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日本tune tech神木技术调音,又一个魔戒, [复制链接]

查看: 1800|回复: 1
1#
转中国电子商情《新音响》2004年7月,总第426期128页线材春秋
部分文章


本文作者/郭冲


tune tech  International    LTD。

日本神野荣吉商店   株式会社


日本国  名古屋市中区上前津1丁目11-10


方镇TTS-1       4只/盒             定价:1100元RMB

长镇TTS-2       4只/盒             定价:1100元RMB

小椎TTS-3       6只/盒             定价:1350元RMB

大椎TTS-4       3只/盒             定价:1250元RMB

半圆镇TTS-5       4只/盒             定价:1110元RMB

大圆垫TTS-6       6只/盒             定价:1250元RMB


总代理:上海线匠




日本tune tech神木技术调音


宝藏与珠宝盒
    
    南柯一梦终于象闹钟一样提醒了自己,还有一篇未能完成呐,但那只可爱的纸箱子又会在哪儿呢?
    就是像爱玩寻宝游戏的小孩,我终于在一堆线的下面捧出了纸箱。里面有六个大小不一但同样巧夺天工的玄色盒子,我拿出了其中的一个,外包装是高品质的仿牛皮革压纹纸。轻轻的将内盒推出来,见的是覆有一透明塑料片的又一只盒子!用手指在这个纸盒底部预先留好的圆洞处轻轻地一顶,一只漆黑色的原木制盒子就能牢牢地抓在您的手中。里面会有什么呢?扳开精致的小锁,盒盖也就随之被锨开了。天然的油漆味道混合着木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里面的海绵床上安静的躺着三棵深咖啡色的圆形木头块,小心翼翼地拿出其中的一颗,感觉的出这些神秘木块的密度与钢性的的确有点与众不同,参照盒子里内附的说明,我还是不敢确认“这”一盒到底会是什么?文档中所记载系列制品共有五个型号,可这第六盒又是什么呢?答案在打开装有“大椎”(TTS-4)的那只盒子之后便水落石出了,以我的感觉这第六盒里的东西应该就是那“圆垫”了,为的是配合大椎一同的使用,这样的确可以避免在移动,调试的过程中过早的磨损大椎的顶尖。
    
    大椎与圆垫
    按照说明的记载,大椎可以适用于除扬声器之外的所有器材之下;通过与圆垫的组合使用,我也试着将它们放置于落地式扬声器的底部。虽然这样调整、设置起来相对麻烦了一点儿,但及为正面的音响效果还是足以抵消在摆动过程中的气急败坏及成恼羞成怒的心情。
    针对参考CD/SACD唱机Marantz SA-8260的瑕疵,我在单独使用大椎的时候是针对尖朝上直接接触唱机的金属底盘的;在与底盘接触的位置上,我并没有参照说明书里的建议:两前一后的去使用,而是恰好相反;朝外的一只由机器的中间向左移动至碟仓的边缘。也就是碟仓与显示屏之间缝隙的中间处,即所谓的结构断层带,这里有金属面板上最大两处开孔的交界点,此处的金属疲劳度也最高、共振点的频率同样也最高,也是因为更接近音频带宽范围而最容易影响到音质的纯净度。后面两只中靠左的一只则恰好放置在机箱内放置电源变压器的正下方(众所周知电源才是一切不良振动的罪恶根源),右边的一只完全是根据主观聆听而最终得到最佳位置的。就其整体效果而言,相对于按部就班或墨守成规地参照说明书去使用则更显珍贵、也更为适用于自己的系统,毕竟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是举一反三得来的。
    通过设置好大椎的8260我们得到些什么不同的主观感受呢?我认为音乐的背景部分是改善的最为明显的地方!回放WDMM Labe.-CDTestII中Gioacchino Rossini《威廉太尔序曲》一曲,在放置了大椎后的“寂渺”音乐背景居然会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兴奋度?此曲的开段是以录音系统那极微弱的白噪音揭幕的,铜管乐组在音场的中部偏右侧高速地切入,打击乐器随后也从音场深处较高的位置刻画着那气势如虹的节奏,当弦乐器鱼贯而入时,管乐组的齐奏正霎时消失着,那个声音消失而去的状态一下子就能让人领略到收录现场的空间广大以及像静夜一般的安详与舒适;而让聆听者感觉到是人与音乐之间的细微噪声设计所引诱出来的那一种诡异但却另人兴奋莫名的紧张感。这也就是前述所写的“寂渺”的一种主观心理反映,而取下大椎后的这种感觉就会明显地减弱到几乎无法体会的程度!或者是直截了当一点;它不见了。反复的装撤对比,我认为这绝对不是神经过敏的假象;大椎似乎就有这种“无中生有”的能力,一经装设在察觉有所改善之后就难以摆脱了。


    郭庄和李庄
    一只最为小巧的盒子与一只最为扁长的盒子,里头分别躺着的是访镇TTS-1与TTS-2;按照说明书的建议,方镇用于放大类器材。“只要简单地往所需改善的器材顶盖上一扔,就好!”这话要是放在从前,我肯定会把讲这话的人打包发走,爱哪凉快哪凉快去!可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我不得不羞愧低下高傲的头。试着将一块方镇“精确”地放置在左后侧大椎针尖的投影对立面上,方镇上的那颗分色小圆点(为特殊胶粘剂所凝固的金属粉末截面)贴着8260的顶盖,这也是微振动源:电源变压器之所在。声音就奇妙地随之改善了,那种兴奋感依然明显,但其出没的诡异程度也就明显的降低了,这使聆听者可以有所准备、安心地去享受这种相当敏感的现象所涉及的一切乐趣。至于长镇,可能因为我那烫人的放大器实在是振的“太”厉害了,而前级的外壳也都是木制的,反而不怎么觉得这会有很大的正面效果;相反试着用长镇替换方镇,放置在8260的金属顶盖处,之间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播放同一张测试唱片中的一曲Patricia Barber《A Man & A Woman》就能轻而易举地感受到.在方镇的状态下,开始那音量控制的相当完美的低银贝斯与架子鼓之间的分离度及音调平衡,在此有着一种适度的开放感与透明度;但更换长镇后,这一下子便强调了起来,予人一种并不舒适的强迫性,似乎正强调着“你看,我偏要在这里唱”一般;使得聆听者不得不聚精会神起来而放弃掉享受被美妙音乐按摩放松的机会,对于这一点也可能是自己的器材档次偏低体现不出来那种引人入胜的玄妙效果而已。

     宝藏与珠宝盒

     南柯一梦终于象闹钟一样提醒了自己,还有一篇未能完成呐,但那只可爱的纸箱子又会在哪儿呢?
就是像爱玩寻宝游戏的小孩,我终于在一堆线的下面捧出了纸箱。里面有六个大小不一但同样巧夺天工的玄色盒子,我拿出了其中的一个,外包装是高品质的仿牛皮革压纹纸。轻轻的将内盒推出来,见的是覆有一透明塑料片的又一只盒子!用手指在这个纸盒底部预先留好的圆洞处轻轻地一顶,一只漆黑色的原木制盒子就能牢牢地抓在您的手中。里面会有什么呢?扳开精致的小锁,盒盖也就随之被锨开了。天然的油漆味道混合着木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里面的海绵床上安静的躺着三棵深咖啡色的圆形木头块,小心翼翼地拿出其中的一颗,感觉的出这些神秘木块的密度与钢性的的确有点与众不同,参照盒子里内附的说明,我还是不敢确认“这”一盒到底会是什么?文档中所记载系列制品共有五个型号,可这第六盒又是什么呢?答案在打开装有“大椎”(TTS-4)的那只盒子之后便水落石出了,以我的感觉这第六盒里的东西应该就是那“圆垫”了,为的是配合大椎一同的使用,这样的确可以避免在移动,调试的过程中过早的磨损大椎的顶尖。

     大椎与圆垫
    
     按照说明的记载,大椎可以适用于除扬声器之外的所有器材之下;通过与圆垫的组合使用,我也试着将它们放置于落地式扬声器的底部。虽然这样调整、设置起来相对麻烦了一点儿,但及为正面的音响效果还是足以抵消在摆动过程中的气急败坏及成恼羞成怒的心情。
    针对参考CD/SACD唱机Marantz SA-8260的瑕疵,我在单独使用大椎的时候是针对尖朝上直接接触唱机的金属底盘的;在与底盘接触的位置上,我并没有参照说明书里的建议:两前一后的去使用,而是恰好相反;朝外的一只由机器的中间向左移动至碟仓的边缘。也就是碟仓与显示屏之间缝隙的中间处,即所谓的结构断层带,这里有金属面板上最大两处开孔的交界点,此处的金属疲劳度也最高、共振点的频率同样也最高,也是因为更接近音频带宽范围而最容易影响到音质的纯净度。后面两只中靠左的一只则恰好放置在机箱内放置电源变压器的正下方(众所周知电源才是一切不良振动的罪恶根源),右边的一只完全是根据主观聆听而最终得到最佳位置的。就其整体效果而言,相对于按部就班或墨守成规地参照说明书去使用则更显珍贵、也更为适用于自己的系统,毕竟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是举一反三得来的。

     通过设置好大椎的8260我们得到些什么不同的主观感受呢?我认为音乐的背景部分是改善的最为明显的地方!回放WDMM Labe.-CDTestII中Gioacchino Rossini《威廉太尔序曲》一曲,在放置了大椎后的“寂渺”音乐背景居然会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兴奋度?此曲的开段是以录音系统那极微弱的白噪音揭幕的,铜管乐组在音场的中部偏右侧高速地切入,打击乐器随后也从音场深处较高的位置刻画着那气势如虹的节奏,当弦乐器鱼贯而入时,管乐组的齐奏正霎时消失着,那个声音消失而去的状态一下子就能让人领略到收录现场的空间广大以及像静夜一般的安详与舒适;而让聆听者感觉到是人与音乐之间的细微噪声设计所引诱出来的那一种诡异但却另人兴奋莫名的紧张感。这也就是前述所写的“寂渺”的一种主观心理反映,而取下大椎后的这种感觉就会明显地减弱到几乎无法体会的程度!或者是直截了当一点;它不见了。反复的装撤对比,我认为这绝对不是神经过敏的假象;大椎似乎就有这种“无中生有”的能力,一经装设在察觉有所改善之后就难以摆脱了。
     郭庄和李庄
     一只最为小巧的盒子与一只最为扁长的盒子,里头分别躺着的是访镇TTS-1与TTS-2;按照说明书的建议,方镇用于放大类器材。“只要简单地往所需改善的器材顶盖上一扔,就好!”这话要是放在从前,我肯定会把讲这话的人打包发走,爱哪凉快哪凉快去!可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我不得不羞愧低下高傲的头。试着将一块方镇“精确”地放置在左后侧大椎针尖的投影对立面上,方镇上的那颗分色小圆点(为特殊胶粘剂所凝固的金属粉末截面)贴着8260的顶盖,这也是微振动源:电源变压器之所在。声音就奇妙地随之改善了,那种兴奋感依然明显,但其出没的诡异程度也就明显的降低了,这使聆听者可以有所准备、安心地去享受这种相当敏感的现象所涉及的一切乐趣。至于长镇,可能因为我那烫人的放大器实在是振的“太”厉害了,而前级的外壳也都是木制的,反而不怎么觉得这会有很大的正面效果;相反试着用长镇替换方镇,放置在8260的金属顶盖处,之间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播放同一张测试唱片中的一曲Patricia Barber《A Man & A Woman》就能轻而易举地感受到.在方镇的状态下,开始那音量控制的相当完美的低银贝斯与架子鼓之间的分离度及音调平衡,在此有着一种适度的开放感与透明度;但更换长镇后,这一下子便强调了起来,予人一种并不舒适的强迫性,似乎正强调着“你看,我偏要在这里唱”一般;使得聆听者不得不聚精会神起来而放弃掉享受被美妙音乐按摩放松的机会,对于这一点也可能是自己的器材档次偏低体现不出来那种引人入胜的玄妙效果而已。
分享 转发
TOP
2#

甚具素质和很有个性的小道具,和弹弓杨的弹弓钉对比各有所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