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系统中的几个被忽视的小节 [复制链接]

查看: 48888|回复: 342
31#


开心果 在 2005-12-19 14:40:40 发表的内容
我的问题(抄录如下)您没有回答,倒反问起我来了?
其实您的说法对采用平衡锤来做针压调节的唱臂来说,并不完全正确,针压只会减少不会增多,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是用“分析力学”分析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要不要准确测量和准确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我本来就不想纠缠这些问题,给下台阶不要,你就说说这个千分之几是怎么来的?分析力学可以离开质量、倾斜角不谈吗?轻臂和重臂没有差别吗?这个“千分之几”不需要附带条件吗?
TOP
32#

开心果 在 2005-12-20 11:35:29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2-20 10:35:17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2-19 14:40:40 发表的内容
我的问题(抄录如下)您没有回答,倒反问起我来了?
其实您的说法对采用平衡锤来做针压调节的唱臂来说,并不完全正确,针压只会减少不会增多,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是用“分析力学”分析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要不要准确测量和准确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我本来就不想纠缠这些问题,给下台阶不要,你就说说这个千分之几是怎么来的?分析力学可以离开质量、倾斜角不谈吗?轻臂和重臂没有差别吗?这个“千分之几”不需要附带条件吗?



您自己的台阶都没法下,还给我?哪些问题还没有答复呢。

条件是:9寸臂,针尖偏高或偏高1厘米,实际误差没有我的结论高。

不错,分析力学谈的是力,不谈质量。


我终于领教什么叫做“死读书,读死书”了。哈哈!!!
TOP
33#

开心果 在 2005-12-20 11:43:05 发表的内容
实际上JWang 已给您一个台阶了。

JWang 在 2005-12-19 14:56:01 发表的内容
这个针重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松香味没讲错。针接触面要和LP的平面一样高低。但因为他实际操作经年不够,故把它看成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象很多反LP的人犯相同错误一样




我从来就没有强调这个问题是什么大问题,所以我在前面才以“趋势性”的方式进行提示;“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高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大;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低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小;只有托盘的高度与LP唱片的表面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才是正确的。”
只是你认为,非搞出个“到底影响有多大”的问题来。JWang 实际上是给你一个台阶。
TOP
34#

开心果 在 2005-12-19 20:11:59 发表的内容

那我的问题也跟着有意义了,不是吗?您一再强调要注意使天平托盘高度与LP唱片上表面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针压会改变。那人们就会有许多疑问,要保持一致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保持一致会有什么后果?,影响有多大?


我前面的帖子对这些问题都有说明,所以你的问题是多余的。
至于影响有多大?到目前为止你仍然没有说清楚啊,就算是说清楚了,恐怕也没有人按照你的方法去做,所以还是没有意义。
我们应该用最容易让大家看懂或者听懂的方式去表达要说明的问题,而不需要用微积分的方法去解1+1=2(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很恰当),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差别和分歧吧。
TOP
35#

松香味 在 2005-12-19 22:42:30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2-19 20:11:59 发表的内容

那我的问题也跟着有意义了,不是吗?您一再强调要注意使天平托盘高度与LP唱片上表面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针压会改变。那人们就会有许多疑问,要保持一致到什么程度?如果不能保持一致会有什么后果?,影响有多大?


我前面的帖子对这些问题都有说明,所以你的问题是多余的。
至于影响有多大?到目前为止你仍然没有说清楚啊,就算是说清楚了,恐怕也没有人按照你的方法去做,所以还是没有意义。
我们应该用最容易让大家看懂或者听懂的方式去表达要说明的问题,而不需要用微积分的方法去解1+1=2(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很恰当),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差别和分歧吧。


再提示你;如果有一个已经平衡的平衡臂,如果这个平衡臂在两臂长度不变和重心不变时的总质量达到足够大时,一只蚂蚁从一端走到另一端,你就不能观察到这个平衡臂倾斜;
如果这个平衡臂在两臂长度不变和重心不变时的总质量减少到足够小时,这只蚂蚁从一端走到另一端,你就能观察到这个平衡臂倾斜的变化;
如果这个平衡臂在两臂长度不变和重心不变时的总质量减少到与这只蚂蚁的质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这只蚂蚁走到那一端,那一端就被这只蚂蚁的质量压(拉)到了垂直于地面的程度。
TOP
36#

harvey 在 2005-12-20 8:06:43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与松香味先生请不要在这针压测量时遇到的问题紏缠了。其实测量针压时针尖所处的位置(高、低) ,当然是需要与它在唱片表面所处的位置(高、低) 越近似越好,(而事实上我们这些玩家很难调校得到这种准确)这样的唱臂管位置才是运作时的位置,所测秤出来的针压才准确。因此,往往我们量好针压后,还需要调校唱臂支承的高低,调校VTA。

事实上,尽管我们这些LP玩家都会有吹毛求疵的毛病,但到最后还是无奈地妥协了事的。例如:唱片有120、180、200、220克等重量,我们一般以相对的厚度为1.2、1.8、2.0、2.2mm计算,这种情况下,调校VTA应该采取那种厚度的唱片为基准呢?我们多数只是以自己拥有那些厚度的唱片的多数值为基准,假如自己的唱臂没有实时可以调整唱臂支承的高低设施的,不同厚度的唱片只好也是用调校好的VTA运作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因为不同厚度的唱片,而不断的去调校VTA。


我完全同意前辈的观点。所以我在前面才以“趋势性”的方式进行提示;“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高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大;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低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小;只有托盘的高度与LP唱片的表面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才是正确的。”
而开心果就是要问影响有多大?而且上文又得出了,“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种极不科学的结论,他会误导读者。
我们知道,唱臂有轻臂和重臂之分,当唱臂倾斜角的变化量相同,但影响的“量”轻臂和重臂就不相同;重臂影响的“量”就大,轻臂影响的“量”就小;如果要使影响的“量”达到开心果说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的程度。一是视觉上,天平托盘高度与唱片上表面高度看不出明显差别;二就是唱臂的质量非常小,小到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开心果却没有做这些必要的条件说明。
因为,地球“载”山“载”海洋没有问题,足球“载”只蚂蚁当然也不在话下,“载”辆汽车恐怕不行吧?这个比喻不恰当,但是说明了“载体”质量大小影响的关系。
先生曾经谈到一个例子,误差就有0.45g,对于平均2g的针压来说,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为“千分之几”哦。
请看下帖;
TOP
37#

松香味 在 2005-12-20 10:19:02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12-20 8:06:43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与松香味先生请不要在这针压测量时遇到的问题紏缠了。其实测量针压时针尖所处的位置(高、低) ,当然是需要与它在唱片表面所处的位置(高、低) 越近似越好,(而事实上我们这些玩家很难调校得到这种准确)这样的唱臂管位置才是运作时的位置,所测秤出来的针压才准确。因此,往往我们量好针压后,还需要调校唱臂支承的高低,调校VTA。

事实上,尽管我们这些LP玩家都会有吹毛求疵的毛病,但到最后还是无奈地妥协了事的。例如:唱片有120、180、200、220克等重量,我们一般以相对的厚度为1.2、1.8、2.0、2.2mm计算,这种情况下,调校VTA应该采取那种厚度的唱片为基准呢?我们多数只是以自己拥有那些厚度的唱片的多数值为基准,假如自己的唱臂没有实时可以调整唱臂支承的高低设施的,不同厚度的唱片只好也是用调校好的VTA运作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因为不同厚度的唱片,而不断的去调校VTA。


我完全同意前辈的观点。所以我在前面才以“趋势性”的方式进行提示;“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高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大;如果相对LP唱片的表面托盘的高度低了,测秤得到的数据就比实际针压小;只有托盘的高度与LP唱片的表面齐平时,测秤得到的数据才是正确的。”
而开心果就是要问影响有多大?而且上文又得出了,“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种极不科学的结论,他会误导读者。
我们知道,唱臂有轻臂和重臂之分,当唱臂倾斜角的变化量相同,但影响的“量”轻臂和重臂就不相同;重臂影响的“量”就大,轻臂影响的“量”就小;如果要使影响的“量”达到开心果说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的程度。一是视觉上,天平托盘高度与唱片上表面高度看不出明显差别;二就是唱臂的质量非常小,小到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开心果却没有做这些必要的条件说明。
因为,地球“载”山“载”海洋没有问题,足球“载”只蚂蚁当然也不在话下,“载”辆汽车恐怕不行吧?这个比喻不恰当,但是说明了“载体”质量大小影响的关系。
先生曾经谈到一个例子,误差就有0.45g,对于平均2g的针压来说,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为“千分之几”哦。


不错,分析力学谈的是力,不谈质量。如果你开一个分析力学论坛,你尽管可以这样去授课。谈针压,实际操作就不是这样了。
TOP
38#

开心果 在 2005-12-20 19:52:30 发表的内容
本来一个小问题,却弄出一堆新问题,有意思。
松香味 在 2005-12-20 14:51:38 发表的内容
等着你的结论。
“分析力学谈的是力,不谈质量。”
如果一个已经平衡的平衡臂,这个平衡臂在两臂长度不变和重心不变时的总质量分别为25g和2500g,要使一端抬高或偏高1厘米所用的力一样吗?我想,如果这个平衡臂在两臂长度不变和重心不变时的总质量达到足够大时,在一端放上一辆坦克,也不会有可察觉的倾斜。这说明倾斜角、唱臂质量与针压是有关系的。



松香味 在 2005-12-20 15:58:40 发表的内容
再提示你;如果有一个已经平衡的平衡臂,如果这个平衡臂在两臂长度不变和重心不变时的总质量达到足够大时,一只蚂蚁从一端走到另一端,你就不能观察到这个平衡臂倾斜;
如果这个平衡臂在两臂长度不变和重心不变时的总质量减少到足够小时,这只蚂蚁从一端走到另一端,你就能观察到这个平衡臂倾斜的变化;
如果这个平衡臂在两臂长度不变和重心不变时的总质量减少到与这只蚂蚁的质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这只蚂蚁走到那一端,那一端就被这只蚂蚁的质量压(拉)到了垂直于地面的程度。

我的结论不是早就出来了吗,影响小到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测量针压时,称盘比唱片的上表面高点或低点所造成的误差对系统的影响小到忽略不计。所以测量时不必考虑这个问题。

这些问题不属于分析力学的范畴,属于转动的问题,不过可以讨论。要使一端抬高或偏高1厘米所用的力,可以用一样,也可以不一样,甚至一个非常小的力就可以了,因为您没有限时。
放上一辆坦克,只要时间足够长,也会有可察觉的倾斜。如果平衡臂的总质量发生变化时,一只蚂蚁的影响看起来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那是因为平衡臂的转动贯量发生了变化。就算总质量达到足够大时,只要这只蚂蚁在某一端呆的时间足够长,那么有蚂蚁的那端最终也被这只蚂蚁的质量压(拉)到了垂直于地面的程度。
但是,把蚂蚁放到唱头上面,唱针放到称盘上,不论等多长的时间,系统都不会倾斜。这就是分析力学范畴问题与转动问题的区别。

其实,论坛里不论是小问题还是大问题,都是问题,都可以讨论;不论是什么观点,有异议都可以提。只要认真交流,都能解决。


你又错了,足够长的时间,是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态;也就是说足够长的时间达到某一个倾斜角度时,就又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态了;
你说“就算总质量达到足够大时,只要这只蚂蚁在某一端呆的时间足够长,那么有蚂蚁的那端最终也被这只蚂蚁的质量压(拉)到了垂直于地面的程度。”实际生活中是不成立的。(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如分析天平的指针在有效刻度范围内摆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态不再摆动了,指针所指的刻度就是可以精确有效读出的;不一定要指针指到“0”才精确。分析天平为什么能倾斜到一定程度就静止下来了呢?因为这时候分析天平的平衡臂两边质量的差,受地球重力的作用,只能使分析天平的平衡臂倾斜到该程度就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平衡态,所以就“静止”下来了。
好的,我不想和你继续纠缠了,大家都是朋友,争论问题有时候是针锋相对的,说重了请不要计较。你还可以继续保留你的观点。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39#

VV 在 2005-12-20 23:46:54 发表的内容
摩擦力?


“不是我错了,相反是您错了,您知道您那个总质量达到足够大的平衡臂加了坦克或蚂蚁后是什么东西吗?它可是一个复摆啊。因为它的总质量达到足够大,所以它的振动周期是足够长的时间。一周期还没运动完毕,那来的时间建立新的平衡态?

既然您知道“实际生活中是不成立的”的现实意义了,那么我们所讨论的针压问题也就解决了,那就是按我的结论去做就可以了。

说到天平,那您知道天平为什么能在平衡臂倾斜时就静止下来吗?”


VV兄就说对了,其实还不止是摩擦力,还有平衡臂两端重心位置、重心到支撑点是否等距离?支撑这个质量足够大的物体需要多大直径的高强度材料?这个直径的高强度材料能保证平衡臂倾斜到任何角度时平衡臂两端重心与有效支撑点保持在理想直线上吗?等等、等等。所以我反复强调是有条件的。因为我们是围绕实际应用的问题开展的讨论,不是空谈理论。
如果没有摩擦力、这个质量足够大的物体又是理想的无限细的“线条”、而且支撑这个质量足够大的物体只需要小到如同理想的“点”的高强度材料,同时平衡臂两端重心位置到支撑“点”的距离又相等时,你上面说的就对了。但是实际上,这只是“理想”假设出来的,便“分析”的情况,实际生活中就不能成立了。
所以我反复强调是有条件的。我上面帮你讲清楚了一些必要条件了,还有一些留给你自己去想了。
最好不要再纠缠这个问题了,真没意思。
TOP
40#

开心果 在 2005-12-20 11:35:29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2-20 10:35:17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2-19 14:40:40 发表的内容
我的问题(抄录如下)您没有回答,倒反问起我来了?
其实您的说法对采用平衡锤来做针压调节的唱臂来说,并不完全正确,针压只会减少不会增多,减少的量约为针压的千分之几,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是用“分析力学”分析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要不要准确测量和准确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我本来就不想纠缠这些问题,给下台阶不要,你就说说这个千分之几是怎么来的?分析力学可以离开质量、倾斜角不谈吗?轻臂和重臂没有差别吗?这个“千分之几”不需要附带条件吗?



您自己的台阶都没法下,还给我?哪些问题还没有答复呢。

条件是:9寸臂,针尖偏高或偏高1厘米,实际误差没有我的结论高。

不错,分析力学谈的是力,不谈质量。



等着你的结论。
“分析力学谈的是力,不谈质量。”
如果一个已经平衡的平衡臂,这个平衡臂在两臂长度不变和重心不变时的总质量分别为25g和2500g,要使一端抬高或偏高1厘米所用的力一样吗?我想,如果这个平衡臂在两臂长度不变和重心不变时的总质量达到足够大时,在一端放上一辆坦克,也不会有可察觉的倾斜。这说明倾斜角、唱臂质量与针压是有关系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