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穆洛娃的bach小提琴无伴奏philips高价德国版。
3。海菲兹的老版音乐与艺术-1993年的版本美国版-新版是加拿大出的曲目也不相同,没有1954年和康泰利合作的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
[quote]這套由M&A發行,名為「Jascha Heifetz in performance」的CD,收錄海飛茲(Jascha Heifetz,1900-1987)1945年到1954年間的現場實況錄音。曲目從孟德爾頌、西貝流士、布拉姆斯、貝多芬到康果爾德的協奏曲。協奏的指揮盡是當年在美國活躍的大牌,包括賽爾、米卓波羅斯(Dimitri Mitropoulos,1896-1960)、羅金斯基(Arthur Rodzinski)、Efrem Kurtz及康泰利(Guido Cantelli,1920-1956)。
海飛茲與康泰利合作的孟德爾頌協奏曲,錄於1954年,從1993年M&A出版的這套唱片聽起來,聲音已經相當不錯。不曉得是否是M&A轉錄的功勞?但可以確定的是,原母帶(或唱片)得到很好的保存,當時的M&A還不習慣註明轉錄師及音源,它的解說書厚厚一疊,但多半節錄自書本,以這套CD為例,內文是取自Henry Roth所著的《Master Violinists in Performance》一書。不過,M&A都會在顯著的地方提醒購買者,聲音品質因年代久遠,無法和現代的錄音相比。
10年後,Archipel也發行這個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的版本(2002年出版),並將其收錄在康泰利的專輯中,有人買了此版,對Archipel的轉錄讚不絕口,但果真是Archipel的功勞嗎?10年前的M&A版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反向的思考。
補充一個小故事,這場孟德爾頌第三樂章的結尾,海飛茲拉的比樂團快很多,他完全不按先前排練的節奏演出,這點讓康泰利相當不爽,不過,面對海飛茲的強勢作為,康泰利也莫可奈何。
第一张的米而斯坦里面的录音以前听过NAXOS的版本 感觉音效太差。这一套就非常好,声音很干净,基本上听不到底噪,感觉好象是另一版录音。ARTONE的曲目4片收有naxos里没有的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各一首小提琴奏鸣曲,格鲁克的旋律,克莱斯勒的贝多芬主题小回旋曲,萨拉萨蒂的andalusa,马斯涅的沉思曲,brahms的小协的一个现场版,goldmark的小协,和bloch的犹太人生活图景里的祈祷,均是30-40年代末的录音。听了这套后极想再找海菲兹的ARTONE的版本,除了肖松的四重奏,里边的曲目NAXOS的都收有,而naxos的录音若按这套artone的水准简直就不及格。值得一体的是这套4cd的碟只售RMB120。 第3剪了一小图见下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