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当自强3,音响总结篇。。。。
1、电源:下面2种高精度交流稳压电源值得推荐。
JJW系列精密净化交流稳压电源
输出电压 220V±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upload=jpg]Upload/20065916314532509.jpg[/upload]
DJW(SVC)单相高精度全自动交流稳压电源
输出电压 220V±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upload=jpg]Upload/20065916323366671.jpg[/upload]
以前在XXX公司发现,测试DVD Receiver的信噪比时,直接使用市电测试的S/N值是75-80dB,加了JJW稳压电源之后,指标就达到96dB。
这个比市面上狂卖的带滤波器的插座好多了。
功放里面的电源一定要大,瞬态就*它了。高音好不好,就是*CBB小电容了;低频就是要求大电容能蓄够电能,应付爆棚。
2、声学环境:现在的试听就是一般的客厅,在两边窗户拉上窗帘,布艺沙发吸音,地板没做处理。木地板稍微好点,或稍微铺几块可以收拾的地毯或毛毡做处理。扩散板不推荐,因为价格太贵,其实叫木匠去做也可以。
3、摆位:这个不必再多说了。只是需要大家耐心的去多试,一定要拉出来,离墙要有2-2.5米。声场才会明显。达到某些烧友夸张的“都跑到墙外去了”
4、CD机子:一般不推荐日本的机器,日本机子都是偏软,SONY和Pioneer稍微好点,DENON和TEAC高级机器也行,不过性价比不如欧美的机子了,所以除非你是打算摩机。
5、CD片:不能太轻信港台发烧天书的推荐,买碟的时候,坚持试听是不能退缩的原则。欧美出的质量有保证。发现KKV公司产品的CD,都没采用什么最新技术,但是录出来的质量就是非常高,而且非常有艺术性。
6、功放:小日本的功放也是一般不推荐,倒是德国、英国、北欧的机器值得推荐,麦景图的机器因为有输出牛,低频控制力还是不如没直耦的来得爽。功放的PSRR,CMRR要高,瞬间输出电流大,内阻小,低频瞬态才好。至于甲乙类,不比太计较。没看见AudioLab和音乐传真也是甲乙类的,声音也很好。我曾经买过国内一家仿制音乐传真的2*40W纯甲类,声音软的很,连休斯顿的声音都象蔡琴一样,软绵绵的。
不推荐控制力差的胆机子,除非是前级来校音,但是信噪比又不高。
7、器材搭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要太相信某些天书的推荐,信一半,因为你的条件和别人的条件不一样,耳朵和品位都不一样,完全照搬的,会失望。也不能完全否定。比较好的方法是,多看多听多想,有时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8、电路结构:不同的电路结构,声音差别很大,有时就是同样的电路结构,管子的差异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同。补品有时不一定是好,一定要适用。同样的器件,不同的电路,或技巧,出来的声音都有非常大的差异。最明显的是MARANTZ的CD机有用大SNE5534的,声音很朦胧;而MBL的6010前级,也是用PHILIPS的NE5534AN,声音却非常清晰细腻。
9、喇叭单体和分频器:国外的单体的确是比国内的好,不过很多的低中档都在大陆OEM生产。单体固然重要,但是分频器的设计和调整,对音质的修饰也是很大的影响。有时复杂的分频器甚至对功放要求甚高。不同单体的材质,有不同的声音。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不要照套别人的药单,不妨多听听不同风格的高级音箱来做对比,要心中明白哪种声音是自己所想要的。
值得推荐的是,双线分音,是花销不大的提高音质的途径。
10、箱体结构:一般来讲,闭箱和倒相箱是最常见的,前者瞬态好点,不过灵敏度低,很难推。后者效率高点,容易推,不过瞬态不好。我还是推荐效率高的音箱,这样对功放的功率要求没那么大,成本也没那么高。
11、避震:这个比较容易忽略。要多试,多调整。木、钢、铜、大理石等对声音都不一样。不过忌讳的是,不能在机器和音箱上压东西,声音会变得比较呆板。
12、线材:好线材要纯,要粗。有些还要注意方向,甚至带磁环。在器材没到一定程度,不能过度投资在线材。
13、头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盲目听信,遇到问题,不要盲目怀疑,或轻易换机器。不妨多找原因,找多几个有经验的来分析,再实践。时刻充电,看看国外的杂志,上上外国的网站,多看看,多交流,会提高很多的。
14、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力:要知道我们的HI-FI机器都是重放”罐头音乐”,能到现场感受下,或听更好的器材跟自己的对比,了解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时刻提高自己的品位,不只是拿昂贵的机器来做金钱的显摆,而是做到通过高雅的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情*,耳朵固然是要挑剔,但是心要保持宽容。“世上只有土炮(或洋枪)好”是狭隘的心理。
发烧固然好(很多人都问我,是不是发烧友的生活都很自律?),但是要量力而行,不能影响家庭和睦。
发烧友都是一开始追求低频,无低频不欢,后来发现听多了,觉得头晕;这时候发现,纤细的高音,感觉不错,然后比较注意齿音、吉他、三角铁等的表现,尽管觉得比以前的听感舒服多,不过还是总觉得缺少点味道,一般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在偶然的机会,听到自然人声后才明白,原来那美妙的中音才是寻找多时的东西。于是心里已经很坚定,平衡感才是最重要的,然后是艺术性。要知道很多录音都不注重平衡,都是特意满足某些癖好,比如口水声啊,吉他声啊,左右声道的效果声。这点,我被KKV公司的CD彻底折服了。大家可以到KKV公司网站去试听下。http://www.kkv.no/english/index.html
Oslo Gospel Choir: Salmeskatt (A Treasury of Hymns) 这张CD也是非常不错的人声,极低频的管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