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思奔达SP9/1上图了 [复制链接]

查看: 3908|回复: 14
1#
在SP9/1未进门之前已将它列入终极目标,出单拿S3.4时也说了最后一次折腾,无奈高烧不
退,听音喜好太杂,9/1还是不合口味,先给自己掌嘴做再慢慢出掉算了,经典箱子,喜欢古典
和人声的朋友可以考虑啦!   13307823211 柳州 唐
价格24200[upload=jpg]Upload/20061123124212704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231242395570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2312425824986.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转帖)   这款Spendor的旧旗舰使用和SP 100同样的单元,但实际上的改变可就大了。首
先,箱体由  
书架式变成了落地式,箱体增大了,低频量感有可闻性增加。其次,单元的排列成了一定  
角度的倾斜,有利于达成相位的一致,使定位更加精准。第三,分频器也作了改良,主要  
是针对以前SP 100较难推、低音较难弄好这两方面。第四,箱体更结实、坚固,音染更  
低。所以,就全面性而言,9/1是完全胜过SP 100的,当然,价钱也贵了不少。
TOP
3#

anfield 在 2006-11-23 12:50:17 发表的内容
I 服了YOU
我自己也服了自己,看来还是先调整好心态再玩音响!!
TOP
4#

Spendor 9/1我的梦想  
作者:李宇凡 出处:《音响世界》第七十期 发表时间:2001-09-06 16:38:32  
如果你问我的梦想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就是拥有一对Hi-End级的落地式音箱,然后在一间宽阔且声学条件良好的私  
人试音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年复一年地去享受来自“现场演奏”的乐趣。目前在国  
内,仍是以书架式音箱最受欢迎(事实上笔者目前玩的也是书架箱),但我始终认为只要  
经济条件允许,仍会选择一对大型的Hi-End级落地箱。虽然音箱的设计理论进步了,扬声  
器的制造技术革新下断,但你不得不承认,书架箱由于单元、箱体的缘故,在频响、灵敏  
度、冲击力等方面己有先天性缺陷。它的出现只是为了针对较小的聆听环境,是一种折衷  
的做法。所以,在书架箱世界里,纵然有诸如A牌。E牌、S牌等优秀成员,但在音箱家族
的  
最顶端,仍是以Infinity、Thiel、Wilson、JBL等巨无霸更受瞩目,长期稳居
Sterophile  
A级榜。而上述A牌等箱仔通常只能在B、C级(均为低频有限类)间徘徊。很明显,书架箱  
吃亏在“量”上,这里的“量”包括了音乐的信息量以及冲击的力量感。书架箱所营造的  
音乐形象似乎己被某神比例缩小了,即使拥有优美的音色,仍是无法获得象落地箱那般丰  
满而真实的重播效果。  

二、Spendor 9/1的优点  
如今,Spendor(思奔达)的旗舰9/1己成为我的梦中情人。并不是说没有更好的音箱可以  
吸引我了,只是在3万元以下这个价位内,这对来自英国的大型落地箱的表现甚为全面,
具  
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Spendor 9/l的突出优点包括:  

(1)它并不难推动。从数字上看,这款每只净重达52公斤的音箱拥有90dB的灵敏度,阻抗
为  
标准的8Ω。实际搭配情况表明,你的功放只要有额定100W/每声道的功率,就可以让9/1发  
出足够的响度。这点对于投资额度有限的朋友尤为重要,它意味着你毋须在扩音机方面花  
费太多。某些身价一万几千的音箱,非得如煨鱼翅般地用上数万元后级才出靓声的情况,  
笔者始终认为是不合算的。提起几款非得榨干后级功率的音箱,笔者至今想起仍心有余  
悸。就如你遇到一位美女,非得奉上宝玉、钻石,才能稍稍博取一点点可怜的芳心。面对  
着那副妩媚却难得的笑容,不知你是高兴抑或沮丧?甚至是愤怒?所以,Spendor 9/1虽
身  
处旗舰高位,却能做到平易近人,实属难能可贵。9/1的随和个性还表现在其没有什么癖  
性,对扩音机不挑剔。9/1曾和英国的DPA、NVA也和美国的CODA、Polyfusionn、加拿大的  
Classe、甚至日本机搭配上在效果上是各有千秋,你完全能够在可听性方面放心。与其形  
成鲜明反差的氖笔者曾遇到一款讲究的英国监听箱仔,它与某台以好力著称的200m瓦后级  
搭配时韵味荡然无,蔡琴的嗓音竟然变成男声!某些音箱的口味之刁由此可见一斑。  

(2)Spendor9/l表现全面突破传统英国箱的模式,英国音箱的优雅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它们擅长人声和弦乐,但Spendor9/l这对融入许多新颖设计理念的音箱令它同时也可
以  
胜任爵士乐、摇滚乐。交响乐方面,更身手不凡。看着它那硕大呈金字塔型箱体装有那5
英  
寸中音和12英寸低音的单元,便知充沛的能量源源不断。大口径设计在英国音箱并不多  
Spendor9/1和B&W的800系列一样算是个异数。以12英寸低音单元为基础的三分频设计,  
可以让9/1毫不费力地达110dB的声压级,而低频潜至45Hz时仍保持平直。我觉得9/1的表
现  
并不似典型的英国箱,因为在关键时刻它能迸发出斗牛士般的冲劲。当然,9/1也有着可
人  
的温暖音色,在播放小夜曲时能再现出如书架箱般的婉约和细腻。而动态来监之际,9/1
慑  
人的震撼力表明它是一个能力拔千钩的勇士!  

三、Spendor 9/1和SP100  
说起来,认识Spendor 9/1还是缘于其同宗兄弟SP100。Spendor SP100成名很早,甚至是
音  
箱中的经典作品,先后获1992年日本的“最高成就奖”和l993年法国的“最优秀产品  
奖”。近来,SP100的另一版本G1000在台湾掀起阵阵热潮,不少爱乐人士都认为它是重播  
古典音乐最好的音箱之一。“如水密桃般多汁的中频”、“充满肉感的钢琴声”等等均是  
对G1000的溢美之辞。但G1000同时也不是一对好侍候的音箱,弄不好时会出现诸如“动态  
扩张不足”、“低频延伸不充分”等问题。于是,一大帮台湾发烧友计算了半天结论是:  
须拿出像Cello、Gyphon这样的巨无霸后级才能驯服它,“最低消费”也须过万元的  
Audiolab 8000M方可。笔者偏不信邪,就不相信没有稍便宜的后级能制服G1000  
(SP100),因此一直想和SP100较量一番。不料未能一亲芳泽,却与Spendor 9/1结下一
段  
姻缘。  

9/1的出现,正是为了改善SP100的“难侍候”脾性。不过,9/1使用的单元和SP100一模一  
样,高音单元是丹麦名厂Scanspeak特别为Spendor设计的D2010,单元背后以塑料全封
闭,  
并配备独立的圆柱型声室,杜绝一切单元间干扰。中音单元系Spendor自身产品,采用极
发  
烧的双磁钢设,单元口径大l60毫米(5英寸〕。低频单元同为Spendor产品。12英寸的口
径  
特别引人注目,双磁荆威力再次显现,磁钢直径达13.5厘米,每层磁钢厚度亦有2厘米之  
多,确保单元拥何强劲的控制力。与众不同的是,在聚丙烯中、低音的振膜上均涂有高粘  
度阻尼剂,在低音单元可见明显的涂刷痕迹。这些阻尼剂是检测人员边听边涂上去的,至  
于涂多少,没有一定标准,总之以靓声为准。这大概也是Spendor两款喇叭靓声的秘诀之
一  
吧。很自然地,9/1也采取与SP100相同的单元模式:中音单元在最上方,然后依次为高音  
单元和低音单元。Spendorr公司认为三分频方式最科学。最合理,它可以在频响范围、频  
响均匀度以及单元的工作状态等方面取得较好的均衡性,而大口径低音单元更是获得真实  
重现的保证。顺畅低音域重播的最有效的武器。某些音箱因箱体所限,采用多只个小口径  
单元来重播低频,极易出现相位不统的问题,在听感上有拖尾模糊的现象,始终比不上单  
只大口径低音单元来得自然、轻松。Spendor 9/1这只低音单元振膜还很讲究其振膜厚度
是  
“里薄(靠近圆心处)厚外(远离圆心处)”,能有效地减少“分割振动”、提高一致  
性。  

9/1与SP100不同的是箱体和分频器,改革的目的就是针对SP100“不易服侍”的毛病。首
先  
是箱的体积明显增大,有助于改善灵敏度和低频重播。其次,箱体的前障板是斜面的,单  
元稍稍上仰,可令音场的空间感更加优秀。三是障板不厚,充分利用障板的有益振动,以  
“拓”展低频的延伸。日前,Westlake及Harbeth的产品中均包含这种设计思想。反而,
以  
太厚、太硬板材制成的音箱,会对低频产生吸收作用,令低频的量感及弹性明显变差,分  
频器方面,仍和SP100一样采用发烧级元件,但元件的数值有改,目的是获得更明亮的
中、  
高频、不仅能适应范围更广的音乐软件,而且也更合现代人的口味。  

四、Spendor 9/1的音色  

试音系统为:polyfusion(美国一号)920转盘、Polyfasion 900解码器、Polyfusion  
940  
前置、ELECTROCOMPANIET(音乐之旅)AW-180单声道功率放大器( 2台),线材全为  
AudioNote的产品,整套系统总价约15万元。在这套并不大Hi-End级(因为有些很Hi-End
的  
功放一台已超过15万)的系统驱动下,Spendor 9/1却有很Hi一End级的表现:  

首先播放的是Celine Dion《ThePower of love》。感觉是9/1在中高频方面能量明显更
充  
沛,高、低频延伸度更优秀。这时人声不仅仅停留在典雅或甜润的程度上了,还会透射出  
一种亮丽的色彩和慑人的说服力。与Spendor的旧型号相比,Celine Dion嗓音中的高频细  
节显着增多,晶莹的空气感瞬间充满整个房间,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音于形象就在你面前  
诞生,CelineDion行云流水般的演唱风格匣尽收“眼底”。某些英国箱有所保留或敷衍带  
过的细节,如Celine Dion的舌尖碰到上腭的摩擦声,运气时气流轻微的冲击声……。这
时  
9/1却表现得格外鲜明、强烈,与AE颇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一派现代监听箱的风范。  

不少发烧友对英国音箱总有微词,但就我的意见而言,Spendor 9/1的低频表现完全超出
了  
3万元以下这个价位的水准。9/1低频给人的感觉是顺畅、丰满、优美。9/1的“顺畅”,
是  
指低频的再现没有出现任河阻滞、勉强或者压抑,表现出良好的瞬态特性。聆听9/1的低  
频,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辆在起跑线轰轰作晌的“法拉利”跑车棗随时准备着呼啸而  
去!9/1与传统的英国音箱在低频力度的表现方式上何着很大差异:前者追求一流的爆发  
力,与美国箱反而更相似,均强调低频的速度和纯净度;而后者的低频特性较温和,有点  
软调甚至黯淡的感觉,讲究与中高频的协调性,能形成一层自然而厚实的铺垫。“丰满”  
当然是与量感有关。首先,你可想象12英寸的低音单元、硕大的箱体加上Spendor公司扎
实  
的作风,9/1的低频绝对是不会出现“干瘦”之类的现象。更重要的是9/1的量感是充沛地  
分布在45~150Hz这个频段上,低频的曲线几乎是保持平直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
易,  
迫使某些牌于的音箱会在低频段某个人耳较敏感的频率上弄个“峰”来,让你觉得这对箱  
低频似乎挺足。其实,细听之下,你就会发现其延伸有限,与其它频段衔接不自然的毛  
病。9/1的丰满,首先建立在其拥何良好的低频延伸上,其次是在低频段频响曲线没有大
的  
峰、谷,最后还得归功于9/1本身易推、随和的个性。事实上,9/1的低频具有摧毁性的威  
力,极似美国巨无霸式音箱那咄咄逼人的作风。在“The power of Love”那些足以令许
多  
书架箱拍边的低频片断中,9/1均是处之泰然,信手拈来。12英寸的锥盆并无大动作。但
释  
放出的低频就己足以压迫着现场的每一位听众,当时试音室的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相信  
这时你对9/1丰满的理解并不等同于“丰腴”、“肉感”那一类吧。我觉得9/1的低频就像  
是位重量级拳击手奋力的一击!Spendor 9/1发出的低频还是我听到过的最优美的低频之  
一。其收敛、凝聚、清晰的个性,在同价位的音箱中是极其少见的。相反,轻微的膨胀或  
模糊问题倒是普遍存在,9/1这种个性令“The power of love”中的电子贝司显得格外干  
净、何力,直接造就了棱角分明的音像定位。而其它的音箱播到这些片断时,或多或少电  
子贝司的音像常有“雾化”现象,更严重的还会是整个音像“大而化之”。所以,如果你  
有一对2万元左右的音箱,不妨也用来放放这首celine Dion的“Thepower of Love”,低  
频的力度和量感暂且不比,光是对照贝司音像锐利程度,若你的音箱有儿分模糊,便己输  
给了Spendor 9/1。至于更高层次的的“质感”,9/1是可以毫不费力地分辨出不同大提琴  
的音色特点,你的音箱又是如何?  

在30平方米左右的试音室中,9/1发出的声压撼人肺腑,似乎放在40平方米的环境中仍绰
绰  
有余。9/1这种能耐,更激起了我的挑战欲,恶作剧地不断拧大前置放大器的音量,幸灾
乐  
祸看着9/1 “惊惶失措”的情形发生。在大功率的“摧残”下,9/1竟然没有可闻性失
真。  
倒是我怕这样拧下去,功率放大器自己先受不了。所以,这一回胜负己昭然棗9/1又赢
了,  
“耐爆”、“能爆”看来也是9/1区别于传统英国箱的显著特征。  

五、全能的9/1  
在播放一些如《凤凰于飞》之类的电子合成器音乐时,Spendor 9/1更显其新时代全能音
箱  
一面。它一反传统英国音箱“谦谦君于”的模式,9/1绝不会放不开,也不会故意地去
“柔  
化”音乐本身。英国箱常见的那种昏黄并呈木质化的音色己被9/1人胆突破,取而代之的
是  
超卓的分析力。虽然在取向上与Thiel等美国箱有不同,但其线条感和对细节的曝光能
力,  
在同价位的英国箱中几乎难寻敌手。另一方面,适当的时候9/1亦可焕发出足够的“金属  
味”,将电子音乐、爵士音乐演绎得更原汁原味。这种“金属味”,是指9/1能量充沛,
冲  
劲十足,能将上述音乐蕴藏着的动感、奔放等元素表露无遗,而绝非指其音色有“干硬”  
的一面。事实上,9/1高频并不特别光辉,延伸感甚至比不上某些金属膜高音单元,它只
是  
在需要时给音乐添上一点绚丽的色彩。感觉是那么纯净、悦耳,你不必担心出现诸如“细  
碎”、“颗粒”等非Hi-End化的刺激性状况。9/1的中频也不怎么甜,但信息量很足,与
现  
实中的乐器声非常近似。所以,Spendor9/1的总体音色是偏向中性。同时兼具一流的分析  
力。这样,在中性的音色下,你不会感到某些频段会突兀而起,高、中、低频段衔接天衣  
无缝,仿佛树叶、树枝、树干般结成一个有机体。相比之下,某些音箱只会让你想起某Hz  
到Hz是高频,某Hz到某Hz是低频……,如水和油般的径渭分明,也许有人会喜欢这样,但  
笔者认为,这种太Hi-Fi的方式对欣赏音乐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至于分析力,很难简单地以“抽丝剥茧”之类的词汇去形容Spendor 9/1,但我觉得9/1己  
完全能满足我的要求。在苏菲·慕特那张包括“流浪者之歌”、“卡门幻想曲”的唱片  
中,琴声不是凭“松香味”取胜,但非常自然、流畅。以这种声底为基础,小提琴的线条  
感相当突出,给人以精练的感觉。由于没有多余的“脂肪”,演奏家各种技法尽收眼底,  
迸发出的“火花”,令你似乎也捕捉到苏菲·慕特思想感情方面的变化,随她一起遨游在  
无边无际的音乐空间。而“PATTI AUSTINLive”这张现场演唱会录音CD,由于系极发烧的  
GRP公司作品,所以那种“身监其境”的感觉又更上一层楼:PATTI AUSTIN在清唱
“We're  
all in thistogether”一曲时,9/1挖掘出的细节之多,令人简直难以置信。我当时甚至  
产生了一个怪诞的念头--“拾音麦克风是否直接就塞在PATTI AUSTIN的口腔里?”  

六、9/1 的音场  
许多人会为摆位而烦恼,Spendor9/1在这方面同样流露出随和的个性。当时的摆位是:两  
音箱相距2.3米,距离后墙约之米,让它有足够的呼吸空间即可。其实,在这个约30平方
米  
的试音室里,还有几对其它品牌的音箱,但即使如此假若不作提示的话,你完全可能不知  
道是哪一对音箱在出声。部分书架箱所自诩的“让音箱消失”的功力, 9/1这对大家伙竞  
也可轻易达到这种境界。  
听《易经》(Chesky W0144)第3track“茉莉花”时,就算你没有太多的聆听经验,9/1
仍  
可计你听出开头的扬琴是处于音箱左前方的位置,随即手鼓在稍偏右的后方粉墨登场。笛  
子由于能量较弱,定位不佳的音箱完全可令它飘忽不定、无从捉摸。,但这次,9/1在敏
锐  
揭示笛子能量变化的同时,还牢年地将笛子“钉”在中间稍偏右的位置。低音贝司也是处  
于中间的位置,发出强劲的声音,但不会掩盖笛了那袅袅飘出的主旋津,两者间的应置也  
分离得异常清晰棗贝司比笛子“钻”得还更深些。Spendor 9/1轻易就能把精确而宏大的
音  
场呈现在你面前,更胜同价位的书架式音箱一筹。如果你不服的话,不妨拿对类似的贵族  
箱仔,还是播“茉莉花”这段,如果能听出笛子和贝司间的距离感,算是过了第一关:再  
留意是否有一段忽隐忽现的木鱼声,这是第二关;在9/1的演出中,应还能听出木鱼应置
是  
中间偏右,而且还靠前一些,“个头”也矮一些。不知在你的宝贝箱上,能否有这样的效  
果?  

七、结论  

结论很简单--在3万元以下的音箱中,极少有比Spendor 9/l表现更全面的了。9/1的可贵
之  
处在于它的随和性:易搭配、易摆位。同时,有威慑性的低频和亮丽的中高频令它无论重  
播何种软件均得心应手,分析力和音场营造能力亦超过传统的英国音箱。好了,具备如此  
之多的优点,我怎能拒绝9/1的诱惑?面对这件尤物,我愿推荐出和大家一道分享!
TOP
5#

lztjt2005 在 2006-11-23 13:22:21 发表的内容
看来还是先调整好心态再玩音响!!


王道!
TOP
6#

阿度 在 2006-11-23 17:31:05 发表的内容
听音室搞得象儿童房!要比较中和以JBL为好,动态、温暖、细腻、强劲都有!丹拿太干(指中低频),思奔达太软(指低频)。
CD是铭,应比较喜欢英国味,功放是马克,不知是喜欢还是以为才够班。冲突!混乱!不知自己喜好、目的终究为何?
马克中性,声音细致功率足,能很好的反映出前端的风格,这样的英,美调和我认为还行,问题的关键是箱子不和口味.......
TOP
7#

Turnberry换成1/9肯定不爽,起码低频的气势和弹性没那么容易出来。但1/9真是个好箱,MARK推它应该很对味,估计是主人要求过高了。
TOP
8#

I 服了YOU
TOP
9#

好箱
TOP
1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阿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