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MIT S2信号线 [复制链接]

查看: 5303|回复: 36
1#
出9.8成新的MIT-330 SERIES TWO信号线,原包装、说明书齐全。价格2400包邮,联系电话:0592-8653535[upload=jpg]Upload/200653113371249674.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你图片的线应是一米的啊?
TOP
3#

顶一顶,忘记说了线长2米,再贴一篇评测报告。
  事实上早于15年前,MIT已是著名Hi-end级发烧线,自其Music Hose 音乐大水喉开始,历代的Shotgun、CVT、EVO 等都成为不少发烧友心目中的梦中情人。这对MI-330 Series 2是MIT中价线系列中最红、最广受欢迎的一款,它起用了MIT的ISN(Input Specific Networks)技术(即是线上那个盒子内的独家设计),包含了MIT独门针对不同频率讯号能于同一时间传输,不会产生时间延迟及不会损失所传输讯号电流量的特定线路,因此对音场深阔尺码、乐器定位聚焦和高、中、低三段频率平衡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更自然、更平衡

    这对MI-330 Series2讯号线的定价只是3千7百元(1.5米)并非什么万万的身价,为何能如此受欢迎而又能带来怎么样的改善?先把它煲了个多星期,换上原来一直使用的讯号线,一开声不期然地一般强大的音压渐使人坐不住了,大爆棚过后,提在胸中一口气才如释重负地呼出,不难发现这线在自然、平衡、满载输出时的回旋能力格外超群,它总让人感觉是轻松馀裕地工作著,宽松自然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注意宽松并不代表速度慢),丝毫没有‘被紧握著脖子’的崩紧状,仿佛什么事情都可以面不红、气不喘、耳不赤地作好,更直接地显得弦乐群的量感特别充足,不是薄薄一片弦乐,而是厚厚的一片。木管和铜管在这中频部份也充份表现出迷人的一面,富光泽的木管不仅没有过度澎胀,反而那种‘管子’的形体感更为美妙,亦加添了几分适当的润泽水份,至于铜管更有向下延伸的厚实感,似乎可分辨得出金属薄壁振动的质感,这种中频感觉十分可人。

蔚蓝镶黄金

    播敲击乐时,暂能反应甚快,那种快而不乱,质感坚实而不偏软的表现实在叫好,高频没有凝聚的倾向,仍是那种宽松的特质,绝不会尖锐得刺耳,亦不是白热得丝丝作响,当然也非暗得朦胧模糊,可说它是‘尉蓝的晴空上镶着一缕金黄的边,是一种很清爽的自然,没有压力的自然。通常很多讯号线播低音大鼓时可听得清楚得往往缺乏那些充塞低频的空间,不是说只有极高或高频才会让人有空间感,事实上低频和超低频也有空间感,若然重播得美好准确时,这种低音底部工基础就可显露出空间的大小,MI-330 Series2毫无疑问能充份地重播出这种效果,很明显此等空间感比起同类型产品要胜出一级,如果把它拿下,整个音场中的透明感,光泽立时顿失,空间感、所有乐器质感也损失殆尽,最可惜的是乐器全频音色走了样。

    还有一样是比线的特色(也许应说是MIT线的独性格),就是‘背景噪音’问题,当用上后发觉背景确是宁静了不少,继而在录音上的细节是听多了,情况有如一夜春雨之后,竹林地上纷纷冒出笋尖般,而且隐隐约约可以感到空气中那股流动噪音的四周边际,即是可给人感觉到音乐厅的空间大小,相信并非很多发烧线能制造出此种效果,而这正是MIT线的强项。

    听了这对讯号线后有感以往正如用手提式收录音机或Walkman加两个小喇叭,那种声音是窄窄、紧紧,像一个人蹩着喉咙在唱歌似的,用了MI-330 Series2后是宽松自然,在同样大的音压下,减少了对聆听者的压迫感。从外表上看起来很多发烧线都是十分相似的,正如把把长笛是一模一样,但是吹起来就发现不论是声音、触键感、吹嘴的接触感以及气流在笛腔中回荡的感觉是不同的,这种变化在MI-330 Series2身上可给您满足。
TOP
4#

hjnd兄是两米这款线要是1米就很不好用,因为那两个大盒子会把整台CD机都拉下来,非常麻烦,两米就空间比较大了好接多了。
TOP
5#

       请再看短信,不是有意的1
TOP
6#

赫赫,好线帮顶!请说具体情况和底价到短信!谢谢!
TOP
7#

自己顶一把。
TOP
8#

ding !
TOP
9#

再顶一把,价格可以小议。
TOP
10#

din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