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斑竹,能不能介绍一下ZUCABLE音箱的资料,到处都没找到 [复制链接]

查看: 2513|回复: 6
1#
听说MELODY视听室就有这个箱,好像搭配蛋鸡,效率很高,
具体的搭配效果不知道,斑竹见多识广,帮忙介绍一下。
分享 转发
TOP
2#

发烧音响 2005年8月号    
    主编的重要通告ZU Tone小型扬声器(售价一对 20,800元)    
         
    美国犹他州产制的ZU Tone系近年Hi-Fi市场最重要的新产品,它惊人的超高灵敏度,无远不届的超高分析力和扣人心弦的音乐感令它成为现今所有细力胆机的「绝配」,如果阁下想欣赏一两瓦的胆机力道可以营造出的纯美音色、无穷尽音乐感和劲抽无伦的爆棚气势,除非你像我一样,拥有六、七十年前制造的古董励磁扬声器(WESTERN ELECTRIC 594A/TA 4181和LANSING Iconic等),否则就只能求诸今日全新制造的ZU Tone,它的全频音色主要出自一个不设分音器的10吋半自制单元,ZU Tone的设计并非新生事物,历来最靓声和最多人搜求的古董扬声器基木上都系采用同类设计(LOWTHER, WESTERN ELECTRIC等),ZU Tone返璞归真,利用「精工出细货」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将一个不朽的扬声器设计概念发扬光大,实在值得我们大书特书。事实上,Hi-Fi市场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变化之后才再次出现效率奇高的靓声细喇叭,都可算是异数,过往二、三十年整个扬声器行业以动圈式喇叭为主流,扬声器厂家采用的单元主要由欧洲几间厂家制造(包括DYNAUDIO, FOCAL, SCAN-SPEAK等),声音质素不俗,但灵敏度一般,令世上著名扬声器厂家无法突围而出,当今公认靓声的动圈扬声器皆要数十瓦的后级力道才可以把喇叭的潜能和动态发挥尽致,正因如此,一直以来,音色最美的300B或2A3细力胆机都无缘配搭市场上的动圈喇叭,细力胆机用家只好退而求其次,选用灵敏度较高的号角扬声器或古董扬声器,但ZU扬声器的出现可能会逐渐扭转市场的趋向,ZU最初由Adam Decaria和Sean Casey两位年青工程师合作创业,他们先后在KIMBER和TALON工作过,本身喜爱音乐,亦了解到Hi-Fi发烧友的需求,他们最先凭借一系列ZU CABLE的接线产品成名立万,继而以超高效率的ZU Druid座地扬声器震惊音响界,ZU发展迅速,创立至今不过五年,但已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建立稳固的销售网络,前年更要搬入更大的厂房,加添设备,旗下所有接线和扬声器都由咱家设计的机器制造,在过去数年美国高级音响业不景气、大部份厂家叫苦连天之际,ZU的业务却蒸蒸日上,新产品陆续出炉。我过往两、三年接触过不少ZU的产品,发觉ZU能够短期内逆流而上,在淡静的高级音响市道中建基立业,基本上还是因为其产品符合「声靓价平」的四字真言,以接线为例,ZU CABLE的讯号线、喇叭线和电源线在设计、制作和声音表现各方面都系经过起时间考验的杰出产品,然而,其产品售价却比市场上的同级接线便宜一大截,货比货之下,ZU CABLE「靓声抵玩」的声誉就此建立起来,如果说,ZU CABLE各款接线令我「感觉良好」,那么我试听ZU Druid MK 4座地扬声器就更是一次难忘的经验,Druid在本刊试音室以单端300B胆机区区数瓦力道推动就营造出惊天动地的爆棚场面(详见本刊05年5月号的评论),相对号角扬声器「管乐靓绝、弦乐输蚀」的声音特性,Druid MK 4纯美的小提琴音色和感情深刻的男女声演绎肯定令人一听上瘾,而以价论声的话,Druid MK 4亦系抵玩之至,它的声箱制作未算精美,但一开声就令人倾倒,如果根据昔日Mark Levinson「Mark哥」本人认为「声靓就可以卖贵几倍」的理论而言,Druid MK 4理应卖贵几倍才对,我又发现,Druid MK 4低音能量充沛,在面积较大的聆听环境最能发挥所长,如果厂方能够产制一对有同类声音表现的细喇叭,就会是香港发烧友的喜讯,由于香港居住环境迫狭,发烧友喜用细喇叭,令香港成为一些经典细喇叭的全世界最大市场(LS 3/5A和PROAC Tablette在香港卖出过多少对?多到你不相信,不过,它们效率较低,要匹配每声道二、三十瓦的胆机才最靓声),ZU厂方亦了解细喇叭市场无限大,他们利用Druid MK 4的同一设计概念,几经推敲试声之后才推出这款名为Tone的小型扬声器,所用的10吋半全音域单元和T-1超高音单元依然不变,但由于音箱体积细了,如何以较细的音箱营造出设计者心目中的音效就是个很大的挑战,结果最后造出来是一个密封音箱,但箱身内部明显加固,所以每个音箱重量高达40lb,以其体积而言(16吋高x11吋阔x9吋深),它给人相当「坠手」的感觉,箱面大部份加了纱网,配合黑色的箱身,Tone外表看起来实而不华,但金属外壳的超高音单元就外露,摆明车马是发烧作品,未真正听声前,我只看Tone的样子对其声底已有概念,因为Tone的基本设计与Druid MK 4相同,主要发声的全音域单元系不经分音器的「直通快车」,而超高音单元则设有简单的高通滤波,分频点高达12KHz/15KHz,即平时听不到它有半点声气,但播放高频特佳的天碟录音时却特别多微丝捆眼的音乐细节,空气感也特别丰盛,「全音域单元+超高音单元」此一设计方式用在Druid MK 4身上音效超着,已证明系成功设计,现今用在Tone之上当然亦会取得相近的声底和气质,令人关心的反而是它的低频响应,缺乏Druid MK 4大几倍的声箱来伸延低音,Tone的声音平衡度便需要重新调校过。在本刊试音室之中,我用SONY CDP-1/WEISS Medea CD回放组合和HERRON VTSP-2真空管前级,先后配搭过三部输出大细不同的真空管后级来试听,首先开声的是美国五、六十年代古董名机EICO HF-60,它单声道以两支EL-34推挽输出高达60W,此机采用之输出变压器为ACROSOUND T-330,当年有「牛王」之誉,而EICO HF-60亦被认为系采用EL-34之古董胆机之中声音表现唯一可与MARANTZ 8B媲美者,开声的一部EICO经过彻底摩改和采用英国MULLARD金属脚古董真空管,推动ZU Tone可谓先声夺人,男女声和管弦乐音色之美和质感之强烈令人不禁高声喝采,但到播放爆棚音乐时,Tone才显出它与其它细喇叭最大的分别,Tone体积上明显是细喇叭,但放在24吋高FOUNDATION Designer脚架之上高声播唱时,其声音之「大型」和爆棚力道之强劲就完全有座地大喇叭的型格,在面积500平方呎的本刊试音室之中,Tone的低频没有它的大哥Druid MK 4潜得那么低(Druid的低音声浪波涛汹涌一点),但论到低音鼓眼之实浮和擂心口式的低频劲道,两者其实不相伯仲,由此可见Tone的音箱设计出色,以细喇叭的体积营造出大喇叭的格局。Tone在试音室猛火煲唱几天之后,我改用WESTERN ELECTRIC 124真空管后级推动它,这一对单声道古董胆机的输出变压器顶部用「刻字」方式注明171C,系《西电》收藏家渴求的型号(我另有一对比较后期的124,输出牛系171C「印字」品种,但我听不出两种输出牛的声音分别),根据《西电》厂方规格,WE 124单声道两支350B推挽输出12瓦左右,放大管的力道未有用尽,务求稳定可靠,唱极不坏,虽然说,《西电》124系列胆机系以音色与感情取胜,力水非其强项,但它的12瓦力道仍然足以令Tone爆到不知人间何世,100Hz以下的力感稍逊于EICO,但若非即场比较的话,WE 124播放《炎黄第一鼓》的震撼力和劲道仍然强横到令人透不过气来,有此效果,Tone高达101dB的灵敏度居功至伟。最后,我用试音室最细力的一部胆机匹配Tone开声,比利时制造的VENTURE 300金工精美、校声出色,系华裔音响设计家Didi的名作,它单声道以一支300B营造8瓦的单端力道,音色美不可言,力道方面亦非弱不禁风,我用它推过B&W和PROAC等靓声动圈喇叭,如果懂得调校音量和懂得选择某些录音来播唱的话,仍然可以爆得似摸似样,但一旦提高至某个音量便行人止步,显得力有不逮,VENTURE 300B胆机推动ZU Tone时音色之艳丽和感染力之强毋庸我多花笔墨,但最令我惊异者系两者配搭播放爆棚音乐时,爆炸力和动态之犀利是我从未听过那么好,总之音量超过95dB震耳欲聋之际仍不觉乐声有半点失真或「索气」的现像。ZU Tone系现今市场上灵敏度最高的靓声细喇叭,它匹配任何大细输出不同胆机都具有从容自在的王者气派,音乐境界去到哪个层次就视乎阁下所用胆机的声音质素而定,对于那些采用300B或2A3单端放大胆机的朋友来说,我可以肯定,未配搭过ZU Tone,他们是不会知道自己拥有的细力胆机可以靓声到什么地步。
TOP
3#

Wilmer威馬 在 2005-12-30 15:18:49 发表的内容
要注意一点,除了旗舰双十寸单元带主动有源低音炮的 Definition 外,所有其他型号不是靠摆位,反借驻波辅助才营造低频,就是原厂原意是作卫星箱,要搭配低音炮,故此如对低频很有要求的话,Zu 绝对满足不了你。


是不是箱体太薄了???!! 单元有点像纸糊的
TOP
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

听说过,型号是TONE,说是效率高,搭配胆机不错
TOP
6#

要注意一点,除了旗舰双十寸单元带主动有源低音炮的 Definition 外,所有其他型号不是靠摆位,反借驻波辅助才营造低频,就是原厂原意是作卫星箱,要搭配低音炮,故此如对低频很有要求的话,Zu 绝对满足不了你。
TOP
7#

回复:斑竹,能不能介绍一下ZUCABLE音箱的资料,到处都没找到

关注,,,,,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