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
词 苏 轼(宋) 曲 梁弘志 编 肖唯忱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今译]:
明亮的月儿啊~你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夜空的?我手持美酒,向青天发问:不知你天上的宫殿,今晚已是哪一年了?我真想乘着风儿回到月宫,但又怕在这玉石砌成的楼宇和白玉雕成的楼阁高处,禁受不住那袭人的寒气。反不如翩翩起舞,玩赏自己在清光下的身影,(更何况)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呢?月光在华美的楼阁上悄悄移动,斜射进刻有美丽雕饰的门窗,照在失眠人的身上,惹起他无尽的愁思~!月儿啊~你不应该也有什么遗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刻变圆呢?不过,人的一生充满了悲还离合,就像月儿阴晴圆缺不断变化一样。这类事从古以来就是难得两全的。我只希望彼此健康长寿,纵然相隔千里,也能共对一轮明月!
[背景]:
这首词是出自苏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是一首咏中秋的词。当时苏轼在密州,而其弟苏辙正在济州,双方已七年没见面,词人思亲怀弟之情便油然而生。在写作技巧上,它和屈原的《天问》一脉相传,但又继承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和李百的诗多为写实,苏轼则多了一些飘逸灵秀之气。此首长调,集中体现了苏轼苦于仕途进退而思绪纷扰,内心矛盾交织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词人那独特的豪迈性格和昂扬意气。它以问答的方式,自说自回,词人的艺术灵感在问答中自然逬发涌现,并在一问一答中把情绪艺术地推向了高潮,从而引发了千古的感情共鸣,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因而成为千古绝唱!
[结合]:
苏轼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这可以从他的《江城子》(叹亡妻之诗)中看出。这首《水调歌头》也是以离愁为主线,但却和李煜的风格截然不同,一洗儿女之态。整首词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虽然体现了无限的离愁,但却哀而不伤,还时时透露出旷达而不颓唐的顽强信念。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也是细腻婉转,并无透露出丝毫的悲凉之情。可见,她对整首词的意境还是分析的较为透彻的。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在唱“低绮户”的时候,把“绮”(音“奇”)字唱成了“衣”字,略微有些遗憾~但还无伤大雅。记得她在这首MTV中,穿的是件纷色的裙子(古装),而场景布置的像个月宫,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是“常娥奔月”,如今回想起来,唱这首歌确实有些不祥之兆,不知她现在是否独自一人在冷清清的月宫,低声吟唱这首《但愿人长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