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对中国HI-FI状况的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13645|回复: 74
1#
近期论坛上PK国产器材的帖子很是热闹, 作为长期为国产器材摇旗呐喊的我也想说上两句,可能会与一些人的看法背离应属正常,谁是谁非并不重要,关键是大家的出发点要好否则讨论就没意义了。

作为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无论你经历如何,身份又如何尊贵,老祖宗留在你身上的烙印是去不掉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内HI-FI产业的进步要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过份的偏激会适得其反引起误解和混乱,亲者恨仇者快长外人志气灭自己尊严的结果想必大家也不愿意看到,这也是坛中几位“仁人义士”据理力争的缘故。

音响文化本身是个泊来品是伴随着无线电技术派生的产物,影响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国产HIFI产业的“春夏秋冬”或者是说产生大众发烧友应该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神州大地好似雨后初笋地涌现了一大批发烧音响的开拓者和淘金人。伟达、惠威、玄度、飞乐、科力斯、至高、八达、新德克、声雅、中联………大家非常熟悉的国产牌子,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开拓精神得到了充分地发挥,确实生产出了一些好的东西让大家信服,那种激动和身心投入是后来者无法体验的,那时的发烧友也是很单纯和可敬的,我遇到一位小伙儿为了装上一对HIFI音箱,每月把从牙缝中省下钱用来购买单元,一个月买一只半年才成功他幸福的告诉我音箱总算成了让我分享他的快乐,同时我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至今刻骨难忘。九十年代中期,国产器材的状况好象进入了夏季,人人齐动手大家齐上阵热火朝天啊,外来新技术新机种的出现,配套与仿制生产把国产音响制造业推到了颠峰,市场销售形势大好只怕没货卖不怕卖不掉,卖方市场的形成确实让很多企业和个人发了财获得了资本的积累,同时有些人被利益冲昏头脑搞起了假、大、虚,违背HI-FI理念和市场规律使大量质差物烂的音响产品充斥市场,把好端端的音响销售局面搅得一团糟龙蛇混杂良莠不齐挫伤了一批消费者,到九十年代后期形势急转,秋风落叶市场极度萧条,很多弄潮儿和音响企业也逐步销声匿迹了,市场规律这根无情的大棒让逆者死顺者生,混乱的后遗症至今也没完全摆脱。现阶段中国的音响市场可能还处于冬眠期恢复创伤状态,完全振作起来的企业寥寥无几。

希望与曙光在前,市场的洗盘大浪淘沙以成败论英雄。当今电器产品的细化,家电音响与HIFI音响的分道扬镳,大批进口牌子的涌入,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提高,其实中国HI-FI产业面临的是新态势,发展与机遇并存,需要好好地总结下了确定发展方向。从初期的探索、模仿到大量生产,后期产量过剩,又回到了探索的源头,但含义却大不同了,生产者、销售者、爱好者都要好好地思考我们这么多年干了什么?中国的HI-FI产品到底是个什么?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它?不能否认十几年国产HIFI产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大到精的过程,有辉煌和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为民族音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立了很多优秀的国产品牌。相比其他制造行业中国的HI-FI产业占有文化大国和文明古国灿烂文化资源更具有优势,在世界同业的地位更突出,很多好的企业在兢兢业业的做产品做文化也赢得了国内外以及业内外的肯定与好评,我们千万不要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但目前行业中问题多多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如:还没有完全摆脱模仿,创新的少,强调硬件指标的多,缺乏音乐表现力的少。中国的HI-FI产业不缺市场也不缺技术,而缺的是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HI-FI业界人士把我们五千年中华文化真正地融入到HI-FI产业中。

最近胡主席对多国进行访问,在欢迎仪式上“义勇军进行曲”多次奏响,听下来总感到苍白无力,并不是人家军乐队的演技太差曲调失真而是异国他乡的演奏者对乐曲的内涵表达能力太差,听听我们的军乐队演奏的国歌,铿锵有力蓄意深厚,那种民族精神民族之魂从音符中蹦出来让人震撼让人肃穆,一个民族文化的内蕴是其他民族文化无法替代的。音响文化也应该如此,不要把别人的标准当个宝,不要把洋玩意当天赐物三叩九拜,要吸取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古为今用外为中用,包容大度标新立异,这样中国音响文化才有出路,国产HI-FI产业才能立足于世界不败。可喜的是已有许多厂商意识到这点,如欧博、新德克、美星、钟神、惠威、金琅等在产品的开发和声音的趋向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大胆创新,走出国门参与世界舞台竞争提高自身的实力,我坚信民族自立的路走下去会成功的,国产HI-FI器材的希望也在此。

以上泛泛之谈看后会让人不着边际,对烧友来说面对的HI-FI产品是很具体的单一的,首先必须有科学的价值观,价格不是衡量器材的唯一标准,高价不一定能买到靓声廉价并不一定就差,其次要认识到HI-FI器材的组成是个系统工程,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优势互补拉郎配的搭配方式效果不一定如意,最后要有好声的标准,不要唯书、唯人、唯洋,不要把毫无意义的PK结论当回事,要多听自然声多听现场声,多鉴赏多比较各种档次器材的声音,对一些把HIFI指标吹上天的器材要特别警惕,越少音响痕迹的声音越是好声,这也是我们最终向音响器材索取的东西。

     中国HI-FI产业的未来把握在我们手里,有些人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理解,没有救世主还要靠全社会的努力,要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培养和扶植它,允许失误也允许改过,如果一味的责骂只能起消极作用,中国HI-FI产业要走出困境,也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中国是HIFI器材消费的最大市场如果本土器材都无市场可言那才真正是这个行业的悲剧了。最后向为中国HI-FI产品做出贡献的企业向多年支持爱护国产品牌的人们鞠躬致敬!
最后编辑小丫
分享 转发
TOP
2#

赞!好文章啊!中国并不缺少技术,中国更不缺少文化,中国缺少的是自信、自强和自尊、自爱。中国人只要从思想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站起来,就没有站不起来的理由!电影界有金鸡百花奖,发烧界为何就没有自己民族音响的尊严,自己民族音响的价值观,自己民族音响的审美观的平台。我们只有自己真正去做好自己民族音响的平台,认真对待,发扬光大。洋人的音响器材就能够在中国音响界的平台上接受中国文化的审美价值。中国造发烧音响才能够有真正的公平和尊严到来的一天!
TOP
3#

johnleeh 在 2006-5-3 20:15:34 发表的内容
小丫说得好啊!

反对对国产或进口器材予以简单分判,看产地而采取吹捧或轻视的态度.无论是哪儿生产的器材,有好的,也有不好.不能绝对性地以产地,价位论英雄.具体器材,具体分析,才是客观,唯物的态度.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一些心平气和,不带偏见的聆听,永远是发现新的发烧乐趣的源泉.




说得好!中国造发烧音响并不缺少文化的底韵,只要多多抛弃浮噪,用客观科学的眼光,冷静公正地看待,中国人,中国造发烧音响是有广阔的天地的。
TOP
4#

小丫说得好啊!

反对对国产或进口器材予以简单分判,看产地而采取吹捧或轻视的态度.无论是哪儿生产的器材,有好的,也有不好.不能绝对性地以产地,价位论英雄.具体器材,具体分析,才是客观,唯物的态度.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一些心平气和,不带偏见的聆听,永远是发现新的发烧乐趣的源泉.
TOP
5#

好文,中国的HI-FI事业大有前途,靠大家啊
TOP
6#

也使人思考的是:

进口电视机的声音竟然不错。。。。。。。



奇怪音响这么难做好
最后编辑Real
TOP
7#

我们中国的音响产品不是没有做好,是没有得到公正客观和科学的认识。其实在早些年前就已经有一些中国音响企业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和相当当的成就了,只是我们有些同志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和双重标准看中国音响。说实在话,中国音响在如此不公正、不公平、不科学,甚至可以说是浮澡的背景和环境下,还能够顽强生存、发展起来,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单单从这一点上看,中国音响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中国音响在如此困难重重的大环境中,能够顽强走到今天,其实更根本的原因,恰恰是中国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五千年的文明和悠久灿烂的文化,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化和智慧做铺垫,很难想象中国音响会不会还存在。
说中国音响产品模仿也好,说有创新也罢,发展起来了,强大起来了,这是事实。中国音响永远流淌着华夏的血液,跳动的永远是一颗中国心,不管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
比如金琅的带式高音和惠威的磁静电平面高音,都是非常不错的发烧单元。再比如我非常熟悉的惠威的X1,音色就非常中性准确,他既不会象胆拿那样有妖气,也不会象超傲那样太过于直白,他的特性就是正!这是我十分喜欢他的原因。就象中国的专业军乐队演奏的《义勇军进行曲》,既准确又反映出强烈的民族魂!优秀的民族发烧音响企业和产品还有很多,缺乏的是我们如何去正确的认识发现,还有就是真正有敢于接受民族发烧音响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8#

这多少有点“距离产生美”的作用。但更具实际意义则在于应该正确认识到身边的美。其实并不缺乏美,是缺乏发现美。
TOP
9#

大部分人喜欢进口器材,不好是搭配问题。国产的不管好不好,开声不好就永远不好,也不找原因。
还有就是用国产器材的烧友,相对“换”的能力也比较低。
最后编辑hy3000
TOP
10#

中国音响总结 在 2006-5-3 20:14:50 发表的内容
具我知道好多国产音响厂家做的非常的滋润,有的已经到了订货都没有的地步,而且不在少数,不用大家操心,把自己的音响玩好就不错了。



活得比较滋润的,大部分是靠外商的订单在生存和发展.靠国内发烧友支持而越活越滋润的好象不多.倒是不少国外知名厂商的主要销售市场和利润来源,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是绝对的大头.

现代商品生产全球化,互相渗透是大趋势.但如果在HI-END高级音响市场能实现国货和进口货平分秋色的局面,我想是更多人愿意看到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