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英国AUDIO NOTE AN-CD2. CD机
转帖一编关于AUDIO NOTE AM-CD2的文章给大家参考一下.
红杏枝头春意闹 评Audio Note AN-CD2 CD唱盘 赖英智
声音特色:音场深度佳、纹理细緻、声底清丽俊秀而非饱满痴肥的类型,音色非常漂亮,有春天的气息。
试听搭配器材:Proceed PDT II转盘/Theta G Va数类转换器,SONY DVP-S7000 DVD唱盘。扩大机Restek Consens前级/VT-150SE/Isem Quasar Reference后级。参考喇叭Genesis II.5、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与Thiel CS-6。数位线ART。讯号线Audio Research、ART。喇叭线Power Station。电源线:Power Station、Power Source。
规格:18 Bit/8倍超取样系统,频率响应20Hz-20KHz+0.5dB,输出电平2.7V,输出阻抗200欧姆,失真率<0.004%,S/N比100dB,声道分离度96dB,尺寸470x116x350mm,重量7.25公斤。售价:59,500元,代理:音宝(02-5148555)
一般的情况,SONY低价传动系统已经不在日本生产,线路板左下方零件很多的地方,就是SONY的伺服系统,右边为数位滤波与DAC所在,我们几乎没看到什么微调的地方,其线性应该是非常好。线路的右上方就是类比放大,只用了一支ECC82双三极管就解决了,整个结构超乎想像的简单。
接连几个颱风把台湾这些年来过度开发、不注重生态保育,漠视水土保持的弊病全部暴露出来。灾难事后再来追究责任,找几个倒霉的官员顶罪,却永远赎不回家破人亡的苦痛。台湾啊,美丽岛的台湾,居然是如此的不可爱也不美丽!我自己住的也是山坡建筑,是否有危险倒不是门外汉所能置啄的,但多数时候,我都能以享受生活的态度来面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意境你有多久不曾体会了?「东城渐觉风光好,壳皱波纹迎客棹。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景緻你有多久没见过了?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这就是生活的乐趣。
我们就从这裡切入主题,谈谈今天的主角-Audio Note AN-CD2 CD唱盘。脑中的一些浮光掠影,突然把这部CD唱盘和我住的地方联想在一起:它不是很豪华,不是很壮丽,但却拥有别人所欠缺的景緻气氛。在音响性的表现,它不够壮硕、气势不是很大,但却留有耐人寻味的馀韵。「山中一花一草,也留教,老子婆娑。任人笑,甚风云气少,儿女情多。」宋朝北方词派宗师元好问的这段话,用今天的俚语翻译就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只不过元好问陶醉的是寄情山水,被笑儿女情长都无所谓;而许多Audio Note用家得意的是丝竹美丽,就算不Hi-End又如何?
品味摆第一,技术摆第二,造型很少考虑
私底下我以为,Hi-End音响器材可以归纳成三个类型。第一种称为勇气可嘉,或者是不知所云。从历年国内外展览中都可以发现类似的产品,通常他们都是一人公司,老板本身就是工人兼打杂,他们也许天纵英明,也许音乐经验不同凡响,总之就是弄出一些叫人吃惊之馀又摸不着头绪的东西来。第二种称为十全十美,或者是高价俱乐部。多数我们熟悉的Hi-End厂商都属于这一型,他们在音响性能的追求上下了许多功夫,在造型加工上也花了许多心血,结果极高与极低频样样不缺,价格也贵得很。第三种称为品味独具,不随波逐流。一些欧洲着名的厂商如MBL、Jadis、Ensemble、Goldmund、Sonus Faber等皆属于此派人士,Audio Note也算是其中一员。他们的器材不一定能通过挑剔音响迷的耳朵或精密仪器的验收,可是美丽的声音常拥有一些忠实拥护者。
说到不讲究造型,Audio Note真的是个中翘楚!它家的喇叭真的好听,但别人想做得那么「平凡」确实是不容易。它家的线材在香港被誉为「高贵无敌」,但偷师者都不敢照那细细的丑样子原样模彷呢。它家的直热式单端三极管扩大机素有定评,你要是选美会的评审,敢举双手保送它上榜吗?今年台北音响大展期间第一次看到Audio Note的CD唱盘,几位朋友果然有了共同的结论:怎么长得那个样子?偏偏他们又满心期待:不知道Audio Note的CD唱盘唱出来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它要卖多少钱?
类比专家设计数位器材,传统观念被推翻
众所週知,Audio Note的老板是死忠派LP迷,自己藏有黑胶片过万,说起LP旧事欲罢不能。当然,Audio Note也自己生产唱头、唱臂、唱盘与唱头放大器,它们的售价与Hi-End身份相当匹配。大家也一定知道,这不是Audio Note第一次推出数位器材,他们之前已经有好几部数类转换器了,在类比放大线路加入了拿手的真空管结构,其目的是想让不完美的数位世界也能有一丝接近类比的表现。但Audio Note始终没有推出CD转盘,如果可能的话,说不定Peter Qvortrup会把LP盘拿来当CD盘用,只是这个梦一直没有实现。面对软体世界的现实发展,Peter Qvortrup不得不低下头来,提供Audio Note用家一个更便利的欣赏音乐工具,具体成果就是-AN-CD2 CD唱盘(将来会推出售价更便宜的AN CD-1)。
原本我以为Audio Note是向别家公司购买现成产品来改装的,那就太平凡了。仔细了解后才知道,AN-CD2是Audio Note自己开发设计的,外型一如你所见,与多数日本产品没啥两样,只有斗大的商标提醒用家:我与众不同!AN-CD2採用SONY的KSS-210A平价传动系统,伺服线路与其它线路溷合设计在一大块线路板上。滤波晶片为业界的标准NPC SM5843,DAC则是Analong Devices十八位元设计的AD1865(AD1862为二十位元晶片),除此之外别无长物。类比放大完全交由一支ECC82双三极管负责,这支管子的两侧都用弹簧勾住在线路板上,弥补了机箱不够厚重可能引起的震动困扰,交连使用ERO 0.47μF MKT电容。以Toroid环型变压器为主的电源分成两组,分别供应机械/数位与类比线路,结构同样简洁。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要得到接近类比音源的声音表现,不需要採用高位元的DAC晶片?英国的Linn与Naim数位器材是我听过整体表现最接近LP唱盘的-虽然数位与LP是不同的记录工具,比较其实没有意义-他们都不强调高位元的重要性,Naim甚至还用十六位元的晶片。或许是英国佬的保守与坚持,Audio Note加入Linn与Naim阵容,只选择了十八位元的晶片,而又很凑巧的,AN-CD2 CD唱盘的确具有LP的韵味!真的是DAC晶片的功劳呢,还是加入真空管线路的关係?我无法提供答桉,刘仁阳顾问在比较唱片时却经常发现,早期使用SONY PCM-1610或PCM1630进行数位母带製作的CD,声音醇厚度常常比高位元的现代录音要好,而醇厚度正是音响迷不断在追寻的东西。
解析度不能代表一切,Audio Note播放蔡琴最是迷人
据代理的音宝庄先生说,这部AN-CD2 CD唱盘曾经请柯逸郎前辈品鑑过,柯医师认为以它的声音表现值八万元,而实际定价却低了一截,所以他才放胆送来评论。柯医师使用的多是一代铭机,LP也有好几套,AN-CD2能在一套以类比音源为主的系统中博得欢欣,并且让两位老玩家听得忘了睡觉,想必有其特殊的地方。
在热机的阶段,我先拿AN-CD2与新购置的SONY DVP-S7000唱机相比较,前级是陈运双的OP製作,以Isem Quasar Reference后级推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喇叭(真奢侈啊!)。SONY这部DVD唱机是目前上市的Video-DVD中画质最佳者,也是功能最完整者,它能检测出每张DVD的Bit Rate,用数字告诉你软体的优劣。声音部分当然无法数字化,它採用的电流脉冲式转换线路与SONY ES系列唱机是一样的,最神奇的是它有一个Audio DRC(Dynamic Range Control)功能,可以在小音量下提高讯息量。使用DRC模式时,DVP-S7000的声音表现可与五万元左右的日製CD唱盘相抗衡,细节多、音场宽、高频细緻、低频较轻、背景宁静等是其特色。以AN-CD2替换上SONY DVD后,如预期般,低电平的情报细节并没有超越,如海洋般深沉的S/N比也变差了,但Audio Note的声音却更悦耳动人,尤其是播放蔡琴的老歌时。
相形之下,SONY有较宽厚的中低频,线条却不够清晰与弹性;SONY有较大的形体感,立体浮凸的画面却不够好;SONY有较清脆明朗的高频,实体感与重量感却不足;SONY有较快的速度与冲击力,表情则略嫌生硬不温柔。原本在SONY上的优点,遇见Audio Note反而都屈居下风,当然我不会忘记,这两者价格相差甚多,而且SONY是以Video为主的。这次经验让我对AN-CD2好感倍增,起码可以放心,它没有先进的功能,没有複杂的技术,但就是有好声音!
尽量使用AN-CD2的类比输出
接着把AN-CD2放到主系统中,主要是以Restek Consens前级/Audio Research VT-200后级推动Thiel CS6喇叭。除了欣赏AN-CD2本身的表现外,我也想知道它当转盘时效果如何,数类转换器就用Theta G Va与MBL 1511。参考机包括Proceed PDT II、Altis CDIII与SNOY DVD唱机,并且也换用ART Super Digital与Ensemble两条数位线,发现AN-CD2有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事实上以AN-CD2的数位输出接到Theta GVa或MBL 1511都不曾发生无法锁定讯号的情况,两部机器本身的特质清晰可辨,只有中低频量感略微增加,高频则毛边多一些,弦乐有粗砾感。在参考系统中,Theta的低频气势与规模感少有人及,空间感的巨大与音像的饱满也是名列前矛,惟独高频的细緻娓婉还是Audio Note佔了上风。MBL 1511并不是很浑厚的机器,但在中频段仍然比AN-CD2更温暖,低频的能量与动态也较具说服力,高频的飘逸延伸有神奇媚力,MBL的个性算是与Audio Note比较接近的。如果说MBL 1511是风姿绰约的富家小姐,Audio Note AN-CD2就是荳蔻年华的小姑娘,两者有不一样的美丽,但想亲近MBL却得付出高昂的代价。
清丽、俊秀、优雅,AN-CD2是音响中的赵飞燕
既然如此,我们就专心欣赏AN-CD2本身的声音了。总的来说,这部CD唱盘表现出与Audio Note喇叭、线材相类似的走向,也就是音色漂亮,有舒适的阴柔透明度,有婀挪多姿清丽俊秀的结像,有较后退的宽大音场,以及不厚重但比重很好的平衡度。更明白的说,AN-CD2像是一条上等银线,拥有最好的高频,低频却不紧绷。我相信如果搭配Audio Note的Kit One扩大机,加上比较便宜的Audio Note喇叭,总价在二十万台币以内,应该就能提供最道地的「Audio Note之声」。这样的声音在国际上是被公认的美丽化身,本地音响迷通常只用了它家的扩大机而已,还不够,还不够,最少加上AN-CD2 CD唱盘,你才能体会Audio Note的音响哲学。
Telarc有一张TAS上榜的罗伯萧/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与合唱团演出的佛瑞「安魂曲」,第三首在好的音响系统上,可以清楚看到合唱团位于后方稍高处,独奏小提琴跑到左前方以极小的音量歌唱,高潮来临时管弦乐团在音场中排横亘展开,形成一幅动人的大画面。AN-CD2有着比参考机更宽阔的舞台表现,前后深度与层次相当可观,音乐厅的空间感交代详实,甚至合唱团的咬字都非常清晰明确。我唯一对它有意见的只在动态对比较为含蓄保守,管弦乐团的重量感也比较轻。说到深度,Decca蒙特利尔管弦乐团演出的法雅「三角帽」,AN-CD2无论往后或往两侧都拉得更大,音乐开始不久的室外卡车极低频很清楚,再多一点量感会更好。AN-CD2的音场不儘大,而且比较向后,所以大音量时没有压迫感,定位也比参考机更立体浮凸。
音像触手可及,分离度很好的另一个原因,是AN-CD2表现在音场中的东西都像赵飞燕一样,身材玲珑没有赘肉,动作轻盈毫不痴肥,因此一个个发声点特别明显。赵飞燕也是中国美人之一,有人就是喜欢这种低频量感较少,冲击力比较斯文,线条比较凝聚鲜明的声音,他们反而认为过多极低频像猪油一样,乱噁心的。海鲜奶油汤浓稠可口,蛤蛎冬瓜汤清凉退火,Audio Note AN-CD2 CD唱盘无疑是属于后者。
甜甜甜!它的弦乐太甜美了
下盘稍轻,不影响AN-CD2的平衡度,因为它的中频平滑顺熘,高频则甜美又光泽,泛音一点都不缺。事实上我在笔记上记录「它的弦乐可以列入最甜的名单中」,大提琴家麦斯基在DG的新录音布拉姆斯「无言歌」,大提琴浓冽的松香味扑鼻满溢,钢琴则是晶莹明亮,有大小珠落玉盘的表现。也许是加了真空管的关係,AN-CD2的高频除了甜,还非常的圆润有实体感,除了表现铜管不很擅长以外,弦乐、钢琴与打击乐器都不成问题。但AN-CD2也不会因为加了真空管而染上晕黄的色彩或使速度变慢,这方面Audio Note是中性有现代感。使用时唯一需要小心的是如果本来系统中已经偏薄,有尖锐的情况出现,最好能以较温暖的线材替AN-CD2搭配,Stright Wire Maestro与ARC李玆线是我知道最厚声的线材之一,不妨一试。
兜了一圈后我们回到主题,AN-CD2与春天有什么关係?这是一种感触,春天裡连太阳都会微笑,而AN-CD2所带来的清新、鲜嫩质感,只让我联想到花圃裡的矮树发出新芽了, 澖堑亩啪槌こ龌ò耍裂e也飘散出一股生命的气息。面对各式各样的产品,除了音响二十要的客观陈述之外,我认为有些东西一直是很难形容的,你可以说是器材的个性、灵魂,或者意境。Audio Note AN-CD2 CD唱盘的整体声音表现,让我在平澹的生活中有了新的感受,在炎热的夏天裡,我嗅到了春天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