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备查,有关12AX7-------来源于换胆记------------.也算是整理回忆... [复制链接]

查看: 6349|回复: 30
21#

[upload=gif]Upload/20065206201957956.gif[/upload]
TOP
22#

全部都糸坚料,收藏。
TOP
23#

香港《胆机世界》评价:  西电5755/420A,是特殊级的12AX7,特性与12AX7特性相近但脚位排列就不同,声音表现是全美12AX7之冠,亦不愧出生于西电家族之名声;殿堂级之贵气,稳重而实在中带细腻,以400元左右的售价(旧管)简直是梦想best  buy, 只因不能直接插在12AX7的机中, 只有用转接脚座或在机内转换脚位置,对“土炮帮”或略懂转换胆脚小手术者来说是大大的喜讯。
TOP
24#

全新1956年7月"吹喇叭"长屏斜环(不是D环),半水银,荷兰生产长屏ECC83最靓声的品种.比大顿长屏方环半水银ECC83更全面.有韵味,而不失平衡和动态.
[upload=jpg]Upload/20065296452919048.jpg[/upload]
最后编辑cdwu
TOP
25#

的朋友有机会听一下OTL的胆机,绝对颠覆你对胆机的印象.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12AU7这只小胆,此胆的常用代用胆标号有:5814,6680,12AU7A,ECC82,12AU7W,12AU7WA,ECC802S,M8136,E82CC,ECC186…….等

这里我想提出另一个鉴别细胆是否用过的小技巧,可作为胆底通透法的补充,就是看细胆的脚是否非常直,新细胆的话,胆脚应该笔直,或者是直着向内或向外偏斜,但是用过的细胆,胆脚会微微弧型的弯曲,应是热胀冷缩所制,就我的经验,用过两百小时的细胆都会出现此现象.

我手上共有十款不同的12AU7,来自六个不同国家,前两天晚上失眠,就来个12AU7大比拼,测试时前级的12AT7采用TFK ECC801S 金脚,六十年代黑白盒.所有信号线采用荷兰银彩,电源除了一条DIY外均为鸡线.

软件有DECCA诺亚方舟,谢林小无,DG贝九和RCA的立体声系列多张钢琴录音.

1 MULLARD 12AU7

MULLARD的12AU7胆生产从50至80年代分好多期,还有些产品是给TELEFUNEEN和AMPEREX OEM的,我手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MULLARD 12AU7,其中有一对长屏方环双支架五十年代,一对M8136(CV4003)大圈军品,还有一对黄字大盾短屏圆环单支架.

通常听别人说黄字的MULLARD 管声音已经不错,但是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MULLARD的细胆,长屏虽然也有不同的区别(方环和圆环等)但是声音差别不大,同样的大盾标,黄字和白字的短屏胆区别也很小,但是长短屏的分别就非常大了.我曾借来过不同的长短屏MULLARD胆在系统上比试,长屏胆音色通透清澈,尤其听钢琴独奏,低音的分析力和线条感都很优秀,低音决没有过肥的臃肿感,中频表现更是一绝,听一些宗教合唱作品,空气感良好,人声能够听出一种肉感,用日本写手的话说就是强烈的阴影感和动能,高频延伸良好,但达不到极品的水准(难道中频厚度和高频延伸只能取其一?痛苦………….)

长屏胆的分析力可已说是一流,大合唱和大编制交响可以对发声源作出良好的定位,动态良好,尤其是中频的力量感,好似牛排,丰厚多汁,让人欲罢不能.但是长屏MULLARD也并非完美,苛刻的要求,其声场宽度一流,但是音场比较前倾,久听会有少许压迫感.

总体来说,这对长屏双支架方环的12AU7可打90分,认为MULLARD低音肥大,声音朦胧的朋友,请一定找机会试听一下MULLARD的五十年代长屏.(此胆我两年前NOS状态购入,1700元/对)

短屏的黄字12AU7,我手上的一对是铜柱的,此胆比较鸡肋,只有分析力和长屏的相似(70%左右)剩下的全不可比,尤其是高频部分,非常粗糙,中频厚度也不能和长屏相比.总体来说,如果米少有想一尝MULLARD音色的朋友可以尝试,但每对NOS超过800元就要斟酌了.我的一对三年前NOS购入,600元

M8136,后部印有CV4003的编号,应是军品,这种MULLARD的胆,屏身区别并不大,但是却有大小环的分别,音质也以早期大环为上,大环的M8136,音色比之长屏更美,尤其是听大提琴和钢琴,泛音非常丰富,音色甜美,对弱音的重现能力极强,甚至可听出后排演奏者的翻动乐谱的细小声音,动态更是强横,听诺亚方舟,气魄之雄浑让人瞠目结舌.至于音场,这支胆的宽度不如长屏,但是深度胜出.但是长屏在整体通透度上又赢回一分,并且低音的分析力是长屏好一点.总体来说,大环M8136和长屏12AU7不相上下,同样可打九十分.(我的M8136是二手,但是用去我2000元的高价)


对于MULLARD,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金脚半水银的10M标12AU7,希望不日之后可以加入我的收藏只列.
另外对MULLARD BOX屏的胆我也有很大的兴趣,虽然F兄告戒过BOX屏无靓胆,但是我还是不死心,有朝一日可能会花大价钱买个教训吧. 但是我同时提出对此帖的一些个人看法,买胆这个事,不花冤枉钱是不可能的,不走弯路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在学习别人的经验同时,一定要多听多试,并把感想与广大胆友共享,多交流对付JS的经验和买胆的心得,这样才能共同享受胆机世界的快乐.
其实我是想一直潜水下去的,但是这两天和F兄有过简单的接触,感慨良多,不吐不快,以后还要F兄多指教,曾有怀疑冒犯之处请您包涵



第二个上场的是TELEFUNKEN(以下简称TFK)的两款12AU7,一对滑屏,一对坑屏.这里要提醒广大胆友,TFK的细胆虽然品控严格,期数分别不象MULLARD那样参差不齐,但是还是能通过一些办法分辨前期和后期的,如果是有盒的NOS细胆,可通过胆盒的印刷来看(容小弟以后和大家探讨)还有就是胆底的<>型标,我见过三种,有小标,大标还有一种巨型<>标,其中大<>最多见,但就大<>也有蚀刻深浅之分,深的为早期,还有胆身的印字,TFK早期的印字,是一种白色的粉字,用手轻轻一摸就能擦掉,后来则用一种哑色的油印,这些油印就很牢了,但是油印的字还是那种粉笔似的哑白色,到了后期,就有灰白的和蓝白的,还有一种奶油白,都是七十年代的货色了,但是TFK的细胆品控很好,只要不是八十年代的就可放心使用.这里还要提醒各位胆友,TFK的大胆问题多多,最好不要买进……………………….

进入正题,其实我手上的坑屏和滑屏TFK12AU7,声音差别之小可以忽略,如不是刻意AB对比,基本听不出区别,但是后期的滑屏声音则有较大的不同,这可能也是滑坑两屏音色之争的由来.

总体来说,我手上的早期(50年代)TFK的细胆音色平和,HIFI感略强,高频不刺耳,中频甜美,听人声不错,分析力倒比较一般,声场开扬,后期的TFK(六十年代后期)滑屏声音通透,HIFI感增强,高低频响应更加优秀,中频则有减弱,但是几乎所有TFK的细胆声场表现都非常好,堂音细致,宽度和深度都可打80分以上.只是动态就是其弱项,只能说中等偏上而已,(802S 801S 803S系列也改善不甚明显)尤其S系列离谱的身价,更是严重背离的他的价值,我朋友有一对黑白盒金脚带保书的NOS 803S,讲实话他从来舍不得拿出来用在自己的马兰士7前级上,我们收胆不是为了藏,而是为了用.象这样被名胆所累实不应该.

再此我也提醒广大胆友,国产胆机不必配名胆贵胆,但是要选到合适的搭配,F兄多次提到此事,至于怎样选到合适的胆,一句话,只有多试,久病成医啊.


第三个上场的是AMPEREX吹喇叭的长屏,D环1958年的金脚12AU7,本来我对AMPEREX的细胆无甚兴趣,后来潜水受F兄的影响,心里一直痒痒,于是上个月才重金购入,(现在EBAY上的名胆多数都被中国人抬高了价钱,还有日本和新加坡人,苦恼啊)


用上这对12AU7后,才体会到F版对吹喇叭的推崇源自何处:高低频延伸力惊人,声底通透好似泉水,动态又好的让人称奇,和早期MULLARD相比不处下风,更难得的是用这对胆重放小提琴,音色非常细致,可以让你感觉到琴玄和弓摩擦的质感,听TUTTI,这对胆给空气感下了完美的定义,听合唱绝对让你数人头没有任何困难,但是由于其分析力太好,导致录音里的高频过亮问题暴漏无疑,有些录音恐怕。。。。。。。。。。。。。。。。。。。。。。
总的来说,这对胆的动态真是无敌,虽然价格高昂,但是绝对值得节衣缩食入手一对。此胆到手时间不长,还有更多的听感会和大家分享。
-------------------------------------------------OTTO586的
TOP
26#

cdwu 在 2006-5-29 23:20:29 发表的内容
的朋友有机会听一下OTL的胆机,绝对颠覆你对胆机的印象.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12AU7这只小胆,此胆的常用代用胆标号有:5814,6680,12AU7A,ECC82,12AU7W,12AU7WA,ECC802S,M8136,E82CC,ECC186…….等

这里我想提出另一个鉴别细胆是否用过的小技巧,可作为胆底通透法的补充,就是看细胆的脚是否非常直,新细胆的话,胆脚应该笔直,或者是直着向内或向外偏斜,但是用过的细胆,胆脚会微微弧型的弯曲,应是热胀冷缩所制,就我的经验,用过两百小时的细胆都会出现此现象.

我手上共有十款不同的12AU7,来自六个不同国家,前两天晚上失眠,就来个12AU7大比拼,测试时前级的12AT7采用TFK ECC801S 金脚,六十年代黑白盒.所有信号线采用荷兰银彩,电源除了一条DIY外均为鸡线.

软件有DECCA诺亚方舟,谢林小无,DG贝九和RCA的立体声系列多张钢琴录音.

1 MULLARD 12AU7

MULLARD的12AU7胆生产从50至80年代分好多期,还有些产品是给TELEFUNEEN和AMPEREX OEM的,我手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MULLARD 12AU7,其中有一对长屏方环双支架五十年代,一对M8136(CV4003)大圈军品,还有一对黄字大盾短屏圆环单支架.

通常听别人说黄字的MULLARD 管声音已经不错,但是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MULLARD的细胆,长屏虽然也有不同的区别(方环和圆环等)但是声音差别不大,同样的大盾标,黄字和白字的短屏胆区别也很小,但是长短屏的分别就非常大了.我曾借来过不同的长短屏MULLARD胆在系统上比试,长屏胆音色通透清澈,尤其听钢琴独奏,低音的分析力和线条感都很优秀,低音决没有过肥的臃肿感,中频表现更是一绝,听一些宗教合唱作品,空气感良好,人声能够听出一种肉感,用日本写手的话说就是强烈的阴影感和动能,高频延伸良好,但达不到极品的水准(难道中频厚度和高频延伸只能取其一?痛苦………….)

长屏胆的分析力可已说是一流,大合唱和大编制交响可以对发声源作出良好的定位,动态良好,尤其是中频的力量感,好似牛排,丰厚多汁,让人欲罢不能.但是长屏MULLARD也并非完美,苛刻的要求,其声场宽度一流,但是音场比较前倾,久听会有少许压迫感.

总体来说,这对长屏双支架方环的12AU7可打90分,认为MULLARD低音肥大,声音朦胧的朋友,请一定找机会试听一下MULLARD的五十年代长屏.(此胆我两年前NOS状态购入,1700元/对)

短屏的黄字12AU7,我手上的一对是铜柱的,此胆比较鸡肋,只有分析力和长屏的相似(70%左右)剩下的全不可比,尤其是高频部分,非常粗糙,中频厚度也不能和长屏相比.总体来说,如果米少有想一尝MULLARD音色的朋友可以尝试,但每对NOS超过800元就要斟酌了.我的一对三年前NOS购入,600元

M8136,后部印有CV4003的编号,应是军品,这种MULLARD的胆,屏身区别并不大,但是却有大小环的分别,音质也以早期大环为上,大环的M8136,音色比之长屏更美,尤其是听大提琴和钢琴,泛音非常丰富,音色甜美,对弱音的重现能力极强,甚至可听出后排演奏者的翻动乐谱的细小声音,动态更是强横,听诺亚方舟,气魄之雄浑让人瞠目结舌.至于音场,这支胆的宽度不如长屏,但是深度胜出.但是长屏在整体通透度上又赢回一分,并且低音的分析力是长屏好一点.总体来说,大环M8136和长屏12AU7不相上下,同样可打九十分.(我的M8136是二手,但是用去我2000元的高价)


对于MULLARD,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金脚半水银的10M标12AU7,希望不日之后可以加入我的收藏只列.
另外对MULLARD BOX屏的胆我也有很大的兴趣,虽然F兄告戒过BOX屏无靓胆,但是我还是不死心,有朝一日可能会花大价钱买个教训吧. 但是我同时提出对此帖的一些个人看法,买胆这个事,不花冤枉钱是不可能的,不走弯路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在学习别人的经验同时,一定要多听多试,并把感想与广大胆友共享,多交流对付JS的经验和买胆的心得,这样才能共同享受胆机世界的快乐.
其实我是想一直潜水下去的,但是这两天和F兄有过简单的接触,感慨良多,不吐不快,以后还要F兄多指教,曾有怀疑冒犯之处请您包涵



第二个上场的是TELEFUNKEN(以下简称TFK)的两款12AU7,一对滑屏,一对坑屏.这里要提醒广大胆友,TFK的细胆虽然品控严格,期数分别不象MULLARD那样参差不齐,但是还是能通过一些办法分辨前期和后期的,如果是有盒的NOS细胆,可通过胆盒的印刷来看(容小弟以后和大家探讨)还有就是胆底的<>型标,我见过三种,有小标,大标还有一种巨型<>标,其中大<>最多见,但就大<>也有蚀刻深浅之分,深的为早期,还有胆身的印字,TFK早期的印字,是一种白色的粉字,用手轻轻一摸就能擦掉,后来则用一种哑色的油印,这些油印就很牢了,但是油印的字还是那种粉笔似的哑白色,到了后期,就有灰白的和蓝白的,还有一种奶油白,都是七十年代的货色了,但是TFK的细胆品控很好,只要不是八十年代的就可放心使用.这里还要提醒各位胆友,TFK的大胆问题多多,最好不要买进……………………….

进入正题,其实我手上的坑屏和滑屏TFK12AU7,声音差别之小可以忽略,如不是刻意AB对比,基本听不出区别,但是后期的滑屏声音则有较大的不同,这可能也是滑坑两屏音色之争的由来.

总体来说,我手上的早期(50年代)TFK的细胆音色平和,HIFI感略强,高频不刺耳,中频甜美,听人声不错,分析力倒比较一般,声场开扬,后期的TFK(六十年代后期)滑屏声音通透,HIFI感增强,高低频响应更加优秀,中频则有减弱,但是几乎所有TFK的细胆声场表现都非常好,堂音细致,宽度和深度都可打80分以上.只是动态就是其弱项,只能说中等偏上而已,(802S 801S 803S系列也改善不甚明显)尤其S系列离谱的身价,更是严重背离的他的价值,我朋友有一对黑白盒金脚带保书的NOS 803S,讲实话他从来舍不得拿出来用在自己的马兰士7前级上,我们收胆不是为了藏,而是为了用.象这样被名胆所累实不应该.

再此我也提醒广大胆友,国产胆机不必配名胆贵胆,但是要选到合适的搭配,F兄多次提到此事,至于怎样选到合适的胆,一句话,只有多试,久病成医啊.


第三个上场的是AMPEREX吹喇叭的长屏,D环1958年的金脚12AU7,本来我对AMPEREX的细胆无甚兴趣,后来潜水受F兄的影响,心里一直痒痒,于是上个月才重金购入,(现在EBAY上的名胆多数都被中国人抬高了价钱,还有日本和新加坡人,苦恼啊)


用上这对12AU7后,才体会到F版对吹喇叭的推崇源自何处:高低频延伸力惊人,声底通透好似泉水,动态又好的让人称奇,和早期MULLARD相比不处下风,更难得的是用这对胆重放小提琴,音色非常细致,可以让你感觉到琴玄和弓摩擦的质感,听TUTTI,这对胆给空气感下了完美的定义,听合唱绝对让你数人头没有任何困难,但是由于其分析力太好,导致录音里的高频过亮问题暴漏无疑,有些录音恐怕。。。。。。。。。。。。。。。。。。。。。。
总的来说,这对胆的动态真是无敌,虽然价格高昂,但是绝对值得节衣缩食入手一对。此胆到手时间不长,还有更多的听感会和大家分享。
-------------------------------------------------OTTO586的





OTTO588  兄這篇文章可說是花費了不少的心力、金錢和時間,以一般發燒胆友來說,很可能一輩子也沒機會聽齊或收集到上述的小管子,就是有足夠的金錢和耐性,怎也得花上三幾年來搜集,因此,請各位熱愛真空管的 DX  好好的把上述這篇文章收藏以作參考之用。
TOP
27#

wxs 在 2006-5-17 22:44:21 发表的内容
图中10M 7025可是cdwu兄的收藏?


是我的收藏。
TOP
28#

波仔 在 2006-5-18 16:46:11 发表的内容
cj 在 2006-5-18 0:05:56 发表的内容
cdwu 在 2006-5-17 20:51:46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51720514327711.jpg[/upload]





价格???易找吗??



同问,一般二手或全新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这支是我在ebay上买的,二手测值非常好,一百多美元。全新的几乎找不到。
TOP
29#

cdwu 在 2006-5-17 21:00:48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5172101996132.jpg[/upload]


这支也是我的。
TOP
30#

一年半中在此贴中也就是跟fever兄学了点皮毛,确也集了几个t7、u7、x7的10M,都是在在美国的ebay上拍的,各位DX操作是务必小心,第一要有耐心,x7的10M一般一个月中总会出来一些的,一次拍不到还有下次,免得高价吃进。第二,根据自己的网速,想好出价,用代理出价的方式,尽量在最后一刻出手,一则回避被人盖了忍不住再加价,最后吃进成高价,二者也避免DX们互相抬价。第三千万看好卖家的信誉。第四尽量只用Paypal回避甚至杜绝用Money order付款!!! 顺便说一句想拍西电300B的DX千万当心,网上的骗子太多---------------------意念兄的网购指北经验一席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