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郎<80年代Tannoy的传奇历史> [复制链接]

查看: 10840|回复: 60
41#

到了所有的乐器一齐合奏的高潮部份时,旧制品的低音雄

厚,但是高音、中音的敏锐度和明亮度,却仿佛都给吸收

掉了一样,声音较为柔各,音域平衡像金字塔般,上尖下

宽。这一点,当然也正是一向给人所肯定的优点。新制品

却刚好相反,声音较为猛烈,每一个声音都充满了敏锐感

和光辉感,而且洋溢出新鲜的所息。听某些乐曲时,也同

时会有点不够柔和的感觉。


不同的当然不仅仅是低,低音单元的重播频带较广,可以

延伸到1KHz的水平,所以也影响到了中高音频的表现。

在听男女高音的歌声时,旧制品着重表现的声音的轮廓,

而不是核芯和肉感。新制品着重表现的却相反,是肉声感

和核芯,而不是轮廓。同时声音的动作反应敏锐,充满了

生气,表现出了新式扬声器的特点。

听弦乐曲时,旧制品充满甜美感,和仿如丝绸柔和、细致

的真感。新制品却是充满了张力,和丰润的感觉。高音的

粒子较粗、听起来感觉较为爽朗。而在听钢琴曲时,新制

品的声音鲜明而有活力,空间感强烈。但其反面,是乐器


的重量感,似乎有点
TOP
42#

好贴,顶一下。
朽朽兄有时间去听听你的天郎皇家西敏寺。
我在桂林周兄处听过吐贝利,很想听西敏寺。
TOP
43#

新天郎对决旧天郎
TOP
44#

对喇叭都能充分唱出音乐中细腻的感情,只不过两者诠释

感情的风格有所不同。Monitor Red的声底浓郁,唱起来轻

松自然,毫无拘束感,弱奏的表情特别丰富。Yorkminster

的声底较为清爽纤细,人声演唱能量凝聚,两者相较,很

容易发现前者的声音较感性,后者则是以较为精确理性的

方式,建构音乐的情感。


聆听Michael Hedges的[Taproot]专辑,两者重播钢弦吉他快

速拨奏的暂熊反应都颇为明快,线条也没有浑浊膨胀感。

但老实说,两者的表现都比不上陈老师另一对EV喇叭来

得火辣过瘾。潘先生称EV的表现是一种超越现场演奏的

[音乐式的快感],形容的极为贴切。陈老师则直言,豪放

刺激本来就是不是Tannoy所追求的方向,温文儒雅的气

质,与怎么听都不觉得吵的自然声底,才是Tannoy的最大

特色。


不论新旧,都不存在所谓老声


许多音响迷都把Tannoy的温文儒雅,归因于温暖晕黄的音

染,认为这是老器材共有的特质。老实说,在经历这次实


际试听之前,我也存有相同的刻板印象。但事实上,我所

听到的Monitor Red非但没闷,高频还极为飘逸延伸。聆听

慕特演奏的莫札特[小提琴协奏曲],不论新旧喇叭,琴音

都同样凝聚而能量充沛,但是线条一点也不显紧绷僵硬。

整体演奏鲜明活泼,气势昂扬,音色亮丽高贵,完全掌握

慕特炫技奔放的演奏风格。在小提琴的表现上,我们一致

感受到了Yorkminster与Monitor Red一脉相传的Tannoy传统

声底,在Yorkminster身上,我们依然可以嗅到那种沉稳而

不慢、活泼而不躁、亮丽而不刺耳、潇洒而不乱的独特韵

味。


聆听Cannonball Adderley的[Things Are Getting Better]专
TOP
45#

在现役的Tannoy产品线中,Presting系列可谓最接近Tanno

y早期经典设计的产品。但是不可否认,对于最死忠的Tan

noy拥护者来说,1940年代末期到1970年的Tannoy同轴单

体,才是他们心目中的Tannoy精神象征。只是,就算是最

资深的Tannoy玩家,恐怕也没有机会实际比较过Tannoy新

旧喇叭的声音差异。在这次Tannoy特别企业中,编辑部特

别选定Presting系列喇叭,将其移往本刊顾问陈老师家

中,与陈老师所使用的12吋Monitor Red喇叭进行一对一的

下面对决,并邀请主笔潘定磊先生共同试听,解开Tannoy

新旧差异之谜。以下就是这次集体试听中所获得的重大发

现。


50年前的经典单体

再进行实际试听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本次的竞争对

手——陈老师所使用的Monitor Red喇叭。这对12吋Monitor

Red生产于六O年代初期,高音号角口外罩有一个橘色的

纤维材质防尘盖,这个防尘盖的材质较厚,稍微抑制了高

频泛音的表现,所以陈老师另外加了一个Jensen超高音,

以补足20kHz以上的频段。晚期Monitor Silver的防尘罩则改

为黑色,厚度也较薄,改善了这个问题。陈老师另有一只

15吋Monitor Silver单体,他曾比较过这两者的差异,Monito

r Silver的号角较深,因此指向性较为明显,声音也较为严

肃;Monitor Silver的高频延伸虽然略讯于Tannoy的声音塑

造,也扮演极为重要的地位。


塑造Tannoy声音的另一个关键—音箱

问题是,Tannoy原版的早期音箱数量稀少,而且极为昂

贵,二手市场中一对原版的GRF Corner音箱甚至叫价70—

80万元,而且即使买得到,也不保证状况良好,许多二手


音箱都被修改过,已经丧失
TOP
46#

以上是台湾的文章,以下是日本人的规点
TOP
47#

以判别出三个机种的声音差别

McINTOSH不论听什么类型,声音都显得从容不迫,丰润

优美。TANNOY配McINTOSH,一向被认为是最佳的组

合,现在看来似乎仍然是如此。只不过和[CANTERBURY]

配套时,似乎是新式扬声器的机敏特性,表现得更为突

出,而新鲜感却淡薄了一些。但是整体来说,欲仍然是最

佳的组合。

至于ACCUPHASE、重播声的表情变化之大,达到了令人

吃惊的地步,声音的每个细节都是那么玲珑剔透,粒子分

明,而且细腻兼充满了能量感。高度地表现出了新式单元

的高性能特性。特别是在和[WESTMINSTER]相组合时,

声音最为美妙,像是在歌颂两者的良好素质般的感觉。这

种倾向,而配[CANTERURY]时,则显得有点表现不足,

只是配[WESTMINSTER]时,细致感最主迷人,音域平衡

绝妙。

真空管式的NAGURA是我还不太熟悉的放大器,感觉上没

有丝毫怀旧的倾向,是以创新和高素质为根本的制品。虽

然如此,其声音却仍然保留了真空管放大器,那种丰润、

美艳的色彩。提到TANNOY和真空管放大器的组合对象,


UESUGI的放大器往往是
TOP
48#

之外,还包含基音的多次谐波,即所谓的泛音,因此虽然

只拉了一个单音,其实所涵盖的音频范围仍然相当广。

解决的方式就是用两音路至多音路的方式,用数个大小不

同的单体一齐[唱]那个音,让它们各自负责不同的音频范

围,使声音获得完整重播,音场与音像的形塑也会有更好

的表现。但问题来了,由好机个点发出的一个音,不就离

[点音源]的理想越来越远了吗?

同轴设计

于是就有聪明的工程师,创造了[同轴单体]这样的东西,

将高音单体装在低音单体的中心,不就等到于装在同一条

轴线上,这样就可以由同一个点发出频宽更广的声音了。

不过同轴单体并不是由Tannoy所发明,在Tannoy之前已有

人先做出来。其方法是把高音振膜与低音振膜固定在同一

个音圈上,当音圈动作时,两个振膜就会一起振动发出声

音。

后来Tannoy做得更为完整,将高、低音振膜以不同的音圈

驱动,但仍装在同一条轴线上,并以分音线路做分频,推

出了所谓的Dual Concentric[双同轴]单体,这就是Tannoy从

1947年使用至今的核心技术。Dual Concentric有个最为特

别的地方,就是高音单体的音圈中心,是位在低音单体磁

铁的后方,透过一只高音号角贯通低音单体磁气回路的中

心,将声音传出,也就是说,Dual Concentric单体高音的

发声
TOP
49#

后面是朽兄的评价吧---------
说真实客观不过分
TOP
50#

人们的首选,和新式的TANNOY这种关系相信还会变得更

为密切。这个NAGURA同样也是真空管放大器和UESUGI

的不同处,是令至TANNOY的音色,变得更为华丽一些。

特别是和[WESTMINSTER]相组合时,彼此的反应显得最

为合拍。重播时的高音有点过于华丽之感,但是却没有任

何色染,低音的力度也恰到好处。尤其是在听钢琴曲时,气势感、空间感、自然的触感、色彩的丰富感、音色的甜美感和力度,每一个方面都是那么完美,真正的是无懈可机。
这一次试听的三个TANNOY新制品,每一个都有本身新鲜的一面。而整体的方向,似乎都是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实感,因此在声音方面无可否认地,是比旧制品较为寻辛辣一些。旧的制品,不论是选配具有什么倾向的放大器,也不论是重播任何类型的乐曲,声音始终都是充满了TANNOY的浓厚色彩。而新制品的这种辛辣的倾向,可以说是TANNOY力求摆脱这种强烈个性的一个突出的表现。至于能否接受TANNOY的这一种改变,那就要看各人的口味了。
其实,新TANNOY的声音,也不是突然之间转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