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音乐唱片
»
听马友友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有感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2393
|
回复:
8
听马友友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有感
[复制链接]
查看:
2393
|
回复:
8
发送短消息
UID
77186
精华
30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shinelb
施奈尔贝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44588
积分
237818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5-05
shinelb
论坛博士后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5-11-28 20:28
|
只看楼主
来自:http://www.classicaldoor.com/intro/item/item-003.htm
[upload=jpg]Upload/200511282028750264.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7186
精华
30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shinelb
施奈尔贝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44588
积分
237818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5-05
shinelb
论坛博士后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5-11-28 20:29
|
只看楼主
对于马友友,乐友大致有两类情况存在,一类就是对他不了解,至多只知道是个华裔的大提琴家,年轻!另一类,是较资深的乐友,知道马友友是位很出色的年轻一代大提琴演奏家,但听惯了天书一而再推荐的老一辈大师的版本和风格,也相信老一辈大师的神圣光环是无可超越的,所以往往不屑给予重视!所以边听《巴赫的大无协》边敲出下面这些,以全面介绍和正确定位马友友这位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
大提琴能和小提琴相提并论,这还得追朔到上世纪得力于卡萨尔斯的发掘和提倡。之后大提琴演奏名家辈出,老一代以富尔曼技艺最高,40年代后只有老一代的富尼埃仍活跃在乐坛,他那带有高贵气质的演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罗斯(马友友的老师)、托特利埃、斯塔克和罗特罗波维奇也各领风骚,大提琴的乐坛一片生机。
到了70年代,以马友友为主的青年大提琴演奏家以高超的技艺和多方面的文化训练出现在西方乐坛,其中比较杰出的还有麦斯基、哈雷尔等,以及后来的韦伯和更年轻的哈默维兹等。
但马友友已被公认是当代大提琴演奏家中技艺最高的代表,与卡萨尔斯和罗特罗波维奇形成前后三代的顶类人物。
比起两位前辈,马友友又以他独特的渗有东方文化素质的特色,把大提琴的演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马友友经常演奏由自己改编的帕格尼尼和克莱斯勒为小提琴而作的难度极大的曲子,使得他的技巧上攻无不克。指挥大师马泽尔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马友友是一位绝佳的器乐家,当他的指挥一点也不必费神,他才高艺纯,任何技巧上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敏感度极高,又能和音乐融为一体,演奏起来真是豪情万丈!”马泽尔曾经和马友友合作多次演出拉罗、圣桑等的协奏曲,这是他的由衷之言。
马友友虽然从1976年21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演奏生涯,近年来每年都有100场以上的演出,录音也已经有40余张,然而他演出和录音却非常的严肃,直到30岁才第一次与马泽尔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了德沃夏克的大协。马友友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我到这时才录这首协奏曲,是要等到我真的觉得我自己可以做了,自己的诠释有意义之后再做的原故。”
40出头的马友友虽已处大师级的地位,但一直都以平易、朴实的风格待世,没有象麦斯基那样的星光灿烂,秀味十足!他到国外演出,经常是一个人背着特制的大提琴盒,一身休闲装,一脸微笑,没有任何随行人员!这一点,在今年3月份马友友来到上海,与胡咏言指挥的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时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马友友20多年的演奏风格有没有变化,这是爱乐者对于每位演奏家都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位早熟的演奏家,在技巧和音乐感都达到高水平的时候,演奏任何作曲家的曲目,都不免带有一种朝气,明快、辉煌,不自觉地要把自己充分地显示出来。无疑,这种演奏的结果是真的达到了作曲家的要求,美的境界。但是对于任何乐曲的解释都绝不只是一种。听了马友友的巴赫大无协,可以感受到马友友已经从“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的精巧华美的境界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淡雅、疏旷过渡。
马友友的演奏艺术包括了巴洛克到近代爵士乐,无所不精。马友友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国际音乐界获得最佳好评,据说他对此6曲又有新的体会,也许会有第二次录音。对于听古典不久觉得《巴赫大无六》太枯燥的朋友,建议可以先听听前阵子获得奥斯卡的最佳电影配乐金像奖的《卧虎藏龙》的电影原声大碟,马友友担任全剧配乐的主奏,主题音乐风格幽远,哀而不伤,配合片中含蓄的爱情表达,可谓相得益彰。也是我本人上半年听的较多的唱片之一。
说到马友友带着一副大眼镜,一脸微笑、暝目晃头的标志性台风,也是他整体音乐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台上的马友友总是愉快的,总是充满信心的,他和指挥、乐队、他的大提琴以及台下的观众总是从形到心都紧紧连在一起。他没有一点“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子。
老一代的大师们常常在台上表现出一种高贵、脱俗、大师风度,觉得音乐就是他的。
而马友友则把音乐都给了包括指挥、乐队、听众在内的全体人们,这是一种友爱、平等、和谐,所有在场的人们都被马友友带到音乐中去。这就是马友友的艺术力量所在。
记得上次东方电视台采访马友友时,说到他的大提琴和特制的大提琴盒。
马友友主要用三把琴:
第一把是由富尼埃借来使用多年的Goffriller琴,制作于1772年;
第二把是Montagnana琴;
第三把,是杜普蕾的Strad琴,制作于1712年。采访时,他说最喜欢Strad琴:“Strad琴是我所用的乐器当中反应最迅速的。任何加诸该乐器上的指力所反射出来的音色都是那么的美丽,甚至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丽。”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7186
精华
30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shinelb
施奈尔贝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44588
积分
237818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5-05
shinelb
论坛博士后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5-11-28 20:31
|
只看楼主
大提琴组曲,BWV 1007-12
六首大提琴组曲。
在这六首组曲问世之前,从未出现专为大提琴独奏而写的作品。这六首组曲作于1717——1723年巴哈担任科登乐长期间。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与这些大提琴组曲,共同展现巴哈深厚的创意及对位法功力。此曲将节奏,和声及动机等要素,融合为独奏弦乐器演奏的曲子,可谓空前绝后。
每首组曲都有一首流畅的、半即兴式的前奏曲展开(只有C小调组曲的前奏曲为严谨的法国式序曲),而且每首曲子里六个精雕细琢的乐章,都包含了标准的舞曲,如阿勒曼、库朗、萨拉班德、基格等。而一些额外加上的舞曲,也都是以标准形式展现,包含加沃特、布雷以及小步舞曲。这套组曲最有别于传统之处,在于这么丰富的内容与处理方式居然可以融铸为“标准”的曲式。
六首组曲中有四首是大调。就巴哈的作品而言,这种配置比例有别于他的习惯,因为他向来喜欢用小调呈现浓烈的音乐表情。但是《第三号组曲》的C大调调性,是巴哈能为大提琴安排大量的四声部和弦,并利用C弦与G弦等较低的空弦为基础,以便配置主调音及主导的和声,其丰富的结构及音质是这首曲子最显著的特色。第一号及第六号(分别为G大调和D大调),也同样利用了中间一对空弦(G弦与D弦)与较高一对空弦及(D弦及A弦),前者含蓄且优雅,后者开朗而戏剧化。
至于其他两首小调作品,其精神可在萨拉班德舞曲中窥得全貌,也是巴哈最有深度的乐曲之一。《第二号D小调组曲》中的萨拉班德舞曲流露令人心碎的失落感,乐曲极其沉重。在《第五号C小调组曲》中,巴哈要独奏家把大提琴的A弦降音为G弦,足足降了一度,使琴音变得暗深。整曲的晦暗在萨拉班德舞曲中呈现得最彻底,主题由大提琴的高音域演奏至低音乐域,有如一阵玄妙的轻叹。
理论知识介绍完了,我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感想吧:
最初知道马友友是因为巴哈的大提琴组曲,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大提琴原来可以这么好听,大提琴原来可以使人这么投入。从那个时候起开始喜欢上了大提琴——这个笨重的家伙。在我的心理形象中,大提琴犹如男中音那般富于磁性的音色,沉稳、厚重、优雅、却不乏浪漫的色彩。中国爱乐人总喜欢以马友友来作为一种中国人的骄傲,但准确来说,马友友并非是中国的骄傲,他并非拥有中国国籍,并非中国音乐界培养的中国音乐家,客观的来说,他从小经受的是纯西方的教育,尽管在家庭中父母对于他的中国文化传统影响很深刻,我们只能成马友友是一位优秀的华裔音乐家。我想这个定位,对于马友友才是比较客观的定位。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时刻在马友友的音乐中品位来自古朴东方传统气质——优雅,含蓄,深沉,却不失幽默风趣。我想马友友在华人中的影响力会如此之大和东方文化不无关系。在反复聆听唱片与撰写稿子的同时,我脑海里总是会联想到著名已故的文学家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于代表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旧译〈吾国吾民〉,在1994年的全译本译为〈中国人〉)其中对与中国人的整个性格形象及艺术生活所谈到的许多观点,我们都可以在马友友的大提琴中窥得,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文化气质萦绕在马友友的演奏风格中了。这方面,在Solo这张专辑中我们可以充分感觉到,东方文化的渗透力。
但是,个人认为马友友并非所有的音乐涉猎都是成功的,在有些方面的音乐涉足,似乎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意思。一个音乐家对于自身领域的专注与执著程度毕竟对于音乐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马友友在其他音乐领域所做出的尝试。例如,这次马友友录制的这套DVD专辑——巴哈灵感。马友友通过音乐与六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进入六个不同艺术领域进行神游所得到的这套专辑,我认为就是成功的。
马友友的演奏在某些大提琴爱好者看来有的时候比较柔和、优雅,缺乏一些力度,这方面我觉得也有些道理。个人最喜欢的是马友友在这整张唱片中演奏的第一首组曲,充满想象力和张力。每次扣动琴弦所发出的响声犹如大提琴在瞬间充满了活的生命而发出的声声沉吟喘息之声,使人觉得非常过瘾!对于上文所介绍的整个六首组曲中的细节处理,大家可以自己根据介绍细细的品位。大家特别要注意一下《C小调组曲》中那个特别的低音C。看看马友友的处理和大提琴演奏大师傅尼埃那种仿佛将所有大提琴音乐做了总结的演奏有什么不同……
音乐的聆听在于用心,在于细致入微的解读。那样你会得到最真切的灵魂体会……
(因为是转贴,错漏的地方请大家谅解)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6820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everyoung
everyoung
组别
论坛学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90
积分
90
性别
注册时间
2005-07-17
everyoung
论坛学士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5-11-28 23:18
|
只看该用户
[upload=jpg]Upload/2005112823184331593.jpg[/upload]
这个呢?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7186
精华
30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shinelb
施奈尔贝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44588
积分
237818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5-05
shinelb
论坛博士后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5-11-30 06:30
|
只看楼主
[upload=jpg]Upload/20051130630131623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306302797958.jpg[/upload]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67406
精华
0
james0430@hotmail.com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亮亮
亮亮
组别
论坛学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135
积分
13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5-09-16
亮亮
论坛学士
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5-11-29 23:06
|
只看该用户
虽然是转贴, 这应该算个有份量的帖啊, 怎么没人顶
不过我要呛几句, 个人认为麦斯基还是比较好的, 他的巴哈无伴奏录了三次, 巴哈无伴奏简直是麦斯基的命, 我也听过他的现场, 是一场让人不想结束的音乐会. 马友友...太淡了, 也许可说是意境高远, 但想想同样以淡然平衡见称的小提琴家Milstein, 却以技巧精纯,道以忘技所能达到的境界, 个人觉得马还远远不及.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2403
精华
25
640181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科研级旗舰
科研级旗舰
组别
禁止 IP
生日
19720110
帖子
8701
积分
8830
性别
注册时间
2002-03-01
科研级旗舰
禁止 IP
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5-11-29 23:07
|
只看该用户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7186
精华
30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shinelb
施奈尔贝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44588
积分
237818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5-05
shinelb
论坛博士后
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5-11-30 06:32
|
只看楼主
[upload=jpg]Upload/200511306324719083.jpg[/upload]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88306
精华
37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darajan
darajan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1199
积分
1386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09-06
darajan
论坛博士后
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5-11-30 10:32
|
只看该用户
看到文字里的马友友,放两张近期的照片再回味一下
[upload=jpg]Upload/200511301027341912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13010281192081.jpg[/upload]
我觉得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卓越的滑奏,这种柔美至极的过渡总是让人想到那厚厚的中国味道,尽管他生在法国长在美国。
darajan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