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更换“高级元件”没有考虑这个“高级元件”发挥威力需要的条件;
例如:换“胆”、换晶体管、换电阻、电容等;
先说换“胆”,难道换“胆”就是拨下来、插上去那么简单吗?很多人就是这样认为的,我看这坛子里很多朋友发表换“胆”体会,就很少谈到需要调整的。其实“胆”的输入、输出阻抗、偏压、开环增益等参数、要求等,差别是非常大的,同样型号的“胆”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试问,一对输出阻抗5500欧姆的功率放大“胆”,替换下一对输出阻抗3500欧姆的功率放大“胆”,输出变压器又不调整或者更换,换上去的“胆”能够发挥它的威力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这个输出变压器是为输出阻抗3500欧姆的功率放大“胆”设计的,它的输入阻抗就应该是3500欧姆,换上了一对输出阻抗5500欧姆的功率放大“胆”,他们就不能良好的匹配工作了。
用输出阻抗3500欧姆的功率放大“胆”替换输出阻抗5500欧姆的功率放大“胆”,情况也是一样。
这时候的声音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这声音绝对不是替换上去的“胆”真正应该有的声音。
有人认为某“胆”声音非常好,上到另一机器时却发现还不如最最一般的“胆”好,大概就是这个问题了。
再就是偏压和开环增益,不同型号的管子偏压条件可能会有明显的差别,如果没有一个适当的偏压条件,同样会影响这个管子正常发挥;开环增益的差别总是存在的,同批同型号的管子开环增益的差别都会非常大(大到一个数量级都有可能),如果没有配对,或者配对误差太大,一样影响该型号管子正常发挥。这个情况下的声音也不能代表该型号管子的声音。
因此,关于换“胆”,有几个建议;
(1)查找资料,选择输出阻抗相近的型号(相近值达到正负90%以上);
(2)按照资料调整偏压至要求范围;
(3)尽量“严格”地配对;
(4)调整上一级输出阻抗,使之与新“胆”输入阻抗匹配。
再说换晶体管、换电阻、电容等,不同的这些元件,确实有不同的声音“风格”,但更换时同样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参数。如功率、型号类型、频率特性、耐压值、工作环境温度条件等。
对电容,尤其是电解电容,耐压值不一定是越高越好。通常的电源滤波电解电容,其耐压值高出工作电压10%~20%是比较合理的状态,内阻小才是最重要的。
相同品牌型号,相同容量的,内阻基本相同时,耐压值高的体积一般都会比较大;如果体积相同,耐压值高的内阻就会比较大了。因为耐压值高意味着电容内部绝缘层加厚、金属导电膜减薄、内阻增加。当然内阻的大小还与结构及内部金属导电膜材料有关;相同品牌型号的,结构及内部金属导电膜材料就基本一样。
低压部分如5V,一般不应该选择耐压值大于16V以上的电解电容。因为那样会造成电容体积增大,电路连接走线加长的等问题。
相同耐压,体积大的内阻小,声音好。因为体积大的高意味着电容内部绝缘层减薄、金属导电膜加厚、内阻减小。
说明一点,这些只是大多数情况下的一种规律,一定会有特殊例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