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升华之夜 [复制链接]

查看: 3204|回复: 12
1#
有意思的一个主题
[upload=jpg]Upload/20064132259107676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41322592193473.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德默尔的诗作:《升华之夜》

Verklaerte Nacht
von Richard Dehmel

Zwei Menschen gehn durch kahlen, kalten Hain;
der Mond laeuft mit, sie schaun hinein.
Der Mond laeuft ueber hohe Eichen;
kein Woelkchen truebt das Himmelslicht,
in das die schwarzen Zacken reichen.
Die Stimme eines Weibes spricht:

Ich trag ein Kind, und nit von Dir,
ich geh in Suende neben Dir.
Ich hab mich schwer an mir vergangen.
Ich glaubte nicht mehr an ein Glueck
und hatte doch ein schwer Verlangen
nach Lebensinhalt, nach Mutterglueck
und Pflicht; da hab ich mich erfrecht,
da liess ich schaudernd mein Geschlecht
von einem fremden Mann umfangen,
und hab mich noch dafuer gesegnet.
Nun hat das Leben sich geraecht:
nun bin ich Dir, o Dir, begegnet.

Sie geht mit ungelenkem Schritt.
Sie schaut empor; der Mond laeuft mit.
Ihr dunkler Blick ertrinkt in Licht.
Die Stimme eines Mannes spricht:

Das Kind, das Du empfangen hast,
sei Deiner Seele keine Last,
o sieh, wie klar das Weltall schimmert!
Es ist ein Glanz um alles her;
Du treibst mit mir auf kaltem Meer,
doch eine eigne Waerme flimmert
von Dir in mich, von mir in Dich.
Die wird das fremde Kind verklaeren,
Du wirst es mir, von mir gebaeren;
Du hast den Glanz in mich gebracht,
Du hast mich selbst zum Kind gemacht.

Er fasst sie um die starken Hueften.
Ihr Atem kuesst sich in den Lueften.
Zwei Menschen gehn durch hohe, helle Nacht.
TOP
3#

转贴网上一位音乐人的文章

关于勋伯格的一部早期作品——《升华之夜》

以前一听到勋伯格的钢琴协奏曲、利德和月光下的皮埃罗之类的音乐人总恍惚,阖上眼睛,前面尽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几何图形,这种像做游戏般用十二音体系谱写出来的曲子一点儿也不动听,而且冷冰冰的,太抽象。大概只有熟悉这种作曲法的人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吧。

不过第一次听《升华之夜》(Verklaerte Nacht)真怀疑这还是不是勋伯格,分明就是瓦格纳嘛。啊,原来早期的勋伯格深受瓦格纳、布拉姆斯、沃尔夫等人的影响,这部《升华之夜》就是一个佐证,它让我不禁惊叹起这位十二音作曲家勾勒旋律和营造浪漫的非凡才能。半音体系的使用给音乐带上了浓厚的艳情色彩和性的意味,犹如置身仙境,目睹着一场凄凄惨惨的爱情剧的上演。就像理夏德·德默尔的原诗当初遭到攻击,被认为性方面的描写太直露一样,勋伯格的音乐也曾经被认为过于激进。

勋伯格的《升华之夜》是单乐章作品,可以再按照表情标记再分成5段(庄板、十分渐慢地、沉重有力的、柔板、柔板),这正好和德默尔的五节诗相对应,分别描绘五个场景。音乐的高潮应该在第四段,这段用的笔墨最多,也就是“男人”的场景,这是升华的时刻,男人怀着博大而高贵的爱,接受了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可以感受到此时音乐中流动着的一股温暖之意。原来的《升华之夜》是一个弦乐六重奏(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两把大提琴),几十年以后正式改编成弦乐队版。虽然没有听过六重奏的版本,但是我觉得,改编以后的庞大乐队所发挥出来的整体音乐表现能力肯定要强于最初的弦乐六重奏,而且摆在我们面前的又是这样一个崇高的升华的爱的主题。

一边阅读德默尔的诗,一边听勋伯格的音乐,觉得异常的合拍。第一次置身于诗与音乐交融的境界,已经令我感动不已了。

下面这段介绍很有帮助:

“昨天晚上我听了你们的《升华之夜》,如果没有对你们的六重奏表演表达一份谢意的话,我将认为这是一大疏忽。我曾试图在你的音乐中寻找我诗中的主题,但很快就把它给忘了,这音乐使我如此着迷。”(理夏德·德默尔[Richard Dehmel]写给阿诺尔德·勋伯格,1912年12月12日)。

1899年9月份,阿诺尔德·勋伯格花了三个星期谱写成了这部作品第四号,当时他正和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Alexander von Zemlinky)以及后者的妹妹玛蒂尔德(Mathilde)——后来成为勋伯格的第一任妻子——在裴尔巴赫(Payerbach)度假。手稿最后完成于1899年12月1日。这部标题音乐的主题——“只限于勾画自然、表达人类情感”(勋伯格语)——来自于理夏德·德默尔的同名诗《升华之夜》,选自1896年出版的诗集《女人和世界》(Weib und Welt)。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默尔是德国受到高度评价的抒情诗诗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两个人的爱情故事》(Zwei Menschen: Roman in Romanzen,1903)从新艺术的风格观念上来讲是色情与性爱描写的尝试。第一个重要故事是《升华之夜》(当时已经出版,但是没有标题),诗歌表达了“对新的反资产阶级性道德的感伤哀怜和伟大的爱神能够避开陈规习俗,战胜一切的思想”。

五节诗歌勾勒出五部分对比鲜明的内容:两人的林中情景(第1、3、5段);一个爱着眼前的男人却怀着别人孩子而自我谴责的女人的表白(第2段);男人抚慰女人并且接受了孩子的表白(第4段)。德默尔的诗带有自传色彩,文中的情节正影射了他和伊达·奥尔巴赫(Ida Auerbach)的关系。当他碰到这个女人的时候,她已经结婚怀上了另一个男人,康祖尔·奥尔巴赫(Consul Auerbach)的孩子。

采用了单乐章曲式的《升华之夜》代表了19世纪晚期两种音乐发展趋势的接合点:单乐章奏鸣曲的趋向(以弗朗兹·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为历史典范)和单乐章交响诗。勋伯格的改编总的来说遵从了原诗的意境。叙述性的部分(森林场景)和中间情节(直接的对话)像是回旋曲式前后照应。第一部分在壮丽而又稠密的动机笼罩之下展开,展现了一出月光照耀、清晰明朗的夜色,这在第二部分中,经过女人向男人承认了自己的不幸遭遇(第一主题由d小调与前段连接)后,发展成为“戏剧性的情感爆发”(勋伯格,1950年为《升华之夜》表演按语)。现在,第一部分以一个停留记号搁开,第二主题随着以降b小调开始描述女人的不幸和孤独。c小调的第三主题表现女人被迫的忠诚。最终,女人“屈从于母性的本能,怀上了一个她不爱的男人的孩子。她甚至认为自己因履行了做母亲的义务而值得称颂和被赐福。”这一部分以E大调展开,借用先前素材中出现过的主题做进一步阐释,在结尾处有一个明显的休止。然后是一个对照性的带有描影法音色的过渡,作为通向第三部分的桥梁。接着又采用了音乐开始时的主要动机,并以“发展的变奏”风格(使人想起布拉姆斯)进行。博爱而高尚的男人的对白在第四部分中转为造成鲜明对比的D大调。弱音与和声在新的音响效果中尽现了“月色的美丽”。根据勋伯格自己的说法,这一段“反映了一个男人具有了和大自然的壮丽和光辉一般和谐的爱,他就能够不顾这一悲惨的境遇。”第五部分是总结性的结尾,在将开场主题转为大调(对应第四部分的主旋律)的同时又汲取了第三部分主题中的元素。

1939年末,美国出版商,埃德温·F·卡尔姆斯(Edwin F.Kalmus)向勋伯格表达了希望出版新版《升华之夜》的意向,而且这得是一个有所改进的(力度和弓法的变化,等等)为弦乐队改编的版本,勋伯格同意了。其实早些时候的1917年勋伯格已经为环球版(Universal Edition)写好了一个弦乐队版本(添加了一个低音提琴声部)(目前所知的第一次以这一形式演出这部作品是在1918年3月14日的莱比锡音乐厅[Leipzig Gewandhaus]);但是许多次的演出经历也致使勋伯格决定修改这个版本。当卡尔姆斯方面的计划未能实现的时候,勋伯格把目标转向了纽约的联合音乐出版商(Associated Music Publishers)。弦乐队改编中的调整和修改主要是针对力度和清晰度,还有速度标记。在1942年12月22日的一封信中,勋伯格描述了对1917年版本所做的改进:“新版本……一方面将改善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中提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平衡,它将恢复由六件等同的乐器所组成的六重奏的原始版本的平衡感。”
最后编辑scfan
TOP
4#

維也納三人組師徒...12音列的音樂
旬伯格 魏本 還有/?? 忘了..
TOP
5#

另一个就是贝尔格了。
勋博格弟子中应该是贝尔格成就最大了。
韦伯恩的作品当然也很可爱,但是我更喜欢贝尔格。
TOP
6#

lz在说啥?
TOP
7#

听不懂
TOP
8#

勋博格的音乐我也只限于听到升华之夜,他后期用12音列写出来的东西实在无法听。所以我觉得这个主题有意思。升华之夜还是很有浪漫味道的,而弦乐六重奏版本又带来另外一种意境。让人觉得勋博格其实还是一个音乐家而非数学家或者其他。。。
最后编辑scfan
TOP
9#

乐队版的肯定是卡拉杨DG了,弦乐六重奏版的马友友SONY版有名,不过图里贴的ECM也是很不错滴
TOP
10#

还有1个版本,原谅我暂时不能上图,相机让别人拿去了,是Boulez指挥Ensemble InterContemporian的SONY版,
对这部作品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说实话听的不多,对作品的理解一直不深入,还是让坛子上其他兄弟解说吧
最后编辑wolfwei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