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音响系统里革命性的进步——RT1.3 带式高音单元 [复制链接]

查看: 15952|回复: 119
31#

real 在 2006-3-27 7:44:2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3-27 0:45:30 发表的内容
哈哈!
幽默!
…………




------------------------------------------------------惭愧!想像力当然不及老兄丰富了

问句大实话:

不管是磁静电还是带式,它能超越先锋/马田卢根/国都等“非锥盘类”扬声器多少呢???


对比就知道了。
“非锥盘类”扬声器——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没有找到,请提供网页连接。
TOP
32#

为了与RT1.3 带式高音单元在音色、“速度”上很好的协调一致,所以建议使用F5(或者4~5寸)的中低频单元;如果低频认为不够,可以加8~12寸失真小的低频单元,设计成落地式箱子解决。中低分频可以在500Hz以下。
其实F5如果设计得好,低频-6dB可以达到45Hz左右,已经相当不错了。
TOP
33#

3,
明白了:先锋这些名带式高做不出好箱,就等惠威了!!!
4,
再明白了:世界扬声器好因加拿大,加拿大扬声器好因惠威。
5,
让松香味兄胡敏强兄两位爱“国”仁兄唱双簧吧!我不参与了。。。。。。。。



惠威做出了RT1.3,你感觉奇怪吗?
惠威两次在美国荣获国际大奖,你认为是虚构吗?
国外同样有好的单元,没有人说不好。
RT1.3好,说它不好也没有用。

好与不好,比较就可以鉴别。
多数情况各有所长,相互不能取代。
TOP
34#

胡敏强 在 2006-3-27 13:51:38 发表的内容
是的,虚假的没有分析力的轰轰的低音宁可不要。


播放鼓乐,应该有弹性和张力,至少不能感觉如同“鼓皮受潮”的鼓声。
TOP
35#

胡敏强 在 2006-3-28 14:29:29 发表的内容
经过这些天的播放,我越来越喜欢惠威的磁静电平面(带式)扬声器了,尤其是用我的小胆机推,中高频简直是美不可言。另外F6的低频表现也非常好,快速潇洒。鼓点快而猛且狠,绝不拖泥带水。钢琴的琴腔感丰富自然,音调变化恰当。倍大提琴的拨弦音调变化清清楚楚,速度快,没有不自然的虚假的固定不变的轰鸣声。



建议用下面这张CD检验一下;

这是用一台声音非常好的古典名钢琴,由一流的钢琴大师,严格控制演奏力度及音量一致,以半音阶递减或递进方式演奏的录音,总共92级。这样以半音阶递减或递进,频率变化的范围就比较小、比较精细(比《雨果一》上1/3倍频精细的多)。听音检验你的音箱是否“合格”时,注意以下几点;
1、声音是否平衡?每个音的音量是不是一样?如果每个音的音量不是一样,那么,音箱就不平衡,不“合格”。
2、音色是否一致且流畅?如果音色不一致且不流畅,不同的音阶段就好象用了不同的钢琴弹出来一样,那么,音箱不“合格”。
3、名钢琴的低频段有没有足够的解析力?有没有足够的低频下潜?能不能听出低频段以半音阶递减或递进的声音变化?如果不能听出低频段以半音阶递减或递进的声音变化,那么,音箱的低频段就没有足够的解析力,也没有足够的低频下潜。
4、名钢琴的低频段有没有足够的重量感、能量感、宽松的空气感和密度感?
如果缺少,低频下潜可能在50Hz以上了,或者低频有“空谷”现象,瞬态反应差。中频可能不好。

5、中频段有没有足够的能量感、厚度感、宽松的空气感、密度感和透明感?
如果缺少,中频不平坦,中频存在明显的“峰谷”现象,瞬态反应差。高频可能不好。

6、高频段有没有足够的厚度感、宽松的空气感、密度感和透明感?
如果缺少,高频可能同样存在不平坦,可能同样存在明显的“峰谷”现象,这个现象主要可能由分频点衔接不良造成。另外就是瞬态反应差。16KHz以上的超高频可能不好、不平坦。

简单地说,你听到了声音非常好的古典名钢琴的声音了吗?上面的分析只是帮助你找出问题。


新窗口打开图片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36#

松香味 在 2006-3-30 0:34:12 发表的内容
[quote]胡敏强 在 2006-3-28 14:29:29 发表的内容
经过这些天的播放,我越来越喜欢惠威的磁静电平面(带式)扬声器了,尤其是用我的小胆机推,中高频简直是美不可言。另外F6的低频表现也非常好,快速潇洒。鼓点快而猛且狠,绝不拖泥带水。钢琴的琴腔感丰富自然,音调变化恰当。倍大提琴的拨弦音调变化清清楚楚,速度快,没有不自然的虚假的固定不变的轰鸣声。



建议用下面这张CD检验一下;

(第12轨)----这是用一台声音非常好的古典名钢琴,由一流的钢琴大师,严格控制演奏力度及音量一致,以半音阶递减或递进方式演奏的录音,总共92级。这样以半音阶递减或递进,频率变化的范围就比较小、比较精细(比《雨果一》上1/3倍频精细的多)。听音检验你的音箱是否“合格”时,注意以下几点;
1、声音是否平衡?每个音的音量是不是一样?如果每个音的音量不是一样,那么,音箱就不平衡,不“合格”。
2、音色是否一致且流畅?如果音色不一致且不流畅,不同的音阶段就好象用了不同的钢琴弹出来一样,那么,音箱不“合格”。
3、名钢琴的低频段有没有足够的解析力?有没有足够的低频下潜?能不能听出低频段以半音阶递减或递进的声音变化?如果不能听出低频段以半音阶递减或递进的声音变化,那么,音箱的低频段就没有足够的解析力,也没有足够的低频下潜。
4、名钢琴的低频段有没有足够的重量感、能量感、宽松的空气感和密度感?
如果缺少,低频下潜可能在50Hz以上了,或者低频有“空谷”现象,瞬态反应差。中频可能不好。

5、中频段有没有足够的能量感、厚度感、宽松的空气感、密度感和透明感?
如果缺少,中频不平坦,中频存在明显的“峰谷”现象,瞬态反应差。高频可能不好。

6、高频段有没有足够的厚度感、宽松的空气感、密度感和透明感?
如果缺少,高频可能同样存在不平坦,可能同样存在明显的“峰谷”现象,这个现象主要可能由分频点衔接不良造成。另外就是瞬态反应差。16KHz以上的超高频可能不好、不平坦。

简单地说,你听到了声音非常好的古典名钢琴的声音了吗?上面的分析只是帮助你找出问题。


[upload=jpg]Upload/20063300393537291.jpg[/upload]


非常希望并预祝得到满意的结果!!!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37#

这么说应该不错了。
不过DIY应该重视测试,一次完成度比较高的测试和调整,会大幅度提高DIY的能力水平。
如果没有上面哪张唱片,《雨果一》17~45轨简单测试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最好是有信号发生器进行仪器测量了。仪器测量业余条件下可以选择类似足球场、或者最高建筑物楼顶,且周围附近没有高大建筑反射物体,至少喇叭朝向正面100m,两侧面和后面50m以上没有高大建筑反射物体的环境里进行,(输入1w/1m、1KHz的条件下,突然关停输入后不能听到明显的反射回声,环境噪声小于被测声压30dB以上);输入1w/1m的条件下,测量频响曲线。
如果能够听到相对明显的反射回声,(喇叭朝向正面100m,两侧面和后面50m以上没有高大建筑反射物体的环境里进行)影响就比较明显,只要注意了上面的环境条件,误差可以保证小于1dB,(绝大多数频率段误差可以保证小于0.5dB,频率越高误差越小。)
业余条件下仪器测量大概只能这样了,个人认为这样已经相当不错,存在的问题完全可以被发现。只是也非常麻烦。
TOP
38#

可以的,请提供长、宽、高准确尺寸,方便分析。

计划过些时间我会开一个《关于环境尺寸限制声音那些频率的还原》的专题,欢迎参加讨论。
TOP
39#

在中国音响界,“惠威”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它的传奇之处,固然有一部分来自于其在创业之初火箭似的成功速度,但更重要的是,自创业11年来,惠威一直保持着一种稳步上升发展轨迹,并成为中国音响界至今为止唯一一个以自有品牌产品打入国际高级音响制造业,并日趋国际化的企业。回顾自小平南巡以来和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大地上像惠威这样能迅速获得成功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仍活到今天的又有多少?说起这个话题,总免不了要提到几乎与惠威老总姚洪波同时从深圳市深南中路统建大楼出走珠海,同样是创业于1991年而后同样获得传奇式成功的巨人集团史玉柱。对比一下这两个类似的企业各自发展的轨迹,就不难了解惠威这11年的厉史所蕴含的意义。
    也许是惠威的太过成功为中国音响界的后进们设置了一道很难逾越的标杆,在国内业界,对惠威的评价一直是“毁誉参半”,有时甚至“毁”于多“誉”。这些业内“专门人士”对于惠威产品的负面评论,虽然大都停留在于主观,个人的层面,真正的专家大多采取一笑置之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私底、口传的评论,对于缺乏专业基础理论素养和主观聆听经验的普通消费者,甚至比一篇考据严密的专业论文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本文不指望能对惠威做出全面、公正,能够“盖棺论定”的终极评价,或者一举改变一些人对惠威的偏见,只希望通过对惠威这些年来历史足迹的追踪,让发烧友对惠威这个企业,这个品牌能有更多的了解。
    一个传奇的企业多半也会有一个传奇的领导者,惠威老总姚洪波的经历在音响界也极富于传奇色彩。不过,每次与姚总见面,或是采访,他总是一再强调:“不要谈我个人,多谈惠威的产品,惠威的技术。”而惠威官方公布的姚洪波个人简历也是简单得可以:
    1964年出生于中国哈尔滨
    198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陕西汉中012工学院计算机自控系。
    1991年创办惠威集团
    1993年移师加拿大建立惠威北美总部
    1999年加入加拿大籍
    现在是美国声频工程学会AES会员,惠威主设计师之一。
    不过,在这一点上,姚洪波的想法是对的,他的心血、成就,已完全与惠威这个品牌,这个企业融为一体,再不可分,可以这么说,惠威就是姚,姚就是惠威。
    1991年,年轻的姚洪波用向亲友募集的几千元资金,在珠海创办了惠威公司(Hi-Vi Research)。惠威成立之初,就将影音领域定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Hi-Vi就是取自英文Hi-Fidelity(音乐高保真)/Visual(视觉艺术)的前两个字母,而Research(探索研究)表明惠威要成为一个以高科技技术为主导的企业。Hi-Vi中文发音就是惠威,惠威另一个含义就是把最好的产品奉献给广大的音乐音响爱好者(惠),在世界音响工业发展史上占据自己一席之地,为中国人扬眉吐气(威),这也是姚洪波多年以来一直深埋在心中的一个愿望。
   就在这一年,在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工程师共同努力之下,惠威推出了一只名为S8碳化聚丙烯振膜中低音单元。对于这个产品,今天的姚洪波有着十分客观的评价:“以现在的眼光看,S8的设计有许多幼稚的地方,但这只单元能够受到那么多发烧友的欢迎,也证明它的声音在当时的确是具有其独特个性的。”S8单元是中国高级扬声器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由于性能大幅度超越国内以往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可以说,正是这个产品,为惠威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没有S8的成功,今天的惠威会是什么样是不敢想象的。
    S8的成功极大地树立了姚洪波的自信心:“中国人也能造出顶级的扬声器!”在这个信念指引下,姚决定走出国门,至国际电声界精英荟萃的北美打天下。
    1993年,姚洪波只身来到了北美,外面的世界带给他的却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占世界扬声器产量80%的中国,其产值却不到20%,尤其是在美国。中国产品有时只能流落地摊。在美国考察市场时,姚带去了不少产品。但美国人看了这些传统设计的产品毫不掩饰地对姚说:“你的东西也许不错,但与这里的产品也差不多,并无特别之处,就算是听感好一点,也没有多大意义。这里已基本住满了人,所剩空间只留给那些有特别之处、有专长的人。”
    姚洪波感到了惭愧,但更多的是不服气:“当时我就决定开发从原理上就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才容易被喜欢发明的美国人所接受。”在崇尚个性和独立精神的美国,最瞧不起的就是仿冒别人,惠威想有尊严地、体面地进入市场就不能*仿冒和便宜货。姚洪波“卖智慧,不卖汗水”的信念就是从这时建立起来的。
    其后三年,惠威在国内市场上进入一个相对的蛰伏期,在这段时间,惠威逐渐把企业的中心向北美转移,下面是这几年间惠威所发生的大事记:
    1993年惠威在北美加拿大多伦多设立制造中心,进军国际电声界;
    1994年惠威投资美国著名的B&G Group带式扬声器集团,与国际电声科技全面接轨;
    1994的惠威整合世界各地机构,导入国际管理体系,成立惠威跨国电声集团;
    1994年惠威斥巨资成立加拿大电声中心,跻身世界一流电声开发与设计制造商行列;
    1995年惠威通过进军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国际音响大展,惠威扬声器受到业界瞩目;
    1995年惠威通过严格审核,成为美国扬声器制造协会(ALMA)会员企业。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惠威更多的是在投入,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如里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此时的姚洪波就是在努力为这棵大树培养健壮、发达、稳固的根系。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惠威开始引进国外的专业技术人才,用姚的话说,花10万美金的年薪直接在美国本土聘请一名高级工程师,虽然看是不可理喻,但如果这个人每年能为企业创造上百万美金的利润,这比动用成百上千万元的资本去援引所谓的技术设备,然后花时间去消化并且还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你说那一种方式更合算?这种有效的“拿来主义政策”使惠威迅速集结了一批世界顶级的电声设计师。正是姚这几年富于远见,自甘寂寞的耕耘,才有了今后几年惠威厚积薄发式的第二次成功。
    1997年,惠威一鸣惊人推出了一件震动国际电声界的产品——等磁场带式高音,以惠威官方的说法,这件产品是“史无前例”的,这一说法在国内电声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的确,带式扬声器的最初构思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了,但那是用的纯铝箔振膜,后来,世界上也的确出现过一些类似惠威那样,在绝缘薄膜上涂敷导电层音圈作为振膜的设计,但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成为一种实用、可*的产品而存活到现在。以产品的成熟和实用化程度来评估,惠威的等磁场带式高音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也确有资格得到“史无前例”的评价。
    这一年,惠威美国杜希研究小组以带式扬声器为核心,设计出价格高达10万美元的旗舰一号超级扬声器式系统,这是中国音响界第一次有能力制造这种“巨无霸”级的Hi-End扬声器系统,其意义非同寻常。同年,惠威全面收购美国著名高级音响制造商Swans公司,总裁Frank Hale先生成为惠威集团总设计师之一。
    1998年,惠威等磁场带式扬声器成为美国拉斯维加斯CES98国际音响大展上的明星,以等磁场带式高音为核心开发的Swans M1专业监听级音箱风靡整个发烧界,国内国外好评如潮,惠威系列扬声器受到世界各大音响制造商的关注。
    1999年,由美国Totem公司研制的欧洲畅销的顶级音箱Forest采用惠威D6扬声器,在德国售价高达8000德国马克!对于惠威,这又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意味着姚洪波和他的惠威用他们出色的产品,赢得了高鼻子老外由衷的尊敬。有趣的是,此时的惠威在欧洲货横行的北美,已经不被看作是一个中国企业,老美和老加的眼里,惠威是作为一个地道的加拿大扬声器单元供应商,着实为加拿大的扬声器工业出了一口恶气。
    2000年,已是CES常客的惠威凭新开发的Diva音箱荣获美国拉斯维加斯The Show音响大展Exceptional Value Award最高价值奖。同时,Diva音箱昂然进入世界最高档的音响店,纽约的Lyrice Hi-Fi。阅读美国音响天书的发烧友,可以从这些天书中看到Lyric Hi-Fi的广告。
    更振奋人心的消息继续传来,在同年德国法兰克福Hi-End 2000极品音响大展上,惠威的R2等磁场带式高音成为德国Hi-End工业巨无霸Burmester柏林之声公司超级扬声器系统B99的核心单元!惠威扬声器终于尊严地打入了世界上最傲慢的德国Hi-End音响专业,并且被用在德国Hi-End界最著名和品牌,最昂贵的旗舰器材上,惠威受到了世界的承认。
    继Totem和Burmester之后,更多国外音箱制造商成为惠威高级扬声器单元的客户,在他们眼里,惠威扬声器是他们的产品畅销世界各地的有力保证。同时,惠威用自己的单元设计制造的音箱系统,同样在市场上大受好评。今年,在CES2002音响大展上,惠威豪庭一号超级影院系统又获得了由HETV颁发的“完美工程设计奖”,用HETV的话来说,这个奖是用来表彰惠威声频产品:“完美的工程设计和质量”,而另一款M4000HT信息影院,也夺得了由The Home Entertainment Expo 2002颁发的“最高价值奖”。
    回顾惠威这11年来走过的路,我们可以发现,惠威走的,是以科技起家,*自行开发并撑握的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最终获得成功的路子。这与国内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产品价格的低廉来取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惠威的成功经验,不仅对于国产音响业,对所有有志于走出国门打天下的中国企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已经取得加拿大国籍的姚洪波在朋友面前一直强调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也一直以惠威为中国音响所作出的贡献而自豪不已。但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惠威这个从中国走出的企业毫无疑问会越来越有国际化的色彩,现在和将来的惠威,不应仅属于我们中国人,更应属于全世界。
TOP
40#

胡敏强 在 2006-4-3 12:22:55 发表的内容
刚刚电话问过,长3.5米*宽2.65米*高2.7米,很小的房间。


这样小的环境,低频还原会受到很多限制,请到这里看看,还可以自己计算。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96023&ftdate=20060402&nTypeId=10&page=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