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来聊聊一些RCA唱片及一点简史----- [复制链接]

查看: 25887|回复: 118
11#

2.Reiner/Chicago 理查˙史特劳斯-查拉图如是说
09026 61494 2  录于1954年3月8日于管弦音乐厅

这张不用多说从LP时代就是有名的发烧录音传奇名盘了,在此,我想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这个杰出的演奏录音/诠释。这个录音很惊人,至少在弦乐部份在我听过的片中没有几个录音有如此的真实感,其弦乐中频厚度扎实‵高频适当在弱奏时那种擦弦轻轻震动的质感捕捉的很好,音场的宽度在乐团弦乐齐奏时很轻松的延升在2个喇叭之外,弦乐部的形体非常完整,也彷佛看的到乐手的动作,在第2,3小段齐奏时特别明显,每次我听到这片段都会有莫名的感动。

在整个音场的透视度方面,芝加哥的音乐厅是呈现”横宽大于纵深”的音场,清晰可辨.第一小段有管风琴段一出现加上大鼓的敲击,大概很多音响都播放的不好,乱成一团是最大的明显感受。在很好的系统才更能显现出其惊人之处。

我个人一直欣赏莱纳所诠释的理查˙史特劳斯的曲目,以他从1910年代到1922年间就跟作曲家本人有深厚的关系,(学习及整理作曲家早期的歌劇作品)期间的友谊一直到1949年作曲家的去世为止,这个演奏可说是莱纳对作曲家的缅怀,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很具深度感的演奏,综合了录音/演奏肯定是一个传奇了。


试听的片是图中左下的银圈德版,图下右是80年代版,图上是1962年莱纳(再一次的同曲目录音,可惜已无法超越。) 
[upload=jpg]Upload/200651423215225574.jpg[/upload]
最后编辑reiner_fans
TOP
12#

[upload=jpg]Upload/20065142343492242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5142344236294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51423445543138.jpg[/upload]
TOP
13#



我是2001年买的两盘原声唱片。一张是《Independence Day 》,另一张是《Star Wars:Return of the Jedi 》.当时买的时候,中图工作人员说是从香港进的货。前年在深圳博恩凯音像店见的69版,依旧贴着全国统一价69元,但只卖19。8元,店家说是搞促销。而我去年到北京见到同样的唱片,只是没有“全国统一价69元”的标签,只卖20元。莫非北京市面上的这些BMG唱片就是在大陆压制的?
真正出自美国原厂的上述唱片在哪才能买到?[/quote]



四哥或哈哈哈........你注意他的帖子.......
.詳情要直接電聯吧!!!
TOP
14#

[upload=jpg]Upload/200651423421937082.jpg[/upload]
RCA这个54年中旬的录音应该是它家的第二批立体声商业录音(第一批是当年3月份为Reiner/CSO的那几个录音)。此录音采用两个拾音麦克风分别录取乐队左右两边的声音,另外附加一个辅助话筒录制木管组,然后经调音台混成两个声道,录制在1/4英寸30ips带速的双轨母带上(54年时候RCA还没开始使用1/2英寸的三轨母带),音效极佳。可惜的是当年11月份在同样地点为Munch录制幻想交响曲的时候,RCA没能吸取6月份的这个录音成功的经验,Munch的那个录音效果远不如Fiedler这个好。[/quote]



谢谢指教.
在第一页里向John Pheifier致敬的那张的第一首是Monteux指挥
德利伯的芭蕾曲目,这首是录于1953年12月2日..是立体声录音,但可能RCA真正的纪录开始应该是第一页里的那首曲子..1954年2月的..白辽士/福士德的天谴...
事实上在这片里前8首都是1954年录的,包含你提到的孟许的幻想,但这首幻想确实录音效果不好,在迈向断头台那段连续重击的大鼓竟然被淹没了,鼓声极小声很不突出,失去平衡度,使曲子的戏剧效果大打折扣,反而1962 孟许同曲目的录音倒是好多了...(EMI1967版也很好)..

有点我一直想说,在听过不少RCA(水星)的录音后,录音确实有好有坏,
应该说其不稳定性的存在,,在一样的录音地点及录音器材,但出来的音色动态却都不太一样,(但基本音色还是明显易辨)..正反還是有落差.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母带保存状况,还是当年录音器材频宽等问题还是存在,到了1960年中后才较稳定.(从立体声的发明出现到完全mono被立体声完全取代也约历经10年,在那段时间里stereo/mono还是并存发行的,有玩LP的朋友应该知道)
TOP
15#

3.Fiedler/Boston 奥芬˙巴哈-快乐的巴黎人 
  09026-61847-2   录于1954年6月18日管弦交响厅
这是一个老少咸宜的通俗古典音乐,曲风欢愉亦容易融入其中,波士顿大众乐团在费德勒长达50年的指挥期间中,表现不俗,融入度高,是具有较自主性的演出。

此录音也是早期的立体声,录的也是非常好,敲/打击乐器是一项重点,其大鼓真实不夸张,在瞬间重击时鼓点清楚,敲击的手势动作相当明显,(LP版的低频更惊人自然而从地板上輕柔的传过来)还有在某些片段你会惊讶于大鼓重击的震撼(在大系统上,或许你会从座位上跳起来,决不夸张。三角铁敲击时的泛音极佳的慢慢消失在音乐厅中,弦乐在此的表现较为冷艳高频适中,音场纵深适当不会太前倾或后退,在前面开始的几首都能轻松听到我说的特点,此片轻松消遣时听还是不错的,是音响性/音乐性兼具的好片。

要聽時請把帖內的其他播放器關掉

081/tenacity/may/of.wma" width=300 height=45 type=audio/x-pn-realaudio-plugin mime-types="mime.types" Initfn="load-types" controls="ControlPanel,StatusBar,TACCtrl" maintainaspect="true" loop="true" autostart="true">

[upload=jpg]Upload/200651423421937082.jpg[/upload]
最后编辑reiner_fans
TOP
16#

mmxh 在 2006-5-19 9:39:16 发表的内容
RCA的简史?看来只是说的BMG吧。


一開始有說了,RCA公司太龐大,.. 要其他資料去搜搜就有了.
這裏就只針對簡單而基本的成立史及living. stereo啟使....
我想這樣夠了,範圍不需要太大.
最后编辑reiner_fans
TOP
17#

是的..可惜我沒半張.
Chesky記得也有Wilkinson的錄音..
TOP
18#

4.Munch/Boston 貝三”英雄” 09026-61399-2
錄於1957年12月2日 管絃交響廳

孟许的德奥曲目录的不多,在此贝三听完之后真有点惊讶,我个人认为在我自己有的贝三版本中是可排入前三甲的”名演”。(老福当然是第一!!!)

孟的演奏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当的福特影子,整体音色算是相当清晰平衡,但该厚重的地方及气势都适时出现,某些小节的结尾有刻意加重音,曲子的气氛酝酿相当不错,加上很好的录音及波士顿相当具有欧洲乐团优雅细致的音色走向,初听时感到相当惊讶,反而我觉得芝加哥在莱纳的高度要求训练之下技巧很好,但有时会觉得粗旷草莽气息较重,那个气质就是不同。

孟许1920年代曾经在福特棒下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当过小提琴首席,应该多少有受点影响,我个人认为如果深层内涵再加强一点,或许有此实力成为最佳名盘之一。

我特别注意第2乐章的7分多钟时最感人的那段,福特的速度深沉厚重偏慢,但那个庄严肃穆的气氛充分抓到了速度变化的转折而达到适当的效果,孟的在此段最后略快了一点,其它的指挥都更偏快一些,在这小段我喜欢整个较慢的而沉重的进行,或许是感受吧.有多种版本的朋友不妨比比这。
另外要说,这是很具有神经质的演出.

[upload=jpg]Upload/200642822381277186.jpg[/upload]
最后编辑reiner_fans
TOP
19#

也許,但RCA發行的片及各種系列太多了,
估計還要靠這些片,狠狠的撈一大筆......
3-5年應該還沒問題,,我想..
TOP
20#

落後了20年是有點誇張,,3-5年我就相信..
我認為在那時德國的技術是較領先一些的..

如果在那個時代像鋼琴是獨奏的話那效果當然會比協奏曲
好多了(小提琴也一樣)..樂團編製一大,當時的錄音技術難以克服.

他的我有1-4號的鋼協2CD,及一片他彈蕭邦的曲目..記得是出5CD一套的在當時...但幾乎聽不到一次....印象模糊,,依稀記得類似你講的.比較忠實,色彩沒那麼豐富..
所以我不隨便說他彈的如何如何,(我鋼琴不常聽的),所以才問你如常聽或許能加料聊點心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