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雨林新作------中国首张DSD直刻录制古筝专辑<神筝 [复制链接]

查看: 3444|回复: 12
1#
雨林新作------中国首张DSD直刻录制古筝专辑<神筝>听后感
                       凡曲编作
几点说明:
1、初入门的音乐爱好者在聆听音乐时,往往通过直觉判断歌(乐)曲的好听与否。说实话,我现仍停留在这个阶段。对于不熟悉的音乐,尤其是没有歌词、没有看过或听过的电影配乐,初次接触可能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本次听后感在这方面作了次尝试,期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2、唱片拿到后,边听边上网查找资料,自我感觉很用心了。如果还达不到标准,那只能是水平问题了:)
3、因为打字很慢,加之编辑文字和上传图片,可能要分段发帖,敬请见谅。
一、外观
第一感觉就是华丽、古典。褐色的腾龙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有点和阿姐鼓相似),凸版立体草书的视觉冲击,昭显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upload=jpg]Upload/2006421824113306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4218242998037.jpg[/upload]
最后编辑凡曲
分享 转发
TOP
2#

二、文案
文案简洁,朴实无华,评价得体,不事张扬。内心芯也只设计了目录、付娜简介、录音资料、DSD简介和已出版的雨林唱片图片集锦。寥寥几页,简明扼要,因此比一般的CD要薄,比《情迷东南亚》还要薄。[upload=jpg]Upload/20064218392864247.jpg[/upload]
TOP
3#

三、听感
第1曲: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是一首李堃作词、阎飞作曲 由西藏著名歌手才旦卓玛原唱的歌曲,歌词如下:

太阳啊霞光万丈,
雄鹰啊展翅飞翔,
高原春光无限好,
叫我怎能不歌唱。
雪山啊闪银光,
雅鲁藏布江翻波浪,
驱散乌云见太阳,
革命道路多宽广。
毛主席呀红太阳,
救星就是共产党,
翻身农奴把歌唱,
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对于50岁左右的人而言,这首歌再熟悉不过了: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中小学停课,纷纷组建文艺演出队,那时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听的、唱的、跳的必选曲目之一。我原以为,用古筝只能演绎象《战台风》这样的现代曲目,在付娜的指下,眷恋、柔美之情竟可缓缓道来。
第2曲:五哥放羊

这是一首陕北民歌,歌词如下:

正月里,正月正,
正月十五挂红灯,
红灯那个挂在大门外,
单等我五哥他上工来。
六月里,二十三,
五哥放羊在草滩。
身披那个蓑衣他手里打着伞,
怀中又抱着上那个放羊铲。

九月里,秋风凉,
五哥放羊没有衣裳。
小妹妹有件小袄袄,
改一改领那个口你里边儿穿上。

十一月,三九天,
五哥放羊真是可怜,
刮风那个下雪常在外,
日落西山他才回来。

十二月,整一年,
五哥年底转回还。
有朝那个一日天睁眼,
我与我五哥你把婚完。

从歌词可以了解到,这是一首情歌。我感觉,付娜已把西北少女的羞涩、思恋、期盼表现得很到位了。

第3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这是电影《地道战》插曲。这部电影少说也看国20遍,那个年代的银屏上也只有3战1报,即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新闻简报。电影里的台词差不多倒背如流了。无论听到的是歌还是曲,电影的画面都立即浮现在眼前。乐曲的第一段表现了高传宝的迷茫,乐曲第2段略显轻快,展现了高传宝通过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后豁然开朗的内心世界----一夜未眠,推开窗子,见旭日东升,喜上眉梢-------请看歌词谱:
http://www.myscore.org/ddmg1/a63.htm

第4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此曲E版原帖中有试听,略。

第5曲:金瓶似的小山
这是一首陕北民歌,歌词如下:

金瓶似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
美丽的风景已够我留恋
明镜似的西海海里虽然没有龙
碧绿的海水已够我喜欢
东方那边的金太阳虽然上山又下山
你给我的温暖却永在我身边
金瓶似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
美丽的风景已够我留恋
明镜似的西海海里虽然没有龙
碧绿的海水已够我喜欢
北京城里的毛主席虽然没有见过你
你给我的幸福却永在我身边
唆呀啊啦诶 唆呀啊啦诶
呀啊呀啦哩嘛哩嘛唆呀啦

这首歌曲的原创年代没有查到,但可以肯定是文革前的作品。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屯垦戍边、反帝反修”、“缩小三大差别”的感召下,城市青年学生“上山下乡”风起云涌。然而,繁重的体力劳动,枯燥的文化生活磨损着他们的青春,收工回来,躺在大宿舍自己的行李上,呜咽的唱着《金瓶似的小山》,泪流连连,是对毛主席的思念亦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个中滋味,只有当事者知。

第6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支山歌给党听》蕉萍词,践耳曲。

这首歌不仅让才旦卓玛名满天下,她以翻身农奴的亲身经历,充满了真挚情感的演唱,同时使她的歌声和这首歌一起成为经典。

[相关报道]《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焦萍最新披露:雷锋是该歌词的修改人

60年代,歌唱家才旦卓玛曾因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而红极一时。

人们记住了才旦卓玛,记住了该曲作者,朱践耳的名字,但对该歌曲署名为焦萍的词作者是谁,却一无所知。建党80周年前夕,笔者,终于在陕西铜川矿务局家见到了焦萍,并听他首次披露雷锋曾修改过《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的内幕。提及创作《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日子,老人说:焦萍是我的笔名,其实我的真名叫姚莜舟,老家在江西省铅山县。1949年他报考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毕业后分到17军50师政治部当干事,1951年他奉命赴朝作战,凯旋后就来到陕西铜川焦坪煤矿当了一名技术员。

因为矿上的工人大都不识字,焦萍成了这里的文化人。让他感动的是,工人们虽然不识字,但无处不在的口头文学却言简意赅、情真意切。1959年腊月的一个风雪之夜,焦萍突然有一种写作的冲动。那晚,他一气写了三首小诗,其中就有《唱支山歌给党听》。作品写好后,他就寄给了省城的《陕西文艺》,不久便被该杂志全文刊发,随后又被“春风文艺出版社”编汇在《新民歌三百首》中。1962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殉职。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号召下,举国掀起学雷锋高潮。当时,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朱践耳看到雷锋日记里抄写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后心情难以平静。很快谱写成了曲子,并交给了当时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才旦卓玛试唱,没想到此歌在全国一炮打响。焦萍告诉笔者:“这一首诗能成为歌词,是雷锋同志的功劳。雷锋摘抄这首诗时,曾作了点石成金的修改。原诗中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为‘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另一句‘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这一改,就更具有音乐的节奏感,更适宜于谱曲了。”

(据《解放军报》马夫/文)

[相关报道]鬓如霜丹心在——记《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姚筱舟(笔名蕉萍)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每当才旦卓玛深情的歌声响起,我都不由驻足倾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慕名拜访了这首歌的词作者———年近古稀退休在家的姚筱舟老人。

姚老是江西省铅山县人。1949年铅山解放后,年仅16岁的姚筱舟投笔从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毕业后分配到二野十七军五十一师政治部,开赴云南剿匪。1951年,他高唱志愿军战歌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接受了炮火洗礼,生死考验,于1953年归国。

归国后不久,厄运降临到姚筱舟头上,由于出身问题,他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转业后他先分配到陕西商洛石棉厂,后调到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任技术员。1957年煤矿的一次火灾事故,使姚筱舟受到了“撤职下放,管制劳动”的严厉处罚,从此,姚筱舟每天与矿工一起下井劳动。这期间,他一度苦闷彷徨,万念俱灰。然而,在劳动中,在与工人的接触中,他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焦坪煤矿大部分工人解放前都曾在私人小煤窑中采过煤,受尽了折磨,交谈中这些工人常常以新比旧,对共产党充满了深情与感激,他们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是妈,矿是咱的家,咱听妈的话,建设好咱的家”。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姚筱舟经常代他们写家信,一位矿工每次在信的结尾都要写上“记住共产党的恩,好好党听的话,报共产党的恩”这样几句话。深受感染的姚筱舟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1958年一个风雪之夜,他一气呵成写成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小诗,用笔名“焦萍”发表在陕西省民歌整理小组编印的《总路线诗传单》第8期上。这首小诗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朱践耳见到后,谱了曲,由才旦卓玛首唱,一时红遍大江南北。

后来歌曲获了奖,但由于姚筱舟身份特殊,没有资格参加1964年文化部举办的颁奖大会,只是由矿上转交给他一套《毛泽东选集》作为奖品。姚筱舟并未因此而消沉,在“文革”中,他一边接受批判,一边编写了《霸王窑》、《矿工恨》两本矿史,控诉那吃人不吐骨头的旧社会。

1978年,姚筱舟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他重新焕发了青春,全身心地投入到赞美矿山的歌曲创作中去,先后写了《星星啊星星》、《矿工情深深》等30多首歌词。

谈起那段坎坷的经历,姚老平静地说,那不仅是个人的灾难,而且是一代人的灾难,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灾难。我们党的英明伟大之处在于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他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薄绵之力,继续歌颂党,让下一代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满头白发但仍然乐观、豁达的姚筱舟,我不由心中一热,不由想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之句。

(国防报2001年05月24日第4版李广友/文)

歌词如下: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
母亲只会泪淋淋;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揍敌人。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党的光辉照我心。

相信不同年龄段的乐迷对这首乐曲都耳熟能详。我每每听到都有想哭的冲动,不知是原创的魅力还是演绎者的表现力使然。
TOP
4#

待续
TOP
5#

dr kuang 在 2006-4-21 19:44:23 发表的内容
专辑名字起得欠妥?


广东话是可能引起误会,我跟一唱片公司朋友通电话,无意中聊到这个唱片名,原来这唱片公司也准备出一张古筝的唱片,查过,魔筝已经被叫过了,就也准备起名《神筝》的,我告诉他雨林也出了,他无奈,哈哈,我笑说,就叫仙筝吧。
TOP
6#

第7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美丽其格词曲
     吴雁泽演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的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
    这里的人们爱和平,也热爱家乡,歌唱自己的新生活,歌唱共产党。
    毛主席共产党,抚育我们成长,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评略

第8曲:小河淌水
很喜欢此曲是从<田园牧歌>中大提琴独奏开始的,

[upload=jpg]Upload/20064212215080687.jpg[/upload]但古筝更能表现水流淙淙的大自然景象.

第9曲:花非花
在网上搜出两个版本:一个是 白居易的词作: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另一是一个不太熟悉的歌手演唱的现代歌曲.不知古筝曲改编于何曲?

第10曲:丰收锣鼓

对雨果的器乐合奏丰收锣鼓很熟悉,
[upload=jpg]Upload/200642122164663663.jpg[/upload]听起本辑中古筝曲,感觉与预期相去甚远,好象其中夹杂着山东柳琴的曲调.

第11曲:雪山春晓
http://www.guqu.net/music/1731.htm
第12曲:雁南飞
此曲为电影<归心似箭>的插曲,该曲已为众多歌手翻唱.望着在自己精心照料下,伤愈欲归队的抗日战士,女主角柔情.和期待随着乐曲的旋律款款流出.

第13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5/09/03/882@685514.htm

总体感觉:
技艺娴熟.表现力强。但选曲类型比较单一,是否还要推出续集,与阎爱华的《思凡》比,清爽稍欠。
TOP
7#

仙筝????
为何这样叫??E版!
TOP
8#

专辑名字起得欠妥?
TOP
9#

凡曲 在 2006-4-22 8:33:02 发表的内容
三十九度 在 2006-4-22 8:17:29 发表的内容
神筝的名字欠妥,鬼筝更加不妥,叫神奇古筝吧。


神筝缘何不妥?与"神经"读音相谐吗?


是相对广东话而言。
TOP
10#

神筝的名字欠妥,鬼筝更加不妥,叫神奇古筝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