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高频延伸的实测。 [复制链接]

查看: 23687|回复: 174
11#

JWang 在 2006-5-10 14:51:57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5-10 14:23:25 发表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LP、CD也一样,高频还原本来就不是LP的强项;RIAA曲线的应用,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刻片及还原存在的问题,而且不可能100%的RIAA曲线镜象还原。非要讨论什么LP高频还原达到多少KHz,实在意义不大。

讲话要经过大脑思考。一边下结论,“高频还原本来就不是LP的强项;”,那你如何知道这不是LP的强项,那我们就得实测一下。但你又讲,讨论LP高频还原达到多少KHz,实在意义不大。即然意义不大?那你又如何下“高频还原本来就不是LP的强项;”的结论?


我和你讨论,从来没有侮辱的语气吧。但是你常常用“讲话要经过大脑思考”一类侮辱性的语气与人“讨论”,这样好吗?
只有你讲话经过大脑思考?
那么你再思考一下你讲过的话吧。
TOP
12#

JWang 在 2006-5-11 10:12:50 发表的内容

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如果用同一信号源,不管是半速还是全速,其刻制在LP上的信号是等同的。也就是说,如果同样用33 1/3的转速来重放的话,其重播的结果是等同的。…………

哈哈!!!!
用16  2/3的转速以12英寸唱片外圈刻制15KHz的频率,每个频率(一周)坑纹间距长是多少?
用33  1/3的转速以12英寸唱片外圈刻制15KHz的频率,每个频率(一周)坑纹间距长是多少?
用45的转速以12英寸唱片外圈刻制15KHz的频率,每个频率(一周)坑纹间距长又是多少?
难道是一样吗?
如果一样,45转速的LP优势怎么解释?

你以为是磁带复制吗?或者以为是光盘复制吗?
这可没有“跟着felixcat后面瞎起哄。” 因为我的问题不一样哦。
TOP
13#

松香味 在 2006-5-10 17:49:51 发表的内容

首先,你没有理解正确。现代的唱针和音槽的接触面是4 microns,而不是象你讲的10 microns。10 microns的是单声道的唱针。这点错了,你后的推导就全错了。但是为了把问题搞彻底,我继续从纯理论上来推导。

[upload=jpg]Upload/20065912294573805.jpg[/upload]

在上图中,我画出了10kHz, 20kHz, 30kHz的大致wave。我们看到,10kHz时,其音槽为20 microns。20kHz时,其音槽为10 microns,30kHz时,其音槽大约为7 microns。而现代的唱针和音槽的接触面是4 microns,完全没问题。但是,由于频率的升高,其角度小了,唱针可读信息量小了。看图中,20kHz和30kHz的wave中的红色区域。在30kHz中大于在20kHz中。这样表现在dB上,信号开始减弱。当唱针通过1,2,3,4,5的地位的时,我用一个理论的dB和频率的关系图来表明。在理论上,这种减弱是应该是阶梯式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的测试是符合这个趋势的。下面是数据。


上面是JWang 的原话。

先不说唱片和唱针的磨损造成的后果。
20kHz和30kHz的wave中的红色区域,表示什么?是不是丢失的信息?是不是高频的失真?是不是频率越高问题越严重?难道这就是LP的高频还原优势?


“高频还原本来就不是LP的强项”这句话如果认为我说错了,那么请回答我上面的问题。这可没有“跟着felixcat后面瞎起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