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霍洛维兹好在哪? 请听中国音响总结如是说 [复制链接]

查看: 2629|回复: 9
1#
特别喜欢中国音响总结的贴,尤其是他谈论钢琴的。霍洛维兹好在哪里?他已经做介绍。也许他还可以谈得更多一些?但是那个贴子拉的太长了,其中还有各种争论。争论就在那里好了,说好话的就归到这里,集中一点。


中国音响总结:

霍洛维兹一生致力于表演。喜欢听钢琴的朋友知道,舞台表演和在录音室演奏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老霍就是喜欢现场的刺激和即兴的演奏,喜欢近距离展示他的钢琴技巧。老霍的演奏风格速度快但不凶猛,透着清晰的顶级钢琴技巧脉络,尤其是对自由速度的使用,基本可以不看原谱、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这就是钢琴大师和钢琴家的区别。

所谓的尊重原谱,在老霍看来倒是不尊重了,但是那观众倒是越赖越喜欢老霍的钢琴风格了,本人也是这样。都说老霍的钢琴技巧厉害,到底哪里厉害,很多发烧友也就是听个一知半解,就来发帖了。当你知道老霍的风格在古今中外仅此一号、别无他人的时候,听的时候就带了几分敬畏。

我基本不听老年的霍式的演奏,除了在莫斯科和最后的浪漫收藏,基本听他年轻的或者中年的演奏。霍式绝对是属于即兴演奏钢琴的第一人,因为所有的钢琴家没有他的手脂那么的灵活多变。对于黑键和白键的半音的演奏,老霍可以用急快的而有准确的五指进行准确的演奏,从来没有错音。在五指琶音和食指三连音的运用也是第一人,连科尔托也是只有羡慕、却无法用那样的指法演奏。还有,在重音和踏板的运用上也是一绝。老霍可以用急快的速度进行演奏,然后接弱音,甚至渐弱,琴声没有丝毫的脱节。更绝的是快而不乱,快而准确。

他的音色十分优美,无论什么样的钢琴技巧,在他用起来都是那么好听动听,尤其是他的现场演奏协奏曲更是厉害。拉三在他高超的演奏风格映衬之下,已经看不出来是在表演,而是在用钢琴和你交心,那是一颗火热而奔放的心,无形之中把观众带进了钢琴音乐的最高境界,也是技巧与内涵的结合,那么的完美而又那么的生动。

绝大多数大家的技巧都不过关?所谓的技巧过关,也是几百年来一点一点建立的。假入我们有第一台古钢琴的演奏家或者作曲家的演奏录像,你会发现他们的演奏指法会很难听或者难看。为什么钢琴会越改越好,还是越来越不好?答案当然是越来越好。假如没有霍洛维兹里赫特阿劳等大师们为我们建立的钢琴标准,我们还谈论什么,那不就是胡说八道吗?

霍洛维兹的伟大,在于他开创了钢琴表演方面时代的先河,在表演与录音的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平衡。霍洛维兹演奏的很多曲目都很快,究竟是为什么?答案是,一般的钢琴曲目里面所包括的演奏技巧,满足不了霍洛维兹高超的演奏技巧,无论是心里还有好多原因,得不到满足感,所以只有快速的炫耀技巧来满足自己的无休止的高难度钢琴演奏风格。好多人不喜欢霍洛维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霍洛维兹的炫技,是那么的轻松动听,也难怪有钢琴顽童的称呼了。

再说说霍老的录音。RCA很多老霍的现场录音,普遍有点发干,还有一点亮,尤其是奥蔓帝指挥的拉三更是差劲,成了一个极其失败的录音。为什么呢?就是霍老使用的那台斯坦威!老霍喜欢即兴表演,高音是缺不了的,斯坦威就为老霍特制了一台演奏钢琴,琴身加大,琴线由平面变成了梯行,这样就加大了钢琴的响度,高频更加犀利。也正是这个原因,尤其是现场演奏时,霍老会把钢琴调的更为明亮,全然不管录音的好坏。可见霍老为了完美的现场演奏效果,是多么的投入。奥曼帝指挥的拉三,也就是这个原因主官听感很差,录音还不如他在73岁与梅塔的合作。

难道霍老越老越厉害吗?事实确实是这样。晚年的霍老已经脱俗了,忘记了自己是一位钢琴大师,只有平稳的莫扎特和斯卡拉帝。霍老的钢琴生涯是完美的,没有一个钢琴家有他那样幸福自由的演奏方式,全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或者所谓的理解,这就是钢琴大师的自信。

晚上听了霍老的一个现场,曲目是卡巴列夫斯基,还有很多的高难度练习曲,都是炫耀技巧的。年轻时候的霍大侠,真是天马行空的演奏。估计是盗录的现场,录音非常的好,近距离感受那台威力无比的斯坦威和霍老犹如急风暴雨的生猛的演奏,实在的叫人着迷。还有重要一点,怕受刺激的音响爱好者,最好别听他的演奏,你会受不了的;还是去听肯普夫平和的贝多芬吧!
分享 转发
TOP
2#

霍洛维兹晚期的录音,似乎都好非常出色,特别是琴声,无愧他作为象征斯坦威品牌最主要的钢琴家。斯坦威和DG都受益良多,使得很多人认为斯坦威是最好的钢琴。

讨教中国音响总结一个小问题,你说他早期中期的演奏很值得听,是否能具体介绍一些录音?当然最好是市场可以买到的!
TOP
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

刚看到中国音响总结下面的观点:

德奥系的钢琴大家,很少有人涉足俄罗斯钢琴学派,因为演奏技巧和风格都不一样。德奥系要求的结构的完整,俄罗斯学派要求的音色与力度和结构的完整。俄罗斯学派可以轻易的演奏贝多芬、勃拉母斯,德奥系却是不理解老毛子的钢琴曲目到底因该怎么样演奏。说到最后就是钢琴文化上的差异。

现在的德奥系,已经在莱比锡学派没落。巴克豪斯时代的结束,已经走上了后继无人的道路。如果说没有brendel等少数几个钢琴家的支撑,已经是失传了。在看看老毛子的钢琴家,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而且钢琴大家频现,可见老毛子深如大海的钢琴文化有多厉害,影响了整个21世纪的钢琴世界。
TOP
5#


也向中国音响终结推荐一本书。

这个星期读到《 霍洛维兹之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新版,作者大卫·杜巴尔,在霍洛维兹最后三年里,他“与霍洛维兹非常接近,深入到了他的私人生活空间”。

国内曾经出版过他的几本书,《键盘的沉思》《钢琴的艺术》《梅纽因谈话录》。我读过第一本书,是对几十位钢琴家的访谈。作者自己就是个钢琴家,又当老师,还在电台做节目,谈话的内容很充实。
TOP
6#

霍罗维兹 最爱是DG的录音。激情中的情感升华,在80岁的高龄把自己生命的感悟都化入到了琴声中,这是SONY和RCA的中早期录音中,不具备的。
TOP
7#

对钢琴及演奏的一些观点
中国音响终结

评论一个钢琴家不要太片面,听的越多越觉的知道的越少。

就拿波里尼、里赫特、吉利尔斯、巴克豪斯演奏的贝多芬来讲,论坛里应该有好多评价,这4位都是钢琴大家,同样拥有钢琴力度演奏著称,但是一路听下来,音色和要表达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呢?主要是钢琴的思想不同,同样的音准和指法。演奏的效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演奏家钢琴的思想在这里作怪。如果一个钢琴家没有思想随便的演奏一手,曲目照本宣科,那就谈不上钢琴的思想。

就拿里赫特和肯普夫演奏的舒伯特同样是带有强烈的歌唱性和节奏感,主观听感确实大不相同。肯普夫是用庸懒而松弛的演奏方式来诠释,但是听起来为什么这么美,那这里就是结构性起了主导作用。肯普夫用了整体的曲式安排来演奏听感重音,很好而且非常平衡动听。里赫特演奏的方式也是注重了整体的结构性,但是又加入了俄罗斯学派的音色和力度,上下起伏更加的突出了歌唱性,主观听感犹如一条热带鱼在水里上下游动,节奏感相当的强烈非常的优美动听。

评论一位钢琴家一定要客观,你能说阿格里齐没有一生演奏贝多芬或者巴赫而一无是处吗?多少钢琴家羡慕的很呐!可能是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好的钢琴声音,就忽视很多优秀的钢琴家的演奏风格了。
TOP
8#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4-12 23:11:58 发表的内容
你成他粉丝了,呵呵


嘿嘿,粉丝似乎做不成呀!
你不谈点看法?
TOP
9#

不明白中国音响总结对老霍技巧的描述,特别是五指半音、五指琶音和二指三连音是什么?还有斯坦威给他做的琴,琴弦变梯形?高音就会变犀利?
TOP
10#

最近陪朋友去了趟新加坡没有来168侃,多谢舒存兄总结我的烂贴,以后还要多多发刺激性的贴比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