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新科研成果——中国人比欧美人更有音乐天赋 [复制链接]

查看: 5485|回复: 21
11#

花花公子 在 2005-12-17 22:10:46 发表的内容
人家是 少而精,而我们是多而俗

国人不乏轻狂者,但自卑自虐者更甚!
TOP
12#

不同意,就“思考者”来说,孔孟,老庄,禅宗这些思考还不够深刻?
“勤恳的实干者”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上很难再找到一个比中华民族更能吃苦耐劳的民族了。
中国缺的是教育,尤其是普及的基础教育。
TOP
13#

人家是 少而精,而我们是多而俗
TOP
14#

我不是否定我国有很多水平相当的音乐家,但都不是很拔尖。(现阶段)
TOP
15#

花花公子 在 2005-12-17 23:24:46 发表的内容
tw1812 在 2005-12-17 23:20:09 发表的内容
花花公子 在 2005-12-17 22:10:46 发表的内容
人家是 少而精,而我们是多而俗

国人不乏轻狂者,但自卑自虐者更甚!


以事论事而已,请问有哪个可以跟贝多芬水平相当的?楼上不要恶言相向!

恶言相向???
如果指音乐家,那部分同意你.
TOP
16#

再补充一些资料:

绝对音高可以培养训练吗?儿童时代的培养重要吗?

Sergeant, D. 的报告: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bsolute pitch. 发表于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al Education杂志, 1969年17卷, 135-143给出这样的数据:

五岁以前接受训练的人,95%可以具备绝对音高的能力;超过12岁再进行训练,只有5%的人才能有希望获得这种能力。felixcat看来,汉语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

绝对音高跟音乐能力、成就有关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没有绝对音高能力,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能力来克服、取代这个缺点:

不具备绝对音高能力的作曲家有:瓦格纳、拉威尔、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

关于绝对音高的一些讨论,可参见这里:
http://bbs3.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nsysu-chorus/M.872332536.A/M.1008427956.I.html
还有这个PDF文档:
http://www.yogimont.net/jia/pub/ap05_p.pdf

由上面的文献我们必须清楚:绝对音高肯定不是亚洲人在音乐上取胜的武器——对于有计划培养音乐人才的西方家庭、教育机构,我们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沉迷于我们事实上并不具有的优势,勤奋刻苦才是我们最厉害的武器。
TOP
17#

felixcat 在 2005-12-19 9:22:15 发表的内容

绝对音高跟音乐能力、成就有关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没有绝对音高能力,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能力来克服、取代这个缺点:

不具备绝对音高能力的作曲家有:瓦格纳、拉威尔、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



忽然发现,这个推论好象也不够全面?
更合理的办法可能是应该按在著名音乐家中拥有绝对音高能力的比例和非音乐家的普通人的比例来衡量?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以两间音乐学院中的数据就可以说明专业音乐人事中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人。
另外,绝对音高是否可能对于演奏的影响会比作曲大?因为这里列举的几个音乐家似乎在器乐演奏上成就好象并不怎么样,那么有多少著名器乐演奏家或者指挥是不具备这一能力的?
所以这样可能会更合理——“绝对音高对音乐的能力成就有明显影响,但并非唯一的决定性影响,也不是不可克服的”。
TOP
18#

对这个实验做一些补充说明:

邝版所引用的实验,我查到的报道说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音乐心理学家Diana Deutsch所做的实验,对北京一所高等音乐学院(估计指的就是中央音乐学院)的88名一年级学生与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音乐学院的115名一年级学生分别作了绝对音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52%的中国学生具备绝对音感(这个数字与邝版所引用的报道中的“63%”这个数据有出入)。相比之下,具备绝对音感的美国学生只有7%。

对于绝对音感,科学实验已证实:不管是什么地区,所有刚出生的婴儿都有具备绝对音感的潜能。

因此Diana Deutsch在她的报告中总结,中国学生之所以拥有高比例的绝对音高能力,是得益于我们所说的汉语,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在中文里,声调的不同决定了语义的不同。

所以说,绝对音高是一种大家天生所具有的能力,并非只有某些所谓的具有音乐天赋的人才能拥有的。但为何现实中这么多人表现不出绝对音高这种能力,是因为他们在婴孩成长的过程中不去训练它,使得这种能力消退,并且失去了。至于失去了之后,能否通过训练重新恢复,这还有待研究。

绝对音高与音乐创作、器乐演奏成就并无必然联系,更不会影响有志于音乐创作的人所能做出的成绩,跟音响发烧就更加没有直接联系。很典型的例子便是大家所熟悉喜爱的作曲大师柴可夫斯基,他便是一位不具备绝对音高的人。柴可夫斯基作品里面旋律的优美、和声的高度和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亚裔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世界乐坛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最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他们的勤学苦练。刻苦、耐劳尤其是我们民族的美德。不信的话,各位可以去询问国外音乐学院的教授们,看他们会不会说:这位亚裔学生比赛获奖,是因为他具有绝对音高;那位白人学生没有获奖,是因为他没有绝对音高——绝对没人会这样想的。
TOP
19#

音乐是不分国界和年龄的!对于音乐人的培养,我想这个文化背景有很大联系!当然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水平也是原因之一!(现时来说)有些人就会问----难道当时贝多芬很富裕吗?这是否定的!
TOP
20#

有道理,怪不得去了10几个国家,都不如中国听音乐的多,这次验证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