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烧也不容易。先学习发烧用语(转):
圈内流行音响评论家“发烧语”技术特性全解释(1)
翻开音响杂志,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音响评论家的评述文章,尤其是现在,有关“发烧”的文章很多,里面使用的音质评价术语多种多样。尽管我国声频工程界已将有关主观音质评价的诸多方面(包括音质评价术语)进行了规范,并上升为国家标准。但在如今的音响发烧热潮中,发烧友们常常有自己的一套主观音质评价“发烧语”,因其语言生动形象,发烧味足,在发烧圈内十分流行。初入发烧圈的朋友,对发烧界的一些“发烧语”,要么似懂非懂,胡乱套用;要么浑不解,不明白到底是怎样一个意思。即使已有一些资历的发烧友,对一些音质评价“发烧语”的含义及技术特性也不是十分清楚。鉴于此,研究一下这些音质评价“发烧语”的含义及其技术特性就显得很有必要。只有明确了这些“发烧语”的含义,大家才能更好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进一步弄清楚这些“发烧语”的技术特性,在自己动手制作音响设计才可以自如地掌握音质设计,在选购音响设备时,才可以根据其技术特性来想象音色,购得适合自己口味的音响设备。
现将一些常见的关于音质评价的“发烧语”归纳如下,并简述其技术含义。
1.声音有水份:中高频混响足量,频响宽且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失真小,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有水份。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发干,干涩。
2.声音柔软:低频段频响展宽,低频、中低频也得来,高频段无峰值且高频段下降。混响适当,失真小,阻尼好,在听觉上感到柔软舒适。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硬。
3.声音明亮: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频、中频成份适度,高频段量感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谐音上较慢的衰变过程,混响适当,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听感明朗、活跃。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糊,灰暗。
4.声音厚:低频及中低频量感强,特别是200~500Hz声音出得来,高频成份够,声能平均能级较高,混响合适,失真小,声音厚实、有力。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单薄。
5.声音清晰(清澈):频响宽且均匀,整个频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小,混响适度,瞬态响应好,中低频段适度,高频段没有噪声和失真,并能出得来。语言可懂性高,乐队层次分明,声音有清澈见底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