    这又从何说起呢?资深的发烧友们一定知道,近60年来Quad所出的机种,其总数相信比任何一家日本厂商一年所生产的机种还要少!举个例来说,Quad在1957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对全音域的静电喇叭,当年有人称之为“Walker's Little Wonder”,迄今为止已将近50年的历史了,在如此长的岁月里,此喇叭只更新过一次机型,也就是在1981年Quad推出ESL63,在此之前,音响圈对此在实验中的静电喇叭,便已经谣言满天飞了。迄今这对“最新型的”喇叭已在市场上活荐了20年了,,比原始机型ESL至少的二十多年,还算年轻;换句话说,ESL63至少还会在市场上荐在十年以上,所以想买ES63的朋友大可以放心,新机种还在孵呢!Quad与其它品牌最大的差别便是在此点上-不随便推陈出新出新机型-这大概是欧州人与美国人或日本人最大的不同。以QuadESL63静电喇叭为例,此机种编号63,各位可知其代表示什么吗?据Quad创办人Peter Walker所言,63系列指从1963年起便开始进行研发全音域的静电喇叭。你相信吗?ESL花了近19年进行研发工作,据说Quad一推出,头一年的生产数量在2个月内便卖光了,甚至有些专业的录音公司亦采用此喇叭作监听喇叭,包括Philips Nimbus, 及Chandos等。

    从这里引出一个很值得加探讨的问题,相信也是很多的发烧友会感受到有趣的话题,那就是“过去的几十年来音响到底的多大的进步?”。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来看此问题,以音源来说,很多人都有知道,有不少的50年代录音绝佳,不见得有多少现代录音能超越之。这代表当年的麦克风、放大器、录音机及录音技术等都已经发展到颠峰状态,这点应是不难想象的。因为Quad的Walke老前辈在1930年代便生产出直接耦合的A类放大器、前级放大器及调谐器等,而1950年代已经20年后的事;人类花上20年,将某项技术发展至颠峰状态,这是很平常的事,而距离50年代长达50年后的今天,人们所听到的声音并无太大的进步,甚至更不要提什么理论上的突破了。唯一较大的改变要数数码音响的问世,雷射唱盘在70年代启蒙,1990年成熟,花了近20年才达至颠峰状态。或许有人认为CD技术是音响上的一大革命,然而深入思考,目前的数码技术对音响重播并没有什么绝对上的贡献。数码技术最大的贡献是在储存和复制上。

Quad的哲学

    从前面探讨的问题中,隐约可以看出Quad的哲学,那就是不做无意义的事,实事求是,既然无什么改进就没有必要换机种;同时,在推出任何一个机种之前,均经过深思熟虑。过去不少厂商三不五时就换机型,就要升级,然后又号称其设计可以一直升级下去。说难听一点,就是要让你白花花的银子,一直往他们的口袋里送,或许一个愿打个愿挨。但是相信大部份的发烧友冷静一下,一定不会喜欢一天到晚升级的事,经常在升级的朋友,仔细回想一下,那种改进是否真的那么有价值;或许你所花的总价,还不如分期付款买部一劳永逸的器材。如果你同意我的讲法,Quad便是相当值得你考虑的品牌。一般来说,Quad的每一部器材,在设计与生产时,大概都有考虑能让消费者用上个15-20年。

    不过话又说回来,Quad除了在设计上,力求一次敲定之外;事实上,还非常坚守“内外简洁”的原则,如此的设计理念目前都有是非常少见的。或许现今欧洲仍有不少器材在外观上仍力求简洁,也就是说绝不配备一些无多大用途的开关旋扭,这些有的没有的,不但会使成本增加,久而久之,都有会成为音质恶化的罪魁祸首,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因此个人较倾向于外观简洁的器材。但是力求内部简洁的器材并不多,虽然大家都有知道能少用零件,不但可以省成本,二来又可以减少故障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然而要将零件数降至最低并非易事,是需要“功力”的,如果省了不该省的,那是会弄巧反拙的。要设计一用料少,表现又优异的器材,那可是要理论基础及实际经验兼并的大师级人物才办得到的,刚出道的设计师会将器材设计得复杂无比;以著名的AR唱盘为例便可说明一切;Quad的放大器亦是一例,简洁异常,使得Quad的放大器能长久维持很稳定的表现力。

过去

    Quad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是音响界中的异数。过去的一些著名品牌,要不是关了门就是易了主。大概没有其它的品牌像Quad一样,今天仍由创办有拥有,由此另人联想到,也就是Quad那种处处以消费者利益考虑为主的宗旨。

    1936年Peter J. Walker以20英镑,创立了Acoustical Manufactuing Compang,开启了Quad近60年的基业。当年Walker只有20岁,专长为制造真空管放大器。整个Quad的历史大约可以分为数个阶段,首先是在伦敦的1936年至1941年间,算是Quad的早年。在这段期间Walker先生推出了二项具纪念意义的机器全都有是为了PA用的,一为1938年的可携式PA系统,还含有麦克风;另一杰作为1940年的C25放大器,可以用汽车电池供电,当然也是可携带的。当年定价28英镑。

    1941年Acoustical Manufacturing Company公司搬到现在Quad公司的所在地Huntingdon,开发Quad公司的另一历史,在此过去Acoustical公司经营的非常辛苦,是靠着一群热衷音响的人们撑着,直至1950年左右,人们开始注重家庭音响系统,公司才开始有转机。在1949年推出的Corner Ribbon喇叭,此喇叭的高音采用号角式的丝带单元,比起当年的任何其它的喇叭,能再现更高的频率。同年推出的QA12/P放大器,QA代表着Quality Amphifier,12瓦的输出功率,含前级放大器,是Acoustical公司所生产的第一部家用放大器,之前该公司的所有产品全部为PA用,正如其名,品质成为Quad的终身追求目标,而此二家QA代表着Quad名字中的二个英文字母。而Quad全名为Quality Unit Amolifier Domestic,此即其在1951年推出的前级放大器之机型名称,此机引入了前级分开的概念,并且在前级中加上滤波器,以便将唱片上的杂音过滤掉。当时,人们喜欢称Acoustical的产品为Quad,因为这个名字更容易记忆,开始Quad品牌的使用。

    1953年Quad放大器的第二代世为Quad2功率放大器及QC2前级放大器。Quad2功率放大器可说是建立该公司名声的大功臣,国内胆机发烧友必定对它不陌生。当年Quad2及QC还曾被英国名厂Wharfedale选为在伦敦Royal Festival Hall.进行现场与录音比较音乐会用的放大器系统,搭配的唱头为Ferranti Ribbon Pickup.根据当年的某报道,无人分辨出是现场演奏或是录音,那个年代非常流行如此的比较音乐会,例如AR便很喜欢,可是很奇怪的事是无人能分辨之,原因何在?是个很值得探险讨的问题。

    1957年Quad推出其另一伟大的巨作全音域静电喇叭ESL,此喇叭在以后的25年间,在音响史上,立下了一个新的标准,当年有很多的喇叭制造商,均以Quad ESL喇叭为参考标准;除此之外,不少的录音工程师、广播人、指挥家、音乐家均拥有Quad ESL喇叭。ESL采用耦合地非常近的移动元件,比起一般的动圈式喇叭振膜上200倍,加上完全没有音箱共振及音染的问题,克服了传统喇叭设计上所面临的问题,能轻松地发出自然音色,因而广受欢迎。

    1958年人类进入立体声唱片及广播的时代,Quad亦不甘落后,推出了Quad 22前级放大器及Quad FM立体声解码器。Quad 22的基本造型与过去生产搭配Quad 2之前级类似,也配备了Quad相当独特的滤波电路,此项设计过去仍然有不少厂牌跟进,相信主要目的是为了处理唱片,或是FM收音用,当然今天或许仍然有些用途,因为仍有不少的老录音的TAPE HISS声很大。

    从前述的历史中,大致上可以说,从1941年至1966年的25年间,Quad的胆机前级只有三种机型:分别为Quad Control Unit、Qc2 及主体机Quad22;而后级则只有二种型号;QA12/PEY及Quad 2其中Quad 2算是最成功的产品,市场寿命达18年,全球大约有八万多部,而且大部份目前仍然在使用中,不愧是铭器中的铭器。

    1967年起,Quad开始进入了晶体管时代,推出了Quad 33前级及Quad 303后级,从最后一个3字可以了解,此为Quad的第三代机。晶体管刚问世之时,事实际上有很多的问题,因此Peter Welker并没有急于推出晶体管机,直到一些早期的晶体管机普遍常见的技术问题都有解决了,才有33及303的问世。前级放大机33的造型基本上仍用了过去Quad 22的造型,类似但并不相同,显得较呆板些;从外表上就显示出晶体管机与胆机的不同,22显提圆滚滚的,而33则方正正,纯属巧合?在功能上差异不大,仍然保留有Quad独有的可以让设计者,在不牺牲稳定度的状态下,大大降低失真,并且在各种不同的状态下,维持此优越性。也就是说,即使用非对称的讯号,或将喇叭线短路或切掉,均不会引起放大器发生危险。

    Quad公司一直到1975年才推出新的产品,Quad 405功率放大器,此机拥有Quad当年的最新设计,名为Current Dumping。此一电路不但拥有专利,同时也在1978年获得英国女皇技术成就奖,更值得一提的是此项技术成就。不但技术杰出,其造型也相当突出,早在1976年便已获得英国设计委员会大奖。

    同期间Quad推出了34及44前级放大器,此二部机代表着Quad超过30年的前级放大器设计及使用经验,它们大体上有很多的共通点,只是配备功能不同,主要差异在滤波电路上的设计,34较简易,44则可选择性较高。此二机的音调相当特殊,可说是Quad的创举,名为倾斜度控制,可以调整体音域的平衡,对于应付喇叭与房间交互作用所产的失衡问题,是个绝佳的设计,因为如此的方式可以免除传统的音调控制在频带上产生的急剧变化,而避开了可能的音柒问题,使得整体音场显得很自然,而只是增加了一点温暖的感受,因此对于面临过渡解析或者过量部题材的朋友,不妨一试。

结束语

    Quad的产品充满了个性,无论是外观或是电路设计均能独树一格,产品寿命又都相当长,每部都是发烧友梦想以求的器材,因此称Quad为名厂中的名厂,铭器中的铭器实不为过。
最后编辑leslie
TOP
5#

leslie 在 2003-8-4 17:21:09 发表的内容
Quad-名厂中的名厂,铭器中的铭器 ......



为什么不标明“转贴”?
TOP
6#

其实在现今的家居布局方式中,很普遍地象萝卜家这样的摆布,就是将视听品摆在长边。
讲真啦,在家居布局中,又有多少人象我们发烧友群体这样刁转、这么的讲究呢,就算是坛子上的几位DX好象也未见得真的可以将器材摆在短边啊,更不要讲去刻意搞个什么侧墙或者加个扩散板之类啦,如果真要这样,肯定会导致家庭纠纷!除非你是独居者,那随你怎么玩都行。

萝卜,我想如果你不用考虑要与家人同乐的话,不如将这些新宠搬回自己的香闺安置,干脆就独乐乐吧。
是呢,不知萝卜的香闺又是个怎样的格局呢 ^_^
TOP
7#

audio 在 2003-8-4 18:31:47 发表的内容
其实在现今的家居布局方式中,很普遍地象萝卜家这样的摆布,就是将视听品摆在长边。
讲真啦,在家居布局中,又有多少人象我们发烧友群体这样刁转、这么的讲究呢,就算是坛子上的几位DX好象也未见得真的可以将器材摆在短边啊,更不要讲去刻意搞个什么侧墙或者加个扩散板之类啦,如果真要这样,肯定会导致家庭纠纷!除非你是独居者,那随你怎么玩都行。

萝卜,我想如果你不用考虑要与家人同乐的话,不如将这些新宠搬回自己的香闺安置,干脆就独乐乐吧。
是呢,不知萝卜的香闺又是个怎样的格局呢 ^_^


我怕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听太压抑,这段日子先听着,等以后耳朵被宠坏了,再改进!我正在想着怎么搞两堵机关墙出来呢!呵呵!
TOP
8#

他们还没和我联系,我还在公司,没能马上回去,就没催他们,heco和我联系过了,东西到了我打电话给他,他就来。
鱼缸是全封闭的,他怕我的箱子太厉害了,把缸给震了,哈哈!
TOP
9#

两侧太宽了,没有反射,那就把鱼缸右移,不要搬走,当墙用咯,左喇叭就向内凹多点,先把现在的声音记住咯,过几天再换线,你有的玩咯!!我要看遥控!!
TOP
10#

leslie 在 2003-8-3 22:21:30 发表的内容
两侧太宽了,没有反射,那就把鱼缸右移,不要搬走,当墙用咯,左喇叭就向内凹多点,先把现在的声音记住咯,过几天再换线,你有的玩咯!!我要看遥控!!

右侧没法移啦,那边是餐厅还有书房门,呜~~~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自己会要发烧啦!!
摇控器来了~~~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322292125961.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