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人语之解读王以真 [复制链接]

查看: 1932|回复: 1
1#
王以真先生在音响界的声望以及才学不用多做介绍,多年来小生一直追踪着老先生文字的足


迹,因为和王先生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又多了当面请教的机会,有几次几位已经不算年轻了


的朋友和王先生畅谈如何搭配器材、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王先生亦诗亦


酒,纵论天下,不就音响而谈音响,对文学、对人生、对国家、对责任讲了很多真知灼见,


常常几个小时时间很快就过去,而这几个小时往往让我回味很长时间,很难能的是老先生常


怀的一颗爱国之心、一颗保持着纯真的心!


正如发烧友玩音响,都走过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不断丰富自己、满足自己这么一个过


程,通过文章真正理解王先生要经历“觉得文章知识丰富、文字的优美—理性思考后认识上


的趋同—自我认识上的提高” 这么一个过程,真正的发烧友从不只凭感觉、也不唯参数


论,才能形成一个科学、综合、客观的评价,这也是一个认识与实践的过程,读王先生的文


章亦如此。

王先生的理论功底泛泛之辈恐难有及,那么学些皮毛也会大有裨益,关键是学王先生的什

么?近几年,《实用扬声器技术手册》、《实用扩声技术》、《实用扬声器工艺手册》的出

版,解决了相关行业技术人员的燃眉之急,也给了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以理论上

和实践上的指导。

王先生他并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派的长者(组织上讲“业务干部”),理解音乐的相关学问

那是相当厉害,从文章的遣词造句,标题的随章如意,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前端音响技

术的掌握恐难以达到的。

每次看到王先生的文章都有很多收获,题目且不必说,必是唐宋佳句,文中更是引经据典,

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设计心得、器材点评到大展随笔,印象中的一些大家也不免出些应

景之作,可王先生依旧认真、依旧每每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

这本文集汇集了王先生六十年代以来对专业、对从业态度、对社会转型期音响界何去何从、

作为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如何作为等等等等的诸多思考,均以当时发表的情况录入本书,未

作修改,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几十年来的思想轨迹。

中华民族辉煌的大唐王朝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如何以脍炙人口的五言七律来概括、形

容、传导用现代科技堆砌的高保真系统给现代人们带来的对音乐的感受,使现代科技注入五

千年中华文明,使现代文明带有中国特色,这对文化缺失、注重资本积累的当今社会,是一

个严肃的命题、是仁人志士的一份责任。王先生的文字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音响界的一个幸

事,当然,这件事做得很辛苦。




有时想想一些事情也真多余,一人一个活法,觉得舒服就行,不一定听得懂歌剧就比别人多


活几年,可我还是挺佩服王先生的执著,也挺佩服被别人成为 “积木搭天塔”的众多发烧


友。 王先生一辈子搞音响技术工作,或兴之所致、或有感而发写一点文章。一直保持着自


由的文风、高尚的人格,文中一直在标明或隐含着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一位中国文人、一


位有志之士对历史、对社会的凝重的一份责任感,王先生的“无所求”,恰恰是他一份对事


业、对责任、对“大梦”的一份深深地追求。

王先生多年来从努力打造一个好的微观视听环境,到营造一个宏观的理想的音响市场,一直

在实践着自己不倦的追求、实践着我们众多发烧友的一个梦。到如今王先生一直笔耕不辍,

用专业的书籍表述他学术的成就、用篇篇文章表述着他对人生的理解,有的激昂、有的沉

稳、有的睿智、有的诙谐,有的善良、有的激奋,给我们生活中开拓了一片爱的天空,对音

乐、对器材、对人生!不由得让我更加的崇敬,做学问当如此、做人应更应当如此!

是为有志之士!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也认识王先生,所以顶一下。
http://shop101565496.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