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有关电源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看过了,但其中有几个问题不是很明白,有请清楚的朋友帮忙解释一下。
1.很多朋友住的都是楼房,听音室又多是装修好的,或铺瓷砖,或铺木地板,该如何对器材进行接地?接在何处?是否所有的器材都应该接地?
2.文中提到“把器材的电源插头插入插座,开机并用万用表测量器材外壳对零线的交流电压,会得到一个读数”,这里的零线指的是什么零线?如何测量?
文章摘抄如下:
玩电?名堂怪怪的。没错,音响发烧友一定要玩电!而且这里面的名堂还真不少。 实际上一路理想的220V市电的作用同玩线避震一样重要,甚至从某些环节上来说更重要。大多数发烧友将器材入室后,把所有器材的电源线插在一个共用的电源拖板上,然后往墙上的插口一插OK!有错吗?没有!只是这样做忽略了几个影响器材发挥的重要环节。也少了一份“玩电”的乐趣。
下面我把自己这些年来的经验体会谈一下,其实所谓的经验也只不过是实践总结了一下前辈高人的玩法而已,仅供虔诚的同好参考,无“神”论者不宜。
一, 从配电盘独立拉线
有条件的发烧友能够从用户变压器下的低压电盘上单独拉专线是最理想不过的了,但是这对于大多数发烧友来说,几乎没法做到,咱们也就不讨论了。退而求次的办法就是从所住楼房单元的进户配电盘上拉专线,相信这对于大多数发烧友来说是不难办到的。 选用的线材用6平方毫米左右的优质单芯铜线既可,当然你如果烧的厉害,而且距离配电盘不远,使用更高素质的发烧线材就更好了。比较方便简洁的是采用4平方毫米的四芯电缆。至于到底选用单芯线还是多芯线,我的看法是:如果你使用的电源电压偏低的话,宜使用单芯铜线;如果电压偏高的话宜选用多芯线。这样选择是从校声的角度出发:一般的说,电压偏低的时候,器材的声音变慢低频变肥变松,乐器质感声音密度都偏薄;而电压偏高的时候则相反,速度变快,低频收的偏紧等。而线材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单芯线与多芯线相比速度快些,低频控制好些,声音密度也大些,但是在电压偏高的情况下就有点过了。所以这时候采用多芯线更平衡些。如果根据电源电压再结合器材声音走向一起考虑,就更全面更周详了。 拉线的时候最好拉两路独立线路,一路供功放,前级使用,一路供CD机或其他音源使用。进入听音室后靠近器材摆放的地方,直接在墙上多安装三至五路插座, 让所有器材直接从墙上插座取电,尽量不要再使用电源拖板。插座的选择也很重要,国产货中很少有理想的产品,虽然有几家产品制作不错,但是不适合大多数
音响器材的插头型号。广州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美标拆机插座,买几个来组合到一个壳子中,固定到墙上使用效果很好。适合于大多数器材的电源插头。采用专用电源线路后,与没有改造前的室内供电线路相比,最明显的是声音的层次细节有了提高,空间感寂静感增强,音场更开阔深邃,低频的控制力有了提高等。还有一些因人而宜,因器材而宜的改变。 我们把进户配电盘以后的整个居住楼所有用电器,看做一个由多电器单元组成的“功放”,而我们自己的这部分音响器材,就是这台“功放”内的一个电路单元。在功放电路中,大家都知道采用一点或星状接地法,可以有效避免干扰提高信噪比,现在把进户配电盘看作是总接地点,其他别的电器是一个总回路,而我们单独拉的线路是一个独立的回路,相当与把我们这个音响器材组成的“电 路单元”星状一点接地。也就是说电流回路是独立的,避免了与其他用电器的电流回路混合,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干扰和调制。 用音箱的双线分音电流回路原理(参看图一的示意图),也可以形象的解释电流回路之间的相互隔离。双线分音在电路原理上仍等效为一路导线,但是实际上高频与低频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电流回路,从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干扰调制。把我们新拉的线路看作一路单元,把楼内其他电器看作一路
单元,把进户配电盘看作功放输出端,不就是与双线分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吗。
二, 拉地线
几乎大多数的发烧友直接使用了建筑上的避雷地线,需知道,单就玩音响来说,这是错误的。有条件把这条地线接到示波器的探头上,你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这条地线上的脉冲干扰。甚至还带有比零线对地高的多的交流电位差。这样的地线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曾有朋友搬家后音响系统出现了明显的交流嗡嗡声,多方查寻找不到原因,后来检测地线时发现上面竟带有近80伏的电压,原来他使用了建筑物内的共用地线。断开接地线后一切恢复正常。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发烧友怪怨接地后声音反到不好了,很可能他们使用了建筑物内接地不良的共用地线。从这种共用地线容易产生回路干扰的角度来说,就算是没有悬浮电压,也还是不要用的好。宁可不接地,否则只能破坏音响效果。如此说来地线不是可用也可不用了吗?依笔者的经验来看,只要你的电源系统中的零线对真实大地的内阻很小,对真实大地电位差不大与10V(测量零线对地电压时可以使用自来水管代替真实大地,测得的电压当然是越低越好),在不使用LP器材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地线。当然理想的办法还是重新做一条独立的“优质”地线。具体地线的制作方法大家都知道,无须再多赘述。遵循两个原则:1,尽可能小的接地电阻。2,尽可能粗的导线线径。
三, “真实电源相位”矫正
新电源搞好了,这回可以插上器材开声了吧?且慢,还有一步没有做:“真实电源相位”矫正。什么叫“真实电源相位”?难道这220V的交流电还有正负极性?没错,220V的正弦波交流电是没有正负之分,然而,音响这东西就是毛病多,硬是一定要让你分出个“正负”极性来。 把器材的电源插头插入插座,开机并用万用表测量器材外壳对零线的交流电压,会得到一个读数。记下这个读数,然后反转电源插头(三叉插头要调换插座内的零线火线),重新测量一遍机壳对零线的电压,得到第二个读数,你会发现这两个读数会有一个大一个小。读数小的既是正确的电源相位接法。以这个接法为准。按照上面方法,把所有的器材都这样检查矫正一边后,再把所有器材连接起来。(不可在器材连接状态下检查,否则不准确)。至此你的“真实电源相位”就矫正正确了。 这时你的器材,无论是音场和定位,以及背景寂静感都有提高。就是低档器材也有明显的改善。这是每一个音响爱好者需要知道的小常识。 那些随便把器材插头不分区别的往插座上一插就放声的朋友,花点时间试试看。 需要注意的是,欧美器材的电源极性(零线与火线)与我国是相反的。因此在使用多国器材联合搭配时,更要注意“真实电源相位”的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