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Schwarzkopf演唱的《最后四首歌》的三个版本的音效比较(LP和CD) [复制链接]

查看: 4372|回复: 21
11#

michael2004 在 2005-11-15 7:24:03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1115711649991.jpg[/upload]
最后上场的是原来的LP版。其实LP版和CD版最大的不同是LP版是头版的9首歌曲版本。最后四首歌在第一面,其余五首在第二面。
至于说LP版的情况,我只能说它在方方面面多NIMBUS的CD还好一点,让人感觉LP的声音更像真的,而且最可贵的一点是Schwarzkopf的演唱的感染力最强,往往让人沉溺其中而忘记其它。
这个版本比较,只是一点感性的总结,其实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太过专著音响效果,实在是舍本求末。我只是出于抛砖引玉的想法才写这点东西。

过一两天,我想再写点东西,这回是纯为音效而下笔了:我想写写发烧名盘“HI-FI 西班牙”的原始LP版,CLASSICAL RECORDING 180克再版片和CD版的不同。



为什么要过两天才写呢?说到MERCURY,我大力推荐SPEAKERSCORNER的重刻片,声场清澈透明,各频段分布平衡,细节丰富,没有刻意夸大某个频段,听起来浑然天成,我觉得比较各家的录音,MERCURY的声音最自然真实,最少人工斧凿的痕迹.听他家的唱片,你很容易听得出不同的录音场所的特质.至于CLASSIC RECORDS重刻的六张MERCURY,虽得到HP的击节赞赏,但总觉得后期加工的味道太重,音效倾于夸张稍欠自然,有点儿张牙舞爪,不合我的品味,但无论如何总要收藏之而甘心.
TOP
12#

michael2004 在 2005-11-14 1:42:25 发表的内容
NIMBUS版最大的好处,这声音的聚焦的特别准确,位置明显质感清晰,说白了就是这张CD的分析力更好。另外低频下潜的不仅深,而且很自然。尤其是对比着听,你就会感觉到这两张CD差距是蛮大的,因为不费力就感觉到了。

肯定是NIMBUS版最佳.早期买过一张马勒的大地之歌,LUDWIG与WUNDERICH那张也是NIMBUS版,效果极其辉煌灿烂,简直就是天簌之声,如果所有CD都是这样的声音,我绝不会投身LP阵营.后来买了一套美国ANGEL版的同曲目LP,还是那张CD声音更好
TOP
13#



一般EMI/HMV的录音都尽量不要选用美国压片的Angel商标LP,因为有资深人士透露说当年在美国制造的Angel LP选用的母带质量和黑胶材料都比不上英国本部的,并且美国版的刻片水平比英国版明显差一些。

我个人听后觉得好多美国版Angel LP声音都有点“朦”的感觉,声音也不鲜活。Barbirolli指挥英国弦乐那款著名录音,正价天使版CD(我的是西德压片的)比美版Angel LP要好上n个档次。[/quote]
我对美国版LP的听感不同于兄台,我觉得是单薄,过份明亮,与TESTAMENT的180克再版完全不一样.因国内很难买到状况良好的FIRST PRESSING,即使有也被炒得天高,只好求救于重刻片了.可惜EMI浩如繁星的精彩录音,竟然没有哪家公司去做重刻的工作,只有ALTO及TESTAMENT出了几张不汤不水的.可悲可叹!WALTER LEGGE那么多杰出的作品竟要埋没在CD里......
TOP
14#

felixcat 在 2005-11-14 15:44:08 发表的内容
linnsondek 在 2005-11-14 14:53:35 发表的内容
肯定是NIMBUS版最佳.早期买过一张马勒的大地之歌,LUDWIG与WUNDERICH那张也是NIMBUS版,效果极其辉煌灿烂,简直就是天簌之声,如果所有CD都是这样的声音,我绝不会投身LP阵营.后来买了一套美国ANGEL版的同曲目LP,还是那张CD声音更好


一般EMI/HMV的录音都尽量不要选用美国压片的Angel商标LP,因为有资深人士透露说当年在美国制造的Angel LP选用的母带质量和黑胶材料都比不上英国本部的,并且美国版的刻片水平比英国版明显差一些。

我个人听后觉得好多美国版Angel LP声音都有点“朦”的感觉,声音也不鲜活。Barbirolli指挥英国弦乐那款著名录音,正价天使版CD(我的是西德压片的)比美版Angel LP要好上n个档次。


ANGLE版的LP确实不怎么好,尤其是在70年代前后压片那些。如果是60年代中期的“红边蓝标签”,声音倒不会“朦”,但电平就调大了,声音比较“粗”,音场前冲,听人声问题还不太大,小提琴和铜管就不行了。
不过这个时期英国原版的LP唱片,电平又特别低,用分析力和静噪不好的唱盘系统来听,效果还不如红边ANGLE。
TOP
15#

[upload=jpg]Upload/20051115711649991.jpg[/upload]
最后上场的是原来的LP版。其实LP版和CD版最大的不同是LP版是头版的9首歌曲版本。最后四首歌在第一面,其余五首在第二面。
至于说LP版的情况,我只能说它在方方面面多NIMBUS的CD还好一点,让人感觉LP的声音更像真的,而且最可贵的一点是Schwarzkopf的演唱的感染力最强,往往让人沉溺其中而忘记其它。
这个版本比较,只是一点感性的总结,其实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太过专著音响效果,实在是舍本求末。我只是出于抛砖引玉的想法才写这点东西。

过一两天,我想再写点东西,这回是纯为音效而下笔了:我想写写发烧名盘“HI-FI 西班牙”的原始LP版,CLASSICAL RECORDING 180克再版片和CD版的不同。
TOP
16#

不过,下次希望上好点的图,也是逐本求末吧。
TOP
17#

至于说LP版的情况,我只能说它在方方面面多NIMBUS的CD还好一点,让人感觉LP的声音更像真的,而且最可贵的一点是Schwarzkopf的演唱的感染力最强,往往让人沉溺其中而忘记其它。


意料之中
TOP
18#

[upload=jpg]Upload/20051115742116499.jpg[/upload]
这是德国版的CD,我说过,这一张的效果是3张唱片中垫底的。但是话说回来,这个版本的录音也很不错,声音温暖,没有太尖锐的地方。因为我没有其它的版本可以比较,所以我只能说,这个版本的毛病是声音的清晰度差一些--相对于NIMBUS版而言。
TOP
19#

哈 ,阿龙找到了LP的话把CD转让给偶吧,我一直找不到呢,现在只能听mp3止渴了
TOP
20#

michael2004 在 2005-11-15 7:24:03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1115711649991.jpg[/upload]
最后上场的是原来的LP版。其实LP版和CD版最大的不同是LP版是头版的9首歌曲版本。最后四首歌在第一面,其余五首在第二面。
至于说LP版的情况,我只能说它在方方面面多NIMBUS的CD还好一点,让人感觉LP的声音更像真的,而且最可贵的一点是Schwarzkopf的演唱的感染力最强,往往让人沉溺其中而忘记其它。


很多谢michael朋友的听后感。对于这里原版LP和天使版CD的比较,我相信michael朋友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做到客观。我自己听后的感觉,和michael朋友的感觉有不同的是:我听后觉得反而是CD在各个方面都优于LP版。至于该怎么形容好的程度,我不知道用“一点点”或者“明显”谁合适一些,因为每个人心里对于“好一点点”的概念都是不同的。不过不要紧,这里我们并不去判断谁听得更准确,下面我想提供另外一个角度,让有兴趣的朋友思考一下。

请先看这个链接里面的测试数据:
http://users.bigpond.net.au/christie/comparo/part4.html

请看从上往下数的第一个数据表,里面分别列出了用于测试的某张CD用EAC镜像拷贝之后、用Sony XA777ES唱机播放、用LP唱盘播放同版本LP之后三者的比较。

这里解释一下,其中EAC那一列是那张CD里面本应该有的性能,代表了最理想的情况下的播放效果;第二列Sony CD机则是用它播放那张CD,在它的模拟端输出处测得的性能;第三列则是LP唱机播放输出端测得的性能。

我们从第一列看出,其实用于测试的CD,它应该具有91分贝的动态,也就是假如CD唱机设计够完善,技术够先进的话,那么应该要播出91分贝的动态出来的;但是看第二列我们就知道了,其实我们现在的电路设计还没有达到那么理想的高度,那台Sony 777唱机播放这张CD的时候只有65分贝的动态范围。

为什么播出来之后动态范围只有65分贝呢?我们看那个表就发现,最大RMS Power只比理想值小了2分贝,还算OK;问题出在CD唱机自身产生的底噪比较大,使得最小RMS Power的值一下窜高了25分贝。

以上一堆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为何有朋友会觉得自己的CD唱机播放出来的效果总是不能在听觉上100%让自己满意——部分原因就是在于唱机产生过大的底噪,而这些底噪绝对可以掩盖了乐曲在高频段的很多细节。而这些高频段的微小细节正是我们听觉的精髓所在。

可能有朋友会问:那LP底噪比CD要大,为什么LP听上去就似乎没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LP在混音、刻盘的时候要做动态压缩,对频响曲线要作调整,通俗来讲就是提升人耳敏感的频段,把人耳不敏感的频段作衰减。并且我们也看到了,LP的底躁集中在500Hz的中低频,对于高于15kHz的高频细节影响很小,所以多出来的这些底噪对于LP不会太致命;但由于CD不作这么多频响调整,并且CD唱机的底噪在各频段都很均匀的分布,所以这些底噪是会要了CD的命的。

以上说的只是动态范围,其实CD唱机的电路还有其它很多的影响和失真,使得它们播放CD的效果,不能发挥出CD的优势。这里并不是说各位手中的CD机不好,我的意思只是目前CD唱机的设计仍然有很多地方一定要改进,才能够把CD声轨里面的所有音乐信息都挖掘出来。

当然这里不是拿Sony 777来代表CD机的播放水平,但是说目前CD机只能够挖掘出CD制式全部威力的70% - 80%,虽然这样一个数字过于模糊,但我相信这还是能给我们一个整体感觉的。并且我们可以说:设计制造一台性能顶尖的CD唱机,难度远远比设计同样水平的一台LP唱盘要大得多。

好了现在我们看看,来个假设:假如以目前CD唱机的水平只能发挥70%的CD的威力,就可以让人觉得CD比LP的听感差一些些(当然我并不觉得目前的听感是这样),那么过几年技术更加发达的时候,CD唱机的电路性能将更加优秀,我们用新的唱机播放同样的CD的时候,效果将会让我们多么吃惊啊!

felixcat啰嗦了一通,感谢各位朋友赏面阅读!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