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肖斯塔科维奇:列宁格勒的救火队员 [复制链接]

查看: 3521|回复: 13
1#
     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估计不逊于在俄罗斯,理由不难分析:其一,共同的反法西斯经历,亲近感和信赖感是想抹都抹不掉的。其二,因为曾属同一个意识形态阵营,肖的国际声望又是那么高,这显然是个为广大无产阶级兄弟挣足面子的人物,自然不敬仰不可。其三,肖的作品有一部分是很革命的,而且即使没有标题,但是作品的倾向性很明确的,非常符合一般欣赏习惯,不欣赏他欣赏谁去?其四,从作品特点来讲,肖的作品展现一种贝多芬等前辈作曲家所没有的浩大气象和复杂性,有不可取代的欣赏价值。
  深圳和肖斯塔科维奇的缘分也是很深的,原因除了上述几点以外,和深圳交响乐团前任指挥张国勇的俄罗斯学院背景也密不可分。乐团现任指挥俞峰可能更钟情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尤其是马勒的作品,也喜欢让乐队开拓一些相对冷门的音乐,但是作为特邀指挥的张国勇每次来到深圳,经常还是排演他最喜欢和拿手的肖斯塔科维奇。去年的深圳交响乐团演出季度中,就曾两次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的被称为《列宁格勒》的第七交响曲,一次是郑小瑛指挥,另一次自然是张国勇。
  关于这部在中国极受欢迎的《列宁格勒交响曲》,英籍俄裔钢琴大师兼指挥家阿什肯纳齐曾于去年9月间应邀在广州星海音乐厅指挥广州交响乐团演出过,我也前往聆听。或许阿什肯纳齐在西方社会生活的时间太长了,或者他更愿意忽视这个几乎常识化的标题——《列宁格勒》,愿意忽视作品原来的创作背景,更愿意将它看成一部纯粹的音乐作品来演绎,一头白发的俄罗斯人手下的《列宁格勒》唯美且流利,浩大的声势中,宁静多于咆哮。
  相比之下,几个月后的深圳交响乐团的演出气势宏大,情绪激越,动人心魄,更能体现作品的历史感、沧桑感。那次演出前,张国勇讲了一段他在莫斯科读书时候听到的关于《列宁格勒》轶事:肖斯塔科维奇《列宁格勒》的写作是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完成的。此时肖本人也参加了消防队。消防队员的作品完成后,当时的苏联政府为了鼓舞士气,决定在战火中上演这部作品。此时的列宁格勒城内几乎全民皆兵,乐队的演奏家都在战斗火线上。苏军不惜代价派人到前线将乐手逐个寻找回,并把他们安全撤回市区进行短暂的秘密排练。音乐会演出之前,为了换来音乐演出时间内短暂的宁静,苏军最高指挥部下达重创敌人的命令,一时间苏军阵地枪炮齐鸣,所有的炮火对敌阵猛烈轰击。然后,演奏开始。军民离开掩体,走上大街,收听广播里传来音乐。
  战后,苏联人想重现这个激动人心的情景,但是当他们想找回那个战时乐队的时候,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乐队成员已经阵亡。于是,还活着的乐手按照原来的座位坐定,那些阵亡乐手的座位上放一束鲜花,在场的人泣不成声。
  因为这种特殊经历,肖斯塔科维奇容易被理解成一个单纯的革命作曲家。战争改变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结构,但是,事实上,肖的其他作品往往更多地有着某种现代主义倾向,从音乐特征上来讲,基本遵循20世纪音乐的整体风格,即使不是先锋的,但还是有着浓郁的20世纪色彩。尤其是第八交响乐以后很多创作,更能反映他创作的自然倾向。早年的第五交响曲为他博得世界性的影响,而后期创作进一步将这地位给巩固了。
  要顺便提一下的是,德国人卡拉扬似乎从来没有指挥过这部《列宁格勒》。在卡拉扬指挥的有限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录音最多的可能就是内涵十分晦涩第十交响曲了。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刚听完,就觉得Ashkenazy的不足在于欠缺一种高层次的控制力,第一乐章驱策乐队过猛,力度与情绪一下子拔得最高,缺乏渐次的推进,全曲听下来就觉得失衡。但后来回过头来想想,可能Ash就是要用这种“明显”的“失衡”来彰现此曲“战争”交响曲的特点。真是矛盾。。。

张国勇先生的现场从未让我失望过,结构、张力、细节、对比,要什么有什么,无论是拉赫还是老肖,其对作品中厚重悲悯的“黑土”气息挖掘得很深很透。没有听他指深交的肖七,听了肖八,肖八那第四乐章的主题变奏,色彩与力度的控制出神入化,是本人听过的深交演出中最精彩的段落!!
TOP
3#

我喜欢Rozhdestvensky的肖交全集
TOP
4#

ashyer 在 2006-5-2 2:36:56 发表的内容
我喜欢Rozhdestvensky的肖交全集


此君是张国勇的老师.
TOP
5#

中国的中年知识份子们对肖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且往往偏爱全俄班的录音。
TOP
6#

我最喜欢的一张肖斯塔科维奇的唱片。
卡拉扬至少录过两次10,另一次是模拟录音,比较少见。[upload=jpg]Upload/200652050560818.jpg[/upload]
TOP
7#

上山砍柴 在 2006-5-2 8:48:54 发表的内容

想收个便宜的俄罗斯指挥的全集,目前没找到。



推荐 Venezia   Rozhdestvensky   不贵。

http://www.hmv.co.jp/product/detail.asp?sku=1440100
TOP
8#

还没听过,现在很想找来听下,谢谢砍柴兄的介绍
TOP
9#

Chanson 在 2006-5-2 2:39:32 发表的内容
我刚听完,就觉得Ashkenazy的不足在于欠缺一种高层次的控制力,第一乐章驱策乐队过猛,力度与情绪一下子拔得最高,缺乏渐次的推进,全曲听下来就觉得失衡。但后来回过头来想想,可能Ash就是要用这种“明显”的“失衡”来彰现此曲“战争”交响曲的特点。真是矛盾。。。

张国勇先生的现场从未让我失望过,结构、张力、细节、对比,要什么有什么,无论是拉赫还是老肖,其对作品中厚重悲悯的“黑土”气息挖掘得很深很透。没有听他指深交的肖七,听了肖八,肖八那第四乐章的主题变奏,色彩与力度的控制出神入化,是本人听过的深交演出中最精彩的段落!!


我其实还发现,阿什肯纳齐好象没有采用大鼓,因为当时没看完全清楚,所以没有写进去。而张的所有肖,都用大鼓。大鼓一声下去,惊心动魄。
TOP
10#

dr kuang 在 2006-5-2 1:37:34 发表的内容
中国的中年知识份子们对肖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且往往偏爱全俄班的录音。


整体录音最好的还是海汀克的好象?
想收个便宜的俄罗斯指挥的全集,目前没找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