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勒邮包: 边缘马勒还是本质马勒;或者贝提尼的科隆之声 [复制链接]

查看: 7436|回复: 41
11#

我刚收了一张MTT马勒三的SACD,或的格莱美奖提名的那张。

演奏算是上品,但不是上上品。对他选的次女高音比较不满,演唱时大波浪似的颤音听着难受,特别是演唱后面的亡儿悼歌的时候。

录音算是SACD中的极品,但我没有环绕声系统,结论是针对双声系统而言。

先弄个马勒三,一是因为这是全套中性价比最高的,二十三美元两张CD,其他的是一CD或两CD八十多分钟。二是因为对MTT以前在CBS的马勒三比较满意。我本来是对MTT演奏德奥大师的作品深恶痛绝的,尤以对他指挥英国室内乐团演奏的生硬的贝多芬交响乐最为痛切!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4-27 17:35:11 发表的内容
M.T.T的马勒有人收了吗?留声机中文版上给的评价不错....
TOP
12#

M.T.T没有录过全套
TOP
13#

维特录制的拿索斯版马勒第四,演绎和录音都出色的很,而听了滕斯泰特,则非常失望(全集的那个版本,录音和演绎都不好,我指的是第四)。
TOP
14#

印象中darajan对MTT的Mahler Cycle赞不绝口,应该是买到手了。就是最近好像不来168,老在ZYJ和Classic那里看到他。
TOP
15#

不是这样的吧,卡拉扬很晚才开始指挥马勒的,而且他粘手马勒的时候,乐坛第一人的位置已经不可动摇了。马勒的对立面是西贝柳丝,马勒的哲学是包含一切,而西贝柳丝是简约得不能再简约。从五十年代起卡拉扬就已经深入西贝柳丝的世界,而且,卡拉扬指挥马勒的作品,只选择了第四五六九,大地之歌和其他艺术歌曲,这很能说明卡拉扬只接受马勒的一部分,而排斥其他。而且,卡拉扬领导柏林爱乐其间,别的指挥带领乐团演奏马勒的机会似乎也不是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巴比罗利的马勒九。有趣的是,伯恩斯坦唯一一次得到机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便选择马勒九,而阿巴多当选柏林爱乐首席指挥以后,首录选择的曲目是马勒一。当年听一位从柏林回来的音乐老师讲“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刻的柏林爱乐”,他说,阿巴多担纲柏林爱乐首席指挥之后的首演音乐会也是马勒一,但我没能查到资料证实。伯恩斯坦和阿巴多的选择似乎是宣言卡拉扬时代的柏林爱乐对马勒的忽视情况值得注意。

切利有二十年的时间,在指挥马勒上比卡拉扬有占有先机的机会,应该说不是“早一点”的问题。


ludwig2000 在 2006-4-27 17:31:01 发表的内容
所以切利是不可能指挥马勒的,他要是指挥了马勒他就不是切利了。他要是能早点指挥马勒,说不定也不会败给卡拉扬了。
TOP
16#

可是KLEMPERER就不欣赏马勒的全部交响曲

他只指过马1一次, 3,5,6他都没有碰过
TOP
17#

这套CD,盘虽然没什么问题,但双碟装的盒子的设计真叫烂,制造也比较粗糙,特别容易损坏。

我在上面说,只有第三+亡儿这套,价格合算,23美元两张CD都比较满。其他的不论一CD或两CD加起来80多分钟的,一律都是23美元。


ludwig2000 在 2006-4-28 13:14:48 发表的内容
就是这几张:
[upload=jpg]Upload/20064281313224611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4281313544174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4281314930215.jpg[/upload]
TOP
18#

白色狮子 在 2006-4-27 17:41:48 发表的内容
想起来了好象是什么文章里这样写过的,他从来不录马勒;

在听贝提尼的全集马勒,50分钟前刚从邮局取回来的邮包.的确是不一样的马勒,清爽而又本真的,第2里的女声听起来很优美,现在在听他指挥的大地之歌,感觉到和马勒的精神的沟通;
的确,我们就该这样来听马勒;
老贝是我们不知道的传奇人物,而科隆廣播公司交響樂團的演绎也给了我们重听马勒的信心.在听大地之歌的时候,我明显地感觉到老贝把它是交代得很清楚的.全部马勒的思想情感条码都被扫描了出来,这是很少见的好录音.
而其中大部分在日本的录音,也给这部马勒全集在潜意识里加了些亚洲的味道吧?尤其是对刚听完日本前卫爵士的我来说,听这样的马勒尤其过瘾;

顺带说一句,看有的介绍说贝提尼的演绎是"清教徒式的马勒",刚听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但其实完全不是,在听着听着被老贝"催眠"后,觉得出他的内在张力和沧桑感如天上海流而下,大块大块的重彩,打击到你骨子里的旋律同时也在天外流动着,这样听着就不觉入境,入梦,成为那个常说的"我们是马勒的同代人",或者说我们之中有马勒,马勒中有我们每个人的沧桑漂流;


我倒觉得贝蒂尼的马勒还算是比较“正宗”的马勒,而伯恩斯坦的马勒虽然广受推崇,但是却是一个“另类”的演绎。

试想,哪个马勒第二曾经演奏了90分钟?哪个马勒第三曾经慢到近两个小时才结束?伯的这套80年代后期录制的马勒全集和他同时期在DG录制的其它曲目一样(比如德9,肖7,柴6等),都绝对算不上是“标准”演绎。被刻意抻长的乐句、被刻意突出的某些乐器等等,处处都刻着“伯恩斯坦”式的印记。

而贝蒂尼的马勒无论从演奏时间上、演绎的方法上,都是在中规中矩(无贬义)中透露出真情。
TOP
19#

BERNSTEIN的贝9拆墙版和DG的柴六听得我团团转

那个慢真叫一个X字啊,我都找不到字形容了
TOP
20#

清水亚当 在 2006-4-27 23:05:04 发表的内容
不是这样的吧,卡拉扬很晚才开始指挥马勒的,而且他粘手马勒的时候,乐坛第一人的位置已经不可动摇了。马勒的对立面是西贝柳丝,马勒的哲学是包含一切,而西贝柳丝是简约得不能再简约。从五十年代起卡拉扬就已经深入西贝柳丝的世界,而且,卡拉扬指挥马勒的作品,只选择了第四五六九,大地之歌和其他艺术歌曲,这很能说明卡拉扬只接受马勒的一部分,而排斥其他。而且,卡拉扬领导柏林爱乐其间,别的指挥带领乐团演奏马勒的机会似乎也不是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巴比罗利的马勒九。有趣的是,伯恩斯坦唯一一次得到机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便选择马勒九,而阿巴多当选柏林爱乐首席指挥以后,首录选择的曲目是马勒一。当年听一位从柏林回来的音乐老师讲“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刻的柏林爱乐”,他说,阿巴多担纲柏林爱乐首席指挥之后的首演音乐会也是马勒一,但我没能查到资料证实。伯恩斯坦和阿巴多的选择似乎是宣言卡拉扬时代的柏林爱乐对马勒的忽视情况值得注意。

切利有二十年的时间,在指挥马勒上比卡拉扬有占有先机的机会,应该说不是“早一点”的问题。

卡拉扬从70年代初开始指挥马勒,那时候正是“马勒复兴年代”。所以,在他领导BPO15年之后他能赶上这波浪潮,应该不算太晚吧? 他虽然只指挥了4569,但是我觉得这并不代表他“排斥”其他曲目。像他这种地位的指挥家,应该对哪些曲目适合自己指挥(或者说自己能够充分理解并表达)应该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可能只是认为另外一些马勒作品并不适合他指挥,说“排斥”有点不合适。就好象瓦格纳的歌剧除了《唐毫瑟》之外其他的他都有录音室录音,而《唐》只有60年代的现场录音,这并不能表明他也排斥这部作品。

阿巴多正式入主BPO后第一场公开音乐会确实是马勒第一。但是他也是在70年代“马勒复兴”的浪潮开始时才开始指挥马勒的,虽然他60年代就已经广泛的在各大乐团执棒了,而那时候他却很少(甚至从不,因为没有过录音)指挥马勒。所以,说不定因为70年代“马勒复兴浪潮”的影响才使阿巴多开始指挥马勒的呢!

所以,在我眼里,只有瓦尔特、克勒姆佩勒、巴比罗利、伯恩司坦这四位从5、60年代就开始推广马勒的人,才算是研读马勒的先知先觉者,而前两位是马勒的嫡系,后两位是更真正的开拓者。
最后编辑ludwig200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