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Naim,在生產方式上有二處與眾不同,其一是從設計開始一直到最後成品測試,都在工廠內自己一手完成。 今天的Naim,在生产方式上有二处与众不同,其一是从设计开始一直到最后成品测试,都在工厂内自己一手完成。 當然,這種作法需要很多的儀器與人才投資,不過它的好處是可以全程掌控,發現問題立刻改進。 当然,这种作法需要很多的仪器与人才投资,不过它的好处是可以全程掌控,发现问题立刻改进。 其二就是生產線上的工人並不是每個人只負責某部份的組裝,而是從零件的領取開始,就由同一個人從頭到尾把這件產品組裝起來,一直到成品測試完成。 其二就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并不是每个人只负责某部份的组装,而是从零件的领取开始,就由同一个人从头到尾把这件产品组装起来,一直到成品测试完成。 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呢。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呢。 Naim說這樣工人在工作時會比較有樂趣與成就感。 Naim说这样工人在工作时会比较有乐趣与成就感。 此外,冤有頭債有主,哪部產品出了毛病都可以找到負責的人。 此外,冤有头债有主,哪部产品出了毛病都可以找到负责的人。
我想,當您看到這裡時,應該也就可以瞭解,為什麼Naim會堅持許多事情,甚至包括它的機箱設計也是如此。 我想,当您看到这里时,应该也就可以了解,为什么Naim会坚持许多事情,甚至包括它的机箱设计也是如此。 Naim的原則是:欣賞我們的堅持,你才來買,否則請便。 Naim的原则是:欣赏我们的坚持,你才来买,否则请便。 好了,現在我們轉到NAC 72前級、NAP 250後級以及Hi Cap電源供應器上面吧! 好了,现在我们转到NAC 72前级、NAP 250后级以及Hi Cap电源供应器上面吧!
獨特的電源供應器 独特的电源供应器
讓我先說Hi Cap電源供應器。 让我先说Hi Cap电源供应器。 這個電源供應器負有二個任務,一是提供電源給NAC 72前級使用;另一則是別家所無,擔任前級訊號傳到後級的轉接站。 这个电源供应器负有二个任务,一是提供电源给NAC 72前级使用;另一则是别家所无,担任前级讯号传到后级的转接站。 奇怪,前級的訊號為什麼不直接就送到後級呢? 奇怪,前级的讯号为什么不直接就送到后级呢? 原來是要藉著Hi Cap的轉接,而讓前級與後級得到一致的對地參考點。 原来是要借着Hi Cap的转接,而让前级与后级得到一致的对地参考点。 綜合Naim的所有設計,我發現他們對於接地非常的注重。 综合Naim的所有设计,我发现他们对于接地非常的注重。 他們堅持一點接地,讓所有的對地電壓參考點都一樣。 他们坚持一点接地,让所有的对地电压参考点都一样。 前面也說過,他們使用DIN插的原因之一也是接地。 前面也说过,他们使用DIN插的原因之一也是接地。
也因為這樣,所以當我們在連接這三部器材時,它們的接法是:前級有一條DIN線連接到電源供應器,以取得電源﹔此外還有另一條四腳DIN線連接到電源供應的相對應接端,負責將前級的輸出訊號傳到電源供應器上。 也因为这样,所以当我们在连接这三部器材时,它们的接法是:前级有一条DIN线连接到电源供应器,以取得电源﹔此外还有另一条四脚DIN线连接到电源供应的相对应接端,负责将前级的输出讯号传到电源供应器上。 而後級則利用一端三腳Canon插(後級這端)、一端DIN插的訊號線與電源供應器連接,取得從前級送來的訊號。 而后级则利用一端三脚Canon插(后级这端)、一端DIN插的讯号线与电源供应器连接,取得从前级送来的讯号。
建議使用全套自家產品 建议使用全套自家产品
這樣的接法能夠讓Naim的前、後級分開接駁不同廠牌的擴大機嗎? 这样的接法能够让Naim的前、后级分开接驳不同厂牌的扩大机吗? NAC 72前級當然不可能接駁別的廠牌後級,至於NAP 250後級,只要將左右RCA聲道修改為共地線的Canon三腳端子,可能還能夠使用別廠牌的前級。 NAC 72前级当然不可能接驳别的厂牌后级,至于NAP 250后级,只要将左右RCA声道修改为共地线的Canon三脚端子,可能还能够使用别厂牌的前级。 不過,Naim特別強調,只要接了別廠牌的器材後,他們所特別堅持的一點接地與相同的對地參考點就會被破壞,此時您所聽到者就不是原先Naim產品所能夠發出的聲音了。 不过,Naim特别强调,只要接了别厂牌的器材后,他们所特别坚持的一点接地与相同的对地参考点就会被破坏,此时您所听到者就不是原先Naim产品所能够发出的声音了。
既然前、後級不能分開使用,那麼訊源總可以吧? 既然前、后级不能分开使用,那么讯源总可以吧? 我能否購買別廠牌的CD唱盤接在Naim的前級上呢? 我能否购买别厂牌的CD唱盘接在Naim的前级上呢? 當然可以。 当然可以。 只要使用RCA轉DIN接頭就行了。 只要使用RCA转DIN接头就行了。 不過,Naim的外觀設計自成一格,假若換上別的廠牌,是否會破壞外觀與聲音的一致性呢? 不过,Naim的外观设计自成一格,假若换上别的厂牌,是否会破坏外观与声音的一致性呢? 想來想去,您還是用整套吧! 想来想去,您还是用整套吧 ! 何況,下個世紀可能會流行從訊源到喇叭整體設計的產品,例如B&O或是Naim這樣的整體設計。 何况,下个世纪可能会流行从讯源到喇叭整体设计的产品,例如B&O或是Naim这样的整体设计。 這種產品目前不多,也剛好是低價迷你組合與高價單機組合之間的空窗帶。 这种产品目前不多,也刚好是低价迷你组合与高价单机组合之间的空窗带。 在年輕人愈來愈注重居住環境品味之下,音響器材的整體美觀也將會顯得更加重要。 在年轻人愈来愈注重居住环境品味之下,音响器材的整体美观也将会显得更加重要。
機內配線給人充分信賴感 机内配线给人充分信赖感
Naim產品的外觀幾乎都是一個樣,那就是重鋁鑄造的扁長方機殼。 Naim产品的外观几乎都是一个样,那就是重铝铸造的扁长方机壳。 不喜歡的人嫌體積太小重量太輕外型單調,喜歡的則認為外觀有獨特風格,體積小不佔地方,重量輕擺置容易。 不喜欢的人嫌体积太小重量太轻外型单调,喜欢的则认为外观有独特风格,体积小不占地方,重量轻摆置容易。 在這方面,各有各的所好。 在这方面,各有各的所好。 不過,如果拆開機殼觀察內部時,我想每個人都會讚嘆內部設計的簡潔美觀。 不过,如果拆开机壳观察内部时,我想每个人都会赞叹内部设计的简洁美观。 尤其是配線,那種工整的配線是50年前英國電子工業就使用的方式,目前幾乎已經沒有人這樣做,而Naim卻仍堅持這項優良傳統。 尤其是配线,那种工整的配线是50年前英国电子工业就使用的方式,目前几乎已经没有人这样做,而Naim却仍坚持这项优良传统。 您看,在後級上您可以清楚地以配線的顏色分出它是地線、訊號輸送線、電源線等,一點都不會錯。 您看,在后级上您可以清楚地以配线的颜色分出它是地线、讯号输送线、电源线等,一点都不会错。 老實說,我覺得Naim這種配線與簡潔的線路板設計最適合拿來DIY,因為那些配線都是整捆札好束好,每條線的長短也剛好與對應的接點連接,多一點長度都沒有。 老实说,我觉得Naim这种配线与简洁的线路板设计最适合拿来DIY,因为那些配线都是整捆札好束好,每条线的长短也刚好与对应的接点连接,多一点长度都没有。 DIY的人只要拿線與線路板一比對,根本就不會銲錯接點。 DIY的人只要拿线与线路板一比对,根本就不会焊错接点。
簡單明瞭的用料與架構 简单明了的用料与架构
一個環形變壓器、二個濾波電容、二個橋式整流子、八個Naim特別訂做鐵殼功率晶體、一百多個電阻與幾十個電容,這就是從1975年生產迄今,歷經多次內部升級的NAP 250全部。 一个环形变压器、二个滤波电容、二个桥式整流子、八个Naim特别订做铁壳功率晶体、一百多个电阻与几十个电容,这就是从1975年生产迄今,历经多次内部升级的NAP 250全部。 而打開Hi Cap電源供應器,也是一個環形變壓器、橋式整流、二個濾波電容以及穩壓線路等,同樣也是簡單明瞭。 而打开Hi Cap电源供应器,也是一个环形变压器、桥式整流、二个滤波电容以及稳压线路等,同样也是简单明了。 至於NAC 72前級,由於沒有電源部份,僅有線路板與配線,看起來比較單薄些,但同樣還是簡單明瞭。 至于NAC 72前级,由于没有电源部份,仅有线路板与配线,看起来比较单薄些,但同样还是简单明了。
像這麼簡單的用料結構,怎麼能夠賣三件總價二十幾萬呢? 像这么简单的用料结构,怎么能够卖三件总价二十几万呢? 可能有讀者又要抗議了。 可能有读者又要抗议了。 我想這是價值觀認定的問題。 我想这是价值观认定的问题。 假若您能夠接受線路愈簡單聲音可能愈好的觀念,就不會在乎是否要複雜的線路,或是認定要擠得滿滿的零件才物有所值。 假若您能够接受线路愈简单声音可能愈好的观念,就不会在乎是否要复杂的线路,或是认定要挤得满满的零件才物有所值。 假若您認定一定要又大又重的擴大機才是好器材,那麼您就不是Naim的客戶,Naim所傳達的訊息就這麼簡單而已。 假若您认定一定要又大又重的扩大机才是好器材,那么您就不是Naim的客户,Naim所传达的讯息就这么简单而已。
前級加電源供應器售價合理 前级加电源供应器售价合理
NAC 72前級配上那麼大的Hi Cap電源供應器,會不會顯得過分些? NAC 72前级配上那么大的Hi Cap电源供应器,会不会显得过分些? 前級需要那麼大的電源供應嗎? 前级需要那么大的电源供应吗? 其實Hi Cap並不算大,而且供應的電壓也是NAC 72所需,事實上還可以把NAC 72機箱擴大來容納Hi Cap。 其实Hi Cap并不算大,而且供应的电压也是NAC 72所需,事实上还可以把NAC 72机箱扩大来容纳Hi Cap。 問題是Naim認為高級的前級就要注重電源干擾的問題,所以寧可把電源供應放在外部也不要攪和在一起。 问题是Naim认为高级的前级就要注重电源干扰的问题,所以宁可把电源供应放在外部也不要搅和在一起。 假若以NAC 72加上Hi Cap,這麼一套前級在本地定價十萬元出頭其實還算合理。 假若以NAC 72加上Hi Cap,这么一套前级在本地定价十万元出头其实还算合理。
好了,該來談談這套Naim的聲音表現了。 好了,该来谈谈这套Naim的声音表现了。 在試聽時,我除了自己的Mirage M-1與Magnepan MG 3.3R之外,還用上了Infinity IRS Omega以及Avalon Opus二款喇叭。 在试听时,我除了自己的Mirage M-1与Magnepan MG 3.3R之外,还用上了Infinity IRS Omega以及Avalon Opus二款喇叭。 令我驚訝的是,NAP 250的輸出功率才70瓦,但是竟然也能夠推得動效率才83dB的M-1與85dB的IRS Omega。 令我惊讶的是,NAP 250的输出功率才70瓦,但是竟然也能够推得动效率才83dB的M-1与85dB的IRS Omega。 而且,以我家的聆聽空間特性而言,推起M-1與Omega竟然最搭,而推起Opus與MG 3.3R時低頻量感仍有不足。 而且,以我家的聆听空间特性而言,推起M-1与Omega竟然最搭,而推起Opus与MG 3.3R时低频量感仍有不足。
請注意個性的搭配 请注意个性的搭配
仔細研究之下,我找到了這套系統能夠與M-1、IRS Omega很搭的秘密。 仔细研究之下,我找到了这套系统能够与M-1、IRS Omega很搭的秘密。 原來,我的M-1雖然效率低,不過因為靠牆擺,所以低頻與中頻能量都很足夠,而且它的高頻本來就比較暗些,並非亮麗型的個性。 原来,我的M-1虽然效率低,不过因为靠墙摆,所以低频与中频能量都很足够,而且它的高频本来就比较暗些,并非亮丽型的个性。 剛好,這套Naim組合的驅動能力很強,聲音聽起來很堅實,高頻段質感突出而健康,中頻段飽滿而密度高,低頻段驅動力與控制力強,不過低頻段量感並不是很多。 刚好,这套Naim组合的驱动能力很强,声音听起来很坚实,高频段质感突出而健康,中频段饱满而密度高,低频段驱动力与控制力强,不过低频段量感并不是很多。 在這種特性組合之下,M-1的高頻段變得更甜更有光澤,中頻段本來就飽滿,現在更加上高密度,低頻段則絲毫沒有感到量感不夠,反而增加了低頻彈性與控制力。 在这种特性组合之下,M-1的高频段变得更甜更有光泽,中频段本来就饱满,现在更加上高密度,低频段则丝毫没有感到量感不够,反而增加了低频弹性与控制力。
而對IRS Omega而言,這對喇叭本來高頻就很亮麗(但堅實而不單薄,不刺耳),中頻段與低頻段也很飽足﹔尤其低頻段更是如此。 而对IRS Omega而言,这对喇叭本来高频就很亮丽(但坚实而不单薄,不刺耳),中频段与低频段也很饱足﹔尤其低频段更是如此。 我放置它的位置離後牆將近二公尺,它的低頻量感還是很足。 我放置它的位置离后墙将近二公尺,它的低频量感还是很足。 這樣的喇叭特性配上聲音特色開朗健康而密度高、驅動力、控制力佳的Naim組合,不僅高頻段沒有變得更刺耳,反而更有光澤,而中頻段與低頻段也都搭得剛剛好。 这样的喇叭特性配上声音特色开朗健康而密度高、驱动力、控制力佳的Naim组合,不仅高频段没有变得更刺耳,反而更有光泽,而中频段与低频段也都搭得刚刚好。
與Klipschorn的特性很搭調 与Klipschorn的特性很搭调
從這套組合驅動M-1與IRS Omega的經驗中,我瞭解了為什麼此間代理商說,有幾位Klipschorn的用家都配這套組合,而且聲音表現很好的原因。 从这套组合驱动M-1与IRS Omega的经验中,我了解了为什么此间代理商说,有几位Klipschorn的用家都配这套组合,而且声音表现很好的原因。 本來,Klipschorn的高頻段就與我的M-1一樣,屬於比較暗的色調(後來的M-1si高頻段比較亮麗些),這種高頻特性剛好與這套Naim組合互補。 本来,Klipschorn的高频段就与我的M-1一样,属于比较暗的色调(后来的M-1si高频段比较亮丽些),这种高频特性刚好与这套Naim组合互补。 加上Klipschorn效率高達100dB以上,用70瓦去推它已綽綽有餘。 加上Klipschorn效率高达100dB以上,用70瓦去推它已绰绰有余。
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得到的結果是:Naim系統應該與Mirage或高頻段同樣比較暗的喇叭系列很搭才對。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得到的结果是:Naim系统应该与Mirage或高频段同样比较暗的喇叭系列很搭才对。 而如果遇上高頻量感多的喇叭,再加上硬調子空間,那恐怕就不妙了。 而如果遇上高频量感多的喇叭,再加上硬调子空间,那恐怕就不妙了。 此外,Naim系統的低頻是堅實的、有衝擊性的,但是量感並不是很多,所以它也不適合瘦聲的喇叭。 此外,Naim系统的低频是坚实的、有冲击性的,但是量感并不是很多,所以它也不适合瘦声的喇叭。
暫態反應好,質感清晰 暂态反应好,质感清晰
如果拿暫態反應來看,Naim系統展現出來的活生感與速度感都非常好,這種感覺與我以前聽英國DNM擴大機時的感受蠻接近的。 如果拿暂态反应来看,Naim系统展现出来的活生感与速度感都非常好,这种感觉与我以前听英国DNM扩大机时的感受蛮接近的。 DNM這個品牌恐怕很少人知道(論壇早期介紹過),他們家特別注重接地,器材內部採用星形接地法,這與Naim的看法是一致的。 DNM这个品牌恐怕很少人知道(论坛早期介绍过),他们家特别注重接地,器材内部采用星形接地法,这与Naim的看法是一致的。 不知是否這樣,使得二家的聲音走向很接近。 不知是否这样,使得二家的声音走向很接近。
Naim系統還有一項優點,那就是把所有的樂器打擊、摩擦、吹氣、彈撥質感都變得更有力、更清晰,而不是柔弱模糊的。 Naim系统还有一项优点,那就是把所有的乐器打击、摩擦、吹气、弹拨质感都变得更有力、更清晰,而不是柔弱模糊的。 包括人聲歌唱也一樣,您可以聽出人聲變得更清爽,喉音更明顯。 包括人声歌唱也一样,您可以听出人声变得更清爽,喉音更明显。
最後,就是Naim系統能夠產生甜美有光澤的聲音,這種感覺就好像看三槍投影機時,由於亮度夠,而使得影像物體表面都泛著光澤般,連人看起來都好像臉上泛著智慧的光芒。 最后,就是Naim系统能够产生甜美有光泽的声音,这种感觉就好像看三枪投影机时,由于亮度够,而使得影像物体表面都泛着光泽般,连人看起来都好像脸上泛着智慧的光芒。
要有純淨安寧不失甜美光澤才對 要有纯净安宁不失甜美光泽才对
說了那麼多Naim系統的好處,它的短處在那裡? 说了那么多Naim系统的好处,它的短处在那里? 我認為︰第一、雖然聲音堅實、驅動力與控制力都很好,不過中功率仍然會有其天限。 我认为︰第一、虽然声音坚实、驱动力与控制力都很好,不过中功率仍然会有其天限。 所以,如果喇叭不是靠牆擺,效率太低的還是不行,一般正常86dB以上的效率都應該沒問題。 所以,如果喇叭不是靠墙摆,效率太低的还是不行,一般正常86dB以上的效率都应该没问题。 第二、由於聲音特質為健康清爽清亮型,所以不適合搭配過於亮麗的喇叭,或者低頻量感明顯已經不足的喇叭。 第二、由于声音特质为健康清爽清亮型,所以不适合搭配过于亮丽的喇叭,或者低频量感明显已经不足的喇叭。 第三,假若想要充分發揮Naim系統清爽清亮甜美的特質,聆聽環境應該做適量的吸音處理。 第三,假若想要充分发挥Naim系统清爽清亮甜美的特质,聆听环境应该做适量的吸音处理。 這樣,無論您是以大音量或小音量聽它,都會覺得Naim系統所發出來的聲音很純淨很安寧又不失甜美與光澤。 这样,无论您是以大音量或小音量听它,都会觉得Naim系统所发出来的声音很纯净很安宁又不失甜美与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