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族是什么东西 [复制链接]

查看: 3120|回复: 18
1#
正在进行当中的中国歌手电视大奖赛,在民族唱法的比赛中,有一种选手被叫做“原生态”歌手。采用此法,是因为历届比赛中,往往会冒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优秀选手,他们往往是采用本民族流传多时的方式演唱,声音或粗放、或泼辣,演唱效果颇好,极富感染力,但就是和音乐学院里面的老师们教导的方法不大一样,不符合某种“科学”的发声和表现标准,但是却很有音乐表现力,所以不好评分。本来,唱歌既然也算是艺术,那么应该以其艺术感染力为最主要的诉求目的,技巧只能是一种手段。但是,现在问题来了:好的歌唱不是用教授的方法得来的,怎么办?以往,往往是牺牲歌手的利益,来保全教授的“音乐理论体系”。但是,这种事情发生的多了,就引起各方面的主意,那些本来对这种“体系”就抱有怀疑或者保留态度的专家的意见也开始发生作用。于是,可以对这些歌手网开一面了,为了避免误伤,让他们裸左肩、缠臂巾,臂巾上面写着:原生态歌手。
  “民族唱法”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东西?为什么会和“更民族”的歌手发生技巧上的冲突?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民族唱法”是声乐教授借鉴美声的科学体系、总结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手的演唱技巧,在传统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看上去无可非议,且还甚似功德之举。别的不说,起码可以方便写论文了,方便考试,方便评分,也方便比赛了。歌手们歌唱起来都那么如出一辙地“声情并茂”,一模一样地“字正腔圆”,似曾相识地“慷慨激昂”了。
  当然,这种由教授总结出来的发声方式或许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演唱方法之一,但是将所有人都往一条并不宽敞的路上挤,却并不一定是好的选择。
  起源于意大利的美声唱法是有非常完备的技巧规则和理论体系的,起源于中国的“民族唱法”有自己的系统标准,应该说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一个理论系统建设的是否合理,则还要充分看其实际效果。既然还将这种音乐叫做“民族唱法”,那么就应该更好地保留“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而不应该削足适履;至少应该能比较广泛地保留民族音乐应有的精华,在理论上有足够的开放性、预见性。同时,还不能牺牲艺术表现上的个性或者风格。在这两点上,目前的“民族唱法”做得似乎还不够好。
  有位知名的音乐评论家在公开场合说过类似的话,就是说,以前的民族唱法的歌手,比如郭兰英、郭颂、李谷一等,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唱歌,现在每当民族歌手唱歌,都要看他们的脸,才知道是谁在唱歌。这虽然是说歌手,但更重要的是对歌手所受的教育方式的质疑。用获奖证书或者“声乐学士”、“声乐硕士”一类的毕业文凭强行将本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格”变成同一种“完美”声音,是否就很恰当?什么“科学方法”?艺术一旦跟“科学”是合作,马上就可以非常合理?值得再思考。为什么真正是从民间来的不是“民族”的,而那些模仿了国外某些技巧的某个人炮制出来的东西却反而是更“民族”的?这个问题当然没这么简单就可以回答说事或者不是。
  很多年前我是用那种很耐摔的进口卧式卡带播放器听音乐的。但是,那时候得到的聆听经验,和后来的用高保真喇叭来听的感觉,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比方,胡松华唱民歌,都一样韵味醇厚而悠扬,蒋大为的嗓音,都一样华丽而空洞。李谷一一样是技巧完整声音甜美,朱逢博还是一样高亢而娇气。不管他们个人特点如何,至少是个性鲜明的。
  我不喜欢目前的当红的民族歌手,虽然他们是以个人身份完成演唱的,但是太少能够听到他们的个人风采,或许他们太“科学”了,他们没有歌者应有的那种率真和自如。
  我知道在意大利有一种完美的美声唱法,但是从来没听说过还有原生态的“美声唱法”。我听过意大利的民歌的乡土版本,包括《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桑塔-露契亚》等,唱法和其他欧美民谣一样,属于流行音乐中的乡村歌曲,和美声没有关系,不是美声的“原生态”形式,也就是说,意大利美声是完整的一个声乐体系,没有拖下一个“原生态”的尾巴。
  因为有“民族”和“原生态”的区别,所以中国民族歌手也被分成两种,我们暂且将之成为学院歌手、田野歌手。这种泾渭分明的结果,对田野歌手的成长极为不利的,因为他们没有毕业证书。但是,在他们身上,却可能产生更有民族气息的更有表现力的声乐艺术。
分享 转发
TOP
2#

上山砍柴 在 2006-5-21 13:51:49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真正是从民间来的不是“民族”的,而那些模仿了国外某些技巧的某个人炮制出来的东西却反而是更“民族”的?这个问题当然没这么简单就可以回答说事或者不是。

因为有“民族”和“原生态”的区别,所以中国民族歌手也被分成两种,我们暂且将之成为学院歌手、田野歌手。这种泾渭分明的结果,对田野歌手的成长极为不利的,因为他们没有毕业证书。但是,在他们身上,却可能产生更有民族气息的更有表现力的声乐艺术。


刚听到‘原生态’这个说法的时候,我还以为一种绿色食品呢。

起这个名字的人,我认为他们的骨子里对田野歌手有一种排斥的情绪,为了掩饰他们的这种学院气息,美其名曰原生态,他们总以为他们的那一套教室里的东西是最正宗的。

脱离了乡村田野和少数民族,艺术就脱离广大普通民众,这种脱离,往往是音乐教授和学者们认识不到的。
最后编辑栩栩如声
TOP
3#

砍柴写得好,发表一下下嘛,善于思考的脑子和发现问题的眼光。

问砍柴:那你是喜不喜欢原生态歌手的演唱,如果让你在原生态歌手和胡松华、郭兰英之间选一下,你选谁?
TOP
4#

——“用获奖证书或者“声乐学士”、“声乐硕士”一类的毕业文凭强行将本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格”变成同一种“完美”声音,是否就很恰当?什么“科学方法”?艺术一旦跟“科学”是合作,马上就可以非常合理?值得再思考。”

说得好,为什么现在的“民族”歌手唱的没有“原生态”歌手那种感染力?值得思考。
最后编辑小熊维尼
TOP
5#

现在每当民族歌手唱歌,都要看他们的脸,才知道是谁在唱歌

这一句实在是太认同了。
TOP
6#

Metamorphosen 在 2006-5-21 23:21:43 发表的内容
另一个问题:在意大利由拿波里歌手演唱的拿波里歌曲与斯苔方诺、吉利所唱的是大异其趣的,让你选的话,你会选谁?


我还是选择后者。
我听到的拿波里歌手演唱的拿波里歌曲是在环球公司出版的一套48(?)张一套的“World Collection”的意大利卷中的。演唱风格属于乡村风格,算是流行音乐吧?我不喜欢,还是觉得美声的演唱好。也跟我一直没怎么愿意听流行有关。
TOP
7#

喜欢老一辈的!
TOP
8#

因为我前面的稿子是写给XX报的,所以说话比较客气,比较含蓄,连人名都没点出来。
说透了,这样的“民族”,有两种来源,其一,是民歌。也就是说,金XX将一部分民歌的东西,圈起来,贴上标签,占为己有;其他不圈外的东西,都是“不规范”的,加以打压,现在打压之下,还有冒出来的,于是封为“原生态”,好像猴子被封“弼马温”一样。
其二,自然是美声唱法。这是一个完备的体系,取其一瓢足矣。读书人窃书不算偷嘛。

取“民族”的一丝一毫,按别家的样子画个脸谱,就摇身一变为“科学发声体系”。并利用其所能支配的社会资源,引诱门徒,压迫门外者。
这是什么“民族”?
TOP
9#

同感,我也一直搞不懂“民族唱法”是哪个民族的。
TOP
10#

hck 在 2006-5-21 19:02:35 发表的内容
现在每当民族歌手唱歌,都要看他们的脸,才知道是谁在唱歌

这一句实在是太认同了。


有意思。佩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