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953-1969)
孤寒天才:小城故事

邓丽君的表演天分与歌唱实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展露。1966年,邓丽君加入当时台湾著名的“正声广播公司”的第一期歌星训练班,进入正式体系学习歌唱技巧,这是她在歌坛绽放光芒的重要转折点。
台湾早期富有盛名的作曲家翁清溪,慧眼识英雄,不但全力指点邓丽君的歌唱技巧,有时甚至因为爱才心切而免费教学,这些都为邓丽君的歌唱奠定了良好基础。邓丽君在歌唱训练班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根据台湾知名导演李行的回忆,邓丽君的歌唱道路走来相当稳健,初期得自台湾两位重要的音乐老师翁清溪(汤尼)、左宏元(古月)的提携,由这两位元老级的台湾重量级音乐人士为邓丽君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歌艺之外,这两位知名词曲创作人的作品,更让邓丽君的星运一路顺遂,后来包括左宏元所写的《彩云飞》、《海韵》和《千言万语》,翁清溪所写的《小城故事》和《原乡人》,都成为邓丽君传诵一时的百万金曲,直到今日还广为流传。
除此之外,《生命如花篮》的作曲者梁乐音,也是邓丽君歌唱路上的贵人。梁乐音曾经带着邓丽君和另一名得意高足一块儿上“台视”《艺文夜谈》接受访问,让邓丽君得到一次在电视上亮相的机会。
后来,在台北东方歌厅老板的赏识下,邓丽君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她先是获邀在下课后前往东方歌厅客串歌手,演唱一些小调歌曲,立刻大受欢迎。在歌厅老板的节目设计下,她时常与另一位女孩歌星“婉君”搭档,演唱小调歌曲,邓丽君常反串男装,演出古装剧《凤求凰》、“梁祝”黄梅调《草桥结拜》和《十八相送》等节目,获得众多好评,每次开演都获得满堂彩。掌声不断让邓丽君的商业演出越来越火热,也有更多的商家老板希望能请到邓丽君到场客串。当时邓丽君驻唱一场最高的费用约为新台币一千到两千元之间,几乎已经是一般人家半个月以上的生活费了。
这个时候的台湾,正值经济开始起飞之际,台北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一个象征着机会与梦想的地方,各类歌厅、夜总会与餐厅应运而生。这些店家都希望借着人潮来烘托人气,商界人士边听歌边谈生意的情况也相当常见,因此能否请来大牌红星登台演唱,成为歌厅是否卖座的第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