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小东西大家聊 [复制链接]

查看: 15142|回复: 108
11#

Raxel 在 2006-5-31 0:55:06 发表的内容

这个不能说明LP优秀,公司要赚钱,当然要找音源,拿到什么用什么了.印象中由唱片公司使用LP作为音源制作发行的CD,没看到有什么成功的实例.换句话说,这个属于有听比没听好的那种,质量无所谓了.

而且母带本身,还有不同的牌子,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质量.而且母带的保存也是问题,古典的可能都是唱片公司保存的.有些摇滚,爵士什么的是由表演者自己保存的.有些在车库,或者地窖里面一扔,过了许多年,还能找到已经不错了.


这才是问题的要点,假如现在新录制一段音乐,用模拟,PCM,DSD来录制各有所长,但如果最终制作成唱片的话,就必需要视乎原来的录音媒体是什么。如果是用PCM格式,DVD—A就会比SACD声音好;但如果是DSD录音,那当然是SACD会有优势;如果把数字格式再转制成LP(比如说DMM格式)和磁带,声音不会比原始数字格式好就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了,最多只能用来和低于原录音时数字格式的音频CD来比较。
对于模拟,用45转直刻录音和磁带录音哪个更好虽然还没有肯定说法,但可以肯定地是讯噪比和动态就以直刻占优。
最后编辑Dr kuang
TOP
12#

开盘母带的设置要比LP复杂得多,并不是如大家所想的把开盘母带往机子上一放就可以了的,专业开盘机单是调试手册就有几百页厚!
TOP
13#

Raxel 在 2006-5-31 0:34:23 发表的内容
无论如何,唱片公司用母带,DAT,数字文件,包括16/44.1的CD等等来保存自己的音乐内容.用LP的极少吧.本身就说明LP是最不适宜做记录载体的一种介质.

磁带保存这么不易.唱片公司不断的寻求新的载体,但为什么不用出现了几十年,近百年的LP呢?就是有保存LP的,也是作为辅助备份,为什么呢?如果LP真是那么独一无二的好.


首先LP绝不是独一无二的好,它也有许多致命的不足之处。
不用来保存是因为这些LP都是经由磁带制作出来的,如果使用“直刻”技术的话,声音虽然好,但就会严重限制每个录音的唱片发行数量。而且如果了解一下一些关于历史录音的唱片资料就知道,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不少历史录音的用数位技术重制唱片时,所选用的母盘就是LP。
TOP
14#

海阳 在 2006-5-31 0:18:52 发表的内容
直接从母带录,我觉得DAT应该会比LP好.



这个就要看是用什么方式来录音,如果是数字录音,当然DAT比LP好,但如果是用模拟录音就各有优缺点。
TOP
15#

csdam 在 2006-5-31 1:37:51 发表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可能很多人不會相信早十年前还有些錄音室是用SONY Super Beta 錄影机來作母帶音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确实曾经在一个短时期内使用过,后来随着beta录影机停产,很快就被其它方式取代了。遗留下的问题是现在因为BETA机很难找,所以有一批这样的母带被遗忘了。
TOP
16#

Raxel 在 2006-5-31 1:00:19 发表的内容
其实说直刻LP比母带好,这个根本是无法实现的比较.

既然是直刻LP了,哪里来的母带可以比较?





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一些直刻录音同时有留下模拟母带录音,再版的时候就是用母带录音的来再版了。否则我们现在还能买得到喇叭花,RR的数字格式唱片吗?
TOP
17#

请FELIXCAT列出自己所使用磁带机的技术指标,磁头的使用状况,转速如何检测;同时也请列出所使用的LP系统的技术指标。
TOP
18#

66dB已经是理论的极限值,实际上磁带的动态范围不超过60dB,而未经过准确调整的磁带机(因为盲听都不能分辨出磁带松紧所带来的声音变化,而即使高档一些的卡带机都能明显听出差别,所以只能理解为现在你的机器误差比较大,所以无法听出差别)声音就“完全把你镇住了”!再看到你当时如何批判LP60dB的动态范围如何“不能准确反映乐团的强弱变化”,而且还确切地指出一个60年代的模拟录音的CD动态范围达到近90dB,制作成LP时被“压缩”到60dB以内,而CD唱片则能准确反映母带动态范围的言论。你希望我如何理解你对动态范围的审美标准?如何理解你“LP的动态范围只有60dB,不能准确反映模拟母带动态范围“的言论?如何理解你关于模拟录音转制CD动态范围测试的试验?

要么是你当时的试验出了错,要么你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刻意提供虚假数据。对于“动态压缩”问题,我只能理解为你对开盘机和LP使用了双重的标准。

另外,建议你在使用模拟音源时要记得一点:和数字系统不同,模拟系统的准确调整对重播声音的影响巨大,而且精度越高的模拟系统,调整准确与否差别越大。你现在的模拟系统中“LP唱到内圈就会有破声”,“磁带的松紧对声音没有盲听可闻的改变”都说明你的两套模拟系统调整误差还很大。连最基本参数都还没调准就讨论声音听感得失,明显的“纸上谈兵”,欠缺说服力。
TOP
19#

第一个EAC的试验中,最小讯号是那一点?CD的底噪?模拟母带的底噪?而且测试LP时用模拟输出,而你又不列举出自己所用的测试器材和技术指标?用存在大量电磁干扰的电脑声卡系统直接连接唱放?这种情况下,你不播放LP时就已经有背噪存在了,不先把这段背噪滤除?

现在你终于明白90dB的含义了,那么比较不幸的是,有试验结果支持LP背噪在中频段为—93dB。只要你能论证出母带有90dB动态范围,那么就同时论证出LP动态超过100dB。实际上,描述动态范围以0dB为参考点。至于60年代磁带机和磁带的动态范围,不久之前已经有网友列出过资料,搜索需时,而且你既然是开盘带论坛常客,没可能不知道?

唱头放大器的讯噪比为80dB,是否代表播放LP时的动态是80dB?你所说的77dB讯噪比对于中档次的唱头放大器来说甚至都不能算合格。难道唱头器的厂商在撒谎?这么简单的事还不好办,你用一条达到或者接近你的机器指标的模拟母带用EAC抓轨就可以证实了,当然,过程中扭动一下电平是没有人知道的,全靠诚实的态度了。

LP单面记录时间的限制的确是严重不足,所以把连续完整作品分录两面的例子偶有发生,并非没有先例。不分开来放说明TELARC的工程师认为在这里仍然可以容纳这么大动态的讯号。而且暂时还没找到唱片公司为了避免“内圈拆声”而把动态乐段安排到外圈的现象应该足够说明问题了。
剩下小部分有两个情况:一是制作不良的唱片,比如说偏心导致的抖晃;二是你所使用唱盘的瞬时转速和唱臂精度限制。

最后一点:你是否很希望我在你的旧帖中找刺?比如说关于比切姆录音唱片的动态范围?虽然现在论坛的部分旧帖暂时无法提供检索,但数据仍保存完整。
TOP
20#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6-2 1:37:21 发表的内容
KUANG版,我一直无法理解对LP指标动态小,听感上的动态大是怎么的?这也是我对LP最叹服的地方之一。据老易说硬盘上的数字音轨就根本不输LP,难道是CD格式的先天限制而不是PCM的错?

另外不太清楚为什么当年用35MM电影胶片做母带录音,后来没过几年就淡出录音界了


听感动态是相对动态,除了绝对值的差异外,动态变化的速度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胆后级和晶体管后级上可以比较容易地感受到这样的差异。听感动态比指标大这个不是LP特性,而是来自录音工程师对模拟录音技术的运用,LP上有的,用来制作父盘的开盘磁带一样有。
至于说PCM原始高BIT录音和LP的比较问题,如果是同一次演出用不同方式来制作比较才有意义。以现在的情况是,数码录音和模拟录音各有所长。就以钢琴为例,数码录音较能准确反映击弦的冲击力,而模拟录音表现琴腔共鸣时较准确。
35mm录音的问题我曾经请教过一位曾经从事录音工作的音响设计师,他的答复让我颇难接受——胶卷录音高频延伸能力不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