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问单拿容易失真打底吗? [复制链接]

查看: 4478|回复: 11
1#
短冲程设计,是否更加容易打底?
分享 转发
TOP
2#

多谢leslie兄,不过看得比较痛苦。
TOP
3#

打底跟冲程并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反倒是跟承受能力有关。如果以高级一点的丹拿来说,我想应该还没有哪台功放能把它推到打底。连高音单元都可以设计到承受瞬间1000瓦的功率输入,其单元的承受能力可想而知。推丹拿只怕不够力,还没听说过怕太大力的。
TOP
4#

早期的扬声器采用小磁钢,短冲程,灵敏度较高,这主要是为了与当时的小功率功放匹配,但换来的却是失真较高;现代高保真扬声器则大多采用大磁钢,长冲程,失真大大降低,但是灵敏度却较低,这就提高了对功放电性能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功率与失真方面的要求。再者,扬声器的阻抗是一个以电抗为主的复杂网络,既不是纯电阻性负载,也不是纯电感性负载,而是一个既能产生反电动势又会因扬声器振动惯性产生电磁感应发电的振荡线圈,要准确控制好扬声器的振荡,就要准确控制扬声器音圈流过的电流,而且扬声器属低阻类电器,放大器中的功率输出管要求大电流线性特性好,同时现代扬声器的发展趋势是阻抗做得越来越低,此外使用双低音扬声器的音箱也日益增多,所以要求功率放大器能驱动低阻抗负载,并具有良好的线性电流放大能力。
TOP
5#

丹拿单元的折环材料是Styrene Butadiene Rubber,简称为SBR,即丁苯橡胶。丹拿认为折环必须具备高稳定性和长寿命,所以丹拿选用了高级的低温丁苯橡胶,它质量均匀,耐热耐磨耐老化性能均优于天然橡胶,适应温度范围也很广,零下和零上50℃都不会降低弹性。而其寿命则在25年以上。丹拿认为折环不应太宽,虽然取得较大的振膜位移量,但也会导致中频段较深的陷落谷(中频谷的深度与折环的面积呈正比),所以丹拿的折环较窄。
  与折环同属顺性系统的定心支片(SPIDER)常常被人忽略,实际上它与折环一样重要。因为丹拿单元的音圈直径很大,所以单元的定心支片面积不得不缩小,加之折环较窄,为了给音圈合适的恢复力,并达到较大的线性冲程,此定心支片必须特殊设计。丹拿称之为阻尼渐变式的定心支片(Progressively Resistive Spiders),从定心支片的中心向边缘阻尼渐渐变大,基本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大多数人比较喜欢清晰度高的低音,所以丹拿的低音单元的机械品质因数都较低(机械品质因数是指扬声器在谐振时机械部分的品质因数,因数低意味着谐振时能量损耗较高),因此丹拿在设计顺性系统中特别加大了顺性系统的损耗。
  丹拿低音单元的盆架值得一提,它就象是一个篮子,将单元牢牢地抱住。丹拿称此盆架形状是依照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允许低音气流有最大限度的流动。铸铝制成的盆架还将固定振膜的边架,定心支片和磁体三者连在一起。固定振膜的边架在中低频段会接收到来自振膜的多余能量,边架会将一部分能量传给前障板,对中密度纤维板而言会导致前障板谐振,由于前障板的发声面积相当大,且正对着听众,所以对声音的影响比较大。边架会将另外一部分能量通过盆架传给磁体,而定心支片在中低频段会做大幅运动,也会有大量的多余能量通过盆架传给磁体,如果磁体不能将这些能量吸收并转化,那么这些能量会都传给前障板。如果前障板的面积很小,能量会有一部分储存在磁体中,会导致单元谐振,对声音影响更大。所以许多厂家都精心设计前障板。不过丹拿有更高明的一招,还记不记得那个内磁型磁路,它的中间可不全是空芯的,在其中有与磁体紧紧结合的类沥青物质,大部分吸音材料对中低音都毫无吸音效果,只有类沥青物质对中低音才有吸音效果。丹拿采用了钕铁硼磁体,磁体中间的空间相当大。类沥青物质可以填充很多,可以将边架与定心支片传来的多余能量吸收绝大部分(Westlake在所有单元的磁体上涂了厚厚一层黏土,也正是一样的道理,但不如丹拿的彻底)。没有了储存能量,声音听起来会特别清晰透明。这正是丹拿单元的最大特色,任何单元厂家都望尘莫及。
  大动态,尽量少的储存能量,平滑的高频滚降,最小的相位变化是丹拿单元的设计特点。极为清晰透明的声音和爆到七彩的动态是丹拿单元的最大特色,也是丹拿稳居单元之皇20年的原因。
TOP
6#

我见过1.3se打底。
TOP
7#

_xcg_ 在 2003-4-21 19:30:25 发表的内容
拿D山寨厂功放机去推,就可以打底啦!


系吖!打到纸盘反转都得添!
TOP
8#

我见过C2失控乱抖。没见过打底。
TOP
9#

选购音箱的时候,或许您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喇叭的尺寸要多大低频才好呢?

大家知道,扬声器单元的发声原理是电流通过磁场使音盆振动产生声音。音盆的大小当然与发出的声音有关。相同材料制造的音盆,直径越大,所能发出的频率下限范围越低。原因很简单,大口径的音盆推动空气的体积更大。也就是说,扬声器单元的低频发声下限与其推动空气的能力有关。不过,并非直径较小的扬声器就无法发出深沉的低音,通常的做法是采取长冲程音盆的设计,并配以较为宽大的悬挂边,最典型的设计如AE2的5英寸金属盆低音,Scanspeak85457英寸“皱皮”低音,Sunfire9英寸的超低音箱等。


大口径的扬声器一般是短中程、小悬挂边设计,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克服速度慢的缺点。小口径扬声器低频速度较快,但往往量感欠缺一点,通过增加单元个数可以改善。


除了口径大小,冲程长短外,音盆的材质,磁体的材料与结构等都会影响到扬声器单元的低频响应的指标,在选购器材时要以实际聆听为主,不要光看单元的大小,也不要一味追求低频的下潜,要知道,音箱低频的好坏,重在质,而非量。
TOP
10#

我们到底听到了多少低音

    
本站特约 云飞


  记得在若干年前的一本音响杂志上说日本正在开发直径为0.8M的低音扬声器,为的是能重放出20Hz的低频。国内外多家公司推出了带单独低音音箱的多媒体音箱系列,从这些公司的广告语几乎都众口一词:能发出“爆棚的低音”,也有厂家宣称其低音音箱可放低自30Hz的低音。飞翔鸟音频论坛经常有网友讨论市售的多媒体音箱各项性能及其音质表现,也有部分网友关注其低音表现如何,到底是否达到了广告语所说的低音效果?我们到底听到了多少低音?且听云飞论证一番。

从公式推导出的结果

  这里,云飞介绍一个描述扬声器输出声压、扬声器半径、扬声器输出频率,扬声器音圈峰值位移之间相互关系的经验公式:
                      Pr=12.3f2·r2·A

    其中:Pr为距扬声器1M处的声压,f为扬声器辐射的声音频率,r为扬声器的有效辐射半径,A为扬声器音圈的峰值位移。通常r取0.085扬声器半径,A=(音圈长度-上极板厚度)/2,按长冲程音圈扬声器取5.5mm,Pr按中声压级扬声器取100dB,通过计算得出不同尺寸扬声器在封闭箱和倒相箱的最低放音频率:


扬声器单元 最佳封闭箱 最佳倒相箱
6.5" 107.4Hz 75.9Hz
6.5"×2 75.9Hz 53.7Hz
8" 88.6Hz 62.6Hz
8"×2 62.6Hz 44.3Hz
10" 70.7Hz 50Hz
10"×2 50Hz 35.4Hz
12" 59.1Hz 41.8Hz
12"×2 41.8Hz 29.6Hz

    上述计算结果是以长冲程音圈取值来计算的,如果以短冲程音圈的取值来计算,低频下限还要高出许多。市售的多媒体低音音箱是选择的长长冲程扬声器单元吗?尺寸达到了6.5"吗?它的箱体声学设计为最佳吗?
    从上表可知,在同一口径扬声器的情况下,使用双单元,倒相箱可得到最低的的低音重放频率,但市售多媒体音箱为成本计,少有使用双扬声器单元的。

我们到底听到了多少低音?

  那么,一个多媒体音箱标称其低频下限为30Hz就能放出30Hz的低音吗?答案是:能,又不能!这个答案并不矛盾,云飞下面举例说明。

   以一个谐振频率为36Hz的6.5"扬声器为例,其音圈长17mm,上极板厚6mm,峰值位移5.5mm,经计算得出其在36Hz处的声压为87dB,也即它的灵敏度为87dB/W/M,这说明了什么呢?就是说:仅输入36Hz,1W的电功率,这个扬声器就满负荷工作了,如此低下的效率!

    大多数的多媒体低音音箱都是用6.5"扬声器作单元的,这决定了它重放30Hz的效率很低,在中高频的声音以声压为100dB重放时,其36Hz处声压为87dB,相差13dB,按人的听觉特性,下降3dB即感觉声音强度降低一半,从而可知我们听到36Hz处的声音强度不到中高音的1/16。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低音音箱音量的方法来得到“爆棚”的低音,但请记住,这时你得到的是不过是强度增大有所失真的重低音,并且无助于降低其低音重放时的下限频率。

广告语改变不了声学定律

  其实,小口径、长冲程音圈的低频扬声器设计是为了音箱小型化而不得已为之的低效设计,无论怎样设计,你也无法使6.5"的扬声器达到10"扬声器的低音效能,看看许多专业音箱的参数,不少名牌专业箱用18"的扬声器,标称的低频下限只有40Hz。声学定律界定了在重放低频的能力上,小个子的音箱永远不是大个子音箱的对手,这时,你还相信多媒体音箱厂商的广告语吗?从上表的数据可知单只6.5"扬声器单元使用倒相箱时低音下限频率为75.9Hz,考虑到市售多媒体低音音箱多使用6.5"扬声器单元,箱体体积不大,又内藏电源功放,净内容积更小,故实际下限频率在90Hz左右已是很理想的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