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发烧CD《龙韵》
●马龙辉
《龙韵》是《高保真音响》杂志制作的一张发烧CD唱片。该片录制于中央电视台第一录音棚,所使用录音设备均为当今世界顶尖级,例如:EUPHONIX C2000调音台,STUDER D827MCH多轨录音机,Lexicon 480L、TC500混响器,B&K 4040、149、C12VR电子管话筒,特别是96kHz 24bit的Apogee AD2000、DA2000模数、数模转换器,使录音母带为96/24数字音频格式,取样频率和量化精度具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录音水平。该录音虽然在压制成CD后仍为44.1kHz/16bit,但与旧式的44.1/16录音仍有质的区别。这里便引伸出一个技术问题,早在几年前,某些CD唱机就标称真正的20bit,实际上就CD而言只有真正的16bit,不存在真正的高比特之说。近来CD的声音越来越使人们不满意,以至许多人又重新玩起LP,原因是44.1/16制式本身存在先天缺陷,并且在录制过程中又没能真正达到16bit。由于在录制和重放过程中录音和转换器材产生一定量的噪声,使量化过程中最末几个比特的信息被淹没,从而产生失真。随着高比特量化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得以逐步缩小,用现代先进数字录音技术录制的CD较80年代初的数字录音要细致得多。高取样,高比特量化为数字录音提供了很大的宽裕度,可将噪声抛到很高的频率上去,使还原的信号波形更接近原波形,信噪比大大提高。因此高比特、高采样使CD真正做到了16bit,而无真正的24bit之说。尽管如此,《龙韵》96/24制式录音压制的CD在听感上还是优于旧式录音,其声音的动态,丰富、圆润直逼LP。与《降州大鼓》、《至尊鼓王》及近年新出的《炎黄第一鼓》比较,《龙韵》去除了以往打击乐录音的粗暴和蛮横,使打击乐碟片不只是用来测试动态和瞬变,而同时具有可听性。《龙韵》的声音圆润,很具“胆”味,但动态、定位、结像却又是出类拔萃,由于录制噪声低,音乐背景极为干净,这为营造真实的空间感奠定了基础。乐器和人声的空间感和空气感是《龙韵》的另一特点,比较发烧天碟《麦田之歌》,《龙韵》更能细致地捕捉厅堂的残响,空间感更为真实,除音乐信息外,无任何所谓低音失真而凭空制造出的混浊的隆响,人声、竖琴、曼陀铃、长笛定位准确,音色甜而暖,有如一幅温馨浪漫多彩的图画。这可能与采用B&K电子管话筒有关,电子管在表现音乐上的耐听性是无可否认的。
此次试听《龙韵》的器材如下:
音源:VIMAK DT 1000转盘+DS2000解码器;
前级:和韵T99电子管前级;
后级:Audio Research classic 60;
音箱:HARBETH LS5/12A。
和韵 T99是北京欧博公司今年推出的五周年纪念版前级,该前级具有三大特点:价格便宜、电路简单、声音纯静。T99售价仅1000多元,电路极为简单,每声道只用一只6922组成SRPP电路。SRPP电路不仅输出阻抗低而且相位偏移小,高频响应好,频响平直。简洁是发烧友一贯提倡的做法,因为再精密的元器件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非线性因素的存在,只是因为一些高档器材为了追求完美不得已而使用较多的元件,放大和补偿电路较为复杂,因此器材的个性也就更为突出。那么电路设计简单的T99没有个性吗?有,那就是真实。T99就如同一部有增益的无源前级。
言归正传,说说《龙韵》的试听感受:
开声一首“龙腾虎跃”,音场中央一面大鼓之下重锤之后,大筛锣张开吵哑的喉咙在乐队后方吼叫,余韵向前呼啸而来。继前排一串排鼓碎敲之后,中央大鼓、两边中鼓、堂鼓、左后方的十面锣交替奏响,钟鼓齐鸣,错落有至。一段排鼓和十面锣对话般的戏耍之后,鼓锤敲击鼓边的声音细碎而有节奏……一阵乱鼓之后几声深沉的大鼓伴随一声沧桑的大筛锣而曲终。此录音最突出的是定位准确,乐器排列一目了然,从头到尾没有一点似是而非的声音,即使是乱鼓之中,不知是什么在响的声音是不存在的。论乐器的质感和空间感,打击乐上榜名片不在少数,《龙韵》是笔者所听过的质感最强,空间细节融合最真实的一张。
第二曲“二泉映月”改编很有创意,其中加进萨克斯独奏,与独奏二胡此起彼伏。这一与二胡在音色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乐器,在这首曲子中却能与二胡达至水乳交融。萨克斯独奏那哀婉、凄楚、如泣如诉的音调,成功地表达出那夜深阑静,泉清月冷的意境,若不是独奏二胡技艺超群,真要被萨克斯风抢尽风头。
第七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用门德尔松同名歌曲改编的童声合唱,说是童声,但歌声中丰富的泛音,发声共鸣的成熟严然一派成人水准,它不是那纯真幼稚的孩童声,而是带有童声韵味的美丽动人的女声合唱。
曲目不一一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买一张细细品味,且这张发烧天碟足有资格纳入你的收藏。
《龙韵》可作为试音天碟,考验器材绝不留情,和韵T99在此碟的考验下可当即立判,请看如下短兵相接的比拼。与口碑甚佳的价值四、五万元的Convergent audio Technology SL1超级前级比较,T99则要全面下拜,无论是音质、音色、空气感、活生感,总之包括一切音响要素在内,SL1要高出T99不知多少级,高级器材就是高级,不服不成。但相比之下T99还未到要扔出窗外的地步,虽然不像SL1那样叫人叹为观止,但音质绝无劣化,听来可算中规中矩,如果没有SL1从中捣乱,即使是耳朵挑剔的发烧友也绝对可以降级使用。那么T99应定位在什么水准上呢?玩Convergent档次的人士绝不会满足T99,不过对两万元级以下的前级他们也同样不会满足。对Audio Research SL-7、SL-1、Sonic frontiers SFL-1之类的一两万元的前级,T99可就有一拼了,因为像Convergent前级的那种“贵气”它们同样没有。试与Audio Research SL-1、Sonic frontiers SFL-1比较,在整体平衡度及作为一部前级最可贵的纯静和真实,T99绝对技高一筹。可以说,如果你是一万多元档次前级的用家,一部T99已经足够了。一千多元的前级能比一万多元的前级,此说不免有夸大不实之嫌,结论只有读者亲自去试听了。如果T99在展示和销售时能放上一两部上述所说前级以示对比,T99肯定会大开销路。和欧博公司的其它前级如QM-3、T1、T2等比较,笔者不妄加评论了,只引用一句古人的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知读者是否可解其中喻义。总之T99至少要胜过QM-3,据笔者所知,京城几个“高烧”的玩家,他们在已抛弃不能自己满足的Audio Research SL-1、Sonie frontiers SFL-1等前级后,在未选定更理想前级之前仍在使用QM-3,而T99的售价只是QM-3的三分之二,你说有无吸引力。
最后补充一点,在《龙韵》出版之后,《高保真音响》又选出《龙韵》第一首“龙腾虎跃”和第七首“乘着歌声的翅膀”重新混音制作了一张赠送版CD,随《高保真音响》杂志奉送读者。试听其区别,用马兰士63SE CD唱机播放,很难听出有何不同,当用高档的音响系统播放,其中差别则立见分晓。区别何在这里不做介绍,以免给读者画框框,还是把这个空间留给读者,同时也可通过比较检验一下自己的系统是否够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