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莫拉維茨 -- 如明瓷般精緻與珍貴
去年知道菲利普「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的出版計畫,最引起我注意且讓我收穫
最豐富的就是這位不太著名的鋼琴家。
當時先發行了兩張全系列選輯,我讓它隨意在辦公室流轉著…突然,一首蕭邦馬
祖卡舞曲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的音色是那麼清亮,旋律唱得美極了 - 我趕緊拿起
唱片封套對照 - 是個陌生的名字:伊凡?莫拉維茨(Ivan Moravec)。
於是我對他產生了莫大的興趣,也發現他在這系列唱片的偉大名單裏顯得突兀極
了 - 他不是較不為一般愛樂者熟悉的前世代歷史人物(事實上,這系列唱片選的
歷史人物,都是叱吒風雲之輩,如帕德瑞夫斯基),也不是久被關在鐵幕的蘇聯人
,更不是菲利普唱片力捧的新人 - 居然就有這麼一位從未在主要廠牌出過唱片的
當代鋼琴家入選「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
<莫拉維茨簡介>
捷克鋼琴家莫拉維茨生於1930年,童年跟隨愛爾娜?格倫費爾德習琴(Erna
Grunfeldova,是霍洛維茲的老師 - 著名的阿弗列德?格倫費爾德的姪女),後
來接受捷克所能提供的最佳鋼琴教育。音樂院畢業,展開職業演奏生涯,曾於1957
年起兩年在米開蘭傑利的大師班學習。由於他在歐洲的演奏頗穫佳評,大指揮家塞
爾便在1964年邀請莫拉維茨至紐約與他指揮的克利夫蘭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
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可是,這對莫拉維茨並不是個愉快的美國經驗,嚴竣自制的塞
爾不滿意他的浪漫風格彈法,對他頗使以臉色;後來莫拉維茨回憶:「塞爾對待樂
團成員及我的態度,是目前任何音樂家難以接受的。」
然而,莫拉維茨憑藉他的紮實琴技與豐沛音樂性,仍在美國普獲好評,於是,一
直到最近,三十多年來他時常到美國巡迴演奏,是行家很欣賞的實力派鋼琴家,並
於六十年代期間為美國的「鑑賞家協會」公司(Connoisseur Society)灌錄一系
列評價極高的唱片。
至於在老家捷克,莫拉維茨是該國最受敬重的音樂家之一,於1969年起在布拉格
音樂院擔任教職,並在歐美各地開設大師班,是很注重教學工作的鋼琴家。由於早
年曾被塞爾嚴厲批評其演奏風格,身受權威箝制之害,莫拉維茨希望他的學生堅持
自我風格的信念,不要淪為人云亦云與他人雷同的演奏匠。當然他也常在歐洲各音
樂重鎮舉行獨奏會,而只要聽過其演出,無論一般愛樂者或樂評家無不欽服於他的
高品質演奏與精妙音樂表達,並將他推崇為與季雪金或李希特同一等級的鋼琴大師
。
那麼,為什麼大部份愛樂者還是不知道這位大師的存在?或許莫拉維茨真的就是
這麼特立獨行且不具明星氣質的人吧,明明早已廣獲好評,還是不濫開演奏會,不
無限制擴充曲目,也不在大廠牌灌唱片,依然韜光養晦,默默地潛修藝術境界,演
奏自己喜歡的音樂,成為一位藝術成就與知名度完全不成比例的奇特鋼琴家。或許
他唯一一次「不務正業」,是與馬利納爵士合作,為著名電影「阿瑪迪斯」的電影
原聲帶灌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莫拉維茨的曲目範圍頗為狹窄,他只公開演奏自己有共鳴的音樂,且必需反覆演
練琢磨至符合心裏的聲音。一般公認他的蕭邦演奏得最好,甚至有人認為他是本世
紀最好的蕭邦鋼琴家之一,然而,他只演出蕭邦不到一半的作品,與阿胥肯納吉那
種百科全書式的曲目完全不同。其次,他的幾首貝多芬奏鳴曲與協奏曲,德布西一
部份鋼琴曲,也是極受推崇的。其他還有莫札特幾首協奏曲與奏鳴曲,布拉姆斯的
兩首協奏曲與少數小品,舒曼的協奏曲,幾首法朗克,一點點拉威爾,與本國捷克
鋼琴曲 - 沒有了,莫拉維茨的全部曲目就是這樣,他為數不多的唱片也是錄製這
些樂曲而已。
然而,透過他的絕對專注與用心,他將這些有限曲目演奏得出神入化,曲曲皆臻
極高的藝術造境。莫拉維茨的音色晶瑩剔透,歌唱線條流利,句型雅致精美,據說
也許與他曾師承崇尚美聲的米開蘭傑利有關。然而,雖然我也敬仰並對米開蘭傑利
那種不可思議的音色層次變化讚嘆不已 (有哪個鋼琴音樂愛好者不是呢),卻總覺
得米氏的音樂無法真正進入我心裏。但莫拉維茨的音樂則不然,他除了美聲之外,
還有更多溫暖的人性感懷,與細膩的抒情歌唱。
我剛開始聽莫拉維茨的唱片,曾懷疑他那種清亮絕美的音色,是否來自某臺聲音
特別好的鋼琴,還是因為錄音場地或錄音技術的關係?然而,陸續聆聽莫氏的其他
唱片,發現不同時代,不同唱片公司,不同錄音場地的演奏,通通具備同樣的美妙
音色!可見這真的是莫拉維茨自己的聲音了。看了上個月上市的菲利普「二十世紀
偉大鋼琴家」莫拉維茨專輯的內文說明,才知道原來他每次演出使用的鋼琴,都要
不厭其煩調整其機械物理狀況(有時甚至自己動手),就像他的練琴一樣,務需達
到他內心想要的那種聲音為止。這份唱片說明還提到莫氏心目中的前人典範演奏(
中文翻譯刪掉這段了),包括季雪金演奏舒曼與布拉姆斯的晶瑩音色及高貴氣質,
與傳奇大師弗利德曼(Ignaz Friedman)演奏蕭邦的獨一無二個人風格。由此,我
們不難理解莫拉維茨的美學取向及品味,與他堅持的演奏風格是什麼。
由於這樣的美學秉持,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位鋼琴家的限制所在:我們無法想像莫
拉維茨演奏的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普羅高菲夫、或史克里亞賓會是什麼樣
子。而他顯然明白自己在這方面的限制,也從不會去演奏這些音樂。
<唱片簡介>
莫拉維茨灌錄的唱片本來就為數不多(分散於以下敘述的各小廠),能在台灣購
得的就更少了 - 目前市面上大概只找得到兩款Dorian,兩款Hanssler,再加上日
前菲利普出版的專輯而已。至於他最好的唱片 - 六十年代「鑑賞家協會」出版的
系列錄音,從前曾是內行樂迷爭相收藏的精品,現在全數由美國的VAI與Elektra
Nonesuch兩家廠牌發行CD,但在台灣只有以往幾家唱片行零星自行進口,目前不太
可能購得;其他還有Vox Box 在台灣也從未有正式代理商,而捷克廠牌Supraphon
雖有上揚進口,但目前恐怕找不到幾張莫拉維茨(我前幾個月已花過不少時間試過
了),幸而現在上網路購買CD的管道暢通,要在台灣搜購莫拉維茨的唱片只能如此
了。
為了敘述方便,以下按照唱片廠牌來介紹他的唱片。因Supraphon的莫拉維茨唱片
多半已絕版,故暫不介紹此捷克廠牌的版本。
【Dorian廠牌】
幾年前響韻曾大量進口這家錄音優異的美國廠牌,可惜或許因為價格偏高又不具
高知名度,現在多半大批屯積在各唱片行的角落,裏頭不難找到下述兩款,是目前
台灣市面上最易購得的莫拉維茨,雖然我不認為最能代表他的演奏特色。
DOR-90140 蕭邦:四首詼諧曲,兩首練習曲,四首馬祖卡舞曲(1989年錄音﹞
基本上,莫拉維茨仍是理智型的知性演奏家,雖然他的演奏常浪漫得詩意盎然,
但那是反覆琢磨思考後的結果,而不是臨場即興的天才發揮,這張唱片裏的各型樂
曲就適切地表現出各別特色。像詼諧曲這種大曲,便刻畫出明確的架構,賦予各段
落精密的速度與表情設計,於是著名的第二號聽來落落大方,而不具像紀辛般的精
力過剩熱情;第三號也是著重其巍峨壯美,而不強調惡魔般的黑色陰影。升C小調
練習曲(OP.25 No.7)表現沉溺頹廢的美感,各首馬祖卡舞曲則個性鮮明,節奏明
晰。整個來說,雖有極高演出水準,但缺少了一股推進熱力,略微不及他六十年代
蕭邦演奏(前奏曲與敘事曲)的自然詩意。此片錄於Dorian廠的招牌錄音地點 -
紐約州的特洛依(Troy)儲備銀行音樂廳,音效絕佳。
DOR-90172 舒曼與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1992-93年錄音),馬塔指揮達拉
斯交響樂團
兩首協奏曲都是附掌聲的音樂會現場實況錄音。我們可以聽出莫拉維茨實力之紮
實,即使現場彈奏如此大曲,不但音符與手指運動沒有一絲閃失,且有餘裕驅使他
的招牌美聲,自在揮灑音樂的美感,像舒曼第一樂章的展開部,鋼琴琶音與木管的
對唱,真是美得無以復加。雖然有評論認為莫氏較早與捷克愛樂合作的Supraphon
同曲版本較理想,但我覺得這個Dorian版已夠好了,它比較大的問題是在樂團,只
是忠實奏出正確的音符而已,缺乏「巧妙」的因素,無法與鋼琴家的美妙演奏產生
相乘相加的作用。
【Hanssler廠牌】
CD 98.142 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第二十與二十三號
CD 98.955 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第二十四與二十五號
馬利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
就許多角度而言,這都是很理想的莫札特協奏曲版本:端正均衡的造型,美麗剔
透的鋼琴音色,機敏靈巧的樂團,再加上德國小廠Hanssler一貫的鮮明錄音,聽起
來舒服悅耳極了。莫拉維茨在第二十、二十四、二十五等幾首較龐大的協奏曲,展
現宏偉的格局,使用頗明顯的力度起伏與表情變化;至於可愛的第二十三號協奏曲
,則雕琢得晶瑩剔透,其悲歌般的第二樂章孤寂淒美得令人動容。整個來說,是相
當浪漫的莫札特。
【Elektra Nonesuch與VAI廠牌】
以下七款Elektra Nonesuch與VAI發行的CD,就是六十年代莫拉維茨為「鑑賞家協
會」所灌唱片的全部內容。對許多鋼琴唱片收藏者而言,這些是彈奏美妙得令人愛
不忍釋的珍品,而其中鋼琴的音色顯得飽滿溫潤,是類比錄音的典範。
Elektra Nonesuch 9 79233-2 蕭邦:十九首夜曲(2CD)
名唱片收藏者蓋爾伯(Gerber)說:「即使莫拉維茨只灌錄這兩張唱片,仍有資
格被稱為偉大鋼琴家。」也有人形容這套唱片受歡迎的程度:「三十多年來從未在
唱片市場上消失過。」(雖然,這套唱片好像幾乎從未在台灣的唱片市場出現過)
。更有評論認為它是堪與魯賓斯坦演奏的蕭邦夜曲比美的絕佳版本。的確,這套唱
片最大的缺點就是彈得太美了,美到不太真實的程度!無論音色,句型塑造,旋律
唱法,無不精美到令人不忍碰觸。或許有人會嫌莫拉維茨將前兩首夜曲彈成太過多
愁善感的病蕭邦,但對於後期幾首較大的夜曲,他更鋪陳出其中的寬闊靜穆之美。
VAIA 1039 蕭邦:二十四首前奏曲,第一號詼諧曲,船歌等
VAIA 1092 蕭邦:四首敘事曲,五首馬祖卡舞曲
雖然莫拉維茨能將蕭邦的小品曲(如馬祖卡舞曲、圓舞曲、早期夜曲)彈出令人
驚豔的各別特性,我覺得他更精彩的一面是再現其晚期作品與大曲子的雄大詩意。
莫氏將二十四首前奏曲串成緊密的有機體,既有個別或嗔或笑或癡或狂的面貌,合
起來卻是綜合雜陳的人生況味;而像第十六與二十四號前奏曲的快速音符,我們可
以聽出他的技巧有多麼驚人,不但手指運動精準凌厲無比,還維持住圓潤美好的音
色,於是聽來華麗燦然,一切都在他的理智掌控之中,而不是任性地瀕臨發狂崩潰
邊緣。四首敘事曲在井然結構裏的細膩抒情(尤其第四號敘事曲滿得快溢出來的思
情感懷),和船歌的搖曳詩意,也無不令人心醉不已。
VAIA 1021 貝多芬:第四號協奏曲,第二十七號奏鳴曲
VAIA 1069 貝多芬:悲愴、月光、熱情、告別等奏鳴曲
莫拉維茨的貝多芬演奏之溫柔抒情面貌是很獨樹一格的。他的美國首演就是演出
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在這兒是由Turnovsky指揮維也納愛樂廳管弦樂團協演,
聽過之後,我們可以理解這麼浪漫的貝多芬確實難見容於嚴格自持的塞爾。從序奏
一開始,莫拉維茨就賦予每個音符款款深情,但也不會過度矯揉造作,是小心呵護
的溫婉音樂。而各奏鳴曲除了堅實的骨架,更注重微妙的明暗層次對比與音色變化
(一般的貝多芬演奏,常只有過度簡化的強弱對比),試聽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
序奏,那細致的彈法與氣勢推移真是讓人嘆為觀止。雖然這不一定是最大多數人認
可的理想貝多芬,也許還是有不少人與我一樣,惋惜他的貝多芬錄得太少了。
VAIA 1096 莫札特:C小調幻想曲,C小調第十四號奏鳴曲,降B大調第十六號奏鳴
曲;布拉姆斯:兩首間奏曲;貝多芬:給愛麗斯
莫札特的C小調幻想曲接到C小調奏鳴曲,原本就是超越時代,富浪漫主義精神的
不馴之作,於是這又是莫拉維茨的拿手好戲,或許有人還是會嫌這樣的莫札特起伏
太多了些。「給愛麗絲」卻潔淨素雅得可愛討喜。然而,我認為這張唱片的精華是
在布拉姆斯的兩首間奏曲(Op.117 No.2與Op.118 No.2),雖然速度較慢,年華粹
鍊的燻銀光澤娓娓道來,會讓聽者很容易沉浸在那種屬於秋天楓紅的抒情,使微笑
與眼淚,皆融化在釋然的暖流慰藉裏。
VAIA 1043-2 法朗克:前奏、歌詠、與賦格;拉威爾:小奏鳴曲;德布西:兒童世
界,八首前奏曲,「為鋼琴」組曲,月光等(2CD)
這是一組精彩無比的法國鋼琴曲選輯。對法朗克這首大曲,莫拉維茨採用比一般
版本慢了不少的速度,然而音樂張力十足,高潮迭起,絕不因慢速而鬆弛下來。中
段的歌詠主題第一次出現,宛如從遠方飄來的鐘聲,神聖得不可思議;後段賦格像
是漸次增強的曙光,終於耀眼到讓人無法逼視。而在德布西與拉威爾的曲子,莫拉
維茨充份證明他是個與其老師米開蘭傑利一樣的音彩大師,無論小奏鳴曲及「為鋼
琴」組曲的明暗動靜對比與微妙律動,前奏曲的光影搖曳及色彩層次,美得不可方
物的「月光」,皆令人心蕩神馳。
【Vox Box廠牌】
CDX 5103 蕭邦:五首馬祖卡舞曲,三首圓舞曲,第一號波蘭舞曲,幻想波蘭舞曲;
德布西:映像第一、二輯,版畫(2CD)
又是莫拉維茨最拿手的蕭邦與德布西。幻想波蘭舞曲具備如散文般的隨興鬆散結
構,旋律又不是特別動聽,是蕭邦最不容易聆賞的曲子之一,正需要像莫拉維茨這
種高手來解析整合,發掘其中蘊藏的無窮詩意。莫氏雖不是波蘭人,仍將馬祖卡舞
曲奏得十分道地,在那特殊的三拍子節奏裏,簡潔唱出那種有一絲泥土味的快活或
哀傷;像作品六十八之二A小調,淡淡飄散一縷無奈,煞是動人。他的德布西則色
彩斑斕,光影交錯,試聽「水中倒影」的波光瀲灩,「格瑞納達的黃昏」之向晚紅
霞,「雨中庭園」裏細密雨珠打在葉子上的聲音,無不彈得自由自在,揮灑自如,
質感與意境兼備,達到德布西希冀的「忘掉琴槌的存在」之理想。
【菲利普「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的莫拉維茨專輯】
456 910-2 蕭邦:幻想波蘭舞曲,七首馬祖卡舞曲,第二號詼諧曲,第十七、十八
號夜曲,第四號敘事曲,船歌;德布西:映像第一、二輯,「為鋼琴」組曲;拉威
爾:小奏鳴曲(2CD)
將這專輯的曲目與前述各小廠唱片對照,可以發現它們選自Dorian、VAI、Elektra
Nonesuch、及Vox Box等多張唱片,像七首馬祖卡舞曲,是選自前面的三張不同唱片
,製作人選曲的用心之勤可想而知。的確,這專輯可謂精銳盡出,以兩張唱片的小
小空間,包括了不少莫拉維茨最好的演奏,算是頗能代表莫氏的藝術成就。我們必
需感謝製作人迪肯,有這種眼光將莫拉維茨選入這套引人矚目的全集,讓更多人接
觸這位了不起的鋼琴家之非凡琴藝。
畢竟,這是莫拉維茨的唱片第一次由主要廠牌發行,套句菲利普網頁的形容:「
他的每張唱片本身就是一件『美』的事物,如同明瓷般精美。」
舉世滔滔,我們的確需要這種明瓷般的精緻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