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信息: [返回]
序 号:54669
标 题:东方之声E3 CD渐入佳境! (5千字)
发信人:WEISUN [发短消息]
时 间:2002-01-03 15:46:28
阅读次数:3440
详细信息:
东方之声E3 CD渐入佳境
12月30日晚上10点从汽车站接到了老J发来的期盼已久的东方之声E3CD机和AUDIOTRUTH LAPIS*3(青金)信号线。赶回家后,即用上XLO煲机碟对E3进行RUN-IN,大概每天放10个多小时,前后试用上了自己的超卓级XLO信号线、VDH超合金信号线、忠实交响乐信号线和青金信号线。刚好借了一条西电黑珍珠电源线,还没煲过,用在V8功放上。也对比了瓦尔特的原创A8S CD。
到今天为主大概前后放了40个小时左右,声音的改变令我感到惊讶:
第一天晚上拿到E3后,匆匆拆开包,小心拿出E3,发现配件还不少,有一把小十字螺丝刀,不知是用作什么,后面用遥控器时发现没信号,才知道是用来扭开螺丝装电池的。看来,东方之声的设计师想得真是独具匠心!装好四颗钢钉脚后,我用XLO信号线接前级,VDH超合金接前后级,用XLO煲机碟放了1个小时后,放上雨果《梁祝*黄河》,感觉声音较慢、较软,有气无力,感觉不对劲啊,不象我在七展时听过的声音。然后我换上了AUDIOTRUTH LAPIS*3信号线,虽然这款线还是新线没煲过,但一开声就感觉声音放得开、分析力高、速度适中,看来XLO信号线是不适合E3的了,而此前听东方之声的设计老总说过,E3适合配AQ的信号线,果然有道理。但声音感觉有些“冷”,估计是CD较新、信号线和功放的西电电源线较新的缘故。没办法拉,只好继续用XLO煲机碟去煲了!
31日晚回家后,放碟子去听,感觉还是变化不大。期间对比了V8功放所用的两条电源线和两条信号线用在V8前后级的对比(VDH超合金信号和XLO信号)。先说说电源线的对比:古河U-T22和西电“黑珍珠”。器材是E3 CD+“青金”信号线(前)+VDH超合金信号线(后)+AQ INDIGO+喇叭线+监听三号。西电电源线给我的印象较深的是,它的声底较厚,中低频很出色,低频下潜比古河U-T22略好些,量感也较多些,古河U-T22的低频量感稍少,而且收得快了些,有点象“蜻蜓点水”那样,感觉是低频还没潜得够就收回去了,不象西电黑珍珠潜得够而量又出得来;由于有较好的低频做基础,西电黑珍珠的中频较为厚润,中频出得来,听人声较为饱满,我感觉自己房间的声频特性好象中频有某个频段有些凹陷(但没用过仪器测过),这样正好可以补了回来。在高频方面,古河U-T22就显得水分多一点,高频泛音多一点,听那些敲击金属乐器可以感觉到;而西电黑珍珠虽然在这方面略有所失,但显得高频的量感稍足一些,听三角铁声时感觉实体感稍强些。再对比VDH超合金线与XLO信号线用在前后级之间,看那条信号线更合拍:结果还是VDH超合金信号线占了上风!用XLO信号线时,速度变慢一些,分析力和高低频延伸不如VDH超合金线,但感觉声音饱满些;而在高频方面,放穆特《卡门幻想曲》第5曲《沉思》,当小提琴演奏到高潮时,XLO信号线出来的高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如VDH超合金那么从容不迫。
新年元旦这天,网友瓦尔特和一位朋友来我家玩,顺便带来了原创的A8S CD和忠实交响乐信号线过来试试。这时,E3的表现已略有起色,不再感觉昨天时的“冷”感。这时,我对比了用古河U-T22电源线换下E3 CD的随机电源线,感觉声音更柔顺些,量感也稍多些,而再换回随机电源线,则感觉分析力要好些,声音显得更自然些,音场的层次感、乐器的定位都要比古河U-T22要好,看来这根随机电源线的素质还是较高的。我想起东方之声的设计师在南宁七展时曾说过:E3 CD机的随机电源线素质是不错的,在用E3时最好不要轻易更换电源线,以免破坏其声音的风格和自然;如果要换电源线的话,最好是换是美国的APEX电源线。实际上,在七展上我看到E3开声时所用的电源线就是APEX。我以前借朋友的英国之宝506.24CD机时也是用回其随机电源线,声音会更好些。由此看来,E3 CD机的校音设计是参考了高档CD机的特点:随机的电源线不要轻易更换。
换上了瓦兄的原创A8S CD机,前级信号线用“青金”,后级用忠实“交响乐”,结果一开声,就显得声音干瘦,分析力高,音乐的氛围出不来,看来高档线是受不起,AQ线是不适合原创的CD机了!随即,我换上了XLO信号线走前,VDH超合金线走后,这样一来,声音好很多了,但对比E3来说,其音场的营造方面还是不及E3,高频也显得不够顺滑细致,声音的形态感也稍差些。
晚上,继续用XLO煲机碟来REPEAT反复来回RUN-IN东方之声E3。
1月2日早上,睡了个懒觉起床洗漱后,坐在皇帝位上听E3放歌,听了几首曲子后,嘿!感觉不一样哦!跟昨天听的有变化啊!首先,我感觉是声音变得“暖”了起来,高频显得更顺滑细致,听那些大动态的交响乐显得如此从容不迫,控制得有板有眼,速度感符合自己耳朵的听音需求,不快不慢。好啊!听听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斯托考夫斯基的《狂想曲》……这些动态较大的曲子,在乐章高潮时,场面宏大,氛围感情丰富,声音控制得较相当理想,丝毫没有脚软的情况。我想,除了有E3本身的优点外,那根“青金”信号线和西电黑珍珠电源线也是功不可抹,因为这两款线都是新线,AUDIOTRUTH“青金”信号线是AQ老款线材中顶班信号线排第二位的,再上一档就是“钻石”信号线,而AQ线有“难煲”之名,“青金”信号线是由银线和铜线混合的组成的信号线,要完全煲透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据一些资深发烧友的说法,按自然正常的使用(使用煲线机除外),至少要用上半年时间,声音才会真正显出其高档线材的风范,象“青金”信号线,煲透后其声音的水分更多,低频下潜得更深,量感也会较多。西电“黑珍珠”浸蜡电源线其声音特点是中频厚润,低频下潜深量感足,音场控制较好,大动态时不会显得脚软;高频泛音少些。一些老发烧友喜欢将西电黑珍珠用在胆机上,使其两者形成优势互补,调校出理想的声音。
再听穆特《卡门幻想交响曲》的《沉思》,那小提琴散发出一层光泽和木香味令人陶醉,在小提琴高潮时,“青金”信号线将高频控制得相当适度,高频不会显得刺耳,而是娇艳、量感足、光亮滑嫩,这恐怕也是高档信号线与低档信号线的差别:低档的信号线要么高频延伸不足、犹有不及;要么是高频控制不好,声音刺耳,控制无度。听雨果的《梁祝》、《黄河》,场面雄壮、温暖感人、乐器层次分明。
总的来说,按E3 CD机与后端器材的搭配,与以前我用英国之宝506.24 CD机搭配出来的声音相比,E3 CD机的声音表现已有英国之宝506.24 CD机的8成水准,以这样的价位来看这部东方之声E3 CD机,其表现已令我满意了,况且在线材搭配上,我现在所用的AQ INIGO+喇叭线相对其前端的线材来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我想如果用上AQ MIDNIGHT以上档次的喇叭线,效果会更上一层。
Weisun于2002年1月2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