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细节是最重要的,访Kharma总裁Charles van Oosterum [复制链接]

查看: 6976|回复: 23
1#

细节是最重要的,访Kharma总裁Charles van Oosterum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四, 16 十月 2008 00:12



Kharma这家厂商从名称到产品,在我心中始终笼罩着一个谜团:到底他们如何制作出这些惊人的喇叭产品?到底他们如何跨足线材甚至扩大机的设计制作?在与老板Charles van Oosterum畅谈一下午后,总算给了我一些比较确实的答案。


在此我想先告诉大家:如果你要论世界顶级喇叭厂,绝对要把Kharma名列其中,因为就我所听到的来看,他们绝对是当前对回放艺术了解最深的厂商之一。但是我与Charles的问答始于他们的厂牌名称:Kharmakarma(轮回)的同音字,这名称是否真与佛教有关?答案是肯定的,Charles告诉我:在推出产品时,Kharma这个字很自然的在他脑海浮现。当时他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而佛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回头来看,这名字显得特别有意义。轮回的意义在于你做了些什么,就会有相对应的回报。而我们对于产品细节特别重视,就带来了消费者很大的肯定,导致我们现在的成功。我很乐意谈论关于佛教的话题,事实上那可能比音响的话题更为有趣也可谈得更为深入。」
很可惜,我们毕竟不是大爱电台,话题还是得围绕在音响上打转。Charles van Ootheran从十四岁就开始自制喇叭贩卖,「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我爸妈了,他们连卧房都得摆放我的『杰作』。」而后来他也很自然的主修电机工程。「不是为了喇叭。你无法在学校获得任何制作喇叭的知识,我是希望能多补充一点音响电路方面的知识所以选读电机工程。」在二十五年前,他创立了O.L.S.公司,替音响厂商们担任设计与顾问。直到现在,O.L.S.公司仍与Kharma同时营运。「不过六位工程师现在几乎是全职的在设计Kharma产品。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外聘的工程师帮我们设计一些东西。」
为何创立Kharma呢?「我们设计出了很棒的喇叭,我们心想,应该由我们为这产品创立品牌来经营。我们是最早使用Accutone单体的厂商,其实早在Accutone产品尚未面市时,我们就已经得到数据开始设计了。」是什么因素让Charles认为这些单体表现很棒呢?「硬度。如果你要达到精确的声音再生,那么振膜的硬度是很重要的。软振膜也许可以再生出不错的声音,但是如果单体产生了变形,那么再生出来的声波是不可能正确的。当时Accutone单体最吸引我们的,就是振膜硬度一下达到以往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步。而后来的钻石振膜又将硬度的成就向上提升了。」
但是,硬度太硬不就会有极高频铃振的问题吗?「以钻石振膜来说,那发生在100kHz以上,就算是陶瓷振膜,那也是在远超过人耳聆听的范围,因此这方面的缺点,比起其它硬振膜材料还是好太多了。」
Kharma喇叭最大的特色在哪里?「我们非常注重细节。要达到超凡入圣的再生境界,你一定要注重所有的细节。为什么声音听起来会像真?不是在声音出现的那一霎那,而是在声音如何消散。如果声音消散的细节不见了,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假的;一定要能很真实的再生出声音消散至最微弱的境界,那才会获得像真的声音。」
在细节方面,静电振膜不是很棒的解决方案吗?「没错,但是静电振膜会带来好几个问题:像是双面发声的结构,在音场中就不是真正的点音源发声了。如果追求的是真正的精确再生,那么点音源、传统动态单体还是我们心目中最佳的选择。」这么说来,Kharma不会推出背后有单体的喇叭啰?「没错,背后有单体,无论那是正相或反相,那都会破坏了点音源的结构。你可以看到就算是Grand Exquisite,我们采取的作法也是假同轴单体排列,因为那是最接近点音源的方式。」
这次访谈中Charles还提到许多Kharma喇叭设计的细节,在在让人惊叹。请网友们期待242期论坛的访谈全文!(刘名振)


0107-2.jpg (, 下载次数:428)

jpg(2009/2/2 10:29:09 上传)

0107-2.jpg

分享 转发
TOP
2#

顶级真空管机是所有声音的参考。访Audio Research总裁Terry M. Dorn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二, 07 十月 2008 08:54



几年前造访Audio Research时,Terry还是副总裁,而在2008年这家管机名厂被意大利Quadravio公司收购后,Terry Dorn已经成为总裁。已远远超过退休年龄的创办人兼总裁William Z. Johnson则转任荣誉主席。当我见到Terry时,第一个问题自然是:William Z. Johnson是否仍然参与设计工作?



「当然!我们才不会让他闲着」Terry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仍然以兼职的方式替我们设计许多线路,主要是真空管放大线路的部份。接下来你会看到的一些新产品都还是有他的设计在其中。」那么,新的母公司到底让Audio Research有了什么样的不同?「在我在台湾的同时,公司刚安装完毕新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虽然我们一直是家很有效率的公司,但是严格来说,我们的作法相当保守。光是这些年来使用的数千种零件,管理起来就是个很大的问题。Quadravio在这类领域可说是驾轻就熟。」我可以证明Terry所言不假:在我数年前造访时,Audio Research的接待柜台使用的是九吋黑白屏幕的麦金塔计算机,那可是二十年前的产品!
近年来Audio Research产品表现相当耀眼,从Reference 3前级开始,一连串的器材都获得极高评价。Terry也认为:「Reference 3的确是相当重要的产品。现在我们的LS系列前级,都是架构于Reference 3的线路,只是在某些地方较为简化。如同大家所知道的,我们一向不在零件质量上妥协,就算是最平价的产品,用的零件也与最高级机种并无二致。如果从最高价的产品一直听到最平价者,你会惊讶的发现我们产品的特色几乎完全不变,仅有声音的规模感与余裕度不同。」
Reference CD7的模拟线路也架构于Reference 3前级,不过新推出的CD5则是全晶体。Audio Research产品线多年来一直都有晶体机种的存在,不过我们的认知永远是真空管是最好声的组件,我们在设计晶体机种的时候,总是力求它们的表现能够越接近真空管机种的表现越好。在这方面,我认为CD5是相当成功的产品。」Terry同时也透露了,新加入的工程师开发出了独家的交换式扩大机线路。这台未来机种的声音「将会好到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面对快速变化的数字音响,Audio Research准备推出什么样的产品?「我想,音乐服务器大概不会是我们适合介入的领域。看看大容量硬盘跌价的速度,我们要怎么说服客人以高级音响的价格购买硬盘为主的音乐服务器?因此我们推出的DAC7就是我们给这些音响迷们的最佳解决方案,有USB输入,并且使用CD5的模拟线路,可让计算机成为高级音响中绝佳的播放器。」
翻阅一下旧杂志,上一次造访Audio Research已经是170期的事情,距今超过六年了。这次与Terry在台湾谈话,回来再检视当时的访问内容,我相当惊喜的发现,Audio Research经过六年多,仍然在美丽的明尼苏达州,以同样严谨而审慎的态度持续推出高质量的音响产品。在这个时代,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刘名振)


IMGP3917.jpg (, 下载次数:403)

jpg(2009/2/2 10:54:51 上传)

IMGP3917.jpg

TOP
3#

台风天也要拼经济,访Dynaudio总裁Wilfried Ehrenholz



新闻
- 人物专访


周二, 30 九月 2008 09:21



星期日碰上台湾今年最强的蔷蜜台风,Dynaudio总裁Wilfried Ehrenholz还亲自到台湾出差访察,这种「拼经济」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也许是因为衣着轻便的缘故,与几年前西装笔挺的他相比,这次给我的感觉更为可亲许多,也让我趁机解开许多对于Dynaudio的疑惑。


首先,旗舰Evidence Master已经问世十多年,有没有计划要改款?Wilfried Ehrenholz的回答是:他们的Consequence已经生产超过二十五年了,中间只有一次的改款,到现在只要有人订购,他们还是会出货。而Evidence系列的产品设计更精进更成熟,如果要改款,那一定是大刀阔斧的大改旗舰产品,不会是只有细部修改的第二代。当然,对于媒体来说,他们这种改款策略让Dynaudio变成「有点乏味」的一家音响公司,但是对于购买这种等级产品的客户来说,这样的策略比较让人安心。
其次,新的入门系列ExciteFocus的价位相差并不大,推出的目的是什么呢?Wilfried Ehrenholz表示:以往入门系列Audience使用的单体与一般Dynaudio喇叭并无二致,也就是说,对于扩大机质量的要求会比较高些。但是在这等级,很多人可能会用环绕扩大机来搭配,这时Dynaudio单体的设计可能对于较差的扩大机就不大友善了。Excite系列修改了单体的设计,让它就算搭配不那么顶尖的功率级,也能发出很不错的声音,这是Dynaudio认为对入门价位的玩家来说最友善的设计方式。
说到这里,我当然不能不问一个老问题:音响迷们总是认为Dynaudio喇叭难推,并花许多时间争论什么扩大机最适合推Dynaudio喇叭,Wilfried Ehrenholz的建议是什么呢?Wilfried Ehrenholz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他说:他们曾经有过对扩大机要求比较高的Compound系列,而这种难推的印象是很难抹灭的。事实上,Dynaudio喇叭可能是市面上最容易驱动与搭配扩大机的喇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很早就发现对于扩大机来说,喇叭的阻抗变化是最严苛的考验,因此现在所有Dynaudio的喇叭都有极为平顺的阻抗曲线,对于大部分的扩大机来说都不会造成驱动上的困难。
Wilfried Ehrenholz
更进一步的表示:如果现在还有人觉得Dynaudio喇叭难推,最有可能的问题是在于他们的喇叭太灵敏,设计不佳的扩大机如果在相位失真等方面表现不佳,就容易给人不好听的印象,进而造成喇叭「难以相处」的印象。他在香港与日本都听过Dynaudio搭配小管机(甚至有不到十瓦的单端管机)发出很不错的声音,证明Dynaudio喇叭对于扩大机要求并不高。
那么,Wilfried Ehrenholz对于Dynaudio喇叭的摆位或空间要求有什么建议呢?Wilfried Ehrenholz认为与一般喇叭没有太大差异:先从喇叭与侧墙、背墙的距离着手,找到低频最平顺的摆放点,接着再用听感来决定内倾角度。他的习惯是将两支喇叭摆得比较靠近些,因为Dynaudio喇叭扩散性很棒,因此就算摆得比较靠近些,也能产生很庞大的舞台感。至于空间,Wilfried Ehrenholz反对家用环境作成如录音室般吸音太重的空间,因为那会让声音听起来较死板。Wilfried Ehrenholz认为,适度的在地板与天花板作吸音处理,其它地方则吸收扩散并用,会有最佳的声音质量。
Wilfried Ehrenholz另外还提到许多Dynaudio的方向以及策略,关于详尽的访谈内容,请大家参阅将于十一月发刊的音响论坛242期。(刘名振)


imgp3869-1.jpg (, 下载次数:395)

jpg(2009/2/2 10:57:21 上传)

imgp3869-1.jpg

TOP
4#

佛教?应该加上一条
遇到识器者,分文不取
TOP
5#

哇塞,哥哥一上来就是三贴。
TOP
6#

数漏了两,五贴啊。
TOP
7#

卡玛是我今年的目标,不过受经济的影响,暂时只能考虑上3.1的箱子。
希望梦想成真吧。
TOP
8#

音响界前辈们的经验之谈,受益良多。
电子邮件:kevin_jfy@163.com  电话:13381702856
淘宝:http://shop62641602.taobao.com/
TOP
9#

原帖由 贫下中农 于 2009-2-2 17:13:00 发表
卡玛是我今年的目标,不过受经济的影响,暂时只能考虑上3.1的箱子。
希望梦想成真吧。

祝愿贫下中农兄梦想早日成真,向老兄说声新年好!
TOP
10#

精辟!引伸为音源的要求就是................................................,
自娱自乐,诚信交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