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多数 Hi End 工厂的诞生相似,EAR 同样有一位灵魂人物,凭借着对于音乐与音响的热爱,勇敢投入音响设计与制造,走自己的声音之路,这位仁兄就是 Tim de Paravicini。
Tim 可说是音响界的传奇人物,国外媒体尊称他是:电子管之王!但这位身材高大、不修边幅、行事作风老是不按牌理出牌,看起来相貌奇特、牙齿“狰狞”,烟不离手的怪侠也不太像个有气质的工程师,英国一本杂志因为他在胆机上面的大胆行事而称他为“野人”,倒是颇为贴切。虽然真空管是 Tim 主要选择的素材,他藉此设计出能回放“最精准、最真实”音乐的产品,实际上 Tim 可能是唯一能够电子管与晶体双栖,并且都享有盛名的大师。
由于 Tim de Paravicini 与众多音乐人合作过,他知道什么才是“最精确、最真实”的音乐回放,所以即便EAR没有一套完整的设计理论,但是在一连串的器材分析、搭配与试听过程中,EAR器材拥有一贯的音质与音色走向,而且具备很高的声音辨识度,可以称为“ EAR 之声”。
这个很可爱率真的性情中人出生于非洲尼日利亚,七岁时才因为母亲坚持小孩要受高等教育而回到英国。Tim de Paravicini 的父亲是搞矿业的。因为生长在非洲原野的关系,野外求生的经验让Tim很早就对机械电子等产生兴趣。22岁时他决定到南非闯天下,因为南非有钱人多,做生意的机会比较多。到了南非之后,Tim在音响店担任过咨询的工作,也开了一家专门绕变压器与制造功放的工厂。据Tim自己表示,他一向认为不论电子管或者晶体,优秀的电源变压器是功放的灵魂。由于南非的工资低廉,Tim得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设计制造出优秀的各式变压器与专业用功放,当时的品牌就叫 de Paravicini。
因缘巧合,Tim de Paravicini 在南非工作的音响店正好是日本力仕 Luxman 的代理商,他们认为他在功放设计上的才华洋溢,于是将他介绍给了 Luxman。Luxman 正好也想引进西方的新观念来设计音响产品,双方一拍即合,Tim de Paravicini卖掉了他在南非的事业,1972 年搬去了日本大阪。Tim在日本遇到了许多文化冲击。他非常惊讶于日本工程师死抱教科书的工作模式,也对日本式缺乏个人创意的工作态度很有意见。在Lux的时期,Tim de Paravicini 首先是研发了著名的 C1000/M6000 晶体前后级功放,以及后续的 M4000、M3000 后级。C-1000 前级为全晶体设计,采用差动放大全频段直接交连方式,有多种唱头放大选择,输出级为A类工作。C-1000 前级一方面是 Lux 大型化的开始,一方面也是 Lux 传统造型的肇始者,直到八十年代许多 Lux 放大器都还能看到 C-1000 的影子。M-6000 后级每声道输出 300 瓦功率,输入级采用A类放大,输出级是 AB 类放大,总共享了十二对功率晶体管。左右声道的电源是独立的,除了引进许多保护线路(直流检测、温度异常检测、过载检测)外,全机为直接交连互补 OCL 结构。当时的日本,只有 Accuphase 的 M-60、Marantz 510M、Sansui BA-5000 等极少数几部扩大机的功率可以和 M-6000 相提并论,以品质来说,Lux无疑是最高级的。
后来由于不满意日本人所设计的电子管功放,Tim 决定亲自下海,让日本人了解一下什么是优秀的电子管功放。于是便有了 MB3045 单声道电子管后级。MB3045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 Tim 特别向 NEC 订制的强放管 8045。这根管子表面上看起来是五极束射管,内部结构却是三极管。加上Tim的桥式平衡线路(Balanced-bridge Circuit)与 Luxman 原本就拿手的电源/输出变压器,MB3045 在音响市场上着实领了一阵风骚。后来 Luxman 还推出了一款输出较小的 MB3600,可惜 MB3045 的品管不良,故障率极高,加上 NEC 后来停产 8045 强放管,只好黯然退出市场。Tim de Paravicini 虽然以 MB3045 成名,但他本人对这部电子管机的评价并不算高。据他事后表示,Luxman 坚持使用规格不足的20瓦级输出变压器,造成在高瓦数输出时失真大幅增加,使得声音软绵绵缺乏生气。Tim 说Luxman 就要那种声音。就待人处事方面来说,这当然难免有点“撇清”的味道 ,但也让我们看到他艺术家的脾气。
在日本的那段日子对 Tim de Paravicini 最大的影响就是遇见了 Oliva Yoshino,Oliva 原来是位空姐,他们后来在英国结婚。结束了在日本 Luxman 的工作之后,Tim 面临人生中的一大抉择:到哪个国家继续发展。当然他已经决定要继续留在音响工业。他的选择有四:德国、南非、英国、美国。德国会有新的语言问题,他好不容易才学懂日文,不想再从头开始学过德文。南非当时的政治环境不稳定,不适合开创事业;而美国又是个未知的新世界,最后 Tim de Paravicini 决定搬回所熟悉的英国。
1976年,Tim de Paravicini 回到英国,先后在 ALBA、 Tangent 等公司任职,那段日子中 Tim 帮 Michealson & Austin 重新设计了著名的TVA-1电子管后级,后来又设计了 TVA-10,与输出分别为 100 瓦与 200 瓦的 TVA100、 TVA200 单声道电子管后级。这几部后级都使用 Tim de Paravicini 自行设计的输出变压器,无论是规格或者声音都非常优秀。
由于雇主关门大吉,失业的 Tim de Paravicini 决定走自己的路,于是 1978 年创立了 EAR(Esoteric Audio Research),从事家用与专业音响器材的设计与生产。第一炮作品就是著名的 EAR 509。这是一部输出 100 瓦的单声道电子管后级,使用由电子管名厂 Mullard 设计的 PL509 电子管,采用了改良过的 Tim de Paravicini 平衡桥式线路。最大的特点在于电子管与输出变压器之间的耦合,他为了 509 特别设计了一款繁复非常的输出变压器。509 可谓集 Tim de Paravicini 电子管后级功放设计之大成,其后EAR的新后级几乎都不离这个范畴:无全区负反馈、强放管选择特异、繁复无比的输出变压器等。509 在市场上一炮而红,除了专业录音室爱用,几本英美音响杂志也都给予极高好评,《Stereophile》甚至说 509 是 Quad 静电喇叭的绝配。509 让 EAR 在音响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其后,Tim de Paravicini 陆续设计了 The Preamp、802 等几款搭配用的前级,也推出了 509 的双声道版本 518,输出高达 200 瓦的 549。
除了自家的EAR电子管功放与修改专业录音器材之外, Tim de Paravicini 平时也接一些代工设计的业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受 Anthony Michaelson 之邀,为Musical Fidelity 音乐传真所设计的 A-1 合并功放。这部号称A类输出20瓦的功放市场反应奇佳,世界各地好评也不断。Musical Fidelity 后来靠着 A-1 及其各路亲朋好友如 A-100、MA-50 等等也赚了不少钱,奠定了日后成功的基础。后来有其他音响厂家想复制 A-1 的成功模式,甚至 Musical Fidelity 自己都想再创奇迹,但是对不起得很,除了经典的 A-1,迄今为止,还是只有经典的 A-1。
A-1 其实只是将 Hi-End 设计平价化,成功的理由在于完善的工业设计与营销创意,技术上谈不上太大的创新;真正为 Tim de Paravicini 在晶体界打下名声的,要算是 Musical Fidelity 成名之后所推出的几部超重量级后级, SA470、SA370、P270等。这几部后级音质除了拥有纯 A 类的甜美厚润,驱动力更是凶悍无比,几乎任何喇叭接上去都会被榨出最后一滴潜力。A370 后来改款为 A370.2,后来又被F18所取代,价格虽有调整,但一直都保有相同的声音质量,要等到第二代F18拿掉那根电子管之后,才开始脱离 Tim de Paravicini 原始设计的声音走向。
除了 Musical Fidelity 之外,Tim de Paravicini 还帮英国 Alchemist 设计过晶体功放,这个品牌曾邀请几位大师设计产品,Tim 本身是股东之一。这个品牌主要的市场似乎是在日本,其他国家并不常见,日本人对 Alchemist 相当支持,几乎到了凡有产品必定有评论家推荐的地步。近年来,他似乎淡出了 Alchemist,除了一套Forseti Signature 前后级还是挂着 Tim de Paravicini 的名字之外,已经不太看得到他的踪影,也许这是 Tim 以 EAR/Yoshino 品牌推出纯晶体功放的理由之一。
我们注意到 Tim 似乎没有设计过小功率单端管机。他表示单端直热管有其优点,但他想要制作能够推动市面上大多数音箱的功放,单端并不是实用的线路,在动态与低频表现都会受限。EAR 的胆机线路有创意但并不复杂,各种变压器是其中的关键,长期以来,EAR 一直使用 Tim 自己设计的变压器,由于 Tim 已经不需负责生产与行销,所以他有更多时间来实验不同的变压器。在 EAR 工厂中并没有听音室,我们无法得知全套 EAR 产品究竟会发出什么声音,但 Tim 说他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聆听音乐上面,他要求所有 EAR 功放不仅要有高分析力,能完全表现音乐当中的所有细微变化,从乐器质地、动态对比、均衡频段,更重要的是,EAR 还能诠释音乐的鲜活感、音乐的神髓。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Tim de Paravicini 在举手投足之间展现了对 EAR 无比的信心,他树立了电子管机的当代典范! Tim 也强调EAR的核心价值,就是要让消费者花的每一分钱都值得,所以 EAR 从来都不是音响市场上最贵的器材,但在声音表现上却一直有极高的评价,这是 EAR 将长久遵循的价值观。
Tim de Paravicini 在家用音响的地位,其实不如他在录音专业领域所享的盛誉,EAR 仍在发售一些录音室用的限制压缩器(660)、均衡器(825Q、822Q、823MQ 等)、混音器、电子管麦克风与放大器(824)、修改混音台的模拟线路、修复古董的开盘录音机、吉他效果器等。在录音行业中,EAR 这些设备绝对是 Hi-End 级产品,曾多次获得葛莱美录音奖的 Kavichandran Alexander(美国 Water Lily Acoustics 唱片公司),他就是EAR的忠实支持者。在加州圣塔芭芭拉的教堂中,他以 Tim 改造过的一对立体声麦克风、放大器直入录音机,捕捉到非常精确温暖的空间残响效果,以及泛着甜味、形体明确的乐器质感。特别的是,使用EAR器材者很多都是流行、摇滚音乐工作者,透过 EAR 器材使他们的录音锦上添花,英国Pink Floyd 乐队的唱片几乎每一张都音响效果卓著,Tim de Paravicini 绝对是幕后功臣。以下是部分与 EAR 有合作关系的名单:
★Mobile Fidelity(美国唱片)
★Water Lily Acoustics(美国唱片
★Chesky Records(美国唱片)
★Island Records(英国唱片)
★Gree Rnoom Production(英国作曲家Tony Faulkner开设的制片公司
★Musical Fidelity(英国音响)
★QUAD(英国音响)
★Alchemist(英国音响)
★Luxman(日本音响
★Heybrook(英国音响)
★Paul Epworth(流行天后阿黛尔的制作人)
★Bob Ludwig(美国Master大师)
★Doug Sax(美国Master大师)
★James Guthrie(Pink Floyd乐队的录音师)
★Joe Gastwirt(美国Master大师)
★Michael Brauer(纽约著名的混音工程师)
★Paul Stubblebine(美国Master大师)
★Andy Jackson(Pink Floyd乐队的录音师)
★Jim Keltner(美国鼓手)
★Pink Floyd(英国摇滚乐队)
★David Gilmour(Pink Floyd的吉他手兼主唱)
★Paul McCartney(甲壳虫乐队成员)
★Ringo Star(甲壳虫乐队成员)
★Kate Bush(英国摇滚乐坛的最优秀、最有特色的艺人)
★Cassandra] Wilson(爵士音乐当代最具实力女唱将)
★Ry] Cooder(《乐士浮生录》的电影音乐创作者)
★Aerosmith(史密斯飞船摇滚乐队)
★Lenny Kravitz(四届格莱美最佳摇滚男歌手)
★Bob Marley(牙买加唱作歌手,雷鬼乐鼻祖)
★Edwyn Collins(以超级单曲“A Girl Like You”走红的英国歌手)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英国摇滚乐队)
★Jon Hassell(英国小号手)
★Hamza Ei Din(印度歌手)
★Astoria Studio(Pink Floyd乐队吉他手David Gilmour拥有的大型船屋兼录音室)
★Toe rag Studio(伦敦录音室)
★West Heath Studio
★Yoshiko Katayama(日本片山敬子)
★Reference Recordings (美国唱片)
★Kemper music(独立制片公司)
★The Exchange(英国大型媒体制作中心)
★Classic Records(美国唱片)
★Gary Barlow(Take That乐队主唱)
★Altarus Record(英国歌曲创作者Chris Rice开设的录音室)
★Dan?Schwarts (吉他手)
最后再来一张 Tim 的标志性英国绅士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