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真烧与非也之界定 [复制链接]

查看: 22411|回复: 135
11#

      呵呵,真的很兴奋啊!关心首要问题的果然不只我一个.特别是飞扬..恩...妹妹的精辟论段,相信也是代表着一个群吧.不过,一定要恕我直言啊...恩...如是说者,我业已将其界定于发烧友之外,啊啊.当然这是后话.请先别急,到时欢迎一起来探讨.....
       <接上文>
   其二,君不见讲评某某东东之后面,多有惊呼"枪手"!"JS"!之者乎?同样的,真正的发烧友也不是这个样子滴,恰恰相反,什么商不商的,他们不在乎极了...
   l令人感叹不已啊,同类的例子,如果乐意啊,是那么的轻而易举.适可而止喽...总之,仿佛面临着这种局面,在浩浩荡荡的发烧友的队伍中,不是发烧友的队伍却也浩浩荡荡.我想,拍电影有时也会这样滴,一大堆人,有演员,有非演员即临时的,换好服装化好装,在行外人眼里,那是不分彼此的....当然,对于本是善良的发烧群体来说,作此比喻的确难免刻溥,找抽尼吧,但因涉及发烧之首要问题,不可逾越的啊,就先小人后君子吧.呵呵,再来亮个小相,本人自信是纯的发烧友,说实在的,受益非浅啊....来此表表心声,俗话说,有福共享啊......
       <待续>
TOP
12#

       记得。。。恩。。。那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恩。。。在某份报纸上,我读到了一篇新闻。。。。。请原谅我啊,我这个人有些悟性但记性很糟,不得不采取只记事而放弃具体的办法,这也是我资质差却能发烧至纯的窍门之一。。。。这篇新闻说的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乐团指挥家,号称精通音乐语言的小征泽尔访华的一段经历,在杭州吧,文化部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台文艺演出,其中有一个节目,是由一位著名二胡演奏家,谁来着?瞧我这记性!真是罪过啊,把著名的也忘了。。。演奏瞎子阿炳创作的名曲《江河水》,那时那刻,小征泽尔给闹了个泪流满面,成为一时的佳话。说真的这事对已步入烧途的我没什么大的触动。你想嘛,一个懂音乐的,听了首悲悲掺掺的曲子,掉了泪,又不是把牛拉哭了,有什么可好奇怪的呢?
                《待续》
TOP
13#

                           <接上文>
    有幸的是,经过我的悟性的蠢蠢欲动,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具有非凡价值的答案,并且确信,它同时就是一艘飞船,将我送过了那个分水岭......在杭州,小征泽尔不是别的,正是那个拥有无数异常灵敏的音乐触觉的小征泽尔,他是真真切切地被感动了....那么又是什么把我也给打动了?是一种开窍般的醒悟,因为通过此事我发觉,使小征泽尔泪流满面的可能不是那首曲子,而是那个被我搞忘的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以及他或她那出神入化的演奏.......
    在中国,能滚瓜烂熟地用二胡把<江河水>一个音符不错地演奏下来,这样的乐手可以数以十万计甚至百万计,但真正成之为"家"的又能有几位呢?而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只能将曲子演奏到好听,毕竟都是乐音啊,而后者呢,他或她们的演奏,则是好听的乐音里面,还饱含着更深层次的,更为细腻的,也是作为艺术家所特有的东东.而这种东东不常见啊,且不易得啊,但却更感人,更具魅力.....我想应该可以这样说吧,作为音乐啊歌啊摇滚啊爵士啊这调那调的,好听啊是较为容易感受的,但恐怕难以使小征泽尔感动到流泪,那么那些奇特的东东呢,除去小征泽尔以外,也未必对谁都有用啊,要知道,那天坐在小征泽尔旁边的,或许还会有不少呢吧,正在猛嚼猛吹猛笑笑呢吧....当然他们一点也没错......我不过是想借此作个鉴别罢了......也不知我说明白了没,反正自那以后,我是真的有所侧重,或者说似乎具备了重心,更可喜我的耳朵,仿佛増添了一种捕捉欲.........
                      <待续>
TOP
14#

好文!不过乐曲应是阿炳的《二泉映月》
TOP
15#

到底什么是发烧?你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有的人花很多的钱买来名贵的器材,为的是炫耀,比阔;有的人买来器材听不多久还没搞清怎么回事就换了;有的人只听发烧碟而且大多数就听每首的前10几20秒;我敬告那些伪发烧者们,不要成为发烧的奴隶,更不要为了附庸风雅而发烧.
TOP
16#

         呵呵,,感谢123的更正,我的可悲的记性真的害我不浅呢.......
    <接上文>
   小征泽尔的流泪让我改变了音乐观,相对应的,也必然波及到我的器材观,使我从铭牌堆里走了出来...再回头望去,阴霾有所散,陌生趋于熟.先浅谈一下吧,以后再来重点涉及...
   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东东,大慨能分做三类,第一类是廉价的劣质品,有牌而无名,有音而无质,听响而已,谈不上欣赏.我也曾作过梦,拼命地摩它们,却也向烧友们常说的,投入很小,改善很大,但总起来说,跳不出那个挡次的圈圈.玩这些东东,说是学艺还行,如说是在发烧,那就是瞎掰.
   第二类是名牌以下的,恩...也包括一些国产的名牌吧.....其实这类东东已具备了很高的电声指标,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正是因为太注重这指标那指标的,结果是丧失了个性.这是曲解高保真从而陷入的误区.此题目还是搁在下一步来专门谈吧.这些指标够高的东东完全可以和那些十万百万的乐手相配对,不过是好听而已....我也曾费劲心机想让它们摇身变变,但均告徒劳.它们高不成低不就,就那样了,这里边不排除手艺欠精的因素.总之听听是可以的,硬要发烧吗?硬要把艺术家搬来吗?于是折腾开始了,而发烧实际上并没开始,也永远不会开始,因为那些道貌岸然的指标早就把音乐里值钱的东东通通抹杀掉了,还想动什么人啊.....
        <待续>
TOP
17#

好文!好文彩!关注中!
TOP
18#

稀里糊涂的
TOP
19#

待续。
TOP
20#

有意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