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款靓声Capitol录音的新旧版CD音效比较(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肖11... [复制链接]

查看: 8814|回复: 43
11#

这是正价版的:
[upload=jpg]Upload/20051256282576451.jpg[/upload]

这是FDS中价版的:
[upload=jpg]Upload/20051256312392663.jpg[/upload]

大家比较一下上述两幅图,假如我事先不说上述都来自于同一个录音,或许大家会以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录音——因为从图中来看,两者的波形相差太大了。尤其是从3:00开始到8:40秒那一段,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未完待续)
TOP
12#

看完动态范围,我们不妨再看看声音的“质感”。质感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感觉,但我们这里也能从频谱分析里看出一些东西来。

下面将要贴出的频谱分析图是这样来绘制的:横坐标代表的是时间轴,纵坐标代表的是频率,而音乐信号在某一时间某一频率成分的振幅大小在图中则由该点颜色的深浅来表示。下面的图我们放大到看20kHz的频率附近的情况。

正价版的频宽上限大概在21.3kHz附近,FDS中价版上限大概去到了22kHz了。但是FDS版在20kHz以上的部分,似乎都是母带的嘶声背噪了,因为从下图我们看到20kHz以上的颜色基本一模一样,没什么变化:
(FDS版)
[upload=jpg]Upload/200512516364687458.jpg[/upload]
所以FDS版中音乐信号的频宽可能只有20kHz出头,要比正价版窄。

但是正价版则不同,频率在20k – 21kHz之间的信号,随着音乐的变化也有很明显的变化,请看下图:
(正价版)
[upload=jpg]Upload/200512516231419410.jpg[/upload]
所以我们知道,正价版中含有较丰富的20k – 21kHz的音乐信号。因此这也解释了为何正价版的弦乐听上去特别甜美、质感强烈。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13#

zejin_wang 在 2005-12-6 13:08:36 发表的内容
有数据有真相!

这样的评论我爱看,听感与每个人的个人好恶,艺术品位、修养关系太大,不如数据有说服力。
发烧界的评论不能让人信服的东西太多。人云亦云的墙头草也太多。

敢问楼主用是的什么软件?



多谢你的支持!

CD抓轨用的是EAC V0.95;音轨分析用的是Cool Edit Pro V2.00。
TOP
14#

高进低出 在 2005-12-6 22:59:48 发表的内容
大部分再版与头版差距主要在:声音纯度、密度和乐器之间的协调性上。
既然抓轨,就BT造福大家!


呵呵不用着急,大唱片公司都会保留以前出版过的CD的母模的。假如母模找得到的话,这款高价版的肖11是有可能重新面世的,或许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TOP
15#

这里对此录音的信息作些补充:

录音时间为1958年4月9号 - 12号(刚好四天,会不会是一天录一个乐章?)

录音器材及摆位:两支纽曼U-47麦克风左右悬挂在离音乐厅地面20英尺高的地方收录整个乐团;一支也是纽曼U-47则置中,主要收录木管部;还有一支RCA 44BX带状麦克风专门录制弦乐部。

上述一共4支麦克风通过RCA OP-6和OP-7混音台的调整之后,信号传送到Ampex 300三轨录音机上,该录音机使用1/2英寸三轨录音母带。
TOP
16#

看完第四乐章,我们回过头来看第二乐章。两版CD在第二乐章也有巨大不同。首先请看两者的时间 – 振幅波形图。

这是正价版的:
[upload=jpg]Upload/2005126384893590.jpg[/upload]

这是FDS中价版的:
[upload=jpg]Upload/2005126392642284.jpg[/upload]

看了上述两幅图,可能各位观众脑海里第一个反应会是:这两幅图里是同一段录音吗?——回答是:没错,它们千真万确都是同一段录音。

在这一轨里FDS版歪曲了真实的音场。这个乐章里,最高潮、音量最大的部分应该是后半段那里(请看正价版里后半部分那一大块绿色的部分,就是那里了),那个地方是整个管弦乐队(包括弦乐、木管、铜管、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敲击乐器)以最大力度演奏的地方。

好现在我们来看看FDS中价版那个波形图。箭头A所指的地方是第二乐章前半部分某处,由管弦乐队的弦乐部演奏的段落;而箭头B所指的地方是上述高潮的地方,由弦乐+木管+铜管+各种敲击乐器以最大力度演奏的地方。由FDS版的波形图来看,A处的电平竟然还要比B处大一些——这明显是不正确的,并且接近于荒谬的!任何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弦乐+木管+铜管+各种敲击乐器以最大力度演奏,这个时候的音量怎会反而比只是纯弦乐部演奏时的音量要小呢?

(未完待续)
TOP
17#

Dr kuang 在 2005-12-7 14:20:38 发表的内容
别指望EMI现在的压片了,还是找旧版更可靠。
我倒是关心TAS榜上的LP和那款CD的声音较相似?


LP和两版CD都不像。它不像高价版那样爆得“猛”,同时它比FDS版音色更为细腻和自然。它在乐器声部音量搭配上和高价版CD比较类似(因此我估计LP和高价版CD用的都是斯托科夫斯基批准的那个混音)。总的来说,LP版是很值得去欣赏的。
TOP
18#

李源 在 2005-12-8 3:00:00 发表的内容
多谢felixcat兄提供的数据,使大伙一眼明了


四哥努力一下,争取让EMI重新开机印制此版 :)
TOP
19#

刚才重新翻看了一下《留声机》杂志80年代的那些旧的唱片评论,发现那时几乎每一位主编在评论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所评论录音的CD与LP版的不同。

对于Decca的CD,不止一位评论者都提到Decca的CD似乎在高频段的音色不够LP版华丽;但是对于EMI的各种正价版,我几乎都翻了一遍,所有主编都一致赞好:有的说在拥有LP版所有优点之余,动态明显优越;有的说音色更加温暖,高频延伸更足,没见有任何负面评价。

考虑到Decca当时属于宝丽金集团内,而EMI则是自主的,所以我猜测是不是EMI当时的制作设备有什么绝招?因为我还听说EMI 80年代一开始的时候所采用的数码设备是自主研制开发的,效果特别棒。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20#

接着上文。

相反,看回正价版那个图,我们看出正价版处理得相当好,音量该小的时候就小,该大的时候就大,给人以强烈的“亲临现场”的感觉。再一次引用正价版的波形图:

[upload=jpg]Upload/20051263291480799.jpg[/upload]

里面用红框框住的部分,播放的时候效果真是“惊天动地”,请注意这一段里面有大号全力演奏的上行音阶,那阵势犹如泰山压顶那样足以把人压在椅子上不敢动弹。我昨晚深夜时候听,听得我真是毛骨悚然,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真的!(这一段描写是沙俄士兵在步步逼向人群,然后开枪屠杀——这个录音的音效几乎把这种气氛给演活了,比看恐怖片还更吓人)。我觉得能够把这一段播得好的器材组合真是需要好好搭配的。

相反FDS版在此处明显听得见再版工程师故意逐步把电平减少,结果聆听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像“隔岸观火”,音乐的感染力大减。

这个正价版播放难度绝对比FDS版大得多:因为对于FDS版,在上一页的图的箭头A处,你只要把音量调到你觉得舒服的位置,那么剩下来的部分你就不用担心了,峰值音量也就在这个水平左右;但是播放正价版的时候你却要小心了,假如在对应A处那里你觉得器材播放出来的音量比较合适了,由于A处音量也是不小的(毕竟是整个弦乐团在演奏),所以你后面就一定要注意,到了上图红框框住的那个高潮段落,电平将比前面那里还要大得多,因此请小心器材的安全。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