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倾国倾城》做客《信息时报》文化访谈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众所周知,在流行歌曲江河日下,在网络音乐喧嚣热闹的时期,无数大牌红星的唱片在市场上惨遭冷遇,整个音乐界、唱片界一片哀鸣。但这些年来却有一股纯净的音乐潜流在市场上悄悄涌动,从德国的英格玛到瑞士的班得瑞,从我国的《阿姐鼓》到《空》到《粉墨是梦》,这股潜流一直在市场上悄悄涌动,在浮躁的时代,在唱片业江河日下的日子里,这些纯净音乐的唱片不但没有随着潮流黯然退去,反而越来越获得更多消费者默默的青睐,它们静静地躺在音像商店的货架上,成为唱片市场上一道美丽风景。四月,一张名为《倾国倾城》的民族融合音乐专辑将在内地面世,创作者是广州作曲家邓伟标。三月中,邓伟标在自己的一场小型试听会上谈及音乐创作的艰辛与快乐,多次潸然泪下,这种分享令在场听众唏嘘不已。
  谭炎健:一张深刻民族音乐专辑
  谭炎健(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奖赛评委)
  信息时报:音乐创作中用现代手法表现古典题材的形式是否适宜?
  谭炎健:这张专辑用现代的手法来进行艺术跨界,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这批音乐叙事新颖、果敢,该放就放该收就收,热烈或温情、隐忍或放肆、粗狂或典雅,都视乎故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法与乐器。只要是体现鲜活生命的灿烂都在作品的关注范围内,让我们听到不同的人生风貌以及不老的爱情容颜。专辑中的一曲“西施情殇”就是对一个大时代下无力的无奈的美丽女子的伤怀和赞颂,并对封建男权社会提出的深刻责问。这一切都在体现了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密实坚韧而细节丰满,旋律更是婉转曲折而富有历史的痛感。
  
  信息时报:《倾国倾城》是一张什么样的音乐专辑?
  谭炎健:《倾国倾城》中包含了六个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爱情故事,创作者用优美的旋律穿越历史的风沙,在文学与音乐的平衡中展现了一幅幅多彩的中国女性命运画卷,为我们提出了关于“爱情与中国女性命运”的深刻话题。
  长久以来,我国并不缺少各类民族音乐作品的新创作,不但有各种跨界的尝试,也有许多大型作品,甚至使用整个民族管弦乐团去进行西方先锋派音乐的探索。但与常见的传统题材一样,大多基于风花雪月或重重复复对景物的赞美……而这次《倾国倾城》的创作者邓伟标完全跳出惯性思维,大胆而紧密地依附于历史与文学,在庞大而繁杂的故事中寻找独立的视觉,以一种文化自觉的眼光追求创作的深度与广度,大胆地描写复杂的人。不但写人,而且写心。特别是专辑中“西施情殇”这样表现庞大历史背景与复杂矛盾的心理历程的大型二胡协奏曲,在以往的创作中是少见的。
  
  信息时报:作为一张民族融合音乐专辑的诞生,《倾国倾城》是否完成了他的使命?
  谭炎健:2006年至今的几年间,我常常思考民族吹管乐器的艺术与发展,往往感叹我们民族音乐发展相对于世界音乐大潮的滞后。我也常常会和邓伟标一起讨论音乐美学问题,研究技术与审美之间的平衡问题。就创作本身而言,邓伟标的音乐也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足,太过自由的表达手段与技法往往为研究者们造成分析障碍,也难在学术上形成必要的规律,对创作手法、风格等的发展增加相对的难度,也不便于经验的积累,而过多强调音乐中的文学性也无形中禁锢了听者的想象空间,凡此种种皆有待探讨。同时本张专辑中无论“西施情殇”中体现西施跳湖自尽前那绝望心境的四个简单长音还是“丹凤求凰”或“红颜薄命”中那些几近平淡的笛音,都实实在在地考验着演奏家们“能不能摒弃浮夸,将向外表达转而向内心寻找情感力量”的艺术修养,细致地体现了“大道为简”这一深刻的中国哲学。
  林烁:纯音乐唱片销量有超越流行歌曲唱片的可能性
  林烁(某知名唱片公司经理)
  信息时报:就你所知,纯音乐唱片能够抵抗当下唱片业的低迷嘛?
  林烁:据我所知, 周杰伦巅峰时代在内地的唱片销售是二百万张,我当年销售林俊杰的唱片,最高也是这个数字封顶——同时期,但班得瑞的音乐销售是三百万张,远远超过最红的流行歌星。2010年,Lady Gaga销售刚好二十万张,是国内名销售量第一的流行歌手,接下来是孙燕姿谭晶等,但都不过十万,纯音乐有个好处是流行歌曲做不到的,纯音乐的销售属于常销产品,可以卖很多年。所以我对纯音乐唱片更有信心。
分享 转发
TOP
2#

信息时报:为什么纯音乐唱片存在比流行歌曲唱片销量大的可能性?   林烁:纯音乐没有流行歌曲的听众多,这在内地是肯定的。但是就消费心理来说,可能很少有人愿意去听网络上的纯音乐,纯音乐的听众也更愿意听唱片,你会在网络上下载李宇春,但一般不会从网络上下载贝多芬,因为贝多芬的听众是会听唱片的。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纯音乐没有流行音乐热闹,但受众面不同,导致纯音乐唱片在现在阶段经常会出现超越流行歌曲唱片的可能性。

  专家点评
  意料之外的《倾国倾城》
  李广平(中国流行音乐协会副秘书长)
  《倾国倾城》不同于邓伟标以往那些玲珑剔透的心灵小品,这一次的音乐作品庞大又沉重,这么冷门的大型音乐作品,在这个一切都讲求效率的时代,竟然有这么多听众愿意静下心来跟着音乐穿越历史的尘埃,去体味皇权贵族的奢靡爱情,看花飞漫天的“霓裳羽衣舞”,听古雅庄严的“凤求凰”,以及如诗如画的私奔的夜晚,苍凉的黄昏,时光倒流,任由音乐复活记忆与历史,生命与爱情……这一切很出人意表。更难得的是,当听到一位曾对我说“非R&B不听” 的少女惊喜地说出“《倾国倾城》的音乐实在太美妙了”的时候,我对这一切便充满了好奇。
  邓伟标的旋律好听,这是公认的,但在这个信息海量的时代,光是旋律好听的音乐是远远不够的。我知道广州近十年流行发烧唱片,不少家有音响的朋友喜欢购买一些高品质录音的CD作为音响播放内容,因此广州推出的一大批发烧CD拥有相对稳定的聆听市场,但只要到网上搜索一下“邓伟标”这个名字,我们就不难在那些网友的议论中发现,他更大量的听众群并不在那些发烧友,也没几个听众去讨论他音乐作品的录音品质问题,而是各式各样的New Age音乐听众随着他的音乐在尽情地抒发各种年轻的情怀。
  要探究这种“意料之外”可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来逐渐发现,但我知道邓伟标是一个眼光敏锐、心灵敏感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有着细腻的叙事,深厚的感情,并不乏对当代人浮躁心态的锐利解剖和善于抚慰当代人灵魂深处的隐痛。
行家解读
  梁天山(词作家):
  邓伟标的这张中国融合音乐专辑《倾国倾城》是他近年来的力作。在这张唱片里,邓伟标保持了他一贯的优势:旋律的可听性,并摆脱了他以前作品的一些局限性。旋律的可听性表现在于,在为听众所熟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旋律音程与织体的架构内,以协奏的音乐形式带出了一种别样的新鲜感。
  大型二胡协奏曲《西施情殇》是整张唱片的重头戏。作者不局限于以往西洋音乐的乐器配置和曲式手法,通过新乐器和音乐元素的恰当运用,向世人展示了新时期音乐创作新的可能性。
  作者所创作的音乐形象丰富饱满,画面感很强。如在第二乐章“惊变”中,作者就使用了一些海浪声效和敲击乐,使得乐曲更富戏剧性。
  整张碟最出彩的是二胡协奏曲的主奏者黄江琴,在《西施情殇》序曲管弦乐之后的出场就一下子“抓人”了。在分句的处理上和微妙的情绪表达方面都拿捏得很到位,很多地方都让我联想到中国画里面“形断意连”的神来之笔,抓住了中国艺术的精髓。当然其他的演奏家如伍国忠、谭炎健、谢导秀等也有很不错的上佳表现,展现了他们精湛的功力和高深的艺术素养与修为。
  第六首《梦断霓裳》和第七首《苦守寒窑》,作者在旋律处理和乐器配置等方面都更加多地使用了西洋音乐的处理手法,而浓浓的中国味道还是氤氲其中。
  我猜想,在和声手法的运用方面有更大胆的突破、在音乐语汇的使用方面增加更多的现代元素,不知道会不会是邓伟标下一张专辑的目标?窃以一家之间拭目以待。

  维谷(词作家):
  这张融合音乐专辑所要描画的是一幅乱世里的爱情风景,以洞萧、中阮、钢琴、二胡等中西乐器为我们展现六章绝世的爱情故事;也以盖世美人为主线,用音乐表述她们的命运。六个乐章都是伤感的,只是伤感的程度各有不同。
  传奇的爱情皆是凭遗憾出诗意,个人最欣赏《西施情殇》,以五个音乐片段展现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宏大的音乐背景下泛起点滴精妙的细节,处理得很有格局。那种国家与爱情,大我与小我的价值和挣扎,随着音乐的缕缕悲凉更可让我们思考眼下的爱情,追昔抚今。
  邓伟标所创作的音乐旋律动听,那是一种淡淡的美,不是惊世骇俗,而是绵里藏针,不经意地触碰你的灵魂,痛并不剧烈,而是隐隐,渐渐匍伏到记忆。
  《倾国倾城》再次展现邓伟标的细腻心思,用音乐表达历史,情、景、声,是不容易驾驭的深邃,2011年又添一张好唱片。
TOP
3#

呵呵,一个整版的报道哦。
TOP
4#












爱,一个永恒的主题,很多作曲家喜欢用悲凉的手法来表现,为什么没有更多的欢娱与快乐。
TOP
5#

回复 2# 红音堂唱片 的帖子

顶一顶
TOP
6#

回复 3# 辟斯顿 的帖子

是啊,整版报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