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新环境要不要“褒”? [复制链接]

查看: 8232|回复: 42
1#
引用:
原帖由 愚公 于 2007-6-26 9:40:00 发表
我也刚装修好听音室,想问一个菜问题,新的听音室是否也要煲一段时间。


哈哈!!这个问题绝对不是“菜问题”,恰恰相反,有经验的并有些声学基础的,才会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新装修的环境不是要“褒”,而是需要“检验”。

检验的方法:
1、用20Hz~20KHz1/3倍频信号(有条件20~500Hz以下一个一个Hz地进行,该频率段最重要;500~5KHz以10个Hz一档进行;5K~20KHz以100Hz一档进行),并以1000Hz时中偏大的音量检验(检验过程音量不要改变)。看有没有什么部位产生了共振?如果有,就要想办法处理掉,大多数情况是松动不牢引起。再看看有没有驻波?如果有也要处理掉,大多数的低频、包括中低频吸收处理不到位引起。同时记录下产生共振的频率和产生驻波的频率,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2、再以20Hz~20KHz的扫频信号进一步检验,看看声音是不是非常干净没有异音?如果是,环境处理就OK了。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06-30 10:32:26
分享 转发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

回复:关于新环境要不要“褒”?

补充说明:如果有共振产生,频率较高的共振现象,共振物体的体积、面积通常会比较小;共振频率较低的共振,共振物体的体积、面积通常就比较大。掌握这些特点,你可以很快找到产生共振的物体及其部位,并使之加牢固定,或强化固定,大多数是可以解决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

回复:关于新环境要不要“褒”?

个人觉得要褒,我换个三个地方,一般3个月后开始改善并渐趋稳定
最好等稳定后再处理环境
TOP
4#

回复: 关于新环境要不要“褒”?

原帖由 QUAD34 于 2007-6-29 22:40:00 发表
个人觉得要褒,我换个三个地方,一般3个月后开始改善并渐趋稳定
最好等稳定后再处理环境


呵呵,几年前著名作曲及指揮家關迺忠曾在香港某音响雜誌撰文自述其发烧心得,当时他提出的見解竟与兄台所言不謀而合,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最后编辑塞上長城 最后编辑于 2007-06-30 01:18:20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聲無哀樂,樂由心生.
TOP
5#

回复:关于新环境要不要“褒”?

真是奇哉怪也,為甚麼我在上面那个帖子中所打的文字全都无法显示出來呢?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聲無哀樂,樂由心生.
TOP
6#

回复:关于新环境要不要“褒”?

尝試在此补发前帖中那段未能清楚显示的文字:

呵呵,几年前著名作曲及指揮家關迺忠曾在香港某音响雜誌撰文自述其发烧心得,当时他提出的見解竟与兄台所言不謀而合,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聲無哀樂,樂由心生.
TOP
7#

回复: 关于新环境要不要“褒”?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6-29 19:18:00 发表
检验的方法:
1、用20Hz~20KHz1/3倍频信号(有条件20~500Hz以下一个一个Hz地进行,该频率段最重要;500~5KHz以10个Hz一档进行;5K~20KHz以100Hz一档进行),并以1000Hz时中偏大的音量检验(检验过程音量不要改变)。看有没有什么部位产生了共振?如果有,就要想办法处理掉,大多数情况是松动不牢引起。再看看有没有驻波?如果有也要处理掉,大多数的低频、包括中低频吸收处理不到位引起。同时记录下产生共振的频率和产生驻波的频率,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2、再以20Hz~20KHz的扫频信号进一步检验,看看声音是不是非常干净没有异音?如果是,环境处理就OK了。


个人经验:这样的“听音环境检验”,每半年、或每当置入较大件家具、或对环境进行较大调整(包括较大的摆位调整)后,就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听音环境检验”。这是因为由于环境有效容积、驻波特征频率等各因素产生了变化,或有的物件经过一段时间“声波振动”的影响产生了“松动”现象,这时候原来没有的问题可能就会产生,只要认真去“检验”,常常是会发现新问题的。把这些“新”出现的问题解决了,你定会有新的“惊喜”。

这就是“玩”环境的一种主要内容啦!花不了几个钱,不相信自己试试,有“效果”的话,不要忘记上来交流交流哦。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06-30 12:06:42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8#

回复:关于新环境要不要“褒”?

可能是要褒的,我的新听音环境面积比例和以前基本一样,感觉声音怎么不同(器材一样),百思不得其解,这样过了两三个月,声音逐渐回复原来,我想是心理作用还是什么原因呢,是否真的如楼主所说环境要褒,
TOP
9#

回复: 关于新环境要不要“褒”?

原帖由 keny 于 2007-6-30 9:58:00 发表
可能是要褒的,我的新听音环境面积比例和以前基本一样,感觉声音怎么不同(器材一样),百思不得其解,这样过了两三个月,声音逐渐回复原来,我想是心理作用还是什么原因呢,是否真的如楼主所说环境要褒,


新装修的环境不是要“褒”,而是需要“检验”。

你说的这个现象更多的因素估计是“听音习惯逐步适应”的过程。
所谓“褒环境”过程发生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那些变化。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0#

回复:关于新环境要不要“褒”?

我刚搬进去的时候家具摆设等还没有定下来,其间变动过家具摆位和一些物品的添加变动,是否和这些有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