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TOP GUN HOTLINE4讯号线随感 [复制链接]

查看: 21279|回复: 145
91#

gamboll 在 2006-3-9 19:27:53 发表的内容
fever 在 2006-3-9 3:09:40 发表的内容
gamboll 在 2006-3-9 0:51:10 发表的内容
这里向各DX请教个问题,cd唱片在录制时是否有相位问题?因最近在聆听过程中发现重播有些唱片时,有些乐器的摆位是相反的。
这里以雨果公司的《发烧◎港》及《雨果金碟二》两张唱片中的同一首曲目“渔舟唱晚”举个例子:《雨果金碟二》中的小提琴是在左前方,钢琴在右后方;而在《发烧◎港》中的位置则刚好相反过来,钢琴在左前方,小提琴在右后方


[upload=jpg]Upload/200639048584735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39049435708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390495710281.jpg[/upload]



当然这两张唱片的演奏者及录音时间都不同,存在在录制时特意安排反过来的可能,《发烧◎港》的“渔舟唱晚”选自《乡梦》(HRP7127-2/HRP7127G,由薛伟的小提琴独奏,王耀玲的钢琴伴奏;《雨果金碟二》的“渔舟唱晚”选自《花儿少年》(HRP730-2),由孙毅的小提琴独奏,周纫秋的钢琴伴奏;但我陆陆续续发现还有一些唱片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知各位DX是否有听到这样的唱片?


gamboll  兄,你的問題與相位完全無關,只是樂器擺位的問題而已,除大型管絃樂隊各部樂器的擺放位置有嚴格規限外,一般來說,樂器的擺放位置是可以隨意之所至,如只有一枝小提琴主奏加上一台鋼琴伴奏,只要主奏樂器較伴奏樂器放前一點,誰在左面或右面都並不重要。但有些相同的錄音,如著名發燒唱片 VAN GUARD 廠的 THE WEAVERS  REUNION AT CARNEGIE HALL 1963CD版 和 LP 版 的左右聲道是反轉的,至於錄音反相的問題,更是比比皆是,中外古今都有,箇中原因,非常複雜,絕非三言兩語能弄清楚,只要我們弄清楚自己系統的正確相位,再不時做做相位測試,練好聽力,便很容易分別出那張唱片是正相,那張唱片是反相了



谢谢老师的指点!刚开始时我还以为是把讯号线的左右声道接反了,后来检查来检查去,发觉自己没有接错讯号线,原来这玩意还存在这么多学问。我发觉如果一张唱片的左右声道反转的话,声音的离箱感特别不好,原本应该在左前方的乐器,感觉好象是跑到右后方隔壁屋去了;原本在左后方的乐器,却好象是闷在右边音箱里头了(但雨果这张不存在这问题),不知老师在听THE WEAVERS REUNION AT CARNEGIE HALL 1963CD版 和 LP 版是什么样的感觉?

至于录音反相的问题,如象老师所说那样,那就太复杂了,绝非我等初哥现阶段能懂的了;但据我所知,老师在相位问题上很有一手,甚至连一些音箱的其中一个单元接错相位都能听出来,不知老师在这方面能否指点一二象小弟这样的初哥?

不知其他DX手上是否有同样把左右声道反转的唱片呢?



ganboll  兄,只要每天開機後依我方法做幾分鐘的相位測試,讓耳朵熟習了正相和反相的分別,到換器材時或在初次聽別人的系統時,便很容易知道相位是否正確了。
TOP
92#

fever 在 2006-3-11 1:06:55 发表的内容
gamboll 在 2006-3-11 0:38:16 发表的内容
fever 在 2006-3-11 0:00:02 发表的内容


ganboll  兄,只要每天開機後依我方法做幾分鐘的相位測試,讓耳朵熟習了正相和反相的分別,到換器材時或在初次聽別人的系統時,便很容易知道相位是否正確了。



fever老师,以前小弟以种种原因,一直不愿意去做相位测试(其实就是偷懒^_^),到现在发觉相位原来是这么重要和有这么多的学问,就想再偷懒都不行了;现在正想打开课本(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60321&page=12)一步一步来学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gamboll  兄,請記着做了測試一定要交作業啊。


Yes,Sir
TOP
93#

fever 在 2006-3-11 0:00:02 发表的内容


ganboll  兄,只要每天開機後依我方法做幾分鐘的相位測試,讓耳朵熟習了正相和反相的分別,到換器材時或在初次聽別人的系統時,便很容易知道相位是否正確了。



fever老师,以前小弟以种种原因,一直不愿意去做相位测试(其实就是偷懒^_^),到现在发觉相位原来是这么重要和有这么多的学问,就想再偷懒都不行了;现在正想打开课本(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60321&page=12)一步一步来学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TOP
94#

昨晚放一张熟悉的珍妮佛的《梨花井》第6、7首,第六首将珍妮佛感性的声音表达得令人如痴如醉,第七首开头那忽远忽近的弥漫在半空的各种乐器的声音,结像出色,定位准确,离箱感强烈,解析力明显再上一个层次,真是另有一番新景象啊!
TOP
95#

播放古璇3的梅花三弄,开头的古琴、洞箫等乐器的质感和泛音居然出现了绕梁的境界,虽然没有“三日”那么久,古璇歌声的感情、朗诵者的声音也明显超越前段时间的表现,越是有潜质的新线的煲炼过程就越会出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境地!
TOP
96#

wzlzc97 在 2006-3-9 0:12:48 发表的内容
wzlzc97 在 2006-3-5 1:50:43 发表的内容
试听软件:
1、黄红英《初次尝到寂寞》
2、古璇3
3、靓声王
4、罗西尼(阿卡多版)
5、JAZZ精选(泰拉克25周年纪念版)
HOTLINE4试听初感觉:
FEVER线材特性如下:
总的来说是控制力较好,中频密度高,底盘(低频段)扎实,音场开阔,音色动人,表达感情丰富、表情动人的线材,声音平衡大气能构筑起比例正确的金字塔形的的声音,有胆机的味道,与FEVER老师的听音取向相若。
放在CD和合并机之间,感觉就像将百宝士前级使用的一对12AX7从俄罗斯的SOVTEK换为大盾胆的感觉。其实老实说,FEVER老师的线材声音走向比较一致,并不属于很HIFI很火爆很刺激的线材,理性与感性结合的同时倾向于感性多些,正如楼主所说,听FEVER老师的线,会忘掉正在试线,只觉得音乐变得更好听了,只想翻出更加多的碟来重新听一遍,其实这是玩线的另一番境界。
其实平常音响书主编所说的“十套器材九套衰声”,其中起码有七套是因为高频过亮而令人烦躁不耐听的,我们试听过程中就遇到一套这样的器材,HOTLINE4一接上去,对症落药,高频过亮的感觉马上得到改善,声音也变得醇厚动人。
FEVER老师说我手上的HOTLINE4是新线,每煲100小时就会有明显变化,500小时后还会脱胎换骨。甘犀利?!
我试听了100小时后的确有料到!初接上时有点高频部分上不尽、口型略大的缺点,慢慢经过煲炼,解析力和高低延伸度渐渐加强,表现更为全面。
[upload=jpg]Upload/2006390122289169.jpg[/upload]


到现在为止HOTLINE4在系统里服役大概接近200个小时了,声音比100小时的时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很微妙,有点像存放了10年的普洱茶和存放了20年的普洱茶的茶汤的区别,由稍浊变清变透,由浓厚变得醇厚,由有点小云化不开变得晴空万里,解析力在增强,线条感的塑造从肉感变为性感,但不会骨感,一直对比AQ的老二,一开始时未能全面超越AQ的,后来大家并驾齐驱,到现在AQ有点跟不上马位了,AQ定价比HOTLINE4高,为11200元。如果经过500小时的煲炼,惊喜是否还可以延续和增多呢?真是一条不可小看、越战越勇、需要慢慢品味的“小白龙”啊!
TOP
97#

fever老师,我犯了一个极低级的错误:在HOTLINE 4 煲到90多小时的时候试听,再插回收音机煲的时候竟然插反了方向煲了22小时才发现!结果——几乎比新线还难听!惨啊,惨!
TOP
98#

wzlzc97 在 2006-3-14 16:45:11 发表的内容
wzlzc97 在 2006-3-9 0:12:48 发表的内容
wzlzc97 在 2006-3-5 1:50:43 发表的内容
试听软件:
1、黄红英《初次尝到寂寞》
2、古璇3
3、靓声王
4、罗西尼(阿卡多版)
5、JAZZ精选(泰拉克25周年纪念版)
HOTLINE4试听初感觉:
FEVER线材特性如下:
总的来说是控制力较好,中频密度高,底盘(低频段)扎实,音场开阔,音色动人,表达感情丰富、表情动人的线材,声音平衡大气能构筑起比例正确的金字塔形的的声音,有胆机的味道,与FEVER老师的听音取向相若。
放在CD和合并机之间,感觉就像将百宝士前级使用的一对12AX7从俄罗斯的SOVTEK换为大盾胆的感觉。其实老实说,FEVER老师的线材声音走向比较一致,并不属于很HIFI很火爆很刺激的线材,理性与感性结合的同时倾向于感性多些,正如楼主所说,听FEVER老师的线,会忘掉正在试线,只觉得音乐变得更好听了,只想翻出更加多的碟来重新听一遍,其实这是玩线的另一番境界。
其实平常音响书主编所说的“十套器材九套衰声”,其中起码有七套是因为高频过亮而令人烦躁不耐听的,我们试听过程中就遇到一套这样的器材,HOTLINE4一接上去,对症落药,高频过亮的感觉马上得到改善,声音也变得醇厚动人。
FEVER老师说我手上的HOTLINE4是新线,每煲100小时就会有明显变化,500小时后还会脱胎换骨。甘犀利?!
我试听了100小时后的确有料到!初接上时有点高频部分上不尽、口型略大的缺点,慢慢经过煲炼,解析力和高低延伸度渐渐加强,表现更为全面。
[upload=jpg]Upload/2006390122289169.jpg[/upload]


到现在为止HOTLINE4在系统里服役大概接近200个小时了,声音比100小时的时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很微妙,有点像存放了10年的普洱茶和存放了20年的普洱茶的茶汤的区别,由稍浊变清变透,由浓厚变得醇厚,由有点小云化不开变得晴空万里,解析力在增强,线条感的塑造从肉感变为性感,但不会骨感,一直对比AQ的老二,一开始时未能全面超越AQ的,后来大家并驾齐驱,到现在AQ有点跟不上马位了,AQ定价比HOTLINE4高,为11200元。如果经过500小时的煲炼,惊喜是否还可以延续和增多呢?真是一条不可小看、越战越勇、需要慢慢品味的“小白龙”啊!



wzlzc97  兄,HOTLINE 4  到煲足 500  小時才算進入狀態,到 1000小時才進入最佳狀態哩。
TOP
99#

食古轩主 在 2006-3-15 8:12:52 发表的内容
fever老师,我犯了一个极低级的错误:在HOTLINE 4 煲到90多小时的时候试听,再插回收音机煲的时候竟然插反了方向煲了22小时才发现!结果——几乎比新线还难听!惨啊,惨!



食古兄,沒問題的,只要正確地再插在收音機煲一兩天便會好過來了。
TOP
100#

巴赫小无及伊萨伊小无,由ECM出品,绝对值得拥有

[upload=jpg]Upload/20063180181217989.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