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几款CD [复制链接]

查看: 4821|回复: 17
1#
Rimsky-Korsakov: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尼古拉·安德烈维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 ,著名俄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家庭音乐气氛的熏陶。1856年,进入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并认识了巴拉基列夫,得到他的赏识,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以后成了“强力五人集团”的主要成员。在鲍罗廷、穆索尔斯基、达尔戈梅斯基死后,他为他们的作品续完未竟之稿,改稿、校订或配器,为整理朋友们的作品做了大量的工作。1871年起,他被彼得堡音乐学院聘为教授,在培养学生、著书立说、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成绩卓著。代表作有十五部歌剧,以《萨德科》最为著名。此外,他的交响乐作品也很非常名,如组曲《安塔尔》、《天方夜谭》和《西班牙随想曲》等。
一、“强力五人集团”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最重要的导师是一个名叫巴拉基列夫的年轻绅士,巴拉基列夫在圣彼得堡的客厅里被称为最辉煌的钢琴家之一。巴拉基列夫也指挥一个私人的管弦乐队,能演奏贝多芬的交响曲一类的德国古典音乐。有一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和军事学院的筑城学教师居伊,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最亲密的朋友。居伊也是一个优秀的业余音乐家。他们经常聚会,把贝多芬和舒曼的交响曲当做钢琴二重奏来弹,并且互相评论对方的作品。那时出现了一个在俄国音乐中以“强力五人集团”闻名的小团体。虽然巴拉基列夫是领袖,而且居伊关于这个团体及其工作写得最多,但最重要的音乐是由其他三人作的——鲍罗廷,这位从化学实验室里抓时间写了他那忧郁而宏伟的交响曲和歌剧《伊戈尔王》的化学博士和化学教授;穆索尔斯基,这位在操练、跳舞和醉后狂欢的瞬间能狂热爆发出灵感的精锐团队的年轻而浮华的中尉;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这位在他们之中成为唯一的职业音乐家的年轻的海军军官。巴拉基列夫始终是领袖。当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被拉进巴拉基列夫的小圈子的时候,他才十七岁,后来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在他的生活故事里讲到这件事:“巴拉基列夫是一个了不起的评论家。每当我或别的青年上作曲课,弹奏出我们的构思时,他就坐到钢琴前面,并且确切地表明应当作什么改变,以致别人的音乐作品往往就变成他的,而一点也不是原来的作者的了。“年轻,有着机灵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漂亮的黑胡子的巴拉基列夫先生,对周围的人们的影响就象一种很有魅力的力量。在他所有的学生朋友中,我是最年轻的。他教我和声学,使我写出几首赋格曲,给我解释音乐结构的文法。我崇拜他而且服从他在任何问题上的告。”“虽然巴拉基列夫告诉别人什么时候应当写歌剧,什么时候应当写交响曲,并且批评他们所有的作品,但他只是在他上大学的日子里或课余时学习音乐。一个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的俄国人是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因为在俄国并没有象莱比锡音乐学院那样的真正优秀的音乐学校。巴拉基列夫有一种对音乐的天生听觉,而且无需知道各种规则就能够说出什么东西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他以为对别人来说,各种规则也都是没用的。”
二、杰出的歌剧作曲家
    过一个歌剧作曲家的生活是更符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爱好的。他根据一些古老的俄罗斯故事和神仙故事写了几部歌剧。其中最有名的是《萨德科》,剧中出现了那首美妙的《印度客商之歌》,它是由一个印度商人在尼芝尼-诺伏歌洛德的大集市上讲他那家乡的财富的。《萨德科》曾经被大都会歌剧院在纽约演出过。由于他那些歌剧的成功,人们给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提供了在圣彼得堡新建的音乐学院里的一个教授的地位。他勇敢地接受了,虽然他还不知道很多和弦的名称,从来也没有指挥过一个管弦乐队,对于曲式的规则也没有多少概念。他一边教课一边学习,而且直到他被任命为各管乐队的视察员的时候,他才想:最好了解一下那些不同的乐器。于是他把长号、单簧管、长笛等拿到他那避暑别墅里去学习吹奏它们,——这大概是他那些邻居的巨大欢乐!最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会了那些老前辈大师们所有的方法和形式。他的新知识对他的朋友们同对他自己的帮助一样大。他深深地赞赏他的朋友们,如鲍罗廷和穆索尔斯基的音乐想法。他将朋友们的作品当作他自己的一样,对它们花了许多心血。穆索尔斯基是五人团中最有天赋、但也是最不勤奋的一个。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在为穆索尔斯基的作品配器的工作上花了许多苦干的时间,特别是他那伟大而严肃的歌剧《鲍里斯·戈多诺夫》。鲍罗廷是一个化学家,他总是认为他的试管比音乐更重要。他死后留下他那最著名的作品《伊戈尔王》,但这部作品仅仅是一个加过一点工的草稿。好慷慨的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为这部歌剧从头到尾进行了配器.
最后编辑MBL1521
分享 转发
TOP
2#

天方夜谭组曲

又译《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作于1888年,管弦乐曲。同年在彼得堡首演。

这一组曲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作者在初版总谱上介绍了原作的梗概:古代阿拉伯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专横而残酷,他认为女人皆居心叵测而不贞,于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次日便处死。机智的少女山鲁佐德(又译“舍赫拉查达”)嫁给这位苏丹王之后,在当夜给苏丹王讲了一个离奇生动的故事。第二天,这个故事正讲到关键之处,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苏丹王,为了继续听下去,破例没有处死山鲁佐德这位新娘。之后,山鲁佐德又以同样的方式给苏丹王讲了一连串的动听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最后,苏丹王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终于彻底放弃了残酷的念头,决心与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在最早出版的总谱中,每个乐章均附有标题,标题内容取自《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第一乐章“海洋与辛巴达的船”;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的故事”;第三乐章“王子与公主”;第四乐章“巴格达的节日,大海,船在耸立着青铜骑士的岩石旁遇难,终曲”。

但在重版时,作者将各乐章的小标题全部删去了。为此作者指出:“我采用这些提示,只是想把听众的想像,引入我自己的想像所遵循的发展轨道,使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地想像更为详细的个别细节。”看来作者后来并不希望本曲具有过于明确的标题内容。

前苏联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评论本曲时说道:“在富于造型性、色彩性的组曲中,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充分发挥了他的造型能力与幻想力。在这里起重要作用的不是情绪的紧张度和戏剧性,而是色彩和装饰的对照性配置,是优美的节奏和出色的表现力。……在这部大规模展开的东方风格的交响组曲中,有着用音响来表现的风光景物、风俗性场面、传奇性故事以及抒情性的插曲。……在色彩合理的配置、动力性的音响(音的积蓄与释放)、拍节的匀称以及诸音乐要素的平衡等方面,《天方夜谭组曲》无疑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中最成功的。”

这里主要介绍交响组曲的第一乐章“海洋与辛巴达的船”。乐章的序奏为庄严的广板,序奏的第一主题为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主题,显得威严而冷酷;序奏第二主题为山鲁佐德主题,由优美抒情的小提琴奏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接下来乐章便进入辛巴达的故事氛围之中,首先呈示出大海主题,其旋律悠长而带有起伏性,给人以浩瀚、宽广的海洋形象;然后是一组带有东方色彩的上行音,由木管乐器奏出,仿佛辛巴达的小船在大海上轻轻飘行,紧接着由长笛奏出柔和的辛巴达主题。
TOP
3#

野蜂飞舞

这首常用于小提琴或其他器乐独奏的小曲,原是俄国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作歌剧《萨旦王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插曲。今日,这首风格诙谐的管弦乐小曲,已脱离原歌剧,成为音乐会中经常演奏的通俗名曲。
四幕歌剧《萨旦王的故事》完成于1900年,是根据俄国文豪普希金的小说改编而成的。歌剧叙述萨旦王喜获独生子后,因受奸人的恶意中伤,将爱儿和王后,装在罐里流放汪洋中。后来母子安然漂流到一个孤岛上,王子终于平安长大。某日,王子救了一只被大黄蜂蜇伤的天鹅,不料天鹅却变成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公主。这时明白了王后的无辜的父王,也带了侍从,乘船来到这孤岛,找到久别无恙的王子。全剧最后在大团圆与欢乐中结束。
这首管弦乐曲《野蜂飞舞》(又名《大黄蜂的飞行》)的原曲谱上记有:“从海面的远方,飞来一群大黄蜂,围绕到天鹅的四周,盘旋飞舞。”此曲用小提琴或长笛独奏时,更能生动地表达出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这里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的版本。全曲由半音阶的下行乐句开始,经过旋律轻快有力的中段后,又回到第一主题。最后半音阶上升的乐句,则描写大黄蜂的离去,直到消失在视线以外。
TOP
4#

[upload=jpg]Upload/2005112122543733807.jpg[/upload]
TOP
5#

尤文 在 2005-11-21 22:54:38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112122543733807.jpg[/upload]

印度客商之歌
这首著名的歌曲原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歌剧《萨德科》的插曲之一。这部歌剧是根据俄罗斯民间传说创作的,传说在伏尔加流域有一位流浪的民间琴师萨德科,眼见人民生活于痛苦之中,决心到海外去为人民寻找幸福。他的琴声感动了海王的女儿伊尔明公主,萨德科得到公主的帮助,造成三艘大船出航。在印度,他们想以在斯堪第纳维亚俘获的白马换取印度大王的会唱幸福歌的凤凰,但大王坚持要赌象棋,并在比赛时安排了许多歌女在萨德科身边翩翩起舞,进行诱惑和搔扰,本曲就是为这一情节而编配的。原曲为声乐作品,后被改编成为大提琴、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和管弦乐曲等形式。这里选的是小提琴独奏曲改编版。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这一段迷人的歌曲富有乐方色彩,首尾采用五声的音调,均衡的节奏和平稳的进行,仿佛印度歌女正在娓娓动听地讲故事。乐曲的中段旋律是与原歌曲中富有传奇色彩的歌词相配合的,大量运用半音列加上大、小音程色彩的瞬间变幻,自始至终给人一种飘忽于神话中的感觉。
TOP
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7#

《野蜂飞舞》在RR-92CD的第三轨[upload=jpg]Upload/2005112210192624792.jpg[/upload]
RR-906CD《无敌天碟》第一轨的“雪舞娘舞曲”[upload=jpg]Upload/2005112210242297166.jpg[/upload]
贾维指挥的《柯交1~3》[upload=jpg]Upload/200511221028142587.jpg[/upload]
TOP
8#

我喜欢天方夜谈
TOP
9#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会了那些老前辈大师们所有的方法和形式。他的新知识对他的朋友们同对他自己的帮助一样大。他深深地赞赏他的朋友们,如鲍罗廷和穆索尔斯基的音乐想法。他将朋友们的作品当作他自己的一样,对它们花了许多心血。穆索尔斯基是五人团中最有天赋、但也是最不勤奋的一个。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在为穆索尔斯基的作品配器的工作上花了许多苦干的时间,特别是他那伟大而严肃的歌剧《鲍里斯·戈多诺夫》。鲍罗廷是一个化学家,他总是认为他的试管比音乐更重要。他死后留下他那最著名的作品《伊戈尔王》,但这部作品仅仅是一个加过一点工的草稿。好慷慨的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为这部歌剧从头到尾进行了配器.
[upload=jpg]Upload/200511221154355349.jpg[/upload]
TOP
10#

他最广为流传的是那首不足2分钟的"野蜂之舞"。音乐会常用作安哥曲。也是首十分热门的小提琴小品。论写得精采和较耐听,当数那首“俄罗斯复活节主题序曲”。
最后编辑w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