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来西亚中文流行音乐世纪回顾 [复制链接]

1#
在大家的印象中,马来西亚中文乐坛似乎总被港台乐坛远远抛离在后头,无论是歌曲水准或是歌手素质,根本无法相比。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早在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马来西亚的中文乐坛已经是东南亚,甚至是香港、台湾中文乐坛的佼佼者,也可称得上是当时的“领导者”,连港台歌手都要来马来西亚分一杯羹。如70年代的邓丽君、尤雅、余天、李亚萍;80年代初期的刘文正、甄秀珍,后期的林淑蓉、李茂山等,都
曾视马新市场为一块沃土,港台艺人在那个时代在马来西亚登台更被视为平常事,由各家唱片公司组织的歌星巡回团,一年365天,马不停蹄在全马来西亚大城小镇的戏院内演出,似乎已成为当时当地人民一种不可或缺的娱乐。

以前的中文乐坛市场情况特殊,再加上整个中文市场还未真正打开,香港在60、70年代盛行的是电视剧主题曲,而台湾在70年代的校园民歌萌芽前,仍处于戒严状态,在少了外来竞争及听歌人只要是好歌都照单全收的情况下,马来西亚创作歌曲在这有利的环境下,迈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

当时的听众听歌根本就不管歌手或歌曲是来自哪个地方,再加上当时的环境造就了不少让歌手驻唱的场所,像各大公司组织的巡回团,让歌手有不少公开演唱及与歌迷接触的机会,而不少各地的歌手也是在这个时候锋芒毕露。



丽风带动创作风气
在谈到马来西亚中文乐坛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到丽风唱片。崛起于60年代的丽风唱片,可说是带动当地创作风气,并把当地创作推向全盛时期的先锋及功臣。当时,丽风在港台、中国内地、马新皆设有分公司,而且旗下也有不少出色的创作人材,像马来西亚本土的李俊雄、丁冬等,而这些创作人也非常坚持原创,写了不少动听的好歌给丽风旗下的歌手演唱,像李俊雄写给邓丽君演唱的《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便是其中一首非常
出色,红遍马新港台的创作。

而在70年代后期,转投丽风旗下的李逸,与李俊雄和丁冬以“铁三角”姿态,成为当地乐坛的“权威者”,甚至在港台乐坛也造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像《唱首情歌给谁听》、《过客》、《日落日升》等曲,都是当时“出产”的流行曲。李俊雄在当时也曾与以笔名“叮咛”填词的黄晓君合作,为尤雅写了一首《不如早点分离》,这首歌曲之后也被黄晓君和李逸翻唱。

除了李俊雄和丁冬,田鸣在当时也称得上是另一位杰出的创作人,像余天演唱的《一曲寄知音》、《一个陌生的女孩》、与李亚萍合唱的《愁雨》及甄妮演唱的《难道这是在梦里》等,都是田鸣的得意之作,不过,这些歌曲被带到台湾发表时,在填词作曲者一栏上,田鸣却是填上“田园”和“一鸣”这两个名字,所以知道这些歌曲的创作人原来就是田鸣的人并不多。

另一位在80年代初期较为活跃的创作人是家飞,家飞当年写给李采霞演唱的《缘》和《惊情》,也受到大家的热烈反应,而且这两首更先后被台湾的高胜美、韩宝仪翻唱,可说是卡拉OK一首非常热门的歌曲。无可否认的是,当时马来西亚本土创作人材济济。


吹起民歌旋风
不过,当地乐坛强盛的创作风气,却因为李逸在1980年的当红时期不幸车祸逝世而陷入一片真空阶段,呀敲响了当地乐坛的警钟,因为在李逸骤逝之后,尽管当地创作人依然写出不少好歌,但却没有一位像李逸这样出色的歌手可以填补他遗下的空缺,于是在台湾已成一股势力的民歌、许冠杰的市井创作歌曲和翻唱歌曲也在这真空时期,迅速取代了马来西亚本土创作的位置。

虽然80年代初期依然有不少热爱本土创作的音乐人默默在耕耘,为本土创作而努力,但走清新路线的民歌魅力一发不可收拾,再加上东尼机构把演唱民歌的刘文正、甄秀珍等的台湾歌手引进马来西亚市场,虽然他们也是以“翻唱者”身份在当地出辑,但像刘文正唱红的《兰花草》、《雨中即景》、《童年》、《阿美阿美》等曲,因为是通过他的歌声被引进当地市场,所以才会被当地乐迷误以为他是原唱者。

民歌令当地乐迷趋之若鹜,当地华资唱片公司也顺应时势,让旗下的本土歌手大量翻唱民歌,像当时仍份属新人的唐尼、康乔及罗宾等歌手,都是以唱民歌打响知名度,甚至唐尼翻唱的《你那好冷的小手》和罗宾翻唱的《你侬我侬》,还被乐迷以为他们是原唱者;另外,香港电视剧主题曲,也因为剧集在当地大受欢迎而开始在市场分一杯羹,马来西亚本土创作在这种不利环境下,地位岌岌可危。

在这个当地中文乐坛的“战国时期”,本土的刘明瑞和新加坡的卡斯也以一曲《无言的结局》创造了一股“土歌”风气,林淑蓉和李茂山这两位来自台湾的歌手,凭刘明瑞和卡斯的多首“土味”创作,在马新两地刮起一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土歌”旋风,风靡一时。


校园创作崛起
直至80年代中期,在新加坡唱歌的巫启贤及其领导的“地下铁”组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卷起了一股创作风气,因此带动了两地的创作风,激起不少年轻爱好创作朋友的斗志,被打入“冷宫”多年的当地创作开始出现重生迹象,马来西亚全国各地校园纷纷崛起不少创作小组,在当时甚为风行的茶坊举行新歌发表会,甚至因为对创作的热爱互相往来,北上南下,交流一番,其中最有组织性的激荡工作坊,更举行了一个大型的巡回演出,到全国散播创作的种子。

激荡工作坊以自资方式推出了创作专辑,而当年年仅18岁的关德辉也获得大联机构的青睐,签了旗下歌手,推出首张个人创作专辑《印象中的寂寞男子》,由于激荡和关德辉的创作专辑受到市场肯定,结果唱片公司又一窝蜂做起创作专辑起来。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短短几年内,当地乐坛便出现了逾20位新人,而叶啸在1992年更集合了其中10位新人包括黄德伟、爵西、司马太郎、江家荣、潘光前、方仕辉、黄世豪、锺静贤、洪
逸生及邓家龙,举行了一嘲10个新朋友演唱会”,似乎让大家看到了马来西亚本土乐坛未来的新希望。

可是,这场演唱会当年的确获得极大的回响,但这些新人的销售量却差强人意,幸运的还可成为一片之星,但有的人连专辑还未推出,就已在乐坛消失。当地华资唱片公司在新人销量不佳,本着商业利益的大前题下,为免再受亏损,纷纷从创作专辑市场抽身,于是大家才惊觉,原来“繁华”情景,只是个假象,这对满怀抱负的本地创作人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尽管该次的严重冲击之后,依然有华资唱片公司愿意冒险做创作专辑,但台湾和香港歌曲的势力已在马新两地根深蒂固,成功俘获当地乐迷的心,更令当地乐迷对本土创作不屑一顾,说得残酷一点,继关德辉之后,就没有再出现一位能够真正被当地乐迷及市场接受的走创作路线的本土歌手。
当地创作经过几年的苦苦挣扎求存,直到台湾滚石进军马来西亚市场后,在1995年尾成功发掘了光良品冠,让当地创作再现曙光,而一连串凑效的促销与宣传手法,终于让当地乐迷和市场在继李逸年代之后,真正开始接受本土。

不过,在滚石真正“插手”当地中文乐坛的创作之前,不得不提到由另类音乐人于1992年主办的“海螺新韵奖大专生与中学生全国歌曲创作比赛”。这个创作比赛当年在全马来西亚展开募集歌曲之际,可谓在全马的校园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像品冠、山脚下男孩、阿牛、梁静茹及不少幕后的创作人,都是在参加了这个创作比赛之后,晋身歌坛,可见这个从校园开始发动起新一代创作潜质的比赛,在当地创作领域所占有的一定启发
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2#

TOP
3#

无言的结局
曾经是对你说过这是个无言的结局
随着那岁月淡淡而去
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脸上不会有泪滴
但我要如何如何能停止再次想你
我怎么能够怎么能够埋藏一切回忆
啊让我再看看你让我再说爱你
别将你背影离去
分手时候说分手请不要说难忘记
就让那回忆淡淡地随风去
也许我会忘记也许会更想你
也许已没有也许

曾经是对你说过这是个无言的结局
随着那岁月淡淡而去
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脸上不会有泪滴
但我要如何如何能停止再次想你
我怎么能够怎么能够埋藏一切回忆
啊让我再看看你让我再说爱你
别将你背影离去
分手时候说分手请不要说难忘记
就让那回忆淡淡地随风去
也许我会忘记也许会更想你
也许已没有也许
分手时候说分手请不要说难忘记
就让那回忆淡淡地随风去
也许我会忘记也许会更想你
也许已没有也许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