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邓丽君~淡淡幽情~ [复制链接]

查看: 4016|回复: 14
1#
《淡淡幽情》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近二十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
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
邓丽君是上个世纪最令人怀念的华人歌手,也是国际公认的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中

国歌星。她在二十多年的演唱生涯中,出版专辑唱片过百张,唱过的歌曲上千首;她在八

十年代前后近二十年的辉煌岁月正是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而《淡淡幽情》则是她个

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它专辑不

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

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

具唐宋风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

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

够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它歌曲,因为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恰切

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多年来,这张唱片一直被发烧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从音效上看,整张碟以人

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乐队的位置也明显靠后,《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

幻,具有极好的表现力和空间感,歌者的身高、姿势和口型仿佛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

纯净,音色如温暖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

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几乎能“看”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即

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觉到,可见录音效果之好。尤其是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

词到作曲、演唱,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凝聚着十几代文艺人杰的超卓才华时,会更

加感到她的珍贵!
分享 转发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2#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
词 李 煜(南唐) 曲 刘家昌 编 东 尼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今译]:

    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边残月如钩,寂寞的梧桐树啊~(是否和我一样的孤独?)(窗外)庭院深深,冷清的秋天也被锁在了里面。而那剪而不断,理之愈乱的却是我的离愁啊~仿佛是另一番滋味在我的心头!


[背景]: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写的《乌夜啼》。一开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短短九个字就包孕了欲说还休、和无法与外人道的凄凉之情。它的妙处即在于人“无言”而景“有情”,全让意境本身来向读者说话。接着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又是笔力峭健之语。“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而指人也;“锁”者,也非锁住清秋,而指锁住人也。所以仅在外景上着一“寂寞”和“锁”字,词人本身家破国亡的心态和处境就昭然若揭了。而这“离愁”也并非平常的“离愁”可比矣的了。下片的用笔越臻巧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里首先呈现给人们的便是他内心的挣扎烦乱。这其实是一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办法,更是一般的离愁所无法比拟的别一种愁情!既写出了他亡国之后那种辛酸苦辣,百味从生的复杂感受,同时又写出了此种况味只有自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和“冬天饮凉水,点滴在心头”的深锐痛苦。

[结合]:

    作为南唐最后的皇帝——李煜,从小就无心从政,只喜诗词歌赋,是一个很单纯的国君。但最终被敌国所抓获,终年关在一个冷清的院落里,也就是他词中所谓的“西楼”。然后在他生日的当天,被人在饭菜里下毒身亡,年仅42岁。他的词多半凄美哀怨,似有小儿女之态,被封为“花间派”词人。在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中,李煜的词占有三首,是花笔墨最多的一个。可见,邓丽君也非常喜欢李煜的词,难道是因为心境相同?邓丽君在出这盘专辑的时候,适逢她感情最失意的阶段,所以她所选的词大半是哀怨而又缠绵的,而这一切又以“离愁”为主线,可见她当时作为一个异乡浪子还是非常的渴望回归故里。但戏剧性的就是,她仙逝的年龄和李煜一样,都是42岁,这是巧合还是上天埋下的伏笔?便无从考据了~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3#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
词 苏 轼(宋) 曲 梁弘志 编 肖唯忱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今译]:

    明亮的月儿啊~你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夜空的?我手持美酒,向青天发问:不知你天上的宫殿,今晚已是哪一年了?我真想乘着风儿回到月宫,但又怕在这玉石砌成的楼宇和白玉雕成的楼阁高处,禁受不住那袭人的寒气。反不如翩翩起舞,玩赏自己在清光下的身影,(更何况)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呢?月光在华美的楼阁上悄悄移动,斜射进刻有美丽雕饰的门窗,照在失眠人的身上,惹起他无尽的愁思~!月儿啊~你不应该也有什么遗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刻变圆呢?不过,人的一生充满了悲还离合,就像月儿阴晴圆缺不断变化一样。这类事从古以来就是难得两全的。我只希望彼此健康长寿,纵然相隔千里,也能共对一轮明月!

[背景]:

    这首词是出自苏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是一首咏中秋的词。当时苏轼在密州,而其弟苏辙正在济州,双方已七年没见面,词人思亲怀弟之情便油然而生。在写作技巧上,它和屈原的《天问》一脉相传,但又继承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和李百的诗多为写实,苏轼则多了一些飘逸灵秀之气。此首长调,集中体现了苏轼苦于仕途进退而思绪纷扰,内心矛盾交织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词人那独特的豪迈性格和昂扬意气。它以问答的方式,自说自回,词人的艺术灵感在问答中自然逬发涌现,并在一问一答中把情绪艺术地推向了高潮,从而引发了千古的感情共鸣,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因而成为千古绝唱!

[结合]:


    苏轼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这可以从他的《江城子》(叹亡妻之诗)中看出。这首《水调歌头》也是以离愁为主线,但却和李煜的风格截然不同,一洗儿女之态。整首词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虽然体现了无限的离愁,但却哀而不伤,还时时透露出旷达而不颓唐的顽强信念。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也是细腻婉转,并无透露出丝毫的悲凉之情。可见,她对整首词的意境还是分析的较为透彻的。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在唱“低绮户”的时候,把“绮”(音“奇”)字唱成了“衣”字,略微有些遗憾~但还无伤大雅。记得她在这首MTV中,穿的是件纷色的裙子(古装),而场景布置的像个月宫,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是“常娥奔月”,如今回想起来,唱这首歌确实有些不祥之兆,不知她现在是否独自一人在冷清清的月宫,低声吟唱这首《但愿人长久》呢?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4#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几多愁(词牌:虞美人)
词 李 煜(南唐) 曲 谭健常 编 陈 扬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一壶冰》等)

[今译]:

    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明月,什么时候才会竭尽?过去的事情你又能记得多少?昨晚,小楼又春风拂栏,但故国家园却不堪回忆,淡淡的笼罩在月明之中。雕花的栏杆,白玉石砌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如今人事已变,宫女们的娇颜也渐憔悴。请问您的忧愁能有多少啊?就像是一江春水默默的向东流去。


[背景]:

    这首词也是出于南唐后主李煜之笔,牌名为《虞美人》。此词既有对故国往事的深沉缅怀,又有对亡国破家的深恸巨悲;既有个人厌世绝望的情绪,又有对于历朝的兴衰寸亡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某种责疑。词初,辟空而来的就是一句奇语:“春花秋月何时了?”。“了”者,了结之意也。春花秋月,本是一年中最美的景物,却被词人语含厌烦地询问何时了结,充分体现了他的厌世之情。下句“往事知多少?”又体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情怀念以及自己思想上的迷惘痛苦。而这无穷的伤逝之情却只有“知多少”三字进行总摄,真可谓笔力千钧和虚处传神。底下四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都使用了一吞一吐的语势,诉说了他对南唐的怀念和对失国为俘的悲痛。念此,其心中的怨愤就如春江潮涌那样郁勃而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愁情之深远,其怨情之高涨,就凭借着这一千古名喻升腾到了极点。以至于我们今天读它,犹觉气势飞动,唏嘘感人!

[结合]:

    李煜的艺术功底是相当雄厚的,他的整首词都未使用任何典故,所选择的词汇和意象也平凡之极,但他却像赤手空拳去活捕龙蛇那样,一下子就擒住了主题,并把这难以言说的“愤世”之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绝非一般的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难怪会被誉为“白描圣手”了。邓丽君之所以会选这首词来唱,我想和她当时多多少少的厌世之情脱不了关系。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她,终免不了曲终人散后的寂寞。而此时的她,又无人能诉苦,只能默默的埋藏于心底。歌迷们的希望和公司的声誉使她没有私人的空间,台湾政府的百般刁难更使她起了逆反心理,说出了“我讨厌台湾”这句令另人为之震惊的话(参考《美丽与孤独》一书),因此,也可以说她是假李煜的这首词,来斜喻对当时生活的无奈和对世事的厌烦。“问君能有几多愁?”邓丽君,你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愁绪呢?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5#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芳草无情(词牌:苏幕遮)
词 范仲淹(宋) 曲 钟肇峰 编 钟肇峰

[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

[今译]:

  晴空飘着白云,黄叶无风自落,水边一片秋天的景色。那波上弥漫着秋天绿幽幽的雾气,而落日的余辉则照着远处的山脉,与天和水混为一然。芳草的无情,又何况是在夕阳之外?思乡的灵魂黯然失色,羁旅的愁思缠绕不休。除非每个夜晚都有美梦使你入睡,否则,千万不要在月明灯尽之时,独自一人踏上高楼,(欣赏这凄凉的美景)以免酒入愁肠,换化成点点相思之泪。

[背景]:

    这首《苏幕遮》是出自宋朝一代名臣范仲淹之手。开首四句不过借秋色苍茫来隐抒其忧国之意;“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为得意之象;第二阙因心之忧愁,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不安枕,酒皆代泪。他的忧愁实可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

[结合]: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氏。所以他写的诗词多为风月之谈。他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岳阳楼记》,但他的词并不多,今存者仅六首,而六首之中又以这首《苏幕遮》为代表,描写了塞下秋色的苍茫和壮志未酬的感慨,是前人所未有的,力属上上之作!邓丽君真是有眼光啊~哈哈!还是有点诗词功底的嘛!这首词虽以忧国为主线,但却也映射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邓丽君在演唱时,略带一些哀怨之声,可见她也是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了吧?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6#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清夜悠悠(词牌:桃园忆故人)
词 秦少游(宋) 曲 古 月 编 东 尼

[原文]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无

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花霜重,听徹梅花弄。

——《桃源忆故人》

[今译]:

    玉楼上住着一位多情的少女,是谁共她渡过这悠长而又寂寞的夜晚?但见枕头和被褥上绣着的鸳鸯和凤凰都成双成对,不免有些害羞。沉闷的心情使她穿着衣服便昏昏入睡。突然间,无端端的,军营里的号角声响徹了长空,惊破了她的新梦。眺望窗外,但见明亮的月光和带露的花朵,屋顶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晚霜。此情此景,无可奈何,唯有弹一曲《梅花弄》给以示慰借。
 

[背景]:

    (引邓丽君原话):秦少游是宋朝的扬州人(补充一点:秦少游即为秦观,宋朝有名的词人,后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结为夫妻),自小豪爽慷慨,爱好词章,但是他的考运与官运却不太佳。因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就熟读兵书来自我勉励。作者曾经是苏东坡的学生,但是他的词却与他的老师的不太相同。这首词是描写多情少女的相思情怀,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我们轻轻的唱这首歌,就好像乘着音符的翅膀,飞越千载岁月,万重绵山,缓缓的进入了这位宋朝才子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

[结合]:
    无话可说了,唯一感动的就是,这首词邓丽君的解释总算是少了一点了,否则快把我给抄死了!呵呵~~开玩笑,别介意啊!主要说的就是,这个MTV的造型好像是个丫环的造型,大家应该看到过一个镜头的,至于是哪里看到的我忘了~就是穿着蓝色的衣服和裤子,(当然是古装!)戴着一个红色的肚兜,有这个印象吗?发型么,是梳着一根长辫子,放在胸口,有点小家碧玉的模样!大家别和《思君》的MTV搞起来啊,《思君》里面邓丽君虽然也穿了件红色的肚兜,可那里面她的衣服和裙子都是红色的,头发也是披着的,不是扎起来的!啊,就是在一艘小木船上的,她坐着欣赏水景的,好像《星愿》的这个MTV一开始的样子,记得了吗?这个才是《思君》的MTV!咦?我现在好像要说的不是《思君》喔,自己都搞糊涂了~《清夜悠悠》的造型就是有点像……啊呀,我也说不清,反正也是站在庭院里拍摄的!很漂亮~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7#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有谁知我此时情(词牌:鹧鸪天)(寄李之问)
词 聂胜瓊(宋) 曲 黄 沾 编 顾嘉辉

[原文]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鹧鸪天》(寄李之问)
 
[今译]:

    你离开凤城的时候,玉楼是变得那样的惨白,花朵也开得如此悲愁。就连为你饯行的莲花楼下,那柳树也显得青青悠悠。我举起酒杯唱一首《阳关曲》为你送别,伴你过了一程又一程,却终需分离!真希望能和你在梦中相会,但是好梦又难寻成。有谁知道我此时的情怀?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泪,而天也在阶前暗暗飘雨,隔着窗儿,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背景]:

    (引邓丽君原话):这首《鹧鸪天》的作者是聂胜琼。她是宋朝时代一位风花名妓,(什么叫风花名妓?我不懂,呵呵~~)才貌出众,与当时在朝庭的一位大员李之问相知相恋。这首词是作者在送别了李之问之后,难耐相思之苦,借着词意倾诉离别的凄楚与自己的一片痴心。写好了就请人专程送交给李之问,结果事机不密,被李太太逮了个正着。(邓丽君很可爱,如果照着当时的意境来讲,应该称李之问的妻子为“李夫人”,她却叫她“李太太”,很赶潮流啊~)东窗事发,不但没有打破醋坛子,做河东狮吼(她也知道“河东狮吼”的典故? )。李太太竟然也被词中的真情所感动,立刻命令李之问准备嫁妆敲敲打打,正正式式的迎取聂胜琼回家,传为千古的文坛佳话。我有时想,聂小姐并不寂寞,无论天涯海角,在数不清的难眠雨夜里(邓丽君这句话说的很有水平啊~),只要有中国文字的地方,就有成串滚烫的泪珠。(似乎接不上前面说的话嘛!)在作者热情的诗句里,得到安慰,含着微笑在梦中与离人重逢,语语切切,低低绵绵,诉说着比雨夜还要绵长的离情与别叙。(总算回到正题上来了)

[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很意外的能够看到台视的《淡淡幽情特辑》,里面邓丽君在每唱一首歌前都有对这首词的介绍,上面的话除了扩号里的之外,全部都是引用于邓丽君的原话,说得相当的好,即便是别人为她写好的,她能背得这样流利也不容易!至于扩号里的完全就是我自己的看法,不许骂我!呵呵~~喔,还有一点要提一下,她这个MTV其实就是大陆看到的《欲说还休》时的穿着,一袭白衣,头发是披着的,坐在梳妆台前照镜子,还记得吗?当然这里面不止这一个镜头,好像大部分都是在床上拍完的,不是!我的意思是坐在床上拍完的,大家千万别误会了,呵呵~~邓丽君很漂亮~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8#

回复:邓丽君~淡淡幽情~

不错,不错.我也是越听越喜欢不能自拔啊!
TOP
9#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胭脂泪(词牌:乌夜啼)
词 李 煜(南唐) 曲 刘家昌 编 奥金宝

[原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又名:《相见欢》)

[今译]:

    春花如林,转眼间,就被匆匆几场风雨所催折。无奈啊~那清晨寒冷的冰雨和午夜凄凉的晚风是如此的无情!而那落花却偏又多情,宛如泪流粉面的佳人还在那儿殷勤地留客饮酒,殊不知它自己要再重开更待何时?唉,人生将长久与恨为伴,就像那河水常向东流一样!

[背景]:

    这首词又是出自于李煜之笔,牌名为《乌夜啼》。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词与前面的一首《独上西楼》的格律一样,所以词牌名也为《乌夜啼》。此词一反普通伤春词的哀婉风格,而以极富气势的语句(所以我用了三个惊叹号和一个问号来标点其主要的句子)来表达他郁积于胸的悲恸。它不仅对作者的人生经验做了沉痛的反思,而且还对全部人类历史进行了“一网打尽”式的概括和总结,其结论是: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大悲剧。虽然这种看法未免悲观了些,但其忧患情绪之深浓却足以令人惊叹。

[结合]:

    南唐后主李煜正是由于他的单纯和善良,才会落入敌国之手,终日郁郁寡欢,苦不堪言。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把“相留醉”改成了“留人醉”,还是有其一定的意义的。从男女对事的角度来看,“相留醉”是出于男子的立场,可以引深为,在女子的劝酒下,再喝了一杯,便醉了。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嘛!而在乎美色也~呵呵~~但“留人醉”可解释为因心虚烦乱,而借酒销愁,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便一醉不起了,这也就无所谓是男是女了,所以在此处略做修改,反而相得益彰!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0#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万叶千声(词牌:玉楼春)
词 欧阳修(宋) 曲 刘家昌 编 东 尼

[原文]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尽。

——《玉楼春》

[今译]:

    自从你别离之后,就不知你飘泊在何方?眼前所见到的,皆是一片凄凉的景色,和多少愁闷~你渐行渐远,渐渐的便没有了书信寄来,像鱼沉大海般,到何处去查问你的行踪?深夜听见风吹竹叶,仿佛响起了秋天的声音。而那千万片叶子,千万种声音,全都是离恨的呻吟。故意斜倚着孤枕,指望在梦中能找到你。可却不想,彻夜难眠,灯尽而又梦不成。
 
[背景]:

    (引邓丽君原话):词本来就是为歌唱所作的,自五代草创以来(天啊,她居然知道“五代草创”,太难得了! ),到了宋朝就格外的发扬光大。而欧阳修有宋代文学之父的美誉,他是宋朝的江西人,号醉翁。自小家境贫穷,以芦苇画地来学习写字。二十四岁时中了进士,做过机密副使(调查的很清楚嘛~),但是因为性格耿直独立,所以在官场不太得意。他的词雅丽温敛,文章名冠天下。后人称他为欧阳文宗公,写活了天下为情所苦者的心情,(是不是也包括她自己呢?)为千古传颂。而最后“梦又不成灯又尽”一句又道尽了相思与苦恋的哀痛。“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两句是出于元好问的《摸鱼儿》,用在此处很恰当,但原句应该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她要说‘是’也无大碍),也许有情尚还有心的人,可以从这首冷冷的《万叶千声》中找到一个答案吧?(大家找到了吗?呵呵~~)

[结合]:

    想必大家看了邓丽君说的话,也没多大的兴趣听我说了吧?呵呵~那就说一下她的这个MTV好了。在这个MTV中,她穿的是一件金色的祺袍,很有性格吧?但不是很亮的那种金色,是那种暗金色!暗金色懂吗?想必你们也不懂,因为我自己也不懂,突然想到的!呵呵~~而梳的发型呢,也是配合祺袍的年代,把头发盘起来的那种。就是民国时期年轻的富家太太的发型,知道?不知道的话,可以去看看琼瑶拍的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那种头发盘起来,插朵小花的!咦?琼瑶怎么不请邓丽君拍电视剧啊?邓丽君这种造型很漂亮呢!喔,扯远了~不好意思!言归正传,拍摄的环境是在一个小庭院里,其实在《独上西楼》的MTV里能看到这个庭院的。而她就是站在这个庭院的中央演唱。四周烟雾迷离,如梦如幻,好像“月朦胧,鸟朦胧”一般,浪漫极了~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