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162636465666768» / 7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佳丽大荟萃兼谈【音响发烧三大定律】的应用--高文Goldmund E... [复制链接]

查看: 127504|回复: 753
641#

Unico CD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Unico range, both in appearance and in electronic design. It employs leading-edge technology and features some of the latest and best components, including D-to-A conversion chipsets from Crystal and a microprocessor from Philips which takes care of disc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functions. All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is shown on a large 8192-pixel screen capable of both text and picture display. The screen is back-lit and has fully automatic brightness adjustment which adapts to the ambient lighting to provide ease of reading at all light levels.
The transport chosen is a high-quality CD-Rom mech normally used in computers. The motors incorporated in the transport are of the low-vibration, brushless, asynchronous type. The laser has a glass lens, which is superior to the plastic lenses used in most CD players. The guides and supports for the moving parts of the tray are lapped steel (not plastic), and the output signal from this transport is an S/PDIF. As an added bonus this mech is mounted on a rubber suspension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vibration affecting the reading capability of the laser diod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is carried out first by a CRYSTAL CS8414 chip which provides clock-jitter reduction and corr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audio data. Next follows the (optional) CRYSTAL CS8420 chip which takes care of oversampling at 96kHz, with a clock at 24.576 MHz. The output from this chip is fed to the CRYSTAL CS9342 converter which has a maximum capability of 24 bit/192kHz.
The signal is filtered by a passive network and sent to a valve preamp stage which operates in pure Class-A using 1 x ECC82 double triode for each channel. Audio output signals are provided in both balanced and low-impedance unbalanced (>100 Ohms) mode. On the rear panel there is provision for a digital input and output, in the optional version with oversampling.
All the electronic circuits are fed from one large, low-flux power transformer designed specially by Unison Research for this project. 5 separate stabilized power supply stages are used, of which the one providing anode voltage to the valves is a power MOSFET stage.

Input stage
Double triode ECC82 configured in a first Pure Triode Input Stage followed by a second triode stage with Bias Active Control. Anode voltage and heater current (dc) are stabilised.

Output stage
Improved Dynamic Class A Symmetrical Stage employing a Power MOSFET Complementary Pair

Damping factor
> 50

Feedback factor
8 dB

Amplifier overdrive
Overdrive indicated for THD > 1%

Power consumption
290 W (at full output power)

Dimensions (WxDxH)
27 x 45 x 15 cm.

Net weight
Kg. 15
Technical Sheet
Type: integrated
Converter: 24 bit / 192 kHz
Analogic / Digital outputs: line unbalanced / balanced
Controls and function: basic controls, remote controlled
Dimension (cm): 43.5x34x9.5 17.2x13.4x3.7 inches
Net weight: 11 kg / 24.75 lbs
TOP
642#

丹麦殿堂级品牌GRYPHON以其卓越的靓声设计与精巧的金工迷倒不少发烧友,最近厂方推出了全新的旗舰CD机Mikado,其制作依然继承了厂方一贯作风,令人目不暇给!

Mikado CD机

        本机采用了Top-loading机顶入碟设计,机芯为PHILIPS出品的CD-Pro 2,但经过厂方大幅摩改,整个底座由金属铸造而成,为机芯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至於顶盖亦是全金属结构,开关则由摩打驱动,使用起来份外方便。解码线路方面则采用了24bit/96kHz架构,每声道采用两颗特选级Deltasigma DAC双差动式解码晶片,将Mikado的解读能力带到更高层次。此外,厂方亦预留了插卡槽,容许日後换卡升级,确保Mikado的解码能力走在时代尖端。

        除了数码电路先进之外,Mikado的模拟电路亦精益求精,设计上彻底奉行左右声道独立设计,采用四个电源变压器独立供电给数码及模拟电路,每声道采用高达15000uf滤波电容,配合多级独立电源稳压让机内各部份获得最充沛而洁净的电源。输出电路使用纯A类零负回输设计,厂方并刻意将讯号路径缩短及减少接线长度,让用家可以从XLR和RCA模拟输出提取最优质的模拟讯号。当然,本机亦配备了AES/EBU和同轴数码输出,方便用家配搭外置解码器。



图片附件: Mikado.jpg (2006-8-22 11:55, 18.58 K)




解码: 4 x 24bit / 96kHz D / A
顶级固定雷射光头转盘
频率响应: 0 - 48 仟赫 - 3 分贝
讯噪比: <-106 分贝
总谐波失真: 0.009%
最大输出: 4.2 伏 平衡, 2.1 伏 非平衡
最高耗电量: 45 瓦
重量: 9 公斤
尺寸 ( 高 x 阔 x 深 ): 15 x 48 x 42 cm

Diablo合并放大器

        采用真正左丶右声道独立设计的Diablo配备了一个新开发的50级音量控制器,它由精密度极高的Welwyn电阻丶微处理器控制丶电容继电器构成,精准度极高。每声道采用8颗顶级双极晶体管,为了将它们的潜能尽情发挥,厂方特别采用了1,800VA环形变压器,足以供应放大部份高达250W/8 Ohm~800W/2 Ohm的苛索。至於电路上则采用超短讯号路径,电路板更采用了军方规格,内部的铜箔厚度达105my以上,再将机内接线缩至最短,而端子与线路板更采用直接连接方式,让讯号可以一滴不漏的传送到Neutric镀金XLR端子与Telfon绝缘RCA端子身上。

         贵丰Diablo设计理念源自旗舰Sonata Allegro前级与Antileon Signature功率放大器,其制作之认真程度及选料之上乘可与两者比美.

         全机采双单声道结构,供电系统主干为一枚巨大环形变压器,左右声道独立绕线,串音 (cross-talk) 远低於仪器能测量之范围,整流部份选用高速元件,滤波电容群总电容量达116,000μF,采小体积音响专用品种,由於储电与放电速度一致,瞬变速度快得无与伦比,瞬态调变失真 (Transient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低至前所未有的水平.过荷能力极强之纯A类输入级独立稳压供电,与功率放大级供电部份完全分离,这种设计对匹配高电抗性 / 高阻抗 (high reactance) 之扬声体系极为有利,因为功率放大器的负荷阻抗越高,变幅越大,对输入级的过荷能力要求越高.是以Diablo的动态对比完全超越分体前後级机种的极限.

        军用级双面线路板,铜?厚达105μm.零负回输设计.恒定大电流输出.阻尼因素全频恒定不变,能轻易驾驭任何扬声体系.

        先进微型处理器控制音量,连接50级Welwyn精准电阻阵列作讯号衰减,确保内阻不变与频率响应平直.面板上的显示屏简洁,轻触式控制反应灵巧.可内置MM/MC唱头放大模件.特设AV输入,可将前级部份旁路,环绕声解码器可直接控制功率放大部份的音量,以配合家庭影院组合.先进精密之保护系统,确保工作无条件稳定.
[upload=jpg]Upload/200610280343482292.jpg[/upload]
TOP
643#

接着出场的佳丽是-- 丹麦二盈(Gryphon贵丰;BOW神弓)!
最后编辑musicwalker
TOP
644#

MIKADO
以下文章取材於音響城邦雜誌  
  
Mikado在乾淨俐落的音符起落之際,賦予更加飽滿的琴身共鳴,小提琴的形體更加凝聚、浮凸,從中頻到中低頻均衡的拉開音樂的氣勢,聽來更加符合一代大師的風範氣度。
這不是我第一次邂逅Mikado,去年九月份,Flemming親自從丹麥帶來全台第一部 Mikado,就曾經在代理商處搶先嘗鮮。當時使用全套Gryphon系統試聽,從CD到喇叭,全部都是Gryphon,那時候最大型的Poseidon還沒有問世,搭配的是Cantata喇叭。雖然採訪主角是Mikado,但讓我最驚訝的卻是Cantata喇叭,尺寸不大的二音路喇叭卻能夠發出龐大的音樂能量,搶走不少 Mikado的風采。
談起 Gryphon ,從創業至今設計理念從來沒有變過:純A類、無負迴授、雙單聲道與全平衡。把這樣的條件放到 Gryphon 的這部CD唱盤Mikado身上,同樣完全適用。「吾道一以貫之」套用在音響設計上面,Gryphon算是徹頭徹尾一致。

學美術出身的老闆
任何人看到Mikado這部CD唱盤,不管是否熱中於音響器材,都會讚嘆其既典雅又現代的設計美感。仔細端詳Mikado的設計,不僅是整體造型突破傳統的窠臼,更有工業設計的巧思。主事者Flemming E. Rasmussen原本是學美術出身,設計出這麼具備美感的CD唱盤,箇中巧妙不難管窺。
Mikado維持了Gryphon器材外觀的各種設計元素,整體以黑色為基調,另外加上銀白色金屬頂蓋收畫龍點睛之效,與擴大機的尺寸比較起來,Mikado多了一分靈秀,少了點厚重,線條輪廓更見洗鍊。
捨棄一般承盤進出的抽屜式設計,Mikado採用了上掀式設計,這在頂級CD唱盤是常見的手法,但是Mikado獨特之處在於新穎的起閉方式,銀白色的金屬頂蓋開啟時,內部裝設藍色LED燈光還會一閃一爍,妝點出新鮮的科技感。我很直覺的想到「星艦迷航記」裡面的企業號太空船,而Flemming說他自己也是個Trek迷,Mikado的設計靈感或許由此而來。

上掀式設計的巧妙
我長期使用的Micromega CDF1轉盤也是上掀式設計,但是得要全手動掀開厚重的透明壓克力面板。大部分的上掀式唱盤都採取手動設計,原因是頂蓋的重量都不輕,設計自動起閉頗費功夫,乾脆簡單的做成手動。
難道沒有出現過自動起閉的上掀式設計?其實有的,以前 Roksan 的 DP-1 轉盤也是使用圓形銀白色金屬頂蓋,透過馬達與齒輪傳動起閉,Mikado的設計則略有不同,起閉的方式類似,但Mikado則是裝設了一根支撐桿,用馬達傳動支撐桿,將頂蓋舉起來,金屬頂蓋本身並不與任何傳動機構連接。
獨特的起閉頂蓋設計看起來機械感與設計感十足,但是卻讓Flemming花了很多功夫才找到適當的元件。問題出在Mikado的頂蓋很重,必須使用扭力夠大的馬達, 您或許覺得頂部那塊薄薄的銀白色頂蓋怎麼會重? 注意連結頂蓋後面那塊金屬板頗有份量,一直延伸到後面的起閉軸承部分,兩個加起來重量可不輕。為了找到扭力夠大、噪音又夠低的馬達起閉,Flemming耗了些時間尋覓適合的元件,還因此略為推遲了上市時間。

落實細節的設計
Mikado不僅在外觀風格獨具,工業設計上還有許多值得介紹的特點。從頂部俯視,Mikado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中央是承盤所在,左右兩側頂板則成對稱之姿,拆卸時先將兩側頂板卸下,小心的把藍光LED的電源供應配線拔開,然後才能拆卸中央的金屬頂板。兩側對稱的頂板下面裝置的是左右聲道的DAC與類比放大線路,完全依照Gryphon雙單聲道的原則,左右聲道線路完全分離。除此之外,
Mikado也徹底執行最短路徑的設計,分立在左、右兩側的放大模組,不管是平衡或非平衡輸出,各種端子就直接焊在線路板上。
核心的承盤機構位於正中央,斗大的CD Pro2刻蝕在灰色金屬外殼上,一眼就能認出來。拜國內改編「無間道」的逗趣影片,CD Pro2幾乎是Philips有史以來知名度最高的一款承盤,當然 CD Pro2 不光浪得虛名,而是成熟度與穩定度相當高的一款承盤機構,許多知名的唱盤都不約而同的使用它。選用 CD Pro 2也不是單純的買來就用,硬塞進去,還得要進行修改,包括鋁合金車製的專屬CD鎮,車工與設計都是第一流的水準。數類轉換器則每聲道使用兩只AKM 24bit/96kHz晶片,採雙差動(Dual Differential)解碼,理由很簡單,Gryphon堅持全平衡設計,所以每聲道得要用上兩只Stereo的解碼晶片。
晶片的選擇與舊款Adagio相同,昇頻也採24Bit/96kHz,Mikado升級之處在於新的兩枚主控時鐘,一個裝在轉盤附近,一個裝在數類轉換晶片附近,藉由雙時鐘控制降低時基誤差。
在承盤機構的周圍,引人注意之處還包括4只環形變壓器,您或許會想:一部CD唱盤怎麼會需要4只變壓器?其實Mikado回到了最基本的設計邏輯,把可以分離的部件都盡量分開,然後再巧妙組合成完整的設計。嚴格的將類比與數位的電力供應分離,是大家都瞭解的基本原則,但是能夠落實在設計上,Mikado樹立了當代頂級CD唱盤的一個新典範。

Hi End CD越來越難製造
考據Gryphon器材發展的歷史,不難發現Mikado與前一代當家CD唱盤Adagio之間相隔的時間並不長。在Gryphon自家網站上的器材
年表,第一部Tabu CDP1在1998年十月推出,而第二部Adagio則到2001年底問世,兩者相隔大約三年左右,而Mikado在去年就已正式發表,算來與Adagio相隔才一年多,更新的速度似乎快了些。與Gryphon擴大機約莫每五年才會推出新款的速度比較起來,CD唱盤上面汰舊換新的腳步顯然快得多。
是什麼原因讓Gryphon的唱盤更新速度比擴大機快上一倍?問題在於關鍵元件的取得來源。 Flemming 自己也不願意經常更動器材款式,但是擴大機上面所使用的元件,絕大部分都能找到穩定的供貨來源,而CD承盤機構就不是如此。以往Tabu CDP1與Adagio使用Sony承盤,而Sony幾乎每年都更換設計,新型號推出以後,舊款承盤都不會繼續生產,下游廠商得要因應關鍵組件的提供者
修改設計,這讓Flemming非常頭痛。
雖然他還是很欣賞Sony設計生產的承盤,但是Sony的生產政策讓他不得不轉往Philips的懷抱。從這裡也可以發現,雖然SACD與DVD-Audio還沒有打敗CD,但是國際性大廠的動向,確實讓Hi End等級的CD唱盤越來越難找到合用的關鍵組件,也讓Hi End CD的製作難度提高。

獨特的觸控「創舉」
將Mikado與參考系統連接妥當,準備好好品味Flemming的最新力做,這才發現正面控制面板上面沒有電源開關,直覺的往背板去找,也沒看到,找了一陣子,才發現電源開關裝在前方底部,巧妙的隱藏起來。打開電源之後並不是直接開機,而是停留在待機模式,但是正面的 Gryphon標誌已經泛起紅光。
按下STB的開關,紅色Gryphon標誌會閃爍幾下,然後顯示幕亮起,表示進入正常工作狀態。所有的操作功能都整合在略有仰角的控制板上面,但是操作卻不是傳統的按鍵,而是採用觸控的方式。原本Flemming只有想到觸控設計,但是原型機出來以後,大家發現觸控雖然很新穎有趣,但是有沒有按到功能鍵的感覺卻不是很明顯,因此他們又替Mikado裝設了觸控「聲音」,一旦觸摸任何一個功能,就會發出「喀啦」的小小聲響,告訴您Mikado已經感應到了。Mikado有趣的操控方式,在CD唱盤當中我還是第一遭看過,算得上「創舉」。

遇過最「燙」的CD
經驗當中Gryphon的器材都很熱,這是純A類設計的特色,但是Mikado還是讓我吃了一驚,開機之後聆聽約莫半小時,試摸了一下機殼,溫度還好,感覺到稍有熱度,原本以為大概正常工作溫度就是如此,再聽個半小時以後重新試過溫度,這下可真的嚇一跳了,竟然明顯的有燙的感覺。拿起家裡的耳溫槍隔空測量,竟然將近50度,雖然家用耳溫槍精度較差,但 Mikado 已經是我遇過最燙的CD唱盤,我所使用的 Mark LevinsonNo.36XL DAC正常工作溫度也不低,拿來與Mikado相比,倒成了小巫見大巫。
經過一個小時溫度到達略有「燙手」感覺的地步,Mikado的工作溫度會不會繼續上昇?合理的設想,Gryphon原廠應該已經進行過完整的測試,這樣的想法恐怕是過慮了,不過為了慎重起見,我讓Mikado連續開機了大約三天,溫度一直維持在差不多的水準,器材的工作穩定度應該沒問題。
溫度的上昇耗費了將近一小時,印證在聲音上面亦然,一開機我就忙著在Mikado與參考系統之間輪番換CD交互聆聽,初時覺得不過爾爾,但是經過半小時之後,開始感覺暗自擔心,一個小時過去以後,眉頭開始皺了起來,當評論員最大的夢魘開始浮現:自己的參考器材受到嚴重威脅,對自己的聲音抱持的信念也開始動搖,心猿意馬了起來。

具備權威感的飽滿音質
與參考訊源比較,Mikado顯然在聲音的飽滿程度與密度有大異其趣的表現,無論音樂類型如何變換,Mikado的聲音重心顯得沈穩厚實,而參考器材則略顯浮華。拿海布勒演奏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全集」(Philips 456 132-2)來說, Mikado展現出平台鋼琴的氣勢,每一顆音符敲擊的顆粒都更加飽滿圓潤,音樂旋律進行帶著一分安定感,參考訊源則顯得輕盈些,少了點權威感。
飽滿厚實的音質讓音樂變得更加耐聽,譬如日本版K2錄音的海菲茲,強調將原始錄音當中的細節纖毫畢現,以前用自己的參考器材聆聽,總覺得沒有LP耐聽,但是細節確實更多更快,似乎應了大家對海菲茲琴音冷冽的印象。換成Mikado,在乾淨俐落的音符起落之際,賦予更加飽滿的琴身共鳴,小提琴的形體更加凝聚、浮凸,從中頻到中低頻均衡的拉開音樂的氣勢,聽來更加符合一代大師的風範氣度。

低頻彈跳與衝擊力一流
Mikado 的飽滿厚實,可貴之處在於維持音樂絕佳的活力,而不是一味的厚重,反而讓聲音顯得遲鈍。譬如前一陣子才發現的 Allen  Taylor 的「Hotels& Dreams」(SFR 357.6028.2),Stockfish的錄音本身已經有很飽滿厚實的低頻段表現,即使音響系統的低頻段較為缺乏,還能維持相當程度的豐厚低頻,但是如果音響系統的低頻段量感多而不夠密實,就容易易顯得散漫,用Mikado聆聽,
低頻段量感當然還是豐厚,但是優越的彈跳力與衝擊力,更顯低頻線條的美感,聲音的密度極高,鋪陳龐大又有形體的規模。
換上Sheila Jordan與Harvie Swartz合作的「Songs From Within」(M.A M014A),這是Sheila Jordan最新的專輯,比起過往的唱片在
爵士樂表現上更為自由奔放, Harvie Swartz 的低音大提琴撥弦伴奏,宛如歌聲與樂器的對話,讓精彩萬分,與參考系統比對起來,Mikado更是把每一個音符顆粒與該有的質感表現得飽足迷人。CD內容說明錄音場地選在空曠並具有良好自然聲響條件的空間,Mikado表現出來的音場也顯得寬廣,有時錄音當中收錄到細微的場地雜音細節,則讓空間感覺更開闊,少了這些細節,就沒辦法完整體會M.A.刻意營造的「 友善聲響 」( acousticallyfriendly)錄音環境。
既飽滿又有豐富細節的好處,還可以再舉吉安馬尼亞.泰斯塔的「一天的華爾滋」(Harmonia Mundi LDX 8741095),粗獷渾厚的男性嗓音,散發無比的雄性魅力,加上充滿線條感的尼龍吉他伴奏,閒適的氣氛帶著些許的感傷。第二軌的「Sono belle le cose」開始時低吟的口白,背景單調清淡的口琴與營造氣氛混入的蟲鳴鳥叫,帶領出生活當中的疏離感,等到吉他伴奏與泰斯塔迷人的嗓音出現,又充滿對生命的禮讚,在Mikado身上重現出溫暖的光澤,與參考系統比對起來,Mikado 更唱出泰斯塔歌聲當中的生命力,而參考系統則多了一份疏離感,感傷有餘,活力稍減。您說,殘酷的在擴大機的檔位之間兩相比較,教我如何不心猿意馬起來?
當轉盤同樣「厚聲」

心動是一回事,評論工作還是要繼續下去。Mikado還配備 AES/EBU 與 BNC 兩組數位輸出,我使用TcM Power Reference 的AES/EBU數位線連接到No.36XL,不過這部老數類轉換器只能吃到44.1kHz,看來是在催促我要升級了。當轉盤的 Mikado 聲音走向與Micromega CDF1差異不大,都是走厚實的路線,兩部轉盤也都使用Philips系統,但是Mikado優越之處,還是中低頻與低頻線條,低頻段光有厚實是不夠的,還得要帶得出音樂的張力。
這次比對更殘忍,在數類轉換器上面切換數位輸入檔位,CDF1這部十年以上的老轉盤,還是敗下陣來,兩者都有厚實、都有均衡的音樂表現,但是Mikado應是讓音樂多了一份鮮活感,飽滿之外有更多細節,豐潤甜美兼備,不管是慕特的「Tango, Song and Dance」或是基頓克萊曼的「Happy Birthday」(Nonesuch 7559-79657-2),小提琴輕重之間的線條刻畫與尾韻細節,Mikado都更顯活生、更加有味道。

剛猛輕靈的融合
以Gryphon為名,在希臘神話當中是半獅半鷹的化身,結合了獅子的剛猛威力與老鷹的迅捷輕靈。在現實世界中,Flemming也把對Gryphon的幻想,從神話當中拉到音響器材,要讓Gryphon標誌的器材不但具備雄渾的力量,還要能輕巧敏捷。雖然Mikado取了有點「日本味」的名字(吉伯特與蘇利文的喜歌劇「如此天皇」),但是骨子裡還是Gryphon強悍的音響觀。
能把音樂當中的力與勁猛地倏出,還能唱出繞指柔的百轉千迴,在剛猛與柔美之間,Mikado有著極高的平衡,把輕與重分明清晰的展現,加上充滿設計感的外觀,這種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恐怕對大多數音響迷而言,都是難以抗拒的致命吸引力。
TOP
645#

王者之风——Gryphon Mikado CD机      


认识Gryphon Audio的老总Mr. Flemming E Rasmussen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来自丹麦的Flemming虽然长得高头大马,但谈吐温文务实,不像常接触到的美国发烧厂家的营业代表般的大嘴巴,因此对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Gryphon器材的外观简洁、时麾,具有很高的品味。原来,Gryphon产品的外型设计都出自Flemming的手笔。Flemming虽然投身音响事业,但在念大学时学的却是油画及图像艺术。求学期间,Flemming曾经从事唱片封套、海报及舞台设计,毕业后教授摄影及油画达十年之久。由于他对LP(严正声明:此乃黑胶唱片,与台湾外长的LP风马牛不相及,特此划清界线,以免天下发烧友蒙羞)情有独钟,在一九八六年与好友共同制作了一部唱头放大器,得到日本发烧友的高度评价,力赞“大大地好”!
从制作唱头放大器开始,到前级、功率放大器,以至扬声器;这十多年来,Flemming一步一脚印,开发出许多精心设计的音响器材,赢得了天下发烧友的信任。
Gryphon的器材,尤其是功率放大器,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重、很贵、很热!原来Flemming是纯Class A放大器的信徒,他极力强调,若要纯甲类放大器输出源源不绝的电流,其电源供应不可能小、热量及重量都不可能低。如此不惜工本的制作,价格当然更不可便宜!
最近,Gryphon又有新产品――Mikado CD机面世。Flemming不辞千里、风尘朴朴地带着Mikado来到遥远的东方,介绍给本地区的发烧友。
在SACD机日渐抬头,而CD机却日暮西山的今天,Gryphon何以坚持推出CD机而非SACD机呢?
Flemming胸有成竹地说道:SACD的规格虽然比CD好,但今日SACD的音响仍无法说服他、也无法令他心动。再加上目前的SACD光碟大多是“咸鱼翻生”――炒作旧录音,并非全新的DSD录音,因此无法发挥SACD应有的优势。而CD科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技术已经高度成熟,再加上近期升频技术的运用,简直如虎添翼!在高级CD机面前,SACD机占不到丝毫便宜。
提起升频器,Gryphon早在多年前便领先群雄,推出全球首部内置升频线路的CD机――Tabu,全新的Mikado CD机当然也少不了它。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何Mikado内置升频器的规格只有96kHz/24bit而非更高的192kHz/24bit呢?
据Flemming表示,高升频率不代表着更佳的音质,技术指标与音乐的重现也不一定成正。192kHz/24bit的规格虽然大行其道,但经过反复聆听及比较之后,Flemming觉得96kHz/24bit的音乐重现最佳!为了杜绝数码声,Gryphon的工程师在数码滤波器的设计上费了极大的精力,数码时钟的误差率更是低于百万分之五!Mikado是Gryphon的第三代CD机,若与以前的机种相比,它的瞬变更快,高低频的延伸更尽,音乐味也更佳!
Mikado的外型设计出自Flemming的手笔,它的线条简洁明快,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圆形顶盖在开关时,转盘的四周闪烁着蓝色的灯光,有如飞碟的发射基地,具有浓厚的科幻色彩,引人遐思。Mikado CD机的顶盖及驱动马达都是瑞士的精密产品,成本高昂。在Mikado CD机典雅平滑的面板上,完全不见按钮。原来它的操作采用触屏式,具有高科技色彩。Mikado的遥控器别具一格,其右下角被削去了一部份。据Flemming表示,这并非标新立异,而是为了符合人体力学,握在手里更加舒服。
Gryphon向来都以希腊神话人物及音乐术语为产品命名,这次何以会取了个日本名呢?
原来,十九世纪英国剧作家Gilbert & Sullivan曾写过一部名为Mikado的歌剧。而Mikado指的是日本天皇,它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也同时突显了Mikado CD机的王者之风!
TOP
646#

蓝调Bluenote Koala CD机+S-1合并功放

[upload=jpg]Upload/200610272329582477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02723304912133.jpg[/upload]
TOP
647#

musicwalker 在 2006-10-27 16:14:59 发表的内容
[quote]Real 在 2006-10-25 16:50:23 发表的内容
小弟也曾在家听过多台音源,最后也不了了之...........................
[quote]

请教Real 兄:
有无听过瑞士WEISS?
对瑞士WEISS,Real 兄作何评价?


听过瑞士WEISS的朋友,不妨也来说说听感……
TOP
648#

Flemming E.Rasmussen 先生因对模拟唱片的喜爱,但未能在市场上找到乎合要求的产品, 便亲自在 1986 年制造唱头放大器。初时本来只是和好友 Kim Rishoj 在工余时间作为一种兴趣,只供他们自己家中使用。 但在一次芝加哥的电子消费品展览展出时,受到一位日本代理商赏识,并订了一台样办。 不久,这个唱头放大器被评为当年的最佳产品,贵丰的故事亦因而开始。

Flemming E Rasmussen 先生

    Flemming 在 1949 年出生,在雅哈斯学院取得油画学及图像艺术学学位,求学期间曾从事音乐舞台设计,唱片封套设计及乐队海报设计,毕业后教授摄影及油画达十年,之后在北欧一大运动用品制造商工作,为纺织品及印刷总设计师,后来更成为该公司印刷厂的主席。至 1986 年Flemming 才转为全职从事音。在此一提的是别看此丹麦人身材大,他是一个滑翔飞行爱好者及合资格的滑翔机教练,之前在工余时间曾经从事进口滑翔机。不过 Flemming 说现时他的年纪和体重已令他不适宜玩滑翔机了,但他的教练牌还是有效的。

    1986 年 Flemming 成立2R Marketing 公司代理高级音响。“贵丰”本是纯为兴趣的计划,没有打算商业化,但不少好评和口諀,使他成立贵丰音响设计公司 ( Gryphon Audio Designs ) 。 在 1989 年从 2R Marketing 中分支出来独立运作。而贵丰的标志灵感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神物,鹰的头和翼,加上狮身,代表兽王的力量和鸟王的优美,如贵丰音响既雄浑,又优雅。

设计组

   贵丰设计组包括4至5个成员,负责不同技术方面。 Flemming 为永久成员,其它成员则视乎所发展的产品种类,才决定选择那方面的专家。这是贵丰的政策,让最好的专家发挥他们最专长的知识。

   Flemming 是负责基本概念,外形设设和最后调校声音。为了要做好最后校声, Flemming 珍收藏的超过一千款 Decca 黄金时代的第一代或等二代母带,发挥了极大作用。这些母带对贵丰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宝库,因它们代表着最接近现场演绎的讯息,是贵丰唯一最可靠的参考。贵丰亦会与专业录音工程师合作,因他们常有机会到音乐会工作,实时听到收录效果和现场效果比较,以这些现场录音的经验作为一个绝对参考值,可把测试音响器材的标准带到一个新领域,这标准亦反映在每部贵丰产品的质素。

设计哲学

   每件贵丰产品的设计目标是把正确的音源带出,只有音源的质素才可决定播放出的声音质素,不论好与坏。这哲学就是差的录音只会带出差的声音,只有好的录音才会带出好的声音。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音响专家所谓的「 甜美 」声音,比之演奏厅现场的声音更令人「 兴奋 」,一些没有采用绝对参考值的音响评论员或厂家,都有类似情况。他们只寻求播放出「 吸引 」的声音,没有考虑到好的录音质素才播出好音乐的真理,把平庸和卓越的分界线弄得混淆不清。

   作为一个油画家, Flemming 明白人类很多时的感觉来自期望,以我们己知的知识和经验去想象想事物发生,但并不是真实的看到或听到该事物的发生。 要做出真实的影像,我们必须正确地亲身感受事实,和对它有深彻的了解,才能有真正有用的参考价值。用另一种复制品作为参考,只是自我放纵和自我欺骗。

    从贵丰产品当中,可得到现场音乐经验最基本的音场和气氛。这全赖广阔的频宽,是贵丰产品主要的特色。

    所有贵丰产品都有超阔频宽的特色。 贵丰第一部唱头放大器,基本上是条直线至到 5 MHz。而贵丰的前级放大器输出至 500 kHz,仍是一个接近完美的方形波。这可确保相位完美的特色,是正确音场回放的基本元素,广阔频应亦代表着贵丰产品增益级的高速瞬变。

    贵丰一向较偏爱纯 A 类设计,以保持晶体管的线性运作。所有贵丰前级亦为零负回输设计,并为首间推出真正双单声道结构的厂家。

    贵丰的设计组合除了电子工程师,还有狂热的音响爱好者,以开放态度去研究听觉现像,因听觉现像暂时还未能有一完全合理的科学解释,只要设计组发现任可东西可把声音带到更接近真实,都会把这东西加入设计中,即使暂停没有合理的科学解释。

    所有贵丰产品都是组件式设计,一来对生产时有较大的成本效益,二来为用家日后升级亦带来无比方便。

    贵丰从不着急把新产品推出市场,因设计组相信长时间的测试才可确保质素,以避免出现「 不同 」就是「 更好 」的误会。一些所谓「 甜声 」听耐了会使人觉得疲劳和烦躁,只有准确回放才令人百听不厌。
TOP
649#

Unison Reseach声韵  Unico CD

- 採用Crystal CS8414及CS8420 D/A 轉換晶片及Philips微型處理器
- 純甲類真空放大,每聲道採用1枚ECC82雙三極管
- 配備平衡/低阻抗(>100 Ohms)非平衡輸出
總諧波及互調失真    > 1%
輸出    平衡/非平衡
訊號處理方式    24 bit / 192 kHz
呎吋 (闊x高x深) (公分)    27 x 15 x 45
淨重 (公斤)    15

[upload=jpg]Upload/2006102723223090646.jpg[/upload]
TOP
650#




CD唱盤
RCAx1組 平衡x1組
192K 24bit
使用真空管:ECC82x2
Unico CD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Unico range, both in appearance and in electronic design. It employs leading-edge technology and features some of the latest and best components, including D-to-A conversion chipsets from Crystal and a microprocessor from Philips which takes care of disc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functions. All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is shown on a large 8192-pixel screen capable of both text and picture display. The screen is back-lit and has fully automatic brightness adjustment which adapts to the ambient lighting to provide ease of reading at all light levels.
The transport chosen is a high-quality CD-Rom mech normally used in computers. The motors incorporated in the transport are of the low-vibration, brushless, asynchronous type. The laser has a glass lens, which is superior to the plastic lenses used in most CD players. The guides and supports for the moving parts of the tray are lapped steel (not plastic), and the output signal from this transport is an S/PDIF. As an added bonus this mech is mounted on a rubber suspension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vibration affecting the reading capability of the laser diod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is carried out first by a CRYSTAL CS8414 chip which provides clock-jitter reduction and corr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audio data. Next follows the (optional) CRYSTAL CS8420 chip which takes care of oversampling at 96kHz, with a clock at 24.576 MHz. The output from this chip is fed to the CRYSTAL CS9342 converter which has a maximum capability of 24 bit/192kHz.
The signal is filtered by a passive network and sent to a valve preamp stage which operates in pure Class-A using 1 x ECC82 double triode for each channel. Audio output signals are provided in both balanced and low-impedance unbalanced (>100 Ohms) mode. On the rear panel there is provision for a digital input and output, in the optional version with oversampling.
All the electronic circuits are fed from one large, low-flux power transformer designed specially by Unison Research for this project. 5 separate stabilized power supply stages are used, of which the one providing anode voltage to the valves is a power MOSFET stage.

參考售價9500  (新台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