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四个新贴 [复制链接]

查看: 2098|回复: 1
1#
立体声耳机重放时"头中定位效应"的消除
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 张承云 谢菠荪 谢志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双通道立体声耳机重放是"头中定位效应"的消除。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仅用人头传输函数(HRTF)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能产生一定的声像方位感,但还不能很好地消除"头中定位"效应。而通过增加混响信号使声像有深度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声效的作用。

一、引言
重放双通道立体声除了用扬声器外,还可以用耳机。但用耳机重放时,声像常集中在人头内部,而不是在倾听着的前方分布,从而造成一种不自然的听觉效果,这就是熟知的"头中定位"效应。过去也有一些作者研究消除"头中定?quot;效应的问题[1],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一些心理声学的实验指出,"头中定位"效应的原因较为复杂,但至少与下面的原因有关:
(t-91)
1.扬声器重放中,左、右通道信号从扬声器经人头、耳廓等散射后再到达耳道入口,两路立体声信号在左(右)耳处的声压相迭加,从而模拟出双耳时间差,产生立体声像分布。而耳机重放中,左、右通道信号是直接馈入双耳的耳道入口,没有考虑人头耳廓等散射效应。也没有左右通道的交叉迭加,从而破坏了原声场的空间信息。

2.在扬声器重放中,房间的早期反射声及后期混响声对头外定位是重要的,而耳机冲方正是缺少这部分的信息。 3.耳廓对高频声波的散射效应对头外定位有较大的作用,而耳机重放中没有利用该效应。

近年来随着听觉传输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2][3],使得"头中定位"效应的消除成为可能。下面探讨消除"头中定位"效应的具体方法。

二、利用听觉传输消除"头中定位"效应的原理
用扬声器重放双通道立体声时,左、右两扬声器对称的布置在倾听者的前方,它们所产生的声波经人头、耳廓等散射后,在双耳处迭加,从而在倾听者前方模拟出一定角度范围的声像分布。当耳机重放时缺少这种传播、散射与迭加过程。所以为消除"头中定位"应利用人头传输函数HRTF作信号处理,模拟声波的传输与散射过程。设扬声器重放时,左、右两扬声器道左右耳的(频域)传输函数分别为:Hll、Hrl、Hrr、Hlr(图1)。图过馈给左右扬声器的电信号分别为L、R,那么人的左右耳声压为:

http://www.hifi-china.com/lunwen/PIC/image/t-92.jpg

那么重放式双耳处的声压就和扬声器重放的情况一样,从而达到模拟声波传输与散射目的以消除"头中定位"。以上信号处理重用到的HRTF函数,可以利用人头的刚球模型计算[4]。也可以利用通过实验测量得到。MIT媒体实验室已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并将测量结果在互联网上公布[5]。理论计算的优点时容易调整影响HRTF的有关参数(如人头半径等)但缺点是没有考虑耳廓效应。而实验测量则相反。本文将采用MIT媒体实验室的结果,并模拟出±30°的标准扬声器布置。另外为进一步改善效果,还可以在上面处理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人工延时、混响信号。

三、实验方法和结果
1.实验方法
实验所用的是语音信号(普通话男声),首先录制一段长度为20秒的左右通道相同的信号,然后再改变两通道的声压差,使d=20lg(L/R)分别为0、3、6、9、12、15、18、21、24Db。将这些信号按上面的方法处理(用VC++编程),再以WAV文件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硬盘(44.1kHz采样,16bit量化)。声音信号从声卡输出后经音频放大器放大送给耳机重放。参加实验的人数共八名,这八人全部为听力正常的研究生、本科生,其中两人是声频专业的学生。实验时只要求倾听者定性判断空间听觉是在头内还是在头外。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按(2)进行虚拟处理后的声音信号直接送给耳机重放;第二阶段除了对声音信号按(2)式进行虚拟处理外,还加入了人工延时混响信号。

相关文章:

立体声耳机重放时"头中定位效应"的消除(一)
立体声耳机重放时"头中定位效应"的消除(二)

来源:中国影音器材网
分享 转发
TOP
2#

混教授的文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